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京办事、探亲或旅游的外地人,临走时常常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买几丸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带走以备急用。尽管价格不菲,但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救命药!安宫牛黄丸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先生为温病极期热入心包证而出现的高热、神昏、谵语等症而设的清热开窍剂。临床上如流感、禽流感、SARS、猩红热等初起就以发热为主要征象的各种外感热病,发展到极期出现了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热入心包证时均可使用。即使如中风昏迷及脑膜炎、脑出血、败血症、肝昏迷、肺性脑病、癌症晚期昏迷以及像刘海若那样因外伤感染引起的高热、昏迷等等。  相似文献   

2.
张敏  黄琴 《河南中医》2006,26(9):7-8
温病神昏是指温病中出现嗜睡、神识模糊、时昏时睡及昏迷不省人事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丧失意识,发病急,变化快,证情凶险,最易恶化而致死亡,是温病中的一种危重证候[1]。古云神昏多责之于胃,然温病之神昏多责之于心包。因心主神明,心包为“心主之官,神明出焉”。温病中出现神  相似文献   

3.
早在《内经》、《伤寒论》中,已论及热病神识障碍。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首用“神昏”一词,其涵义是“神识不清”、“识昏不知所以然”。后世所述“神昏”,包括昏迷、嗜睡、谵妄、昏狂等多种神识障碍。神昏是温病常见的危急证,笔者略论温病神昏的病机证治,以期指导临床。温病神昏的发病机理温病神昏的发生,主要由于热邪内陷,伤津劫液,且热邪往往与痰浊、瘀血相胶结,作用于心,使心主神明的功能障碍,而致神昏。肺、胃、肝、肾的病变,也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心,引致神昏。热邪内陷是温病神昏的主要原因。温邪多兼秽,  相似文献   

4.
一、高热急惊小儿外感热病,易见发热陡高,或连续不退,或朝轻暮重,往往伴有惊惕不安,手足厥逆,烦躁抽搐,甚则神昏目眩。治疗外感热病首重于“伤寒”与“温病”学说上下功夫,从而掌握热病的变化规律。临症之际,常须分清伤寒、温病,从六经或从卫气营血论治。识  相似文献   

5.
中药“三宝”指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为中医热入心包、神昏窍闭之危症的抢救用品。“三宝”中均含有芳香药物,因此均有开窍苏醒的作用。一切危重病证如温病热入心包、痰火内发之中风中脏腑昏迷,肝肾阴虚,肝血郁滞之昏迷等均可使用。“三宝”中除芳香开窍外,又有清热解毒、化痰镇惊、通便等作用,由于各药组成有所不同,临床应用也各有所侧重。笔者从事中医药工作40多年来,常见到有的医生对这类成药的效用组方、药量及适应症等区别不甚清楚,而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在此谈谈个人体会,供同道参考。安宫牛黄丸方出自《温病条辨》卷一,由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栀子、雄黄、黄芩各一两,珍珠五钱,冰  相似文献   

6.
蒋结林 《新中医》1993,25(6):35-36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与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联系的一种急性炎病性肠炎。其重症可见大便血水样,粪质少而恶臭,伴高热、抽搐、神昏等症,病势危急。中医辨证多属“伤寒”、“温病”范畴。其血水便阶段,与“热结旁流”证相类似。笔者曾以攻下护阴  相似文献   

7.
<正> “肺”与“心”并居上焦,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一般不伤诸“心”,以心为君主,外护心包。然温病热邪严重,则不按次序传变,可由卫气(肺)突陷营分,直入心包,出现神昏谵语等险恶病症。临床治疗和预防都比较棘  相似文献   

8.
重型手足口病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红蓉  杜松 《世界中医药》2013,8(2):164-166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中"温疫"范畴,由温热挟湿疫毒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多由普通型发展而来,病位在肺、脾、心、肝,发病符合中医温病的发展规律,初起以肺卫为主,可见卫气分证,极期入营血,内陷心肝,热入心包,肝热动风则见高热、神昏、抽搐、颈项强直等危象;疫毒入里犯及心肺,肺失宣降,水气停滞,水气上凌心肺则见心悸、咳频气急、鼻翼煽动、口唇发绀、张口抬肩、呼吸节律改变;热邪灼伤肺络,血溢脉外,或疫毒热邪耗气伤阴,心肺气脱,气不摄血则见咳吐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疫毒热邪耗气伤阴,日久及阳,心阳外脱,则见身热、神昏或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逆冷等内闭外脱危候。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是传统的中药急救品,其处方来源于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在他所著的《温病条辨》卷一中记载,安宫牛黄丸"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腑而泻心用"。此药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功效显著,称得上是"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之品。现代中医常将安宫牛黄丸用于各种外感热病极期出现高热神昏者,还广泛用于高血压危象或痰热型中风伴有高热、昏迷、躁  相似文献   

10.
"热入心包"实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入心包是温病中的一个既特殊又普遍的证型,其证可见神昏、谵语、肢厥、舌绛。长期以来,温病学家对热入心包的实质并未作出明确的概念界定,只是从"心包代心受邪"角度论之。笔者发现在现代医学的急性感染病及传染病中,当某些病原菌或其毒素通过血脑屏障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症状与热入心包的症状有着极其相似之处。从病因、心包、病证和方药等方面分析表明,温病心包的实质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血脑屏障相近。  相似文献   

11.
心为神明之主,心包络代其行令而受邪,故在温病中邪气作用于人体所致心经之病变与心包络之变动最为显著的影响体现在神明之变,故多以神昏、神志异常为其主要的征象。邪入心包络与心经热邪二者虽有相似的病机和相同的临床证候,但亦有不同之处。中医讲求审症求因、辨证论治,故其治法也不唯一。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开窍法的种类开窍法,是以辛香走窜的药物,在临床上用以治疗窍闭的一种方法。而所谓“窍闭”之症,就是指神识昏迷而言。就其临床上常见的神昏一症的类型来看,有如下几种:(一)热人心包:症见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尖边红,舌苔黄,或黄燥起刺,脉象洪大而数。治以清心开窍。方用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二)热入营分:症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神昏谵语,斑疹隐隐,口反不甚渴,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治以清营开窍。方用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  相似文献   

13.
小儿温病高热神昏发痉的临床治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温病之高热、神昏、发痉等症,发病急骤,传变极速,临床诊冶不可稍有疏忽.(一)风热发搐外感风热,初在卫表,寒少热多,有汗或无汗,口渴或不渴,或鼻塞流涕,或咽关疼痛,或咳嗽目赤,面色红,多呵欠,热盛则额热肢凉,舌红、苔白或微黄,脉息浮数.小儿  相似文献   

14.
张锡纯治疗脑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病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近代名医张锡纯对脑病的论治有许多独特见解,颇能指导临床,启迪后学。笔者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脑病的治疗归纳成7法,供同道临证时参考。1 通腑泄热法适用于伤寒、温病邪入阳明,出现高热、神昏、谵语证。张氏根据《灵枢·动输》“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的论述,认为胃腑与脑腑相通,“胃腑之热上蒸,则脑中之元神、心中之识神皆受其累,是以神昏谵语,不省人事……心神恍惚,亦多谵妄,或精神不支,昏愦似睡”。在治法上,张氏提出“可投以大剂白虎汤……其大便燥结之甚者,可酌…  相似文献   

15.
11.昏谵的含义是什么?温病过程中引起昏谵的原因有哪几种?如何辨证施治? 答:昏谵是神昏谵语的简称。即是神志异常。临床中神志异常的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语无伦次,重则意识丧失。温病过程中出现昏谵一症,是病情严重的一种表现,其引起的原因主要有因邪热内馅心包、热入营分、热入血分、湿热郁蒸不解、胃肠实热、血蓄下焦等六种原因,侵扰心神而出现神志异常,因心主神明,又主言语之故也。由于引起昏谵的原因及病机各不相同,故其各自  相似文献   

16.
清营凉血法的代表方药,多用于温病,颇有奇效。若用于杂病,也有奇效。温病有热入营血的辨症。用清营、凉血、散血、解毒的方法,治疗壮热、神昏、谵语、肢厥、斑疹、出血等症,理论正确,确有疗效。但是,《金匮》在论述杂病辨证之时,早有“热过于营”、“热伤血脉”、“极热伤络”、“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的理论。这是从营血辨杂病之高论。所以,用清营、凉血、散血、解毒的方法,治疗杂病的心热,烦燥、失眠、心悸、头痛、眩晕、头目皆胀、面红目赤、丹毒、出血、唇舌紫红等症,亦获奇效。这些杂病无壮热神昏、肢厥症,故非温病。这些杂病,若不用清营凉血法治疗,亦久治不能取效,用清营凉血法治疗,就有奇效。说明其病为热伤营血之杂病。  相似文献   

17.
安宫牛黄丸一方出自《温病条辨》,具有清热解毒、芳香开窍、豁痰醒神的功效,为治疗邪热内陷心包或痰热蒙蔽心窍而致高热、神昏、谵语、抽搐等症的有效方剂。但由于该方药源  相似文献   

18.
<正> 神昏是神志不清,昏不知人,不省人事为特征的内科常见的急症。在祖国医学文献中,一般描述为“昏蒙”、“昏厥”、“昏愦”、“神昏”等。属多种时行温病,中风、厥脱、痫证、痰证、消渴、喘逆和急黄发展到一定严重阶段而出现的一种危急症候。神昏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虚实两类。如  相似文献   

19.
<正> 神昏、谵妄是多种病证在神识方面的两种表现.就温病说,前者多为热邪直犯心、脑,或痰浊阻闭清窍,神明受蒙的危急征象;后者则多气分热、实,热毒进犯营血、心包,或热瘀蓄血等扰及神明的重证.由于导致昏、谵发生的因素不一,情机复杂,且多表示着病势重、急,辨治方法有别. 因素和机理一、因素温病是以“温热”或“湿热”等毒邪为主因.这些毒邪致病,除风、暑温邪所致的某些病可早期出现谵语,甚至神昏外,其它一些疾病见此,大多与治疗失当、正气偏虚、邪气内陷有关.因此,它的成因有:  相似文献   

20.
柴葛解肌汤治疗感冒高热二则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2)郑水源柴葛解肌汤由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生姜大枣组成。其功能解肌清热,主治三阳同病。或温病热入气分,大头瘟等证。症见高热持续不退,头昏胀痛,口渴心烦,咽喉疼痛。或恶寒渐轻,身热增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