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以西药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血糖,采用固本通络电针法治疗DPN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犤1犦,同时还观察了电针治疗前后DPN患者生化代谢的变化情况,以探讨电针治疗DPN的可能机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门诊观察。其中男33例,女51例,年龄40~49岁16例,50~59岁22例,60~69岁32例,70~80岁14例,平均年龄(63±10)岁。糖尿病病程平均(8±6)年,DPN病程平均(2±2)年。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电针组)48例和弥可保对照组(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相近,年龄及DPN…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一氧化氮(NO)、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相关生化指标与DPN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凝集法(免疫透射终点法)和酶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者、Ⅱ型糖尿病(DM)和 DPN患者血浆或血清中的 HbA1c、NO、SOD、空腹血糖(FPG)等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DPN患者与糖尿病(DM)无周围神经病变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NO与HbA1c增高显著,而SOD则显著降低(P<0.05~0.001)。结论 DPN患者长期糖代谢紊乱在DPN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NO、HbA1c与低SOD等参与了DPN的形成,监测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对DPN的诊断、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补肾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104例,按分层配对分为两组,其中针药组52例,采用长针深刺、电针和中药雪莲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差值比较结果,针药组的全血低切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针药结合补肾通络法对DPN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补肾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血液流变性 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104例,按分层配对分为两组,其中针药组52例,采用长针深刺、电针和中药雪莲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结果 经2个月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差值比较结果,针药组的全血低切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示针药结合补肾通络法对DPN患的血液流变性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神经病变由代谢异常至机能异常最终导致神经变性,且对D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重大影响,是DM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在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中,穴位治疗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已被临床应用所证明。它具有镇痛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周围神经损伤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穴位治疗要达到确实可行的临床效果关键在于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了解和取穴的正确性。穴位治疗有手针(毫针)法、电针法、电针加穴位注射法以及综合疗法,其中电针法在DPN治疗中效果显著。电针法即用电子穴位治疗仪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通过穴位按摩与电刺激的作用相互叠加,以达到治疗效果。我科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间引进并应用电针法穴位治疗DPN36例,现将效果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同中医疗法对高血脂及血栓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自拟中医补气活血通络、行气利水通络两种治法,在实验动物家兔体内所造高血脂动脉硬化模型与血栓模型上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药物降血脂都有显著作用,行气利水通络组作用更明显。在对血栓形成后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作用上两组也都有明显效果,而补气活血通络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损伤的针灸疗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邵水金 《现代康复》2000,4(11):1616-1617
从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周围神经损伤的针灸疗法。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具有促进损伤后神经的再生作用,临床电针治疗最为常用,且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其他疗法,是一种加速神经再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渴通络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30例采用消渴通络汤治疗;对照组30例用维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3.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渴通络汤能够减轻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DPN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PN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取大鼠足三里、肾俞穴进行电针治疗,通过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大鼠N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0.01);电针组大鼠治疗后坐骨神经NGF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肾俞穴能够使DPN大鼠坐骨神经NGF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促进坐骨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临床康复》2011,(50):9334-9334
5电针后血清对肿瘤坏死因子a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吴明霞(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福建省福州市350003)推荐理由:如何有效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可能是防治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电针可起到补肾益精、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其治疗作用具有多层面、多途径、多耙羔的特点,经过中枢的整合可有效调控信号转导通路采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细胞的增殖、分1匕及凋亡,从而能有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探讨电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确诊DPN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40例,采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联合甲钴胺、VitB1和VitB6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甲钴胺、VitB1和VitB6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乙酰胆碱酯酶(ACHE)等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0-09/2002-09在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7,15,30d进行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行为学观察,检测大脑皮层组织SOD、丙二醛含量,海马组织ACHE活力:结果:行为学观察结果:①水迷宫实验:模型组游全程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变逐渐加重。电针和药物氢麦角碱均可使模型动物游全程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减少,但电针组于7d和30d时,疗效显著优于药物组。②跳台实验:模型组反应时间延长,潜伏期缩短,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变逐渐加重。电针和药物均可使模型动物的反应时间缩短,潜伏期延长,但电针组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于7d和30d时,显著优于药物组,15d时的记忆成绩显著优于药物组。皮质组织自由基损伤情况观察:模型小鼠皮质组织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SOD活力显著下降,自由基损伤明显,抗自由基损伤能力下降。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P&;lt;0.01)。海马组织ACHE活力改变:术后7d,模型小鼠ACHE活力明显升高,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P&;lt;0.01)。结论: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反复脑缺血再灌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具有抗脑缺氧和减轻脑水肿、抗自由基损伤、降低ACHE活性、减轻皮质神经细胞的缺血损伤、抑制海马锥体细胞的迟发性坏死等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了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温经通络熏洗方加穴位按摩治疗DPN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常规护理加温经通络熏洗方及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温经通络熏洗方足浴及穴位按摩,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口服弥可保500μg.比较两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温经通络熏洗方加穴位按摩对DPN患者的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温经通络熏洗方足浴护理及穴位按摩护理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显示了优势和发展前景。观察电针丰隆、足三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血脂、肝功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5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选择SPF级SD大鼠30只,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实验方法:正常对照组喂养基础饲料,其他两组喂养高脂高糖饲料。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第3天开始对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丰隆、足三里干预。10周后测定大鼠血脂四项、肝功能三项,光镜、电镜下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均较模型组下降(P<0.01,P<0.05)。②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增大,胞浆内脂肪滴大小不一,呈中重度脂肪变性,且100%存在汇管区炎症和小叶内炎症,未发现碎屑样坏死,大多出现灶性纤维增生,但其中2只出现桥接坏死;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明显减轻(P<0.01,P<0.05),但仍有2只出现桥接坏死。③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滴,可见散在糖原颗粒,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内织网肿胀。电针组肝细胞内均可见多少不等的脂肪滴,其超微结构改变介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结论:①电针具有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作用。②血脂和血清酶学检查结果与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检测肝组织活检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针对实验性单发关节炎模型的镇痛及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白陶土及鹿角菜胶在大鼠足底注射,构成局限性急性单发关节炎模型,探讨电针对该模型的作用。实验动物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足底注射4%白陶土混悬液0.1ml及2%盲角菜胶溶液0.5ml,致炎后于第4 ̄12小时炎症显著。不同参数的电针刺激均可产生镇痛效应,其中2/15Hz电针的针效最高,并有明显后效应(治疗作用)。单次电针已能产生足够的治疗作用,反复电针能使此略有加强。单纯留针亦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均应用中药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法及脉络宁、酚妥拉明,654—2静脉滴注。结果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祛风汤对脾肾两虚证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疗效及肾功能、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102例CGN脾肾两虚证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常规西药+固本通络祛风汤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51例。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介质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血肌酐、尿素氮、24 h蛋白尿定量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固本通络祛风汤可明显改善CGN脾肾两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升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DPN的研究集中在神经元代谢相关的途径中。本综述总结了DPN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即高血糖通过促进施万细胞病变,内质网应激参与DPN的发病机制;以及疼痛性的糖尿病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的发病机制,即Na+、Ca2+通道、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PDPN中的作用,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理解DPN和PDPN。  相似文献   

19.
张德刚  许俊华  赵瑛 《临床荟萃》2006,21(23):1746-174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目前认为该病是血管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不同发病机制进行综合性治疗,可以发挥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我们就DPN的治疗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电针早期介入预防手术后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针早期介入预防手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1组、模型对照2组、早期电针组、晚期电针组共5组,每组8只,采用手术方法建立肌肉粘连模型。早期电针组从术后第11天开始电针治疗,连续10d;晚期电针组从术后第21天开始电针治疗,连续10d。对各组实验动物进行步态分析,并观察体重、关节活动度。结果 早期电针组家兔的静止站立姿态和行走姿态得到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晚期电针组家兔只有部分步态分析指标改善,关节活动度无明显改善。结论 电针早期干预对肌肉粘连的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而对已经形成的粘连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