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样性护理对长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4例长期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多样性护理,并观察和记录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体重指数(BMI),生活质量,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降低,TC、TG、LDL-C及BMI降低,HDL-C升高,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升高(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较低,TC、TG、LDL-C及BMI较低,HDL-C较高,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较高(P<0.05);对照组有效率满意度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多样性护理可以降低长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来我院健康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体检资料各200例,统计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各项指标,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各项检测结果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HbA1c、FBG、TG、TC及LDL-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则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HbA1c与TC,LDL-C,HDL-C的关系不明显。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其血中HbA1c与FBG、TG存在正相关关系,与TC,HDL-C、LDL-C关系不明显。HbA1c、血糖和血脂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伏格列波糖)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2~ 2019-05我院90例老年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伏格列波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沙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FBG、2 hPG、HbA1c、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老年T2DM患者,不仅能降低血糖,改善糖脂代谢,还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在糖尿病饮食、运动疗法等治疗基础上,给予瑞格列奈0.5~4.0mg于餐前15~30min口服治疗,每天3次,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FBG、2hPG、HbA1C以及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格列奈用于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同时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教育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长桥社区随机选择4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7例)和对照组(199例),2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批分别进行糖尿病教育4周.检测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FPG、2hPG、TC、TG、HDL-C、LDL-C、HbA1c水平优于治疗前.观察组干预后FPG、2 hPG、TC、TG、HDL-C、LDL-C、HbA1c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结论 社区糖尿病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明显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变化。方法:将68例Ⅱ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治疗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mg/d,用生化方法检测各组6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的变化,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FPG、2hFPG、FIns、HbA1C、TG、TC、LDL-C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FPG、2hFPG、FIns、HbA1C、TG、TC、LDL-C均无显著性变化。H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能明显降低患者甘油三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94例接受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护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血糖(FBG)等指标。结果统计显示,护理前两组HbA1c、2hPG、FBG等血糖指标对比(P> 0.05),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中糖尿病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同时,积极采取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的31 例患者,在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重指数(BMI).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达到了较高的控制有效率,FBG,PBG,HbA1c和TG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TC和HDL-C有显著性差异,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二甲双胍是有效安全的口服降糖药,依存性高,可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线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血脂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对6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6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bA1c、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测定,对HbA1c及FPG、血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bA1c,FPG,TC,TG,LDL-C,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HDL-C和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HbA1c与FPG,TC,TG,LDL-C,ApoB呈正相关,与HDL-C和ApoA1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与FPG、血脂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HbA1c,FPG和血脂水平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对糖尿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血糖和炎症指标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60例,将其按服用降脂药物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依折麦布及辛伐他汀联合降脂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倍剂量的辛伐他汀降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FBG)、餐后2 h静脉血浆葡萄糖(PBG)、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BG、PBG、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BG、PBG、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利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有效率.方法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利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  相似文献   

12.
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状态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69例糖化血红蛋白(HbA,c)相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组(Ⅰ组,78例)、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组(Ⅱ组,91例)。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餐后2hC肽、24h尿白蛋白定量(UAER),并分析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组2hPG显著高于Ⅰ组(P〈0.01),餐后2h胰岛素与餐后2hC肽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1)。Ⅱ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在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慢性并发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陈敏 《安徽医药》2017,21(7):1314-1316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质代谢紊乱病人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质代谢紊乱的病人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病人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继续使用西药降糖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丹蛭降糖胶囊.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给予丹蛭降糖胶囊干预后治疗组病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 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可能通过改善脂肪细胞的分化功能,降低血清脂质,减小脂肪细胞体积,增强脂肪细胞的贮脂能力,临床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各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甲减孕妇47例,随机选取同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74例作为对照,检测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 FBG)、口服葡萄糖耐量1 h时血糖(1hBG)、口服葡萄糖耐量2 h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血清肌酐(Cr)、胰岛素用量等。结果甲减组的TG、TC、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BG、1hBG、2hBG、HbA1c、HDL-C、Apoa、Apob、Cr无显著差别(P>0.05);甲减组的胰岛素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SH与TG、TC和LDL成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各项代谢指标的筛查并早期干预治疗,减少甲减对脂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监测随访细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24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20例,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饮食行为、治疗依从性、自我监测行为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良好率高于对照组,饮食行为及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监测行为较佳率也均高于对照组,FBG、2hPG、HbA1c、SBP、DBP、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的规范化管理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监测随访细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可全面提升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相关行为,有效改善血糖等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夏枯草联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夏枯草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SBP、DBP、FBG、HbA1c、TG、LDL-C、ET-1、I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NO、FMD、N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05),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前后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方夏枯草联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够在降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基础上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丰兵  钱敏 《上海医药》2016,(24):55-57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家庭医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2013年至2015年,每年的2月至6月,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T2DM)防治指南标准,对杨浦区长白街道社区户籍居民中≥40岁的720名T2DM高危人群进行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hPG)筛查,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进行家庭医生强化干预,实施深化健康管理。干预后,比较三年中IGR患者及T2DM患者检出率、IGR患者及T2DM患者中的FBG及2hPG的最高数值变化以及IGR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干预后IGR患者及T2DM患者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IGR患者及T2DM患者FBG及2hPG最高数值呈下降趋势(P<0.05);IGR患者转为正常的比率升高,转为T2DM患者的比率下降(P<0.05)。结论:家庭医生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降低前期人群向糖尿病转化的概率,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7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1个月的导入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每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1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PG)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37%,与对照组的18.75%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FBG、HbA1c、2hPG水平,改善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交泰丸对于2型糖尿病大鼠(T2DM)糖脂代谢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同时喂养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大鼠T2DM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交泰丸组、二甲双胍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分别称取大鼠体质量以及肾湿重,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C、TG、HDL-C、LDLC、NEFA)、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氧化应激相关指标(MDA、SOD、T-AOC)水平,肾脏组织TG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肾湿重、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C、TG、LDL-C、NEFA)、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脏组织TG含量、MDA水平均升高,HDL-C、SOD、T-AOC水平下降,肾脏组织结构紊乱,可见脂肪沉积;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体质量、肾湿重、FPG、FINS、HOMA-IR、血脂(TC、TG、LDL-C、NEFA)、肾脏组织TG含量降低,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好转,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改善。结论:交泰丸能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并对早期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情况及其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 220 例 T2DM 患者股骨颈(N)及腰椎 1~4(L1~4)的 BMD, 按 BMD 分为骨含量正常、 骨含量减少及 OP 组, 比较各组临床、 生化指标, 分析 T2DM 合并 OP 的影响因素。结果 OP 组女性比例、 年龄、 T2DM 病程、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高于骨含量正常组和骨含量减少组, 体质指数 (BMI) 低于骨含量正常组和骨含量减少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骨含量正常组而高于骨含量减少组; 骨含量减少组年龄、 T2DM 病程、 HbA1c 高于骨含量正常组, BMI、 HDL-C 低于骨含量正常组(均 P < 0.05); 3 组腰臀比、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绝经后女性 (PMW) 比例、 空腹血糖 (FPG)、 餐后 2 h 血糖 (2 hPG)、 血磷、 血钙、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 女性、 T2DM 病程长、 高 FPG、 高 2 hPG, 高 HbA1c 为 T2DM 患者合并 OP 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 女性 T2DM 患者为发生 OP 的高危人群, 应定期监测其血糖及 HbA1c 等指标,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