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凋亡的PMN被巨噬细胞吞噬可限制PMN介导的机体损害,PMN凋亡的进程影响着炎症的发展和转归。近来,PMN受体超家族,促/抗凋亡蛋白以及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家族(MAPKs)在炎症反应PMN凋亡延迟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PMN在炎症反应中凋亡延迟机制新进展,希望通过干扰PMN凋亡进程找到一种新的炎症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PMN)是炎症反应中的重要效应细胞。PMN可吞噬和杀死异物,也能诱发、放大炎症反应,所以维持一定数量的PMN十分重要。凋亡是维持PMN数目稳定的主要机制。集落刺激因子能抑制PMN的凋亡,在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性粒细胞即多形核白细胞(PMN)是体内重要的炎症细胞,PMN凋亡是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终止的最主要步骤。在炎症控制与治疗中,明确PMN凋亡在全身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有利于为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PMN)是炎症反应中的重要效应细胞。PMN可吞噬和杀死异物,也能诱发、放大炎症反应,所以维持一定数量的PMN十分重要。凋亡是维持PMN数目稳定的主要机制。集落刺激因子能抑制PMN的凋亡,在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多种疾病发展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前期表现,它的发生与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延迟或障碍有关。PMN凋亡后被完整地吞噬而不释放细胞内容物,从而可以减少PMN介导的机体炎症损害,PMN的凋亡过程影响着SIRS的发展和转归。深入探讨PMN凋亡机制及SIRS时PMN凋亡的延迟机制,适度地调控PMN胞内凋亡信号或改变某些细胞信号的转导途径,对适当控制炎症反应,避免炎症的加重和迁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凋亡的PMN被巨噬细胞吞噬可限制RMN介导的机体损害,RMN凋亡的进程影响着炎症的发展和转归。近来,TNF受体超家族,促/抗凋亡蛋白以及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家族(MAPKs)在炎症反应PMN凋亡延迟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RMN在炎症反应中凋亡延迟机制新进展,希望通过干扰RMN凋亡进程找到一种新的炎症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核中性粒细胞(PMN)在宿主早期对抗入侵的感染中起中心作用,PMN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通过其凋亡过程而中止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一种伴有高并发症率和死亡率的持续和逾常炎症状态。已知在烧伤患者中PMN存活延长是由于凋亡延迟表达的缘故,为了解SIRS是否也存在同样现象,遂进行了临床研究。选自ICU的16例SIRS患者、7例拟行择期主动脉瘤切除术患者(AAA,供作无感染的应激性对照)和8名健康志愿者(供作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不同氧合器对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影响,为减轻体外循环伞身炎症反应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将6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30):西京-90鼓泡式氧合器组(B组)和希健-Ⅱ膜式氧合器组(M组).分别于CPB前、CPB结束时、CPB结束后4、8、24 h 5个时点采取静脉血,以伞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MN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率和PMN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变化,ELISA法测定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CPB结束后PMN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PMN数量、CD11b表达、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明显升高(P<0.05),在CPB结束时及CPB结束后4、8 h PMN凋亡率M组均高于B组(P<0.05);而PMN数量、CD11b表达、血浆弹性蛋白酶水平B组均高于M组(P<0.05).CPB结束后24 h PMN数量B组高于M组(P<0.05).结论 与西京-90鼓泡氧合器相比,应用希健-Ⅱ膜式氧合器可以减轻CPB对PMN凋亡的抑制,进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中性粒细胞(PMN)是炎性器官损害中的重要介质,从炎症处清除PMN是炎症消散的先决条件,PMN凋亡是非炎性处置PMN的一种机制。细胞凋亡不同于细胞坏死,仅有典型的形态学改变(核固缩以及染色质聚集)和生化标志(DNA裂解),吖啶橙溴化乙啶染色可显示细胞膜完整以及典型的核形态学变化。还可应用DNA胶电泳法作凋亡定量测定。至于PMN的功能性容量可经其生成O_2~-的能量来评估。大戟二萜醇-12-豆蔻酸盐-13乙酸盐(PMA)不经过细胞膜受体而直接激活细胞内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与炎症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发现氯胺酮可抑制炎症反应,表现在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炎症细胞内iNOS活性,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抑制PMN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及PMN效应作用,减轻脓毒症的器官炎性损伤和降低死亡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性粒细胞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急性肺损伤(ALI)及ARDS的发生,中性粒细胞(PMN)过度活化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涉及PMN与肺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反应、PMN的效应反应,如呼吸爆发、脱颗粒、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凋亡抑制、脂质介质释放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CPB心肺转流体外循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引起心、肺、脑、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近年来,关于细胞凋亡在CPB-SIR及脏器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延迟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心肌细胞(CM)凋亡则是体外循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内毒素是导致急性肺损伤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关于内毒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核转录因子κB、IL-8和中性粒细胞在促炎/抗炎反应的失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因子和肺泡上皮细胞在调节促凝/抗凝反应的失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之间可以相互促进。而且肺泡上皮细胞和PMN凋亡功能的紊乱、肺泡上皮细胞上Na+通道的下调、PMN释放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在LPS导致的ALI发展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性粒细胞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急性肺损伤(ALI)及ARDS的发生中,中性粒细胞(PMN)过度活化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涉及PMN与肺血 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反应、PMN的效应反应,如呼吸爆发、脱颗粒,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凋亡抑制、脂质介质释放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氯胺酮与炎症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发现氯胺酮可抑制炎症反应,表现在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炎症细胞内iNOS活性,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抑制PMN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及PMN效应作用,减轻脓毒症的器官炎性损伤和降低死亡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创伤性ARDS时COX-2是否调控了PMN凋亡。方法:本研究由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组成。应用严重胸部钝性撞击伤制造新西兰白兔ARDS模型,观察伤后肺组织COX-2蛋白活性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MN凋亡改变。分离培养正常PMN,分别给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NS398+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观察粒细胞COX-2mRNA表达与PMN凋亡。结果:动物实验中,伤后12小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MN凋亡明显降低,COX-2活性在伤后呈上升趋势,COX-2活性和PMN凋亡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γ=0.75,P〈0.01)。离体实验中,与DMEM组相比,BALF和NS398组PMN凋亡明显降低(P〈0.01)。BALF组PMN凋亡明显低于NS398组(P〈0.01)。BALF组COX-2mRNA表达明显高于DMEM组(P〈0.01)。与BALF相比,NS398组COX-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DMEM组fP〈0.01)。结论:严重胸部钝性伤后肺内COX-2表达增加抑制了伤后ARDS发病PMN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PMN—弹力蛋白酶在判断急性胰腺炎病情中的临床意义。根据分级标准,将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区分为轻型和重症,分析判断胰腺炎严重度与SITS、血浆PMN—弹力蛋白酶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SIRS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为94.1%,60%和78.1%。重症胰腺炎血浆中PMN—弹力蛋白酶浓度明显上升,其中合并脏器功能障碍者上升更为显著。提示SIRS是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的早期预报,而PMN—弹力蛋白酶可作为一种严重SIRS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leukocytes,PMN)比值升高通常认为是机体对创伤、出血、炎症、感染等状态的一种反应,特别是在严重创伤这一病理过程中起一个重要角色。通过94例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PMN)比值观察,探讨其在创伤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多核粒细胞(PMN)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杀伤细胞,参与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体外循环术中的PMN激活可累及多脏器功能,是引起术后并发症、增加术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地调节PMN的功能对减少机体损伤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拟在了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持续应用一氧化氮(NO)对病人全血PMN计数和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严重烧伤早期大鼠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及烧伤血清刺激后PMN、巨噬细胞(Mφ)凋亡,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凋亡PMN的变化.方法选用Ⅲ度30%TBSA烧伤大鼠模型,收集伤后0、6、12、24hPMN,分离伤后24h烧伤血清,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MN凋亡百分率;同时收集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检测烧伤血清对Mφ凋亡变化的影响及烧伤后24h大鼠腹腔Mφ对凋亡PMN吞噬能力.结果伤后大鼠PMN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伤后6、12、24h各时相点无显著差异.烧伤大鼠血清刺激24h后,PMN凋亡百分率为(15.4±1.2)%,较正常大鼠血清刺激后(50.6±3.9)%显著降低;而Mφ凋亡百分率为(23.2±2.1)%,较正常大鼠血清刺激后(¨.5±1.6)%增多;严重烧伤后大鼠腹腔Mφ对凋亡PMN吞噬能力由(35.0±2.6)%降至(21.8±2.1)%.结论严重烧伤后及在烧伤血清刺激下大鼠PMN凋亡延迟,Mφ吞噬凋亡PMN能力降低,可能凋亡的PMN被Mφ吞噬不完全,最终坏死,释放毒性内容物,是引发SIRS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