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1例因牙齿根面畸形导致严重根尖病变及牙周破坏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左上侧切牙,瘘道长期不愈,腭侧窄而深牙周袋,严重根尖病变及牙槽骨垂直吸收。通过显微根管治疗、根尖手术、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实现了控制根尖及牙周感染,达到了保留患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畸形舌侧沟致双根型上颌侧切牙严重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伴畸形舌侧沟及严重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双根型左上颌侧切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和意向性再植手术治疗,并结合文献对该类型病例的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3年患者无不适,左上侧切牙愈合良好,无病理性松动,腭侧龈沟探诊深度约1 mm。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患牙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舌侧沟向根方的延伸长度及深度、牙周状况和患牙的牙髓状态相关;对轻度畸形舌侧沟、牙髓活力未丧失的患牙,采用翻瓣术、牙成形术,可避免牙髓治疗或再治疗;对深或长的舌侧沟导致了牙周组织的严重丧失,则需要牙髓治疗、牙成形术或者封闭沟裂、引导组织再生;对形成双根的畸形舌侧沟,可通过根管治疗、切除小根并用根尖修复材料进行充填、意向性再植的方法,使患牙得以保留。结论 发生于双根型上颌侧切牙的畸形舌侧沟导致严重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减少漏诊,治疗应结合舌侧沟向根方的延伸长度及深度、牙周状况和患牙的牙髓状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伴有一些发育上的异常.则治疗会更加复杂。本文是一例病例报道.上颌侧切牙畸形腭侧沟.伴根尖孔开放、窦道和严重的骨吸收。这些发育异常的牙齿以往多被拔除。但是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如MTA和骨移植材料)及相关治疗技术的发展.这类牙齿现在都可以保留。对该病例.畸形腭侧沟可通过根面平整术消除.用MTA在根尖形成根尖填塞封闭根尖孔。治疗后随访1年.患者无症状.X线片显示病变逐渐愈合。  相似文献   

4.
追踪1例慢性牙周炎伴右上侧切牙畸形根面沟病变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牙周非手术治疗、定期维护治疗反应的转归过程.6年前初诊为轻度慢性牙周炎,给予常规牙周基础治疗并维护1次;2年后复诊时牙周破坏显著加重,上下磨牙区出现深牙周袋同时伴右上侧切牙畸形根面沟周围骨质重度破坏至根尖区,再次对全口牙周袋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期间完成右...  相似文献   

5.
牙周治疗的目的消除牙周组织的炎症.而牙髓治疗是为了解决牙髓及根尖组织的疾病。长久以来.研究人员及临床医师一直认为牙髓与其周围的牙周组织关系密切。本报告介绍了PRF(富含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在牙周骨内缺损合并根尖病变中的应用。病变牙首先进行了根管治疗,然后是牙周治疗。为使根尖病变及骨内缺损尽早愈合,联合应用了PRF凝胶、羟磷灰石、引导性组织再生膜。1年后.治疗效果良好.根尖病变,疼痛及肿胀都消失了.牙齿稳固性增加.影像学显示有足够的支持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3例因牙内陷导致严重根尖周病变的上颌侧切牙,包括OehlersⅢa型1例及OehlersⅢb型2例。针对不同的牙内陷类型,分别采用显微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的方法,使用不同生物陶瓷材料与不同的充填方法进行根管充填。3例OehlersⅢ型牙内陷合并根尖周病变治疗完成后的术后随访显示患牙根尖周病变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3例因牙内陷导致严重根尖周病变的上颌侧切牙,包括OehlersⅢa型1例及OehlersⅢb型2例。针对不同的牙内陷类型,分别采用显微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的方法,使用不同生物陶瓷材料与不同的充填方法进行根管充填。3例OehlersⅢ型牙内陷合并根尖周病变治疗完成后的术后随访显示患牙根尖周病变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汪小彤  孙超  朱洁  刘卫红 《口腔医学》2015,35(5):373-375
目的 应用CBCT判断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比较CBCT与根尖X线片在诊断根管治疗失败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拍摄CBCT的根管治疗失败病例74例,对其病因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所收集病例中,失败原因包括根管欠充、遗漏根管、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折、冠渗漏、根管超充及根管侧穿。结论 根管欠充、遗漏根管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牙周损害则是后期处理的疑难因素。CBCT可为病因的确定提供有力参考依据,且对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显微根管外科手术联合牙周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畸形根面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畸形根面沟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患牙11例,经显微根管治疗后,采用显微根管外科手术联合牙周治疗,分别记录患牙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牙术后6个月及1年复查,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片评定根尖周病损愈合结果。结果:术后6月及术后1年分别与术前相比,PD、SBI及TM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6月成功率为81.82%;术后1年成功率为90.91%。结论:显微根管外科手术联合牙周治疗是畸形根面沟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可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分叉病变是牙周炎病变波及多根牙根分叉区,导致根分叉处的牙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由于多根牙根分叉区解剖结构复杂,彻底清创难度较大,一旦伴有根分叉病变,病情进展较单根牙更快且附着丧失更明显。因此,伴有根分叉病变牙齿的失牙率也更高。根据根分叉病变的严重程度,临床医生可以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牙周非手术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其他治疗手段包括牙周手术治疗(根据根分叉病变程度选择不同的术式)、牙周-牙体联合治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的预后不尽相同。文章就根分叉病变的发生、发展、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根分叉病变是牙周炎病变波及多根牙根分叉区,导致根分叉处的牙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由于多根牙根分叉区解剖结构复杂,彻底清创难度较大,一旦伴有根分叉病变,病情进展较单根牙更快且附着丧失更明显。因此,伴有根分叉病变牙齿的失牙率也更高。根据根分叉病变的严重程度,临床医生可以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牙周非手术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其他治疗手段包括牙周手术治疗(根据根分叉病变程度选择不同的术式)、牙周-牙体联合治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的预后不尽相同。文章就根分叉病变的发生、发展、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消毒,最后充填根管,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对牙齿解剖形态的充分掌握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形态复杂,其中腭侧为双根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塑基根管联合治疗牙髓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管治疗是牙髓、根尖周病首选治疗方法,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却经常因髓腔、根管的解剖结构差异而使根充疗效不理想.笔者自2001年以来,针对后牙牙髓病、根尖周病以及部分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采用以塑化治疗作基础配合根管治疗的方法进行联合应用治疗,对比单纯采用根管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上皮附着(LEA)是牙周重建治疗后牙周伤口愈合的主要方式。其发生原因是上皮细胞具有迁移能力,并早于牙龈或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占据治疗后的根面,在牙周伤口愈合的初期,防止上皮细胞的根尖向迁移,可能使结缔组织细胞有机会重新在治疗后的根面上生长,形成结缔组织的新附着。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在牙周伤口愈合初期,胶原膜对阻止上皮向根尖迁移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在3条杂种犬的6个上尖牙唇侧造成实验性牙周缺损。即在每个尖牙的唇侧手术去除牙槽骨板,使根面暴露5mm,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塔派克斯糊剂作为根管充填糊剂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时的疗效。方法:将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病人189个牙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比塔派克斯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对照组用氧化锌甘油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同时,两组均完成牙周基础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2年后成功率,比塔派克斯组为94.8%,对照组为70.7%,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比塔派克斯糊剂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能有效促进根尖周及牙周组织的愈合,与氧化锌甘油糊剂比较,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根尖诱导成形术后根尖封闭的种类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研究根尖诱导成形术后根尖封闭种类及影响因素,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后根尖完全封闭并进行根管治疗的75颗牙齿,完整记录临床情况,发育程度,根尖周病变情况等。利用扫描仪保存术前,中,后X线牙片,以对侧同名牙齿发育情况为对照牙,详细观察并记录根尖封闭种类,并以封闭种类为自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影响牙根尖封闭种类的因素。结果根尖诱导成形术后的根尖发育与对照牙一致的仅占25%。牙根虽然发育但短于对照牙或者牙根未发育根尖硬组织封闭成形这两类占多数为7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根尖周病变是影响牙根尖成形的主要因素。有病变的牙齿诱导后牙根发育短,硬组织封闭为主。结论根尖周病变影响根尖封闭成型的种类,根尖周病变严重的牙齿牙根发育受限严重,多数病例牙根不发育,仅硬组织封闭根尖,根管粗大。  相似文献   

17.
根管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并严密充填根管,从而预防或治愈根尖周病变.恒牙根尖区解剖结构复杂,形态多样的根尖孔、弯曲根管、侧副根管等会对根管治疗各步骤产生影响,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就恒牙根尖区解剖结构对根管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当边缘性牙周组织发生病变而且波及深部组织,或牙髓发生病变时,炎症通过副根管,根尖孔或牙本质小管而彼此影响,这样就产生了牙周牙髓联合症。牙周牙髓联合症可分为如下几种: (1)第Ⅰ类即牙髓疾病是原因,引起继发性牙周疾病,牙髓坏死后根管内的刺激物,细菌及其产物通过根尖孔,副根管,破坏根尖部或根分叉部位的牙周组织,沿牙周膜逆行到边缘牙周组织。这种情况多见于年青患  相似文献   

19.
根管治疗术作为牙髓和根尖周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广为认可。它的原理是通过清创,化学和机械预备彻底去除根管内感染源,并严密充填根管以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也正是因为通过根管治疗去除了病灶来源,隔断了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根尖周组织才可凭借它自身丰富的侧支循环,较好地清除炎症产物,从而得到痊愈。根管治疗的效果与根管的形态紧密相关,但并非所有的根管都和我们常用的治疗器械一样为圆形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囊肿、根尖肉芽肿病例43例行根管治疗。手术刮除根尖病变组织,22例以羟基磷灰石充填,20例以传统血液充盈法关闭骨腔。均覆盖牙周塞治剂。术后1周、1、3、6、12月复诊观察临床及x线片均证实羟基磷灰石充填较传统方法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