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1998年以来,我们试用注射器接头皮针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插管抢救时气管滴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取无菌头皮针1根,视需要留长度,用无菌剪刀剪去针头部分,将针座与无菌注射器紧密衔接,再经头皮针管抽吸所需药液(需稀释的药液先稀释后抽吸),用药时即可滴入气管。应用该法对本院1998年元月至1999年10月出生的重度窒息婴儿插管后气管内给药16例,全组均无滴入药液剂量不准确及头皮针管脱落等现象。讨论:气管用药是临床抢救婴儿常用的用药途径,以往采用硬针头接注射器乳嘴滴药,有针头脱落掉入气管的危险,且直接用乳嘴滴药剂…  相似文献   

2.
将8000个经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内毒素浓度为10EU/mL)污染的可复用穿刺针,各取一半分为化学法组和干烤法组去热原。分别于去热原后即时、2h、1d、2d、3d……,至70d进行鲎试验检测,每次各抽取一个针头,比较两组各时间段鲎试验阳性率。干烤法组穿刺针去热原70d内鲎试验检测均为阴性;而化学法组穿刺针去热原后即时检测阳性率为8.00%,2h后检测阳性率为24.0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3.
临床工作常遇到在输液过程中需静脉注入大量药物,传统注入方法有两种:第1种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吸好药液后将针头直接刺入莫菲氏滴管上端的侧孔内注入药物.  相似文献   

4.
对2001年1月~2002年12月玻璃注射器内毒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验用注射器、试管(经有效氯>0.1%消佳净浸泡初步去热原,250℃30 min特殊干烤箱干热去热原处理),去热原水、鲎试剂、对照用内毒素工作品.供应室高压灭菌后的玻璃注射器随机抽样3件.  相似文献   

5.
临床护士配制药液,使用已有的单腔针头在操作时,常由于无菌瓶中液体容量的增减引起瓶内的压力变化,增加了加液吸药的操作阻力,需反复注气抽气,才能使瓶内、外压力平衡,有时会因瓶内压力过大,而将注射器针栓及药液顶出,以致损坏注射器及浪费药液,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能在吸、注药液时迅速而自动平衡密封瓶内、外压力,消除因压力变化而引起的操作阻力,减少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设计制做了医用衡压针头,临床应用后效果十分满意。已申请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2二氯乙烷,操作简便,避免了萃取、净化等步骤造成的定量误差。一、测定方法1.仪器与试剂:(1)仪器:GC14A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及CR7A型数据处理机。(2)试剂:1,2二氯乙烷、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1,2二氯乙烷标准贮备液:于25ml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称重。用微量注射器吸取适量的1,2二氯乙烷(20℃时1μl1,2二氯乙烷质量为1.257mg),注入量瓶中,经第2次称量后,加水至刻度,充分振摇使之溶解。临用时稀释成10μg/ml…  相似文献   

7.
1998年 1月 9日 ,浙江黄岩某工艺品厂发生了一起由于打漆车间空气中苯、甲苯等严重超标引起的中毒事故 ,其中 1人因得再障而死亡 ,多人因贫血等一系列症状而住院治疗。事故发生后 ,立即对车间空气和所用漆料进行了检测 ,再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整改措施 ,并对整改效果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仪器 :10 3气相色谱仪 (带氢火焰离子检测器 ) ;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 ;10 0ml玻璃注射器 ;1ml玻璃注射器 ;10 0 μl微量注射器 ;10 μl微量注射器 ;1μl微量注射器。2 .色谱条件 :色谱柱长 2m ,内径 4mm的不锈钢柱 ,内装聚乙二…  相似文献   

8.
现在,医院的注射器大多由原来的玻璃制品改为一次性无菌塑料制品。这种塑料注射器的出现提高了无菌技术,但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护士每次按照传统的方法准备针时,看来是达到了无菌的要求,但在开始注射治疗时,由于每次取注射器时都需打开无菌巾后将注射器取出,这样多次重复,因而易造成注射器污染,同时拿注射器时,针头也难免碰到其他注射器的针柄和无菌巾的边缘,这  相似文献   

9.
杨丽新 《医疗装备》2008,21(10):36-36
加压静脉输液法是临床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方法是夹闭输液瓶排气管,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空气或者是重新穿刺。其缺点:(1)通过注射器反复抽吸向瓶内注入空气,易造成针眼过大药液从针眼溢出。(2)反复抽吸动作繁琐,花费时间多,也易造成污染。(3)重新穿刺给患者带来恐惧心理及对血管反复刺激。通过多次临床实践,我科总结了一套简单、易操作的加压静脉输液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祝艳梅 《医疗装备》2008,21(12):12-12
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各种注射、静脉输液或抽血后,均要把针头与注射器或输液管分离开,然后把针头投入密闭且防止渗漏的容器内送去焚烧,而注射器、输液管则进行浸泡消毒、毁形等处理。在把注射器与针头分离时,常规的方法是用手捏住针栓的部位除下针头,并把其投入盛放的容器内,但这样做很容易污染操作者的手,而且会增加针刺伤的危险环节。为了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我科自从2003年1月起,开始使用一次性利器盒,以剥离各种使用过的注射器或输液管的针头,以及收集各利器,如刀片、套管针针芯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以往重复使用的玻璃输液器、注射器相比,减少了清洗、消毒等环节,不仅使用简单、方便,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提高了灭菌效果,有效地减少了医院感染,受到了医疗单位和病人的普遍欢迎. 按卫生部要求,我们从1994年开始对每批购置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进行细菌培养及内毒素检测,现将1996~1999年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每批购进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注射针头各随机抽样5件 . 1.2 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细菌培养参照卫生部1991年版< 消毒技术规范>,以灭菌生理盐水或无菌肉汤为洗脱液,将针头等小件物品直接投入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注射器则用无菌肉汤反复抽吸5次,将洗脱液1 ml用无菌吸管吸取至无菌琼脂平皿内 ,置37℃孵箱培养3~7天,无菌生长为合格.内毒素检测参照中国药典规定的鲎试验凝胶法 ,试验时向被检注射器或输液器内注入无菌无热原蒸馏水1~15 ml,反复荡洗后两端密封, 置37℃温箱中保温,30 min后取出,然后从中取0.1 ml,再加入0.1 ml鲎试剂溶解液,轻轻混匀,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 h后观察,凝胶反应阴性者为合格 .  相似文献   

12.
姚水连 《医疗装备》2012,25(3):27-27
抢救病人时要频繁推药,通常由两人配合操作,一名护士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另一名护士拔开输液器接口,将此药液注入病人静脉内,如此反复。采用三通管与输液器相连接方法静推药物,只需一人操作,简便而快速,为抢救重症患者的生命赢得了时间。现详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3年3月以来用3%碘化钠治疗慢性咽炎207例,疗效显著。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一、药物配制:系我院药剂科用纯碘化钠粉配制成3%液体,装在有色玻璃瓶内,供临床使用。二、操作器材:采用2毫升注射器及扁桃体麻醉弯针头,针柄长、针尖细可避免因患者不合作,针头滑脱造成气管或食道异物。三、操作方法:以1%地卡因咽部喷雾,1~2分钟后,取0.85%盐水棉球擦  相似文献   

14.
改进注射器握持方法进行药物抽吸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注射器握持方法,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因操作烦琐,实用性差,严重影响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护士因临床工作任务重,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取而代之以“满手握”的方式进行药物抽吸,造成药液的污染,引起各种输液反应或交叉感染,增添病人痛苦。为此作者改进了注射器握持方法,经十余年临床实践和实验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注射器握持方法比较:以小安瓿及密封瓶为例  相似文献   

15.
在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的严格管理中 ,因为注射器械污染引起的感染十分少见。但由于注射受污染的药物而引起的感染却并非少见。现将 2 4例因静脉注射、局部封闭污染的药物引起败血症的医院感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门诊儿科在同一天上午使用同一袋 2 5 0ml生理盐水稀释同一批号的青霉素 ,为 19名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治疗 ,其中 15名患儿在输入 30~ 6 0min后出现寒颤、高热 ,其中 3名患儿需住院治疗 ,其余经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经对输入剩余药液、输液管、稀释液、同一批号未开封的液体、治疗台、护士的双手、注射器等所有…  相似文献   

16.
微量泵持续使用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泵操作方便 ,能长时间、小剂量、匀速地注射药物 ,在重症监护病房 ( ICU)、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心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的危重患者中已被广泛应用。在持续使用微量泵过程中 ,存在着较重的污染问题 ,已逐渐被广大医护人员所关注。现将对微量泵细菌学监测、原因分析、预防措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使用微量泵后 1、2、4、6、8、1 2 h对一次性注射器针栓及泵中药液进行采样。1 .2 方法 按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 5 982 - 1 995对注射器针栓采样 :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于暴露在外的注射…  相似文献   

17.
临床输液治疗一般均采用密闭式输液法,随着药液进入人体,输液瓶内不断地吸进空气。这样,空气中的尘埃、纤维、微生物等也随着进入瓶内,污染药液。空气洁净度越差,污染越严重,危害人体。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简易空气洗涤器,经临床使用,收到满意的效果。一、结构该装置(图1)系用玻璃管熔封而成,中部直径1.5cm 左右。使用时,先在下端弯管处注入适量注射用水或原药液,然后借助针头,皮管联结在输液瓶上,这样,进  相似文献   

18.
对妇科就诊的 2 0例处于月经期的前庭大腺脓肿患者采用局部穿刺抽脓、冲洗并保留药物的方法治疗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取自 1998年 12月以来门诊就诊的处于月经期的前庭大腺脓肿患者 2 0例 ,血象高者 6例 ,伴发热者 2例。治疗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消毒外阴、阴道 ,铺无菌洞巾。取脓肿皮肤粘膜交界处中上 1/3处为穿刺点 ,用 12号针头自穿刺点进针 ,连接 2ml注射器抽取脓液及坏死组织 ,将针头固定 ,然后用 0 .2 %甲硝唑冲洗脓腔。待抽吸出腔内药液不混浊时 ,向腔内注入 8万U庆大霉素、甲硝唑适量达腔内容积 2 …  相似文献   

19.
鲎试验是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灵敏、快速、简便的监测方法。监测方法不当会出现鲎试验阴性对照管为阳性反应,阳性对照管为阴性反应,供试液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等现象,致鲎试验失败。1失败原因其原因:(1)试验器具处理不当:试验器具未按规定的洗涤流程处理,干热灭菌的时间、温度不够都可致试验器具去热原不彻底,可致阴性对照管和供试液出现阳性反应。试验器具不宜用一次性注射器,因其对内毒素有吸附作用,也不宜用搪瓷、不锈钢类器具,因铁、铝、镓离子均可降低内毒素活性,产生假阴性结果。(2)热原室环境处理不当:…  相似文献   

20.
我院两年共施行肝包虫摘除术98例,通过采取有关措施预防包虫病的医源性传播,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手术间要求相对固定,手术用物要求尽量使用一次性敷料及物品。术前将消毒剂1次配好,防止术中工作人员频繁出入,以免增加污染机会。术中摘除包虫内囊时,用干的大纱布垫隔离周围脏器组织。取内囊所用的器械应放在3%双氧水的容器内,其余的器械远离手术野的器械台上保存。指定一把未被污染的器械专取未被污染的物品。取出子囊根据囊腔的大小,用注射器注入5~10ml的3%双氧水固定5分钟,待杀死残余头节并用吸引器吸尽囊腔内的液体,用小纱布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