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CBTX-A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国产A型肉毒毒素(CBTX-A)局部注射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疗效,副作用。方法选择1000例痉挛性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以每组肌肉2.5U/kg用量进行痉挛肌肉局部注射。应用PRS(physicianratingscale)法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运动姿势的改善情况。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的副作用。结果绝大多数患儿治疗后其PRS疗效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有效率为99.7%,P<0.01。除5例(0.5%)注射后短期内患肢无力外,其他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CBTX-A局部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灵活、较少副作用的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A(BTX-A)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12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经络导平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BTX-A,评价两组疗效。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评价疗效,两组运动功能、语言发育、应人能力、认人认物能力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3·02,10·66,P均<0·01)。结论BTX-A局部肌肉注射以缓解肌肉痉挛,使CP患儿畸形改善,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A(BTX-A)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 12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经络导平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BTX-A,评价两组疗效.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评价疗效,两组运动功能、语言发育、应人能力、认人认物能力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3.02,10.66,P均〈0.01).结论 BTX-A局部肌肉注射以缓解肌肉痉挛,使CP患儿畸形改善,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6例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 :药物局部注射 (治疗组 ) 5 4例 ,隔天 1次 ,10次为一疗程 ;B组 :上田敏法 (对照组 ) 42例 ,1次 /d ,2 0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注射疗法使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活跃 ,再生过程加强 ,肌肉软化松解 ,从而达到降低肌张力的目的 ,为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局部注射疗法对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组)54例,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B组:上田敏法(对照组)42例,1次/d,20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注射疗法使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活跃,再生过程加强,肌肉软化松解,从而达到降低肌张力的目的,为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配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根据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神经发育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头穴透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 88)进行评估。结果通过3个疗程治疗后,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10—2016-10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机器人辅助的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定2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E区GMFM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D区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区、E区GMFM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D区、E区GMFM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显著提高患儿的日常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Bobath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3—2015-03我院收治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儿均给予Bobath干预技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GM1治疗,2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与格赛尔发育量表(GDS)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卧位和翻身能区、坐位能区、爬和跪能区、站立能区和行走与跑、跳能区评分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评分出现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儿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1联合Bobath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8—2017-08河南省省立医院9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均给予运动训练、推拿、脑循环等常规疗法,对照组加用悬吊训练,联合组加用悬吊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儿童改良巴氏指数量表(AD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D区和E区评分显著提升(P0.05),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MAS)评分、足背屈角均显著降低和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H反射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波幅和最大H波/最大M波(H/M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运动能力、肌痉挛症状、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和收缩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2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0例(采用针灸、推拿及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140例(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治疗).临床观察指标:采用肌张力评定Ashworth评分法.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肢肌张力评估比较,治疗后总的疗效显示治疗组300患肢,显效70肢,有效202肢,无效28肢,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280患肢,显效42肢,有效178肢,无效60肢,总有效率78.57%.结论 三联疗法是促进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对尖足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改善角度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痉挛肌治疗仪加综合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组),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以足背屈角改善角度作为评估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痉挛肌治疗组患儿踝关节改善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可以辅助降低踝趾屈肌群痉挛,明显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从而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站立、行走模式,是脑性瘫痪患儿安全、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穴位与肌肉定位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与肌肉定位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根据患儿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对照组运用Bobath神经发育疗法、智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推拿、电疗、脑细胞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肌肉功能定位水针注射治疗。2组治疗前后运用小儿智能发育检查表(CDCC)评定表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作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后主要指标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位点加穴位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对小儿早期脑瘫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11年收治的26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护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诊断260例脑瘫患儿,其中男140例,女120例;年龄3个月~3岁;260例患儿中,痉挛型52例,肌张力低下型48例,共济失调型44例,手足徐动型40例,强直型32例,震颤型28例,混合型16例.  相似文献   

14.
A型肉毒毒素治疗双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加位点注射治疗双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分别用A型肉毒毒素和VitB1、VitB12对32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位点注射。对照组A型肉毒毒素对32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位点注射结果以下肢内收肌、腘窝角、足背屈角的改善程度评定显示,总有效率为95.3%.6个月疗效评定,治疗组有效率为98%,疗效显著。结论A型肉毒毒素加VitB1、VitB1:位点注射治疗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肌肉乙醇阻滞治疗痉挛性斜颈(ST)的疗效.方法 43例ST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BTX-A注射,联合治疗组同时进行肌肉乙醇阻滞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sui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Tsui评分联合治疗组[(3.02±3.29)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A型肉毒毒素(BTX-A)重复注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康复科治疗的伴有下肢肌肉痉挛的脑卒中患者共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康复治疗;B组,rTMS+康复治疗;C组,重复注射BTX-A+康复治疗;D组,rTMS+重复注射BTX-A+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6和12个月对4组患者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肌张力,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平衡能力。并观察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6、12个月,B、C、D组的MAS评分呈下降趋势,D组最为明显(P<0.05);4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升高,治疗后6、12个月,A、B、C组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有下降或回升,D组的评分都呈上升趋势,均高于其他3组(P<0.05);治疗过程中,4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 rTMS联合重复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的肌肉张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较为持久,无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鉴于脑性瘫痪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 ,早诊断、早治疗对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而脑部CT征象是诊断此症重要依据之一。为此 ,作者对 12 0例脑性瘫痪患儿的脑部CT征象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并报告于后。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系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 ;均诊断为脑性瘫痪 (符合CCMD - 3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 6 8例 ,女性 5 2例 ;年龄 8 12~ 11岁 ,平均为 3 5岁 ;痉挛型 76例 ,运动障碍型 2 2例 ,共济失调型 5例及混合型 17例。1 2 方法 本组患儿经临床医生诊断后均进行脑部CT检查。采用美国G…  相似文献   

18.
中药熏蒸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中药熏蒸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有功能训练、小儿按摩、蜡疗、痉挛肌常规治疗, 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熏蒸.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88.2%), 前者与后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 中药熏蒸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足穴与承山穴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方法 12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予以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平足穴与承山穴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腓肠肌的肌张力及结合足背屈角测量综合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尖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足穴与承山穴药物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药熏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针对8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中药熏蒸辅助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10~2009-07收治8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施护组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2个月~3岁.对照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个月~3岁.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