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硼替佐米引起的神经病变( BIPN)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均使用含硼替佐米方案化疗,并用神经节苷脂预防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观察其临床反应及疗效。结果12例患者仅有1例出现BIPN,发生率为8.3%,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表现,对硼替佐米的耐受性良好。结论神经节苷脂可用于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提高患者对硼替佐米的耐受性,进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阿米福汀在预防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54例,对照组接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30例),预防组接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阿米福汀治疗(24例)。结果对照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为46.7%,预防组为3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米福汀在预防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病变中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类药物,临床治疗中硼替佐米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然而,硼替佐米引起的中枢神经病变却鲜有报道,本文将1例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意识改变、周身强直性阵挛,最终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病例进行报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种不良反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致心力衰竭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硼替佐米致心力衰竭个案报道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硼替佐米致心力衰竭个案报道11篇,涉及14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7例,有心血管疾病基础疾病及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分别有5例,有7例在第4次化疗周期后发生心力衰竭。硼替佐米致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心胸比率增大,左、右室内径增加,LVEF下降,BNP增高。结论:有心血管疾病基础疾病及蒽环类药物使用史可能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应加强硼替佐米致心力衰竭监测,重点防治,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例初治、4例难治复发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VAD方案化疗+沙利度胺治疗。结果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症状等。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采用硼替佐米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6例采用硼替佐米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56例患者进行5周期化疗及护理干预后25例患者为缓解,12例患者为部分缓解,患者疾病缓解率为66.1%,患者不良反应现象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疲乏等,且不良反应以中重度居多。结论采用硼替佐米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及护理则可有效控制其药物毒性,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否影响患者预后。方法 41例MM患者,分成减低硼替佐米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予硼替佐米联合化疗4疗程,检测近期的有效率与完全缓解率;随访3年,观察疾病早期复发率、3年无病生存率、病死率及化疗后的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结果 1减低剂量组有效率为81.82%,完全缓解率36.36%;常规剂量组,有效率与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4.21%与36.84%,两组相比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2低剂量组疾病早期复发率为18.18%,3年无病生存率为59.10%、病死率为13.64%;常规剂量组疾病早期复发率13.64%,3年无病生存率为63.16%,病死率为10.53%,二者相比远期疗效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减低剂量组周围神经损害发生率为9.09%;常规剂量组为36.84%,明显高于低硼替佐米剂量组(P<0.05)。结论适当降低硼替佐米剂量,并不影响近期疗效,3年远期疗效指标亦无显著差异,还能减轻硼替佐米剂量组周围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8.
徐宁 《中国医药指南》2014,(29):192-193
目的探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VAD方案化疗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患者采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后4例患者为完全缓解,6例患者为部分缓解,2例患者为疾病进展;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周围神经症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几种。结论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得到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生长增殖能力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体外培养BMMSC,运用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体外培养的BMMSC的生长抑制作用,RT-PCR方法检测BMMSC经硼替佐米(2.5nmol/L)处理后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硼替佐米对BMMSC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在硼替佐米处理后减少(P<0.05)。结论硼替佐米可抑制BMMSC的生长,降低其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对伯基特淋巴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实验检测硼替佐米对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和RT-PCR实验检测硼替佐米对Raji细胞中NF-κB和Caspase-3的影响。【结果】MTT实验表明硼替佐米抑制Raji细胞增殖,并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和RT-PCR实验显示硼替佐米显著抑制Raji细胞NF-κB表达并且促进Caspase-3的表达(P<0.05)。【结论】硼替佐米通过下调NF-κB并且上调Caspase-3,最终导致Raji细胞增殖减少。硼替佐米治疗淋巴瘤可能涉及NF-κB和Caspase-3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