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缺血性脑卒中146例,健康体检者11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AA、IL-18和CRP水平,应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AA、IL-18水平与CRP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A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5,P<0.05),SAA与CRP呈显著性正相关(r=0.51,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64,P<0.01),IL-18与CRP呈显著性正相关(r=0.68,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A、IL-18和CRP等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组织缺血性损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临床分型血清中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为HFRS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37例HFRS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CRP、IL-1、IL-6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临床分期为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患者血清中CRP、IL-1、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且急性期各细胞因子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临床分型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患者血清CRP、IL-1、IL-6和TNF-α水平较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P、IL-1、IL-6和TNF-α水平与不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48,P<0.01;r=-0.59,P<0.01;r=-0.33,P=0.03;r=-0.47,P<0.01);与不同临床分型呈正相关(r=0.42,P=0.01;r=0.56,P<0.01;r=0.52,P<0.01;r=0.34,P=0.04);与预后(存活)呈负相关(r=-0.32,P=0.02;r=-0.46,P<0.01;r=-0.40,P<0.01;r=-0.37,P=0.01)。结论HFRS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 年12月收治的120例HDCP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妊娠高血压组(45例)和子痫前期组(75例),并将子痫前期组分为轻度组(40例)及重度组(35例);同时随机选择相匹配的4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孕妇血浆ET-1与NO 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功能、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结果 HDCP的病情越重,血浆ET-1水平明显越高(F=219.70,P<0.01),血浆NO水平明显越低(F=292.00,P<0.01).HDCP的病情越重,血浆BUN(F=8.33,P<0.01)、Scr(F=384.90,P<0.01)、血尿素(F=89.66,P<0.01)及血尿酸水平(F=560.00,P<0.01)均明显越高.四组PSV比较均无明显差异(F=0.02,P=0.99),子痫前期患者的EDV、RI、PI及S/D均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水平与BUN、Scr、血尿素、血尿酸、RI、PI、S/D水平呈正相关(r=1.55~4.54,均P<0.05),与EDV呈负相关(r=-3.80,P=0.04).而NO水平与EDV呈正相关(r=4.25,P=0.02),与BUN、Scr、血尿素、血尿酸、RI、PI、S/D均呈负相关(r=-1.84~-3.94,均P<0.05).ET-1、NO 水平与PSV 均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1.60、0.70,均P>0.05).结论 HDCP的病情越重,血浆ET-1水平明显越高,血浆NO水平明显越低,入球小动脉收缩越明显,肾功能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及精子浓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浓度、血浆IL-6与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激素(PRL)水平,并与40例正常生育男性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育组血清T水平显著低于生育组(P<0.01),而血浆IL-6水平高于生育组(P<0.01)。不育组血浆IL-6水平与血清T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血清FSH水平呈正相关(P<0.05)。不育患者中,精子浓度正常者较少精子症者血浆IL-6水平升高(P<0.01),T水平降低(P<0.01)。结论:血浆IL-6的水平与男性生殖密切相关,不仅对不育症的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也可为不育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郁建江  周剑波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091-209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B型钠尿肽(BNP)、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 IA)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对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正常人血中BNP、IL-6及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BNP、IL-6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血浆中BNP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458,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AC I)患者BNP、IL-6及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三者在AC I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改善严重肾衰竭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脂及蛋白水平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严重肾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高通量MH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MHD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各炎性因子指标相比无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的水平更低,相关数据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38,t=5.891,t=11.093;P<0.01)。两组治疗前各血浆蛋白指标水平相比无差异;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P、ALB和β2-M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ALB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13,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蛋白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5,t=59.923,t=3.474,P<0.01)。各血脂指标水平相比无差异;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和T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较治疗后的对照组指标改善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3,t=6.914;P<0.01)。结论:高通量MHD治疗严重肾衰竭患者可在常规MHD滤过小分子毒素特质的基础上加大滤过范围,促进炎性分子、血浆蛋白分子及血脂大分子等中、大分子的清除,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浆IL-4水平,了解哮喘患儿的免疫学特征。方法:检测哮喘患儿血浆IL-4、IgE含量,对血浆IL-4与血浆总IgE进行相关性分析;ELISA法测定血浆IL-4和血浆总IgE。结果:①实验组血浆IL-4水平为115.8±48.5 pg/m l,较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浆IL-4水平38.3±10.0 pg/m l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显著(P<0.01)。②实验组血浆总IgE水平为185.3±51.3 kU/L,较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浆总IgE水平45.6±16.0 kU/L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显著(P<0.01)。③血浆IL-4与血浆总IgE水平呈正相关,r=0.693,差异显著(P<0.01)。结论:哮喘患儿血浆IL-4较正常儿童明显增高,血浆IL-4检测对于哮喘患儿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性盆腔炎患者中白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盆腔炎患者78例作为实验组,同期体检的74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RP、MC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核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与血流动力学均变化明显。临床通过检测血清CRP、IL-2、MCP-1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可尽早确诊结核性盆腔炎,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甲状腺Th1/Th2细胞免疫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病关系。方法选取21例Graves病(GD)患者、18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17例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NTNG)患者,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进行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并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GD患者血清IL-4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HT、NTNG和对照组(P<0.01);而HT患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GD、NTNG和对照组(P<0.01),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D患者血清IL-4和IL-10含量与TRA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3,0.579;P<0.05);HT患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与TGAb、TPOAb均呈显著正相关(IFN-γ:r=0.542,0.650;IL-2:r=0.517,0.602;P<0.05)。结论GD患者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偏向以Th2细胞免疫占优势的免疫应答,而HT患者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偏向以Th1细胞免疫占优势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血浆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OSAS患者32例为实验组,另择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瘦素、IL-6水平。结果OSAS患者血浆瘦素、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6.19、5.43,P均<0.01);OSAS患者血浆瘦素、IL-6水平分别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 I)呈正相关(r=0.79、0.87,P均<0.01);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m in)呈负相关(r=-0.67、-0.76,P均<0.01);OSAS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IL-6水平亦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血浆瘦素、IL-6可能参与了OSAS患者脂肪和睡眠的调节,OSAS导致的低氧、交感神经兴奋等可能是瘦素、IL-6产生的刺激物,瘦素、IL-6与OSAS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辅助型T细胞1(Th1)、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含量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A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Th1细胞、Th17细胞及Treg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外周血中白介素1β(IL-1β)、IL-2、IL-6、IL-10、IL-17、IL-23及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指标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AS活动度指数(ASDAS)的相关情况及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h17细胞百分率和血清中IL-1β、IL-6、IL-17、IL-23等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h1细胞与Treg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IL-17、IL-23与ASDAS呈显著正相关(r=0.60、0.63,P<0.01),IL-10、TGF-β与ASDAS呈显著负相关(r=-0.37、-0.39,P<0.05);IL-17与IL-23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1)。结论 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7、Treg和Th1百分率变化导致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从而导致发病或病情进展,并且与AS发病机制、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咳颗粒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活化蛋白C(APC)和白介素1受体1型(IL-1R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肺炎组,同期106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组,支原体肺炎儿童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小儿肺咳颗粒+阿奇霉素治疗)和对照组(阿奇霉素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APC和IL-1R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炎症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5.190、4.470、3.421,均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2.079,P<0.001)。肺炎组血清APC低于对照组(t=23.509,P<0.001),IL-1R1高于对照组(t=16.328,P<0.001)。治疗后,两组血清APC水平高于治疗前(t=17.412、14.018,均P<0.001);观察组血清APC水平高于对照组(t=4.826,P<0.001);两组血清IL-1R1低于治疗前(t=14.736、9.738,均P<0.001),观察组血清IL-1R1水平低于对照组(t=16.231,P<0.001)。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血清APC和IL-1R1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01)。结论小儿肺咳颗粒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其可能与小儿肺咳颗粒可升高血清APC水平,降低血清IL-1R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9例孕妇血清中sVCAM-1、IL-6水平,其中正常妊娠组15例,ICP组34例,包括轻度14例,重度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VCAM-1,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结果:重度ICP患者血中sVCAM-1、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轻度ICP患者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虽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ICP组产后各项指标下降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sVCAM-1呈正相关(r=0.435,P<0.01)。结论:ICP患者sVCAM-1的异常表达可能是ICP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IL-6可诱导s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连接蛋白(FN)、血小板(PL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的变化,以探求FN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测定7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正常非妊娠妇女25例及正常孕晚期妇女39例血浆中FN、PLT、PT及APTT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FN较正常孕晚期妇女显著升高(P<0.05),并且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均较轻度子痫前期显著增高(P<0.05),但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比较FN值无明显改变(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LT较正常非孕组及正常孕晚期组显著降低(P<0.01),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者PLT较轻度子痫前期皆显著降低(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较正常非孕组及正常孕晚期组显著降低(P<0.01,P<0.05),但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APTT值变化不明显。结论:FN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监测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和血浆细胞因子,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用间接能量测定法检测34例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人(试验组)和同期30例腹股沟疝病人(对照组)的REE,测定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IL-1),将REE和细胞因子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病人REE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为(1 449.03±315.47)kcal vs(1 344.67±128.52)kcal,P<0.01;呼吸商(RQ)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为(0.81±0.06)vs(0.88±0.08),P<0.01;细胞因子TNF-α和IL-6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而IL-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胰腺癌病人血浆TNF-α与REE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IL-6与REE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癌病人REE显著增加,血浆细胞因子TNF-α和IL-6显著升高。胰腺癌病人REE的升高可能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黄晓晖  陈慧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135-2138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与NO在妊高征患者血清和胎盘组织中含量变化,分析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镀铜镉还原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41例妊高征患者、3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和胎盘提取物NO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高征组血清和胎盘组织中IL-2、IFN-γ及IFN-γ/IL-4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妊高征组血清中IL-10呈显著下降而IL-4显著升高(P<0.01);妊高征组患者血清和胎盘提取液中NO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高征组患者血清和胎盘提取液中NO含量与IFN-γ、IFN-γ/IL-4水平均呈负相关(血清中rIFN-γ=-0.642,P<0.01,rIFN-γ/IL-4=-0.258,P<0.05;胎盘中rIFN-γ=-0.765,P<0.01,rIFN-γ/IL-4=-0.331,P<0.05),妊高征组血清NO含量与IL-10呈正相关(rIL-10=0.202,P<0.05)。结论:妊高征发生与NO含量降低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密切相关;妊高征病理过程存在Th1/Th2平衡偏移,NO参与了这种偏移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IL-17、IL-8浓度的变化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中的IL-17、IL-8的浓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两两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L-17、IL-8在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患者血浆IL-17与IL-8呈显著正相关(r=0.675,P=0.006)。治疗组血浆IL-17、IL-8均与病情均呈线性相关(r分别为0.731、0.523,P分别为0.002、0.045)。结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IL-17、IL-8显著增高,治疗后IL-17、IL-8显著降低,且与病情变化明显相关。提示IL-17、IL-8可能参与了COPD急性加重期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血硒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GDM患者30例(GDM组)和正常妊娠者30例(对照组)血硒水平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①GDM组血硒水平为(0.0620±0.0224)mg/L,GSH-PX活性为(68.20±15.91)活力单位;对照组血硒水平为(0.0783±0.0209)mg/L,GSH-PX活性为(80.36±12.68)活力单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孕妇血硒水平与GSH-PX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714,P<0.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硒水平与GSH-PX活性下降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过敏性紫癜2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血浆TM含量,同样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结果①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TM含量[(32.55±7.4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40±7.72)μg/L](t=6.90,P<0.01);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TM水平未见显著升高[(20.29±10.15)μg/L](P>0.05);③过敏性紫癜治疗好转组血浆TM含量[(20.15±8.02)μg/L]明显下降(t=6.46,P<0.01),而无效和复发组患者血浆TM含量分别为[(33.76±8.36)μg/L]和[(34.06±10.06)μg/L]又明显上升(P>0.05),与好转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①血浆TM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对上述两种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②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TM含量与临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IL-12 p40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毒载量、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及32例健康体检者血浆IL-12p40水平,采用速率法和FQ-PCR法分别测定丙型肝炎患者血浆ALT活性和HCV RNA水平。结果:丙型肝炎组血浆IL-12p40水平(pg/ml)低于对照组(P<0.01)。丙型肝炎患者血浆IL-12p40水平与ALT活性(U/I)呈负相关(r=-0.420,P<0.01)。丙型肝炎患者中高水平HCV RNA组血浆IL-12p40水平低于低水平HCV RNA组(P<0.05)。治疗前干扰素应答组与无应答组血浆IL-12p40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应答组IL-12p40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IL-12p40水平低下,其水平变化可反应患者体内HCV病毒载量及肝损程度,并与干扰素应答有一定关联,但在治疗前尚不能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