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南京市江宁区 2010 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江宁区 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 年南京市江宁区共报告传染病 13 种,报告发病数 1365 例,报告发病率为 147.2/10万,报告死亡病例4例,病死率为 0.4314/10万.无甲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是:肺结核、梅毒、淋病.结论 应加强对南京市江宁区传染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结核病是严重危害社区居民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为更好地做好肺结核的防治工作,现将2012年章丘市肺结核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人口资料来源于章丘市统计局,疫情资料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1.2病例报告痰检结核菌阳性病例、痰检结核菌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均作为肺结核病例进行报告。1.3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整理用EXCEL软件。2结果  相似文献   

3.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影响青少年和儿童的身体健康。我区自1986年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的发病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同时麻疹监测也已全面开展。现对2000~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对照分析,以便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使麻疹得到进一步的控制。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全区7地市2000~2003年常规传染病报告卡和2004年网络直报的传染病报告卡。2结果2·1发病情况2000~2004年全区共报告麻疹病例3194例,死亡21人,总病死率为0·66%,其中2000年发病556例,死亡5人,病死率为0·90%;2001年发病1847例,死亡16人,病死率0·87%…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战区部队2001~2010年呼吸道传染病流行趋势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部队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军队疫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Excel软件,对某战区部队2001~2010年报告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呼吸道传染病占各类传染病的构成比除2001、2005年较消化道传染病和2004年较血源性传染病低外,其他年度均占各类传染病的首位.结论 我们应针对目前部队传染病流行态势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采取以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同时还要加强对新发传染病进行防范的综合措施,以遏制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在部队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南京市江宁区共报告传染病13种,报告发病数1365例,报告发病率为147.2/10万,报告死亡病例4例,病死率为0.4314/10万。无甲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是:肺结核、梅毒、淋病。结论应加强对南京市江宁区传染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市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HFR)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成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痢疾之后的高发病.为探讨HFR的流行规律,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根据1989~2001年疫情资料对13年间HFR发病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部队传染病的发病状态,掌握其流行规律,做好卫生防病工作,降低部队传染病的发病率,我们对某部10a(1988~1997)来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对1988~1997本体系医院收治的、师医院、团卫生队门诊收治的传染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部队上报的传染病统计月报表相核实。2 结果2.1 发病情况 1988~1997共发生传染病13种,188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3.99%。其中肠道传染病4种,1023例(54.39%),呼吸道传染病4种,719例(38.2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2种,23例(1.2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07例(5.69%),其它2种,9例(0.48%),参见表1。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更好的制订我矿传染病“十五”防治对策,现将我矿1991年~200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传染病资料来源于1991年~2000年川西南矿区医院、卫生所及医务室疫情报告登记和年报表。人口资料由矿区公安行政部门提供。1.2 分析病种为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3 传染病发病率的年均上升或下降计算公式为100%。2 结果与分析2.1 传染病疫情发病情况:1991年~2000年我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3种632例,年均…  相似文献   

9.
姚直垠  李峰 《江西医药》2005,40(7):418-419
目的探讨彭泽县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2004年彭泽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年共报告传染病6745例,年均发病率为246.47/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淋病、麻疹。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0.99/10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肺结核共发病3166例。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的95.62%。结论本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1997—2004年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势头。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麻疹等传染病是本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张贤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31-232
目的了解南召县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召县2008年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南召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0608例,年发病率介于259.01/10万2012年南召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0608例,年发病率介于259.01/10万444.3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69.90/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3941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7.16%;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314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9.65%;肠道传染病共报告2951例,占发病总数的27.8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共报告571例,占发病总数的5.39%。报告发病的主要疾病为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布鲁氏菌病等。结论南召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要加大对乙型肝炎、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与监测力度,加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高度重视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乙型肝炎诊断报告工作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龙岩市某综合医院2008年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传染病控制规划,加强传染病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8年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传染病控制规划,加强传染病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8年2012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某综合医院共报告22种法定传染病10844例,其中报告乙类5629例、丙类5215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手足口病、梅毒、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传播途径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及肠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42.34%、41.87%。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15.78%。结论手足口病、梅毒为某综合医院主要上报传染病,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儿童常见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阳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阳春市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8年阳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阳春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12种1519例,死亡17例,发病率为163.00/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为57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依次是:肺结核(948例)、肝炎(285例)、痢疾(104例)、梅毒(100例)、淋病(27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6.38%(1464/1519)。结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肺结核、乙型肝炎、性病的监测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3.
洪丽霞 《淮海医药》2001,19(6):467-469
目的:了解某区近10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流行特征,调整防治对策。方法:依据疫情报表资料,对某区1990-199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年累计报告传染病18种17244例,年龄发病率721.90/10万,其中以病毒性肝炎及痢疾报告发病数量多,占87.65%,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肺结核,性传播疾病等明显上升,0-10岁人群累计报告发病数多,占总发病数的38.43%,结论:加强传染病监督,监测,及时进行动态分析,调整防治对策,有的放矢,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及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情况 1974~1988年,经医疗部门诊断报告国家法定急性传染病13种26846例.发病率1518.78/10万。其中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发病为首位,占发病总数的79.39%,其次是猩红热占6.88%,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占5.38%。1976年、1982年出现两次急性传染病发病高峰,与菌痢发病高峰相吻合。 15年中肠道传染病发生22903例,发病率为1292.72/10万,占发病总数的85.46%,菌痢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3.06%。呼吸道传染病3137例,发病率为177.07/10万,  相似文献   

15.
李荣  尹红  王盛书  姚伟  韩红  杨若佳 《中国当代医药》2013,(17):166-168,174
目的分析某部1992~2011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报告情况,为部队防治此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部疾病监控中心1992~2011年的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分析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时间、人群分布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992~2011年共报告血源及性传播疾病735例,占总传染病报数的9.88%:主要为乙型肝炎.占83.27%,丙型肝炎占5.99%,梅毒占3.54%,淋病占3.27%,尖锐湿疣占2.31%;其中男性占92.11%,女性占7.89%;干部占54.83%,战士占26.53%,其他人员(主要是军队离退休人员、在编职工等)占18.64%;发病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性传播疾病发病人数从无到有,逐渐增多。结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尤其是经血传播疾病是危害部队的重要传染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大,性传播疾病发病数逐渐增多,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进一步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鲁山县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做好疫情预测和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鲁山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鲁山县共报告传染病20种,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数3 320例,报告发病率383.83/10万,报告死亡病例9例(艾滋病8例,狂犬病1例),死亡率1.04/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5种,报告发病数1 502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45.24%,年发病率为173.65/10万,报告发病主要病种为乙肝、肺结核、丙肝;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报告发病数1 818例,年发病率为210.18/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54.76%,报告发病主要病种为手足口,其他感染性腹泻;2010年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手足口、乙肝、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结论应加强对鲁山县手足口病、乙肝、肺结核、麻疹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7~2003年白云区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3年白云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界于80/10万~170/10万,总的发病趋势是稳中略有升高;病例以呼吸系统传染病为主,占34.90%;其次是血源性传播疾病,占25.66%:消化系统传染病占23.6%。居前五位的病种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梅毒。发病顺位1997~2001年病毒性肝炎排第一位,2002~2003年肺结核排第一位。结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有针对性采取防制措施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2):749-749
卫生部近日公布2008年1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2008年11月(2008年11月1日零时至11月30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299682例,死亡884人。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梅毒、痢疾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9%。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和出血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4%。本月,全国共报告霍乱46例,无死亡。10月底至11月初海南省发生霍乱暴发疫情,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近期无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19.
2000年5月~2001年8月,某部发生7例结核病,为明确发病原因、流行特点,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现将调查与控制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发病情况 某部32名战士中在15个月共发生结核病患者7例(21.9%)。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8~21岁5例,26岁2例。临床症状较轻,主要为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对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2010—2012年主要法定传染病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2010至2012年共上报传染病5521例,2010年1659例,2011年1847例,2012年2015例,上报例数逐年上升。其中无甲类传染病上报,乙类传染病1112例(20.14%),丙类传染病4409例(79.86%);血源或性传播疾病634例(11.48%),其中肝炎最多,共307例,占48.42%;呼吸道传染病1218例(22.06%),其中流行性腮腺炎最多,共468例,占38.42%;肠道传染病3666例(66.40%),其中手足口病最多,共2978例,占81.23%;其他传染病3例(0.05%)。传染病发病主要以坪西、六联、坪东、中心社区为主,发病人群以散居和在托儿童及工人为主。结论应加强青少年儿童的传染病防护宣传教育,做好托幼机构、学校和工厂等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