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峰 《河北医药》2011,33(21):3236-3237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开放手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ED组)行MED手术和37例行FD患者(FD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MED组和FD组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0.3%和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纽(P〈0.05)。结论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MED组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术后早期康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随机将7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行椎间盘镜摘除手术,对照组行传统手术髓核摘除术,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两组的近期疗效经统计处理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两种手术方式近期疗效大致相同,椎间盘镜手术较传统手术髓核摘除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卧床时间短,不失为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的手术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74-1775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疗效。方法4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组)在局部麻醉下,经C型臂X线机指引下应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技术,直视下切除变性及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髓核组织,从而对脊髓和神经根进行减压。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疼痛症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同时采用改良的Mae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与以往40例非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2.7±12.3)min及住院时间(4.6±1.2)d明显低于对照组(87.2±16.7)min、(8.9±3.7)d,VAS评分术后1个月(3.13±0.76)分及末次随访(I.35±0.23)分均低于对照组(4.85±1.24)分、(2.64±0.81)分(均P〈0.05),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组优良率为7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但需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椎板开窗(open discectomy,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组、开放椎板开窗组各48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黄韧带和椎板咬除量、住院时间、VAS评分;术后随访按Nakai评分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椎间盘镜组和开放椎板开窗组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总出血量、黄韧带和椎板咬除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盘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椎间盘镜与开放椎板开窗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但椎间盘镜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恢复较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均在后路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 ,其中腰椎管狭窄手术共 36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 1年零 3个月 ,按Nakai标准评定 ,优 82例 ,良 1 0例 ,可 3例 ,差 1例。结论 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适用范围广 ,且手术创伤小、操作安全 ,病人术后恢复快 ,住院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36例在本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明确的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结果 患者术后2~3 d开始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5 d,回访全部患者,时间为2~22个月,患者恢复优的3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术后优良率达到了94.4%.结论 在充分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具备良好操作技能的医生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徐旖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3,(4):194+196-194,196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本院采用手术治疗的192例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行腹腔镜手术列为观察组,92例行开腹手术列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观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卵巢囊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椎间盘摘除术与椎间盘融合术治疗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病情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采用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选用椎间盘摘除术加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对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VAS评分)及功能障指数评分( ODI评分),观察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在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68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随访3月后,x线片检查示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生理曲度正常。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盘及神经根压迫消失。术前.JOA脊髓功能评分为(9.12±1.24)分,ODI评分为(77.62±9.9)分术后3个月随访,JOA脊髓功能评分为(14.27±2.25)分,ODI评分为(16.52±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疗效评价,优41例,良21例,可6例,差0例。结论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组50例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组50例,观察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神经根损伤、下肢放射痛减轻等指标。结果MED组优良率(90.0%)高于OD组(80.0%)(χ^2=3.99,P〈0.05),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OD组(t=2.412,t=2.498,t=2.518,t=2.416,均P〈0.05)。结论MED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近期临床效果相似,但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观察组只采用梅花针叩刺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0.5mg和维生素B1片20mg口服,每天3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8%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痊愈和显效的平均治疗时间为(7.9±1.1)d短于对照组的(17.3±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其疗效优于药物治疗法。  相似文献   

12.
詹民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31-3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结果:治疗Ⅱ组术后腰椎JOA评分(21.0±5.3)明显优于治疗Ⅰ组(16.3±6.5),治疗Ⅱ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96.7%)明显高于治疗Ⅰ组(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明显,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魏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91-192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灸理疗、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针灸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灸理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很好,能够让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4.
刘孝斐  刘金鹏  李云  程海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34-135,137
目的 探索针刺配合手法治疗与单一手法或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手法治疗组(A组)33例,针刺组(B组)26例,手法治疗组(C组)21例.A组进行针刺结合手法治疗,B组采用针刺治疗,C组采用手法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7.0%,优于B、C组的疗效(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针刺治疗配合正确手法对症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多数患者能痊愈或缓解症状.治疗中多卧床休息,效果更佳,患者还应进行腰背及下肢功能锻炼,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C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CODI均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脊柱减压较普通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电话随访对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和不同时段的术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康复训练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残留腰腿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话随访可以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减少腰腿痛的残留,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老年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经皮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3d腰腿痛VA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LDH疗效显著,相比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更具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内外用药、牵引、整复手法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用JOA下腰痛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临床优良率和疗效等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或双侧"开窗",摘除突出的髓核,椎板减压,扩大侧隐窝,彻底将神经根减压。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在局部麻醉或硬外麻醉下于病变椎间隙后部正中做约1.5cm的切口,置入工作通道后,骨钻去除部分椎板,置入椎间盘镜系统于电视监视下进一步扩大椎板、咬除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扩大神经根管,彻底解除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随访半年到2年,按Nakai标准评定,优42例,良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2.6%。结论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能在电视监视下去除髓核组织,扩大神经根管,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对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30例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进行MRI、CT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结果 MRI检查游离髓核上移、游离髓核居中、游离髓核下移的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CT检查的总准确率分别为93.33%、5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14,P=0.0002)。结论 MRI对诊断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