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将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磁共振(MRI T_2WI)上脊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进行分级,探讨颈椎MRI T_2WI上脊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分级系统与手术减压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大二院脊柱外科的5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改善率分为50%组(A组)和≥50%组(B组)。在颈椎MRI T_2WI上测量0.1 cm~2的高信号区与同一矢状面上C_7~T_1 0.1 cm~2正常颈髓内信号区,计算信号强度定量改变率(quantitative signal change ratio,QSCR),并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将术前髓内QSCR分为4级。结果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数、术前JOA评分、术后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25例患者,其术前QSCR为(1.61±0.25);B组25例患者,其术前QSCR为(1.30±0.18)。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QSCR与JOA评分改善率呈负性相关(r=-0.876,P0.001)。JOA评分改善率75%以上为优,共6例;JOA评分改善率50%~74%为良,共19例;JOA评分改善率25%~49%为一般,共16例;JOA评分改善率25%以下为差,共9例。组间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QSCR 4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优组与良组之间、良组与一般组之间、一般组与差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髓内高信号进行分级,对评估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在信号强度定量改变率达到更高等级前手术,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伴髓内MRI T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伴有髓内MRI T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3月~2006年2月采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5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3例患者术前颈髓内出现MRIT2WI高信号,回顾分析这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进行比较,计算术后JOA评分改善率:随访髓内高信号变化情况.结果:23例伴MRI T2高信号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0.6个月,其正中矢状位病变节段的平均压迫程度为46.7%;15例(65.2%)MRI T2高信号出现节段与压迫最重节段一致,8例(34.8%)与压迫最莺节段不一致.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JOA评分由术前平均6.7分改善剑术后平均14.9分,改善率为80.3%.平均随访2.4年(1.4~4.6年),术后12个月时复查MRI,髓内T2WI高信号强度降低13例,不变7例,增强3例;高信号面积减少8例,不变14例,增加1例,高信号改变与疗效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伴有髓内MRl T2WI高信号时,其髓内出现高信号的节段并不一定与病变压迫最重节段一致,经颈前路充分减压融合术后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12个月时髓内高信号强度和面积有改变,但与临床改善率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上伴有不同类型髓内信号的改变与临床预后的相关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3-06我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5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析术前及术后临床和MRI图像资料,对术前及术后平均随访34.7个月脊髓信号改变进行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脊髓高信号不同类型变化情况。采用改良JOA评分及临床改善率(RR)来评价临床预后。结果 T2WI高信号的强度评分变化经统计学分析,临床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高信号与多节段高信号经统计学分析,临床改善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节段高信号的患者较单节段高信号的患者临床预后较差;具有T1WI低信号的患者与T1WI等信号的患者相比,临床改善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具有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患者较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的患者临床预后差。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信号强度的改变具有多种类型的变化,其中MRI T2WI高信号发生的节段数不同及是否伴有T1WI低信号能评价患者临床预后。多节段T2WI高信号及T1WI低信号是临床预后差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MR T2WI脊髓高信号改变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功会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38~73岁,平均49.8岁.收集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以上脊髓MRI矢状位T2WI照片,用Yukawa法对脊髓信号强度进行评分,对照观察手术前后脊髓高信号变化情况.分别测量轴位T2WI压迫最重节段手术前后的脊髓横截面积.应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及术后脊髓功能,分析脊髓高信号改变与术后神经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 根据手术后脊髓高信号变化将患者分为3组:脊髓高信号减弱组18例,脊髓高信号不变组7例,脊髓高信号增强组1例.脊髓高信号减弱组与不变组术前脊髓信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脊髓高信号减弱组与不变组术前脊髓信号评分与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均无相关性.两组相比,脊髓高信号减弱组年龄小[(51.94±11.04):(61.12±10.14),P=0.048]、术前脊髓受压最重节段横截面积大[(60.90±14.77):(42.05±18.05),P=0.010]、术后JOA评分高[(14.44±1.82):(11.00±3.89),P=0.042]、神经功能改善率高[(64%±23%):(38%±30%),P=0.027].脊髓高信号增强组因例数少,未列入对比研究.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MR T2WI脊髓高信号改变可作为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前MRI-T2WI髓内高信号对其行后路减压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依据其术前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3组:高信号A组37例,MRI-T2WI呈颈髓内高信号表现,且信号明亮、边界清晰;高信号B组22例,MRI-T2WI呈颈髓内高信号表现,且信号模糊、边界不清;正常组33例,其术前MRI-T2WI无颈髓内高信号表现。随访观察3组患者的术后JOA评分改善情况;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验证术前MRI-T2WI髓内高信号是否为一项独立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P0. 05),但高信号A组的术后JOA评分和JOA改善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总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病程、脊髓受压比和MRI-T2WI高信号(信号明亮、边界清晰)均是手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MRI-T2WI高信号对CSM患者行后路减压手术的疗效可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信号模糊、边界不清者预后尚可,而信号明亮、边界清晰者的预后明显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7月年-2011年6月,收治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1例符合纳入标准,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a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作为治疗后临床效果的评估指标,比较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情况。进一步将JOA评分改善率与治疗方式、性别、年龄、病程、节段性前凸角、C2-7活动度、脊髓受压程度进行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明确其与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关系。结果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本组病例分为2组,A组53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平均随访30.68个月。B组3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4.68个月。对于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P〈0.01)、节段性前凸角(P〈0.01)2个因素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病程较短、节段性前凸角较大的患者治疗后效果较好。结论对于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并无显著差异,然而病程较短、节段性前凸角较大的患者治疗的效果优于病程较长、节段后凸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5月于本院接受ACDF治疗的83例MCS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 T2加权像髓内信号强度将患者分为高信号组(41例)和非高信号组(42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Nurick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态和颈肩部疼痛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MCSM患者ACDF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高信号组相比,高信号组术前JOA评分、JOA上肢运动亚项评分和Nurick评分均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JOA评分、Nurick评分、VAS评分均获改善,但高信号组JOA评分、JOA亚项评分(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上肢感觉、下肢感觉)、JOA评分改善率和Nurick评分均较非高信号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比值比=5.61,95%置信区间2.014~15.632,P<0.05)和Hoffman征阳性(比值比=2.268,95%置信区间1.192~4.091,P<0.05)是影响MCSM患者ACDF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CSM患者采用ACDF治疗疗效满意,但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非高信号患者差.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和术前Hoffman征阳性是影响MCSM患者ACDF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与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后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signal intensity,SI)转归及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109例存在颈脊髓MRI T2WI髓内高信号的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前路颈椎间盘/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DF/ACCF),围手术期分别应用MP 56例(治疗组)、DEX 53例(对照组).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及髓内高信号类型等一般资料,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1、6及12个月时的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面积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型和2型髓内高信号患者间病程及术前JOA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术后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及面积均下降,但高信号强度的比较在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信号面积的比较在术后1、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增加,治疗组1、6个月时神经功能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髓内高信号患者往往病程较长、术前神经功能减退明显.围手术期应用MP有利于减轻术后髓内高信号强度和面积,改善近期神经功能,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但两者术后1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9.
白瑞军  韩德韬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4):289-292,30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MRI-T2WI髓内高信号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5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MRI-T2WI髓内高信号不同分为MRI-T2WI无髓内高信号、髓内高信号模糊境界不清、髓内高信号明亮清晰境界清楚3组进行研究,对患者的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脊髓压缩比进行比较,随访时给予术后JOA评分并计算术后改善率,探讨髓内高信号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 57例患者中34例(59.65%)出现髓内高信号,其中髓内高信号模糊境界不清者18例,髓内高信号明亮清晰境界清楚者16例。脊髓型颈椎病不伴髓内高信号或伴髓内高信号模糊境界不清的患者术后改善率较高,手术效果较好;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高信号明亮清晰境界清楚的患者术后改善率较低,手术效果较差。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脊髓受压比例及髓内高信号等多种因素相关,MRI-T2WI髓内高信号对患者的手术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袁之木  李勇  张宁  殷国勇 《骨科》2013,4(3):120-12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 T2 WI病理信号变化的危险因素。MRI T2 WI信号变化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常出现,信号强度的不同反映了脊髓的不同病理改变和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但目前没有对引起MRI T2 WI信号变化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尤其是对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颈椎动态特性。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7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按MRI T2 WI信号强度分为三组:组1,信号无增强;组2,信号轻微增强;组3,信号明显增强。颈椎动态指标采用测量直立位颈椎过屈过伸侧位片Cobb角。结果各组间年龄、症状持续时间、术前JOA评分及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颈椎整体过屈、过伸弧度、活动度,颈椎节段过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与组2、组3在节段过伸弧度与节段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和组3在节段过伸弧度与节段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节段过伸弧度和活动度增加是脊髓型颈椎病MRI T2 WI出现高信号变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人工关节表面涂层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强  王岩 《中国骨伤》2007,20(5):355-358
生物固定型人工关节假体表面涂层的研究成为目前人工关节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组织工程学、材料学的发展,在人工关节表面用材、涂层类型及其处理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多成果出现,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护士医院安全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目的 了解护士对医疗护理安全文化的认知情况,为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医院安全文化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修改后的医疗安全问卷(内容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病房组织文化、医院组织文化和差错事故报告系统)对23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医疗安全知识认知总分为170.58±9.63,对病房组织文化、医院组织文化、医疗差错事故报告系统的认知评分分别为78.82±6.26、43.96±5.10、57.39±5.33.不同职称、科室护士对医疗差错事故报告系统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科室、学历、年龄、工龄、职称的护士对病房组织文化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特征(学历、科室除外)护士对医院组织文化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士对安全文化认知度低,需要加强护士医疗安全的相关意识,构建积极的医院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6.
附睾相关的抗生育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虽然至今尚没有一种直接作用于附睾并可供临床试验用的男性避孕药 ,但对附睾功能和精子在附睾成熟的研究表明 ,附睾极有可能成为男性抗生育最理想的靶器官。相关的动物试验包括直接作用于附睾精子如磺胺水杨嗪类、影响能量代谢与精子活动的氯化甘油和氯化糖苷类化合物、影响附睾环境如雷公藤单体和铜粉等。对附睾特异蛋白研究 ,可望发现免疫学途径的靶抗原 ,用于制备避孕疫苗。近年国内外对附睾特异表达基因的研究取得某些进展 ,如SC342、bin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有助于临床附睾炎和不育症的诊治 ,同时有望成为干扰附睾精子成熟达到避孕目的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18.
19.
研究了声热处理钝化毛豆过氧化物酶.实验条件为:温度60~90℃、超声波频率25kHz、功率800 W.以在不同温度(60~100℃)下热处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作为对照,研究超声波协同热力灭酶的机理.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在25 kHZ、800 W的超声波、83℃下处理1.52 min,过氧化物酶钝化效果最佳.目前的研究有助于声热作用作为新加工工艺逐渐取代传统热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