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胡佳心  阮新民  林宇 《心脏杂志》2016,28(3):319-322
目的 观察70岁以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特点及术后长期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94例70岁以上(含70岁)CABG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和10年随访资料,并以192例70岁以下CABG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冠脉搭桥术;长期随访①平均远端吻合口数两组无明显差别。②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和肾功能不全等发生率,≥70岁组显著多于<70岁组。③术后10年随访结果显示≥70岁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低于<70岁组。≥70岁组术后10年LVEF值比术前明显降低。④10年内总病死率、因心脏原因病死率和因心脏以外原因病死率,≥70岁组均显著高于<70岁组。结论 ①≥70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多,康复较长;②高龄患者术后长期生存质量相对较差,病死率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晚期血吸虫病人(以下简称晚血)的调查,对301例晚血的预后进行分析。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4例,女87例,性别比例为2.4:1。年龄分布:13~19岁组14例,20~29岁组51例,30~39岁组37例,40~49岁组61例,50~59岁组89例,≥60岁组49例。治疗转归分基本治愈(经病原和辅助治疗后,晚血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相似文献   

3.
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70岁AMI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所有AMI病人按年龄分为两组,≥70岁组(132例)和<70岁组(156例)。所有病人随机静脉给予尿激酶或rt-PA,观察其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病死率及各种合并症。结果≥70岁组静脉溶栓治疗后120min血管再通率为70.5%,<70岁组为7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与<70岁组出血并发症分别为28.8%和25%,脑出血为1.5%和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重指数(BMI)对血脂以及其它检验指标的影响,综合评估超重在导致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某社区体检者,<70岁38人,≥70岁32人,检测BMI与血糖、血脂、血常规等项目.结果 70岁以上组BMI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1),与血糖等其他指标不相关(P>0.05).<70岁组BMI与血糖、血脂、血常规等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超重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方法选择522例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高龄组152例(≥80岁)和老年组370例(6079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和发病危险因素,并在病后30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分析预后。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头晕和双侧肢体乏力、心房颤动比例明显升高(42.11%vs 29.73%、7.89%vs 3.24%、17.11%vs 10.00%,P<0.05,P<0.01)。高龄组最常累积后循环血管的中段和远段。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枕叶单发梗死和多发梗死明显升高;预后不良比例明显升高(28.29%vs 17.57%,P<0.01)。结论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均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存在差异,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巴马地区≥80岁成功老龄的生物学指标及其与长寿相关的生物学因素. 方法 根据2004年3月12~28日调查的≥80岁267例老年人中符合成功老龄标准的样本,按年龄(83~89岁、90~99岁、≥100岁)分层抽样,共取73例成功老龄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质量、血常规、电解质、血脂、血糖进行测量,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MI),按体质量、年龄、性别分组对血常规、电解质、血脂、血糖进行比较,并对影响长寿的相关生物学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73例成功老龄无人达肥胖标准;体质量51~60 kg组三酰甘油(TG)高于<40 kg组,女性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男性,血红蛋白(HGB)各组随体质量升高而升高,男性红细胞(RBC)、HGB高于女性,≥100岁组血小板计数(PLT)高于83~89岁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生物学指标在各体质量、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 结论 本组成功老龄健康长寿的关键在于具有正常稳定的生物学基础,而保持正常稳定的生物学基础是以保持正常体质量为基准,以科学行为方式和良好生态环境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0岁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发病24 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24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共计有60岁MINOCA患者67例,≥60岁MINOCA患者42例,并随机选取同期≥60岁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I-CAD)患者133例。比较60岁MINOCA患者、≥60岁MINOCA患者、≥60岁M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观察预后差异。结果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白细胞计数更高,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CAD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年龄更年轻,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心肌炎病因更少(23.9%vs. 4.8%,P=0.009);两组患者其他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合并脑梗死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vs. 26.2%,P=0.031);与≥60岁MI-CAD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4%vs. 26.2%,P=0.015)。≥60岁MINOCA组患者住院时间较60岁MINOCA组患者更长,较≥60岁MI-CA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MINOCA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与60岁MINOCA组、≥60岁MI-CAD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近期预后较差,远期全因死亡趋势更高。  相似文献   

8.
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将1987年1月至1989年6月发病在24小时内(平均15.4小时)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40例和对组照4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心电图均具有损伤性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并伴有ST-T的演变过程,删除了非Q波型心肌梗塞和入院当时已出现心力衰竭、休克和心律失常的所有病例。治疗组男36例,女4例,70岁以下35例,≥70岁15例,对照组;男39例,女5例,70岁以下30例,≥70岁1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激化液500  相似文献   

9.
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手术的特点、手术成功率及院内后果。方法 本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间的PCI手术病例登记资料 ,2个年龄组 (年龄≥ 70岁及 <70岁 )之间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 高龄组 91例患者 (116个病变 ) ,低龄组 16 0例患者 (191个病变 )施行了PCI。相对于低龄组 ,高龄组的女性构成比、多支病变及钙化弥漫性病变较多。高龄组病变的影像学成功率 93 1% ,与低龄组 (91 6 % )相当。而住院期间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 8% ,显著高于低龄组 (1 3% )。结论 尽管高龄组病变的影像成功率与低龄组相当 ,但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低龄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0岁健康老年人和冠心病老年人心率和心率变异性(HRV)特征。方法2007年1月至12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和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298例,根据年龄分四组:正常中年组(<60岁),低龄老年组(60~70岁),高龄老年组(>70岁)和高龄冠心病组(>70岁),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纪录各组研究对象心率和HRV资料,分析和比较各组间心率和HRV时域、频域10项指标参数的差异。结果70岁以上高龄老年组最快心率较正常中年组和低龄老年组显著减慢;HRV频域指标TP、VLF、LF、HF和LF/HF比值和时域指标SDNN,SDANN和ASDNN较另2组明显下降,rMSSN和PNN50显著高于低龄老年组,但与正常中年组相当(P>0.05);与高龄老年组比较,高龄冠心病组患者最慢心率显著升高,所有HRV指标均显著降低。结论70岁以上健康老人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减退,以交感神经功能减退为主,合并冠心病者其自主神经功能进一步减退,迷走神经减退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脂及增龄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的影响。方法在分析20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的基础上,按年龄、血脂及年龄与血脂分组进行分析。结果20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多为多支病变(≥3支比<3支为59.1%比40.9%,P<0.01)且血管狭窄程度高(≥75%比<75%为66%比34%,P<0.001)。≥60岁组4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60岁组,而≥60岁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低于<60岁组。并且≥60岁组左主干受累比例高于<60岁组;胆固醇异常组与胆固醇正常组相比,单支、双支、3支及4支血管病变、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血脂进行交叉分组对比分析,低脂高龄组病例数明显高于高脂低龄组(43%比20%,P<0.001),但低脂高龄组单支病变明显低于高脂低龄组(11%比32%,P<0.05),4支病变明显高于高脂低龄组(24%比7%,P<0.05)。结论胆固醇的降低不能改变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随增龄而改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13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北京版MoCA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最终777例进入分析,按年龄分为:<65岁组175例,6569岁组200例,7069岁组200例,7074岁组145例,7574岁组145例,7579岁组124例,≥80岁组133例;按受教育年限分为:≤12年组153例和1379岁组124例,≥80岁组133例;按受教育年限分为:≤12年组153例和1320年组624例。结果不同年龄组、不同受教育年限组MoC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年龄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β=-0.639,P=0.000),受教育年限与MoCA总分呈正相关(β=0.741,P=0.000)。以均数-1.5倍标准差为轻度认知障碍筛查的参考值,筛查值范围分别为:<65岁组≤25分,6520年组624例。结果不同年龄组、不同受教育年限组MoC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年龄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β=-0.639,P=0.000),受教育年限与MoCA总分呈正相关(β=0.741,P=0.000)。以均数-1.5倍标准差为轻度认知障碍筛查的参考值,筛查值范围分别为:<65岁组≤25分,6569岁组≤24分,7069岁组≤24分,7074岁组≤24分,7574岁组≤24分,7579岁组≤23分,≥80岁组≤19分;≤12年组≤20分,1379岁组≤23分,≥80岁组≤19分;≤12年组≤20分,1320年组≤24分。结论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用MoCA进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筛查界值不同,尤其在低文化程度和高龄人群更需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年龄≥85岁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情况。方法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病人,按年龄将病人分为60~69年龄组33例,70~80岁年龄组36例,≥85岁年龄组23例。回顾性分析溶栓病人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总体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3组病人治疗前、溶栓后24 h、治疗14 d NIHSS评分及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 d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3组颅内出血、卒中再发、死亡事件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5岁病人使用溶栓治疗可同样获益,且不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现况。方法入选宁波市某社区年龄≥60岁的老年健康体检人群5569例,将有高血压的2572例分为:男性60~69岁组451例,70~79岁组364例,≥80岁组192例;女性60~69岁组946例,70~79岁组431例,≥80岁组188例。将非高血压2997例按上述方法分为:男性60~69岁组578例,70~79岁组448例,≥80岁组241例;女性60~69岁组773例,70~79岁组601例,≥80岁组356例。分析清晨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 5569例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率为33.0%。女性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者明显高于男性(28.3%vs 17.6%,P<0.01);男性单纯收缩压≥140mm Hg比例高于女性(70.6%vs 57.6%,P<0.01)。无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清晨高血压总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2.5%vs 16.9%,P=0.000),60~69岁组女性清晨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P=0.000),而≥80岁组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1)。结论上午健康体检常规测量血压是发现清晨高血压最有效、简便的方法,老年女性更应关注清晨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80岁)老年慢性便秘病人肛门直肠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选取高龄老年慢性便秘病人35例,同时选取非老年成人病人36例、年龄60~80岁老年病人35例,采用灌注式测压装置对病人进行肛管压力及直肠感觉容量的测定。结果高龄老年慢性便秘组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明显低于老年及非老年慢性便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78和9.000,均P0.01);高龄老年慢性便秘组女性肛管最大缩榨压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P=0.036);伴有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的高龄老年慢性便秘病人的肛门括约肌矛盾运动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伴随症状的高龄老年便秘病人(χ2=4.65和χ2=4.27,均P0.05)。结论高龄老年便秘病人肛门直肠动力学不同于老年及非老年便秘病人,性别是影响高龄老年便秘病人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的因素之一。伴有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的部分高龄老年病人的便秘可能与出口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孙长喜 《山东医药》2008,48(16):77-78
回顾性分析32例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与68例老年(>60岁)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性别、典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精神压力因素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老年组AMI比较,青年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P<0.01),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低(P<0.05).认为青年AMI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85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治疗的1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85岁的患者(高龄组)50例,≤60岁的患者(非高龄组)100例。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发热、腹痛等症状,监测术后3 h及24 h血常规、血淀粉酶,对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一次取石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胆总管结石高龄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8.0%(49/50),非高龄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9.0%(99/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3,P0.05)。高龄组患者一次取石成功率为70.0%(35/50),非高龄组为91.0%(91/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8,P0.05)。高龄组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4/50),非高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12/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05)。结论 ERCP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可考虑作为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差异及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整群抽样法调查山西省吕梁市4个地区常住居民1818例,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年龄分为5559岁组508例,6059岁组508例,6064岁组476例,6564岁组476例,6569岁组370例,7069岁组370例,7074岁组238例,≥75岁组226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双侧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双侧颈动脉IMT随年龄增长而增厚。除6574岁组238例,≥75岁组226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双侧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双侧颈动脉IMT随年龄增长而增厚。除6569岁组外,5569岁组外,5559岁组、6059岁组、6064岁组、7064岁组、7074岁组和≥75岁组左侧颈动脉IMT明显较右侧厚[(0.72±0.11)mmvs(0.70±0.10)mm,(0.77±0.12)mmvs(0.75±0.12)mm;(0.83±0.13)mmvs(0.80±0.12)mm,(0.86±0.13)mmvs(0.82±0.14)mm,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指数、血压、即刻血糖、TC对左侧颈动脉IMT的影响大,而男性对右侧颈动脉IMT的影响较大。结论年龄在55岁以上人群,左侧颈动脉IMT较右侧厚,且双侧颈动脉IMT受年龄、性别、吸烟指数、血压、即刻血糖、TC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年龄增长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发病率增加 ,大多数病人诊断时在 60岁或以上。本文对年老的 (年龄≥ 60岁 )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HGL)病人 ,进行前瞻性、多中心、随机试验 ,比较 6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中阿霉素与米托蒽醌的疗效和毒性 ,联合化疗至少 8周。方法  51 6例未治的年龄超过 60岁的病人随机分组 ,接受两种有蒽环类化疗方案中的一种 ,两组病例年龄、分期、“B”症状、骨髓侵犯、乳酸脱氢酶、年龄调整的预后指数无统计学意义。化疗方案包括 :阿霉素 3 5mg/m2 静脉注射(IV)第 1天 (PAdriaCEBO组 ,2 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指数(HCT-CI)评分系统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断为老年AML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按照HCT-CI评分系统评分后分为三组并比较其完全缓解率、中位生存期、早期死亡率,并进行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三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期比较0分组最高,12分组次之,≥3分组最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死亡率比较0分组最低,12分组次之,≥3分组最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死亡率比较0分组最低,12分组次之,≥3分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T-CI评分≥3分,高位染色体核型,初诊白细胞≥100×109/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T-CI评分系统对老年AML患者预后判断中有较大价值,通过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可为临床分层治疗及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