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虚湿(热)瘀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肾虚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病因病机学意义.在病因学方面肾虚是人体正虚的基础,与卫气功能的异常、湿瘀等标邪的产生密切相关;在病机学方面,涉及到肾失封藏、开阖失司、殃及他脏、肾虚湿(热)瘀等四方面.  相似文献   

2.
肾虚湿(热)瘀是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肾虚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湿瘀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益肾清利活血是其基本治则。临证时应平补肾元、清利活血、辨病辨证综合治疗。临床减少尿蛋白多用活血化瘀、清热除湿、清热解毒、通络祛风等药物;减少血尿多用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止血、健脾益肾等类药物;降低血肌酐可加用和络泄浊类药物。临床研究表明益肾清利活血综合治疗可减少尿蛋白,稳定肾功能,以延缓肾功能恶化速率。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骨关节炎期刊文献病机因子与证候类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期刊文献的病机因子和证候类型特点。方法:对1997~2003年期刊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临床文献的病机因子和证候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7篇文献的病机因子频数(频率):瘀144(86.2%),寒119(71.3%),外湿115(68.9%),风109(65.3%),肾虚105(62.9%),痰24(14.4%),气血虚14(8.4%),内湿10(6.0%),脾虚5(3.0%),热5(3.0%);147篇文献的证型频数(频率):气滞血瘀证102(69.4%),肝肾亏虚证78(53.1%),肾虚髓亏证72(49.0%),肝肾阴虚证13(8.8%),风寒湿阻证11(7.5%),肾虚血瘀证8(5.4%),血虚寒凝证6(4.1%),寒湿瘀滞证5(3.4%),痰瘀互结证5(3.4%),肾虚寒凝证3(2.0%),肾虚寒湿证3(2.0%),肾虚寒痰证2(1.4%),湿热痹阻证2(1.4%),气血亏虚证1(0.7%)。结论:“瘀”、“寒”、“外湿”、“风”、“肾虚”是期刊文献报道的常见病机因子,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肾虚髓亏证是期刊文献报道的常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4.
国医大师郑新教授认为,紫癜性肾炎病因病机基本特征是本虚标实,即肺脾肾亏虚为本,风、湿、热、毒、虚致瘀为标,是风湿热毒虚致瘀,困遏三焦,导致肺气虚失于通调、肃降,脾气虚失于运化、统摄,肾虚失于开阖,精室扰动、肾络灼伤,诱发蛋白尿、血尿为主要病机。治疗上以补肺健脾益肾治本,以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瘀总则,分辨致瘀成因(风、热、湿、毒、虚)进行分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张娅  胡荣魁 《光明中医》2022,(7):1162-1166
夏桂成教授创立"心(脑)-肾-子宫轴"理论,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审因施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本质为心(脑)-肾-子宫轴失衡,病机关键是心肾失济-肾虚痰瘀、肾虚为本,心肾失济为病机枢纽,痰浊、瘀血为标,本虚标实相兼为病.夏桂成教授指出此病证的主要证型为心肾失济-肾虚痰瘀证,且证型多为主证型下的兼夹证型,也就是临床持...  相似文献   

6.
孙伟教授以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经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高坤 《江苏中医药》2004,25(11):19-21
孙伟教授提出肾虚湿(热)瘀为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基本病机,创立了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具体观点如下:(1)益肾为本,兼顾五脏;(2)清利活血,贯穿始终;(3)分清标本,辨证运用;(4)随证加减,知常达变;(5)辨证辨病,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病种。国医大师邹燕勤认为,肾虚湿瘀是慢性肾脏病的核心病机,肾虚是内在基础,湿、瘀是病理产物,也是加重病变的基本环节,三者相互交织,互为影响,是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的关键,据此而立益肾、清利、活血为基本治法。本文对邹老从肾虚湿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案例分析其临床辨治思维、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8.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结合中医“络病学说”“癥瘕理论”与现代医学肾脏病理特征,“肾虚络瘀,肾络癥瘕”是RIF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痰热瘀毒等实邪阻滞肾络,相互胶结,形成癥瘕,积聚于肾络导致了RIF。自噬是细胞体内将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变性的蛋白质等代谢产物进行降解与重吸收的过程,自噬参与了RIF发生的诸多环节,与RIF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将自噬与中医学结合研究发现,机体内生痰热瘀毒等实邪的代谢与自噬降解和重吸收功能相关,自噬在一定程度上是消除痰热瘀毒等实邪的方式,正气不足,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自噬功能不足,会引起痰热瘀毒等实邪累积,瘀阻肾络则易形成肾络癥瘕造成RIF,肾虚络瘀是自噬不足的基础,肾络癥瘕是自噬不足的微观病理表现,自噬不足与肾络癥瘕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演变,该文就RIF“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结合RIF-自噬病理机制,深入探讨“肾虚络瘀-自噬不足-肾络癥瘕”在RIF的相关性,全面诠释“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的科学内涵,以期从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RIF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RIF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  相似文献   

9.
孙世竹  孙伟 《北京中医药》2005,24(6):346-348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主要病机特点在于虚、湿(热)、瘀.其发病是在肾元亏虚、正气不足的基础上,遭受外邪或内伤等因素,致气血失和、脏腑机能失调,而产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日久迁延,则形成本虚标实、肾虚湿瘀之证,若湿邪久恋不去酿生湿浊、浊毒等病理产物,则进入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阶段.  相似文献   

10.
张学文论治脑萎缩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脑萎缩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康复与调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本病主要症状是神明失主,肢体失用,七窍失司。主要病机为肾虚血瘀、气虚血瘀、颅脑水瘀。治则为滋肾荣脑、补气和血、祛瘀化痰、益肾活血。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辨治本病方面取得一定疗效。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结合温病学说,认为COVID-19病因在于湿毒,内外湿邪同气相感,聚而成毒,与疫疠毒邪相合,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根据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肺系及脾胃,认为病位在肺与脾;主要病机为湿毒壅阻机体,气机不畅;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虚,病重患者热深厥亦深,瘀血阻络,肺失宣肃,久病及肾,热、瘀、虚特点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12.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瘀”病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世竹  孙伟 《北京中医》2005,24(6):346-348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主要病机特点在于虚、湿(热)、瘀。其发病是在肾元亏虚、正气不足的基础上,遭受外邪或内伤等因素,致气血失和、脏腑机能失调,而产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日久迁延,则形成本虚标实、肾虚湿瘀之证,若湿邪久恋不去酿生湿浊、浊毒等病理产物,则进入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阶段。因而,深入探讨肾病慢性进展过程中的病理机制,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提高临床疗效、延缓肾病进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我们试从中西医不同角度探析肾虚湿瘀病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孙伟以肾虚湿瘀立论揭示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孙伟对肾病的认识。认为慢性肾病病机为肾虚湿瘀。肾虚以肾气虚为主,湿即湿热之邪,瘀为瘀血。整个肾病过程均是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从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瘀热阻窍"是脑出血急性期的核心病机,主张以凉血通瘀法治疗,使得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临床疗效得到大幅地提高。肾虚肝旺,络热血溢是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基础,继而瘀热髓损,神机失用是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状态,凉血通瘀法治疗本病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刘银伟 《河南中医》2012,32(2):136-136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语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脾在五行属土,其色黄.脾病或因湿阻,或因虚弱,发病后常呈现带黄色的异常变化.发黄是郁热发泄之机,其病机主要关系到(脾)湿、(郁)热两个方面,故称“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相似文献   

16.
总结黄振翘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归纳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为“风、热、湿、毒、瘀”,反复发作者,以肾虚血瘀、脾虚内湿、肺脾(气阴)两虚为本虚;风湿、血热、瘀阻为标.采用辨证论治、标本同治的方法治疗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紫癜,取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与湿热浊瘀互结病机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120例不同分期的痛风性关节炎病例,分为4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组30例,急性期组30例,间歇期组30例、慢性期组30例,对入选病例病因病机分类。结果各病机在不同分期分布特点比较(P0.01);不同分期各病机之间比较(P0.05);各病机构成差异在各年龄段患者的分布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各病机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因素湿、浊(痰)、热、瘀各在不同分期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期病理因素湿、浊(痰)、热、瘀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病因湿热、浊(痰)火、浊(痰)瘀、瘀热、湿浊各在不同分期比较:(P0.01);不同分期复合病因湿热、浊(痰)火、浊(痰)瘀、瘀热、湿浊之间比较(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湿、热、浊(痰)、瘀病理因素可以贯穿各个时期,且彼此相兼形成复合病因;浊(痰)瘀、湿浊贯穿痛风性关节炎四期形成复合病机,临床上还可出现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可以相互转化、相兼为病。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病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肾虚、脾虚、感受外邪的病因病机角度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syndrome,简称OP)进行了系统分证,并对肝失疏泄、气血亏虚及瘀滞导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病机、证候进行系统阐述,针对其不同证候确定治则治法和方药,从而为临床辨证治疗OP提供理论依据。1肾虚是根本OP病  相似文献   

19.
张大宁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虚、热、湿、瘀,肾虚血瘀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当从脾肾论治,应注重补益脾肾、活血止血、固涩升提之法。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9):829-830
针对一例女性毛囊闭锁三联征患者,辨证属肾阴虚为本,湿(痰)热瘀结为标。确立治法初期滋阴凉血、清热利湿、活血消肿,后期加用破血散结、温阳化痰。先后经十诊而取效。结合病案分析阙华发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的临床经验,本案病因病机以肾虚为本,湿(痰)热瘀结为标;诊治特点为辨证为先,标本兼治,根据病程分阶段治疗;用药特点为习用桂附,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