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患者女 ,2 6岁。因阵发性心悸 1年 ,加重伴晕厥 4d入院。近 1年来患者时感心悸 ,突发突止 ,每次持续数秒钟自行缓解。 4个月前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单形室早 ,18974次 / 2 4h ,伴同种形态成对室早、短阵性室速 (3~ 4个波形 ) ,未治疗。 4d前乘车时出现心悸 ,随即晕厥。持续5min左右清醒 ,伴小便失禁。外院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入院后体检、胸片、心脏超声等检查无任何器质性心脏病。入院后第 3天夜间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丧失 ,小便失禁 ,持续约 2min自行清醒。心电图示频发短阵多形性室速 ,导致室速的室早形态与临床中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形态相同。因经济原因不同意安置ICD ,故试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出现频发室早 ,形态为LBBB图形合并电轴右偏 ,消融导管标测提示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心室猝发刺激 (周长 2 30ms)诱发出多形性室速伴阿 斯综合征发作 ,持续约4 0s自行终止。心室程序刺激 (S1S2S3)可反复诱发非持续性多形性室速。结合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室早起源行射频消融 ,室早消失 ,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仍无室早 ,消融成功。心室猝发和程序刺激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导管法消融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对62例心脏结构正常的右室流出道单型性室早及18例右室流出道单型性室速进行了单导管射频消融。采用起搏标测法,以起搏时与室早或室速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结果:80例室早或室速均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93.7%(75/80),未成功的5例改为在CATO三维标测系统下消融成功,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14563±2453)次/24h和(586±158)次/24h,有1例患者出现心包填塞,经穿刺置管引流后消失。随访期间有5例复发,再次用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成功。结论:经单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融心脏结构正常的右室流出道单形室早、室速,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并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大量节省费用、技术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有利于产生另一次早搏 ,形成二联律 ,称之为二联律法则。符合二联律法则的早搏多见于室早。现报道 1例以房早引发室早二联律或多形性室速 /室颤现象。患者女 ,5 5岁 ,以活动后胸闷、气短 2年 ,加重 8个月于2 0 0 2年 12月 30日入院。无晕厥病史。入院查体 :血压130 / 70mmHg ,颈静脉充盈 ,双肺底少许湿音 ,心率 130次/min ,律绝对不齐 ,心脏无杂音。心电图示快速房颤。心脏超声 :右房及左房增大 ,左室 5 9mm。入院诊断 :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Ⅲ级 ,快速房颤。入院后经抗心衰治疗病情逐渐缓解 ,于 2 0 0 2年 12月 31日晨出现频发室早二联律 ,经静注、静滴利多卡因明显减少 ,化验血钾等正常。于当日晚2 1:0 0突然出现意识丧失 ,抽搐 ,心电示波为室颤 ,立即给予2 0 0J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治疗上停用口服地高辛(0 .12 5mg ,1/d) ,加用静滴和口服胺碘酮 ,应用体外监测除颤系统。 5d内仍反复出现频发室早二联律、短阵多形性室速 ,可自动转为窦性心律。于第 8天出现 2次多形性室速 ,伴抽搐、意识丧失 ,给予电除颤后恢复窦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极起搏标测法在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99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或频发室早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起搏标测法及激动顺序标测法,另一组在常规标测法的同时加用单极起搏标测法进行标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及消融功率、消融温度、放电时间、放电次数和平均阻抗。结果加用单极起搏标测法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成功率分别是(48/50)96.0%,(46/49)93.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加用单极起搏标测法治疗组的消融功率、消融温度、放电时间及放电次数均低于常规标测法治疗组,且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导管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或频发室早过程中,加用单极起搏标测法可用较低的功率、温度进行消融治疗,并缩短了靶点标测时间,提高准确性,从而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或CARTO)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RFA)治疗复杂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123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58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10例、心房扑动13例、房性心动过速12例、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30例。在EnSiteNavX或Array系统(80例)或CARTO系统(43例)指导下行RFA手术。结果106例(86.2%)1次手术成功,10例再次导管消融成功,再次消融总成功率94.3%。59例房颤1次手术成功,5例再次消融成功。11例心房扑动患者1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10例房速1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26例室速、室早患者1次消融成功,3例行再次消融成功。并发症6例:心脏压塞4例,左前降支远端栓塞1例,术后肺栓塞1例。结论三维标测系统可清晰地显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对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RFA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并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在相关心室进行标测,构建心室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治疗8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右心室室性早搏6例,左心室室性早搏2例)。结果8例患者中均消融成功,放电次数2.2±1.7次。术前室性早搏总数24711±5612个/24h,术后0~5个/24h,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室性早搏≤10个/24h。结论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标测和消融经药物治疗无效而症状明显的频发单形性室性早搏,可实时重建心腔三维结构,附以电生理信息,安全有效,定位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射频电流导管消融 (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具有较安全、不开刀、损伤小、一次性根治等诸多优点 ,已被众多患者接受。本文结合 2 5例PSTV消融治疗的经验 ,浅谈自己的体会。对象与方法一、病例选择2 5例PSTV患者接受RFCA治疗。男 15例 ,女 10例。年龄 12~ 6 0 (平均 4 2± 11)岁。PSTV病因 :①旁道 (AP) 19例 ,其中隐匿性AP9例 ,显性AP 10例。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6例。二、RFCA按常规方法进行。三、所有RFCA患者均在门诊或经通信随访 ,复发者免费再次接受RFCA治疗。结果一、成功率2 5例患者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和宽QRS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85例患者 ,记录心动过速发作时 12导联心电图和或食道心电图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诱发的宽QRS心动过速 (WQRST)若室 房 1∶1传导 ,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 2 0~30mg ,观察有无室房分离 ,则明确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并确定心动过速的靶点位置进行消融。 结果  85例患者 ,其中 4 5例心电图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电轴左偏 ,食管心电图 5例室房 1∶1传导 ,心内电生理诊断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ILVT) ,4 4例左室中后间隔消融成功。 6例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II、III、avF导联高大R波 ,心内电生理诊断右室流出道室速 3例 ,左室流出道室速 1例 ,消融成功 ;1例房性心动过速Maiham氏纤维前传 ,于右侧游离壁消融成功 ;1例疑为特发性心外膜左室流出道室速。 34心电图诊断为SVT并束支阻滞病例 33例电生理确诊为SVT ,1例为ILVT ,消融成功。结论 RFCA术前对WQRST图形 ,必要时结合食道心电图描记进行仔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飞行员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方法对1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飞行员进行了电生理(EP)检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VE)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AF)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对其中12例采用RFCA治疗。结果RFCA即刻成功率为100%,全组无并发症发生。1例房性心动过速未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所有飞行员术后地面观察6个月后,返院进行随访复查,同时进行飞行鉴定。12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24h动态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食道电生理检查均未检测到术前的同型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延迟成功率为100%,医学鉴定合格。1例AT仍有发作,飞行不合格。结论对于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应作为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医学鉴定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镁盐治疗老年快速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60~76岁(平均64岁)。室性快速心律失常11例(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紊乱性室性心律2例,室早连发1例,频发室早7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0例(紊乱性房性心律1例,室上速7例,快速房颤6例,双重型心动过速1例,频发房早5例)。其中10例合并二种以上  相似文献   

11.
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的心电图特征和特殊部位IVT消融方法。对 41例IVT的心电图特征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者 2 8例 ,呈左束支阻滞者 9例 ,平均心室率(172± 30 ) /min ;消融成功率 90 .2 % (37/ 41)。表明导管消融对IVT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对左室特发室速 (IL VT)采用激动标测 ,对右室流出道室速 (RVOT VT)采用起搏结合激动标测 ;对左室流出道室速 (LVOT VT)标测消融时应避免损伤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前间隔旁路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右前间隔旁路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患者共 7例 ,显性者 4例 ,隐匿性旁路 3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为右前间隔旁路。用大头导管标测整个右前间隔区域 ,发现希氏束旁AV和 (或 )VA融合 ,2例可见旁路电位。在靶点部位以 15~ 30W进行消融 ,共放电 30~ 6 0s。结果 以上病例全部消融成功 ,靶点位于希氏束前 (0 .96 4±0 .4 0 )cm处 ,平均消融时间 (2 .5± 1.6 )h ,未发生并发症 ,随访 0 .5~ 2 .0年 ,无一例复发。结论 对右前间隔旁路所致AVRT进行射频消融的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 3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93年至 2 0 0 3年 10年间我院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近千例患者中 ,37例同时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 ,男 2 0例 ,女 17例 ,年龄 12± 76岁 (平均 4 7± 15岁 ) ,均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病史多年。其中瓣膜病 4例 ,先天性心脏病 5例 ,高血压心脏病 17例 ,心肌病 3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4例 ,肺心病 1例。射频消融方法 :常规行左右股静脉、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必要时颈内静脉穿刺 ,放置电极导管至冠状窦 (CS)、高右房 (HRA)、右心室 (RV)及希氏束 (His)位置。根据患者病情 ,高血压患者先控制好血压 ,有心功能不全者术前将心功能纠正为I -II级。术中根据情况 ,决定先行射频消融还是先纠正某些基础心脏病 ,由旁路参与的心动过速患者 ,尽量少诱发心动过速 ,以免诱发心功能不全。结果  37例患者 36例 1次消融成功 ,1例首次消融失败第 2次手术成功 ,2例复发 ,经再次手术成功。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4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 1例 (显性旁路 7例 ) ,多径路 2例。 3例二尖瓣狭窄患者 ,2例先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1例因发作频繁先行射频消融术。 2例房间隔缺损和 3例动脉导管未闭者先  相似文献   

14.
伴极短联律间距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报告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宋治远何国祥阎桂芳①舒茂琴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心电描记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1.7伴极短联律间距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由于其治...  相似文献   

15.
贾晓丽  卢喜烈  卫萍 《武警医学》2004,15(6):455-455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6 7岁。因头痛伴视力减退 1个月 ,呛咳、右肢无力 1周于 2 0 0 4年 3月 8日入院。有高血压病史 7年 ,动脉炎5年。查体 :BP 2 3 5 8/13 10kPa ,CT示右侧枕叶低密度灶。 3月 10日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多型性早搏 ,短阵室速 ;T波电交替 ,Q -T间期延长 ,见图 1。V3  相似文献   

16.
例1患儿女,11岁。因发作性心律失常7年加重2年入院。7年来患儿常干“感冒”或“情绪激动”后曼厥。曾多次做心电图示频发室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无耳聋。父母非近亲婚配,听力正常。祖父、祖母及父母均做过心电图,Q-T间期正常。入院时查体:精神差,咽充血;心率92/min,心音弱,律不齐,可闻早搏30/min。两耳听力正常。入院3.5h后突然发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随即室扑、室颤、心脏停跳持续3min16S,经除颤,心外按压,静点利多卡因、激素等对症治疗,5d后病情趋于稳定,心电图监测仍有室性早搏。Hot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 ,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室性心律失常严重性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包括2 18例CHF患者,入院时抽血进行cTnI分析,根据血清cTnI将患者分为2组:cTnI阳性组(cTnI>或=0 .0 5ng ml)和cTnI阴性组(cTnI<0 .0 5ng ml)。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等可引起cTnI升高的疾病除外。用2 4hHolter监测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性,事先确定室性心律失常严重性负荷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水平相同。cTnI阳性CHF患者的所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测量指标明显高于cTnI阴性CHF患者。平均每小时成对性室早(2 6±2 .6vs17±2 .9,P =0 .0 3)、平均每小时单发室早总数(182±2 7vs 15 3±2 8,P =0 .0 2 )和2 4小时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5 3±4 .7vs 2 4±5 .8,P =0 .0 1)都有明显差异。在包含临床变量和药物治疗的多变量分析中,cTnI和上述指标的肯定关系依然存在,他们的P值分别是0 .0 30、0 .0 35、0 .0 31。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形成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在cTnI阳性组明显增高,校正比数比是2 .4 1(95 4 %CI,1.34to 3.4 2 ,p =0 .0 0 4 )。结论 CHF患者血清cTnI具有促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心衰自身不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多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3例连续住院的多发性室速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22~58)岁,其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2例,冠心病2例,长QT综合征1例,短QT综合征1例,在影像解剖,心内电图和/或三维标测(CARTO/ENSITE)系统指导下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 13例中,1例于临床持续性VT中消融,8例术中诱发(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和/或结合起搏)出持续性VT,4例只诱发出短阵VT.起搏结合激动顺序及拖带标测5例,CARTO系统指导标测6例,ENSITE系统指导标测2例.同一患者可诱发出的VT类型2~6种不等,VT起源于2种部位的有9例,起源于3种部位的有3例,起源于4种部位的有1例,其中合并有室上速的患者2例,2例三维影像解剖证实起源于乳头肌底部.即刻成功10例,失败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持续性右束支阻滞.随访1~48个月,2例复发.结论 多发性室速需多处消融,三维图像融合标测有助于证实靶点的解剖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特点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方法:分析84例短阵心动过速资料,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84例均为窦性心律伴异位心律,共记录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131阵.监测过程出现室性期前收缩66例,其中多源性28例,成对56例,室性期前收缩总数3~55 317次/24 h.其中1~2万次约6例,3~4万次约10例,4万次以上8例.结论:发生在舒张晚期的室性期前收缩易引发室性心动过数.  相似文献   

20.
QT离散度 ,即QTd (QTd =QTman -QT min[1] )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表明 ,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尤其是相继证实突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突发性室速 )患者QTd明显高于正常[2 ] 。为了研究突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我们对 13例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经临床诊断的突发性室速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33± 13 7岁。病史 0 512年。术前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 3周以上 ,常规进行各项检查 ,经心肌活检证实为心肌炎仅 1例。其余 12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1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