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餐后空腹血糖水平、2 h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7.3±2.2)mmol/L]、空腹血糖水平[(6.4±1.4)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9.3±2.3)mmol/L、(9.6±1.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6.6±1.2)d]、胰岛素用量[(32.0±1.2)U/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4±2.8)d、(39.5±2.2)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7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相比,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诺和灵30R治疗(每日在早餐前和睡前皮下注射)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比82.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6±2.5)d比(13.7±4.3)d,(4.7±1.1)d比(8.7±2.1)d,(4.3±1.0)d比(6.4±1.5)d,P<0.05]、胰岛素使用剂量、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5)U/d比(47±8)U/d,(3037±367)元比(4974±672)元,4.4%比17.8%,P<0.05];观察组血钠、血钾、血浆胶体渗透浓度、尿素氮、血酮、p 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32±7)mmol/L比(152±14)mmol/L,(4.1±0.4)mmol/L比(5.1±0.7)mmol/L,(312±16)mmol/L比(367±26)mmol/L,(10.6±2.4)mmol/L比(13.6±4.3)mmol/L,(4.2±1.5)mmol/L比(11.1±2.5)mmol/L,(7.12±0.13)比(7.64±0.46),均P<0.05]。结论诺和灵30R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高榕 《大家健康》2016,(6):127-128
目的:观察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中毒的效益比及疗效。方法: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用量,观察酮症和血糖纠正的情况。结果:(1)所有55例患者的血糖自使用前的(25.6±9.2)mmol/L下降至达标值(8.6±2.6)mmol/L。(2)二氧化碳结合力从治疗前的17.96~13.47mmol/L降至正常水平,需要2~4d,平均需要(2.2±1.0)d。(3)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与其他治疗相比,医疗费用的成本显着减少。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治疗效果满意,胰岛素的用量易于控制,操作简便,方便病人活动。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的患者。365医学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胰岛素用量与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胰岛素用量为(51.2±9.4)U/d,明显少于对照组(57.7±10.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具有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的特点,具有临床医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降糖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方案,观察组应用胰岛素泵降糖方案,观察两组血糖水平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达标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6.1±0.5)mmol/L、2h PG(7.5±0.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糖达标时间(7.8±0.6)d明显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3.3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相比,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的2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水平(FPG、HbAlc)、血糖达标时间等。结果①观察组FPG(6.1±0.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HbAlc水平(9.5±1.6)%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胰岛素用量(39.5±2.2)U/d、血糖达标时间(7.6±1.2)d、低血糖发生率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但胰岛素泵给药方式要优于皮下注射,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及效益比。方法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用量,观察血糖和酮症纠正的情况。结果(1)所有72例患者的血糖自使用前的(26.5±9.3)mmol/L下降至达标值(8.5±1.8)mmol/L。(2)D-3-羟丁酸从治疗前的(605±113)IU/L降至正常,需要1~4d,平均需要(2.1±0.9)d。(3)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经济费用较其他治疗方式发生医疗费用明显减少。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疗效满意,胰岛素的用量易于控制,方便病人活动,操作简便。适用于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次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达标时胰岛素总剂量、血糖达标天数、血糖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2.5%、25.0%,达标时胰岛素总剂量(43.64±1.35)mmol/L、(47.38±1.48)mmol/L,血糖达标天数(3.56±0.21)d、(5.31±0.62)d,空腹血糖(6.0±1.2)mmol/L、(8.7±1.8)mmol/L,中餐后2h(7.4±1.4)mmol/L、(9.2±1.1)mmol/L,晚餐后2h(5.9±1.9)mmol/L、(8.3±1.4)mmol/L,研究组患者显著好于对照组,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好于多次胰岛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胰岛素泵治疗,观察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糖水平(FPG、HbAlc)、血糖达标时间等指标。结果①治疗后FPG(6.5±0.8)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7.9±0.5)mmol/L,HbAlc水平(9.5±1.6)%明显低于治疗前(11.5±2.1)%,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胰岛素用量平均为(38.9±1.3)U/d、血糖达标时间平均(7.9±1.5)d、低血糖发生率4.00%。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可靠,能有效控制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25)。试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给药方式,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方式进行给药。经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对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和胰岛素平均用量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发现试验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为(5.6±1.5)mmol/L(、7.6±1.7)m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和胰岛素平均用量分别为(10.5±9.8)d(、3.9±4.5) d及(41.9±9.8)U,均少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6.0%)明显低于对照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24, P=0.0153)。结论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黄家鹏  陈慧 《中外医疗》2013,(23):109-110
目的探究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1月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重。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患者皮下注射1次/d,并在餐前口服二甲双胍;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周,治疗中采用动态血监测仪监测患者血糖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低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分别为(13.0±1.2)mmol/L,(16.8±2.1)mmol/L,(61.7±5.6)kg;对照组分别为(13.2±1.2)mmol/L,(17.1±2.1)mmol/L,(61.9±5.6)kg;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7.4±1.1)mmol/L,(10.1±1.6)mmol/L(63.3±6.2)kg,15.0%;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9.3±1.4)mmol/L,(12.1±2.1)mmol/L,(65.9±7.4)kg,31.7%。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血糖药控制血糖的效果要比预混胰岛素的效果要好,接受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后患者体重增加幅度小,治疗安全性高,治疗中患者1次以上低血糖发生率低,因此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冷小薇  赵琦 《当代医学》2016,(12):126-127
目的 研究并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情况,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诺和灵30 R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法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后:FPG为(6.71±0.97)mmol/L;2 hPG为(9.46±1.29)mmol/L;HbA 1c为(6.49±1.3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6.94±1.13)d;胰岛素用量:(18.87±2.67)U/d]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所用的胰岛素较少,血糖达标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6.25±0.65)mmol/L,餐后2h血糖(8.35±1.03)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3±0.11)%,血糖达标时间(6.17±1.21)d,胰岛素用量(30.72±8.33)U/d,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1例,未出现皮肤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浓度,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龙碧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1):1488-1490
目的:比较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10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皮下注射组和胰岛素泵组,每组42例,皮下注射组患者给予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初始用量0.1 U/(kg·h),至血糖降至13.9mmol/L后改为5%葡萄糖水与胰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清白蛋白(GA)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RGSH)、丙二醛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2 h PG、GA显著低于对照组[(5.4±0.7)mmol/L比(6.5±0.9)mmol/L,(8.2±1.4)mmol/L比(10.7±2.1)mmol/L,(20.9±4.8)mmol/L比(23.1±3.6)mmol/L,P<0.05或P<0.01],FIN显著高于对照组[(6.4±1.9)m U/L比(5.3±1.1)m U/L,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1.87±0.47)比(1.54±0.31),(0.19±0.07)比(0.24±0.1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0.8)mmol/L比(3.1±1.3)mmol/L,P<0.05或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给予CSII强化治疗,能快速控制患者血糖,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结果空腹血糖≤5.6mmol/L,三餐后2h血糖≤7.8mmol/L。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2.9±1.7)d,对照组(5.7±1.5)d,(P0.05),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且节省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12月我院纳入的8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胰岛素治疗,试验组加以司美格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心肌缺血总负荷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bA1c、FBG、TG、LDL-C及IL-1β [(5.51±1.23)%,(6.12±1.08)mmol/L,(1.31±0.1)mmol/L,(2.74±0.16)mmol/L,(26.54±5.31)pg/m 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83±1.48)%,(6.84±1.3)mmol/L,(1.37±0.10)mmol/L,(2.97±0.20)mmol/L,(35.15±6.17)pg/m L],HDL-C及IL-10 [(1.17±0.12)mmol/L,(35.01±8.84)pg/ml]较对照组[(1.01±0.08)mmol/L,(25.54±4.62)pg/m L]显著升高;心肌缺血总负荷(293.64±11.58)nm·min较对照组(124.39±9....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糖脉康颗粒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时对患者血糖漂移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2次/d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另联合糖脉康颗粒3次/d口服。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幅度、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血糖达标持续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均胰岛素用量〔(28.6±7.4)U/d〕、日内血糖最高值〔(13.1±1.2)mmol/L〕、平均血糖漂移幅度〔(7.4±1.2)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4±5.2)U/d、(16.2±1.6)mmol/L、(8.4±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糖7人次(5例),对照组5人次(4例),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15.6%与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糖控制达标时,与单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比较,糖脉康颗粒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幅度及日均胰岛素用量,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泵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持续胰岛素泵输入注射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空腹血糖>10mmol/L的78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入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降糖所需时间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泵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种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持续胰岛素泵输入注射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空腹血糖>10mmol/L的78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入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降糖所需时间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泵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种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