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科种植支抗在正畸、修复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错he畸形,并在此基础上修复牙列缺损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Angle Ⅱ类牙he畸形,合并牙列缺损,无法常规使用磨牙或根本无磨牙作为支抗的14例患者.选用种植体植入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he畸形,并存此基础上修复牙列缺损,结果:腭部植入的支抗种植体,种植体支持的后牙未见明显近中移位,前牙内收6~8mm。在颊部颧牙槽嵴处植入的支抗种植体,3例失败。5例成人Angle Ⅱ类Ⅰ、Ⅱ分类错he畸形.同时合并下颌Kennedy Ⅱ类牙列缺失的病例,至8~10个月正畸治疗基本结束,植入的牙种植体未发现移位:正畸效果明显,下前牙内收达约6~8mm、下前牙排齐、中线纠正,下前牙间隙关闭。再利用原牙种植体,重新制作种植修复体,修复缺牙,恢复牙列的完整性。结论:在缺乏支抗的正畸、修复病例的治疗中,使用种植体支抗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正畸与种植联合方式对缺牙伴咬合关系紊乱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立缺隙临近倾斜牙齿,正畸支抗压低缺隙对牙合伸长的牙齿,集中散在间隙或开辟缺牙间隙,牙列整平,调整覆牙合覆盖关系,牙种植体植入后的辅助支抗正畸治疗等方式联合种植体修复技术对35例牙列缺损伴牙牙合紊乱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采用种植前后对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合并缺隙的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咀嚼与美学效果优良,纠正和避免了此类患者单纯种植义齿修复所造成的组织损伤。结论缺牙伴牙列咬合关系紊乱患者正畸与种植序列治疗可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成人合并Kendy's Ⅱ类牙列缺损的错略畸形方法:对Angle Ⅱ类合并牙列缺失的牙he畸形、根本无磨牙作为支抗的病例,选用种植体植入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铪畸形,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在矫正治疗结束后,根据情况进行种植修复。结果:所有病例都是极为有效的尝试结论:对Angle Ⅱ类合并牙列缺失的错略畸形的矫正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不仅是有效、可行;而且可一并修复牙列缺失.  相似文献   

4.
陈於茂  傅一佳  金敏  陆史俊 《口腔医学》2021,41(12):1100-1103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技术对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患者的临床矫治疗效。方法:选择12例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的患者,采用直丝固定矫治器结合改良片段弓及微种植支抗技术排齐牙列,关闭间隙,改善前突。通过模型测量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患者矫治前后的改变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矫治后,患者牙列拥挤及前牙唇倾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前牙覆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稳定。结论:改良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技术能避免矫治过程中前牙的往复移动,缩短矫治疗程,获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成人上下颌牙列散在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下颌牙列存在散在间隙或牙列缺损的成人病例35例,设计个性化正畸矫治方案集中散在间隙,矫治结束后进行修复治疗。结果: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患者口腔功能与美观均得到改善,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成人患者牙列散在间隙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能使口腔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并兼顾美观。  相似文献   

6.
He X  Tian LG  Mao YL  Wang JW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3):321-323
目的:评价局部正畸联合微螺钉支抗在咬合不足伴邻牙倾斜牙列缺损中解决种植区域修复空间的疗效。方法:采用局部正畸法,以种植体微螺钉及邻牙做支抗,达到较为理想的种植体上部结构的修复空间。结果:种植微螺钉联合局部正畸法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压低对颌牙,竖直倾斜邻牙。结论:局部正畸联合微螺钉支抗能承担垂直向的支抗力,安全实现磨牙的绝对压低以及倾斜邻牙的竖直,为缺失牙修复提供了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  相似文献   

7.
《口腔医学》2013,(9):581-583
目的评价应用种植支抗和铸造支架压低上颌第二磨牙的效果。方法选择因下颌第二磨牙长期缺失而导致对牙合牙伸长、影响牙列修复的患者8例,年龄24~52岁。利用微种植钉作稳定支抗,利用铸造支架进行力量转移传导,橡皮链压低伸长的磨牙。结果 8例患者磨牙平均压低3.2 mm,缺失牙均获得足够的垂直向间隙,成功地进行义齿修复。治疗时间平均5个月。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牙根吸收、牙髓坏死及牙齿松动。结论种植支抗结合铸造支架可以安全压低伸长的磨牙。  相似文献   

8.
口腔种植学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和XIVE种植体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上颌前牙区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同期种植术的应用;前列腺素E2在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的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ITI种植体早期负重与传统负重稳定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种植支抗技术压低伸长磨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上颌磨牙因对颌牙长期缺失而伸长,无法直接进行牙列修复治疗的患者7例,年龄22—45岁。利用微型种植钉作骨内支抗,弹性牵引龈向压低伸长的磨牙。结果7例患者的伸长磨牙平均压低3.5mm,下颌缺牙区均获得足够的垂直向间隙,并成功进行固定义齿修复,治疗时间平均3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牙根吸收、牙髓坏死及牙齿松动。结论种植支抗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压低伸长的磨牙,为缺失牙修复创造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畸与种植序列治疗先天缺失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采用直立缺隙邻近倾斜牙齿,压低缺隙对颌伸长的牙齿,集中散在间隙或开辟缺牙间隙,牙列整平,调整覆、覆盖关系等方式矫正患者的牙畸形,然后采用种植体修复技术对24例先天缺失牙伴牙紊乱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较好的咬合关系及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对先天性牙列缺损病例,采用正畸与种植序列治疗,进一步扩大了种植体修复的适应症,能实现最大限度的美观、功能及稳定,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正畸技术自制牵引成骨装置及微型种植体支抗辅助弹力牵引重建上颌骨部分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5例上颌骨部分缺损病例,均为男性,年龄19~43岁,平均33.2岁。制作特殊的牵引装置,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辅助支持的弹力牵引方式,进行三焦点式牵引成骨。3个月后,在两侧牵引区植入种植体,进行牙列修复。结果:骨缺损区牵引成骨后成骨良好,形成完整的牙槽嵴,可应用种植和托牙技术进行牙列修复,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对上颌骨部分骨缺损病例,可应用正畸技术和牵引成骨技术联合治疗,以恢复颌骨复杂的解剖结构,尤其是牙槽嵴,为牙列修复提供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微种植支抗钉(micro-implant anchorage)结合直丝弓矫治系统推磨牙向后矫治技术中,磨牙远移量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收集60例经沟通后同意直丝弓配合微种植支抗钉进行磨牙远移的正畸患者,使用数字化口扫仪器对术前、术后牙列进行扫描建模,配合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牙列远移量分析及评价。结果:各类安氏错(牙合)分组之间性别、年龄及支抗钉植入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上颌第二磨牙远移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下颌第二磨牙远移量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磨牙远移病例中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微种植支抗钉可为轻、中度拥挤的各类错(牙合)畸形病例提供稳定的支抗及远移所需的间隙量。本研究使用的植入方法、位置和数据,可为临床医生在磨牙远移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畸与种植技术在前牙缺失散在间隙修复中的应用特点。方法:选取前牙缺失伴散在间隙病例17例,前期采用正畸技术集中和开拓修复间隙,矫正缺隙两侧倾斜扭转牙,调整咬合关系及中线;后期运用种植技术恢复牙列的完整,并视种植修复后的牙列情况采用正畸治疗进行相应的精细调整。结果:17例前牙缺失散在间隙患者经正畸与种植修复后,均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采用正畸与种植技术联合治疗前牙缺失散在间隙的患者,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美观、功能及稳定,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畸与种植序列治疗先天缺失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畸与种植序列治疗先天缺失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采用直立缺隙邻近倾斜牙齿,压低缺隙对颌伸长的牙齿,集中散在间隙或开辟缺牙间隙,牙列整平,调整覆、覆盖关系等方式矫正患者的牙畸形,然后采用种植体修复技术对24例先天缺失牙伴牙紊乱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较好的咬合关系及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对先天性牙列缺损病例,采用正畸与种植序列治疗,进一步扩大了种植体修复的适应症,能实现最大限度的美观、功能及稳定,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畸辅助水平向牵张成骨治疗牙槽突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3例,缺损区域远中节段性截骨,保留其血液供应形成一含牙及种植支抗的骨运送盘,牵引骨运送盘向裂隙侧移动,运用牵张成骨的原理修复牙槽骨缺损。结果牙槽骨软硬组织缺损区完全闭合,牵张区新骨形成良好,支抗牙无明显松动及移位,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种植支抗稳定无松脱。结论采用正畸辅助水平向牵张成骨修复牙槽突裂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16.
种植支抗技术压入伸长磨牙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种植支抗压入伸长磨牙,评价磨牙压入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支抗钉的植入部位。方法:选择10例患者,男2例,女8例。年龄25~53岁,平均33岁。上颌磨牙由于对牙长期缺失而伸长,咬合于对颌牙槽嵴黏膜,妨碍牙列修复治疗。利用种植支抗,使用弹性牵引力根向压入伸长的磨牙。结果:10例患者的缺牙区均获得了足够的义齿修复垂直间隙,成功进行种植牙修复。伸长磨牙平均压入3mm,治疗时间平均3.5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牙根吸收、牙髓坏死、明显的牙松动。未见牙根尖进入上颌窦。结论:磨牙伸长可通过种植支抗技术予以安全有效地压入,为缺失牙修复创造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临床矫治技术:片段弓,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压入和内收上前牙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临床筛选18例患者,使用片段弓技术同时压入内收上前牙。筛选19例患者使用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技术同时压入内收上前牙。头影测量描记上前牙,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使用根尖片测量根尖吸收的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发现下列测量指标有显著性减小变化:U1-SN,覆盖,覆(牙合),PP-U1,U1horizontal,UL-U1。相比种植支抗组,片段组的病例中如下头影测量指标有显著性增加:U6angle,MP-SN,PP-U6,U6Horizontal。压入内收上前牙的所需时间和根吸收在两组比较中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压入内收上前牙。和传统片段弓压入内收上前牙相比,种植支抗在矢状向,垂直向都能够有效地维护上磨牙原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窄种植体用于修复小间隙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间隙牙列缺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种植体组和窄种植体组,每组各32例.常规种植体组患者行非翻瓣微创种植术中常规种植体修复治疗,窄种植体组行非翻瓣微创种植术中窄种植体修复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牙槽骨吸收量、...  相似文献   

19.
正畸治疗在国外已作为修复前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 ;在国内 ,牙列缺损病例约占正畸病例总数的 10 % ,而且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牙列缺损修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笔者尝试先以活动或固定矫治器对畸形进行矫治 ,以期达到正常关系 ,然后再进行修复 ,获得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自 1995年 8月到 1999年 4月 ,应用正畸加修复相结合治疗 2 4例牙列缺损伴有不同类型的局部错畸形的病例 ,其中男 11例 ,女 13例 ,年龄 14~ 49岁。其中 8例是伴前牙散在间隙。我们采用固定矫治器集中间隙 ,而后做固定修复体 ,对于牙体形态异常 ,如过小牙 ,要…  相似文献   

20.
牙列间隙修复前正畸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牙齿、咬合、面容的协调关系,其中因牙列间隙影响美观及发音的求治者与日俱增,特别是成人患者。作者自2001年以来对牙列间隙患者在修复前进行辅助性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及过小牙的修复,既恢复了患者颜面部的美观,又使患者获得了良好的咀嚼功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个别前牙或前磨牙缺失及过小牙致牙列散在间隙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5-42岁。其中1例2缺失,2例2缺失,2例下颌侧切牙均缺失,3例4缺失,2例上颌侧切牙均为过小牙。Angle I类咬合关系3例,AngleⅡ类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