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总结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结果6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正常,余12例出现了内瘘闭塞、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掌握内瘘锻炼方法、穿刺方法、按压方法等,有效的保护了动静脉内瘘,是临床避免出现内瘘闭塞、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住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对住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如采用床头交接班提问、护理要点沟通本的建立、动静脉内瘘部位标识在床尾的悬挂、血液透析病人交接表的建立等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规律透析.结果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患者和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患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住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安全防护措施在临床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安全,使家属和患者满意,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内瘘的寿命.  相似文献   

3.
1目的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关键,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首选的血管通路,正确使用和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成熟使用后的日常护理.方法 对42例血液透析患者从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成熟使用后的日常护理,加强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护理管理.结果 内瘘静脉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每次穿刺成功,血流量200~28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护理,使内瘘得到良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使用寿命,使患者得到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长期通路的使用效果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我院自2005年以来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51名患者内瘘使用情况,包括平均血流量,使用时间的分析,分为内瘘闭塞组和内瘘非闭塞组.结果 内瘘狭窄18例,内瘘非狭窄33例.结论 通过合理有效的维护措施,保护好透析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疗护理费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广泛开展,国内外学者对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及部位进行了很多研究。我院自1986年开展血液透析后,绝大部分采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小部分采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术。自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对60例尿毒症患者分别进行了鼻烟窝及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方海燕  余霞  周观彦 《医学信息》2008,21(12):2338-2339
目的 观察喜疗妥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疗效.方法 将60例在我院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喜疗妥加热敷,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热敷预防和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于透析后6个月、12个月内瘘阻塞情况(阻塞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 喜疗妥软膏对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防止血栓形成,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0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超过3年的46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8例内瘘狭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非内瘘狭窄患者2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糖尿病患者例数,透析超滤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性,另外观察组的透析超滤量及糖尿病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相关因素主要与患者低血压、透析超滤量大及糖尿病等相关。  相似文献   

9.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自1985.1~1996.3为1256例慢性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并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自体血管内瘘1101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526例,前臂动静脉内瘘512例,上臂动静脉内瘘36例,下肢动静脉内瘘27例),大隐...  相似文献   

10.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保持动静脉内瘘的通畅和长期使用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应该配合的具体事项,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注意手术侧肢体体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内瘘通畅情况,做好术后宣教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相似文献   

11.
动静脉内瘘(以下简称内瘘)是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患者的重要生命线.手术的成功与否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正确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今后的治疗和生存.现将多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术前及术后医护人员和患者配合不当,将影响内瘘术的成功率.我科2008年1月~2010年5月对60例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内瘘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实施动静脉内瘘术,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出血、感染、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技术之一,常采用14~16 G针穿刺或进行血管置管术建立体外循环。动静脉内瘘是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使用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每周2~3次的反复内瘘穿刺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降低了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如何在内瘘穿刺过程中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及透析治疗依从性都有重要的意义。我透析中心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时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麻醉镇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肾移植前采用前臂头静脉和桡动脉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可成为维持血液透析良好的血管通路。目的:比较鼻烟窝和前臂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鼻烟窝组(n=118)和前臂组(n=96),分别建立鼻烟窝和前臂动静脉内瘘,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近远期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两组在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时间、和血流量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近期内瘘通畅率虽无显著差异,但鼻烟窝组两三年远期通畅率显著高于前臂组(P0.05)。并且鼻烟窝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前臂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肿胀综合征及窃血综合征(P0.05)。与前臂动静脉内瘘相比,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建立更简单,远期通畅率更高,并发症较少,使用时间更长,是肾移植前血液透析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40例鼻烟窝部动静脉内瘘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腕关节下鼻烟窝部桡动脉和头静脉做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吻合血管,采用外科血管缝合法或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法.结果 40例人工内瘘术中,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6例(15%),外科血管缝合法34例(85%),吻合成功率100%.术后第2天发生内瘘堵塞2例,内瘘成功率95%.结论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制作简便,保留了近端血管以备重建内瘘,能满足常规血透的血流量,可以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7.
黄晨  朱善华 《医学信息》2010,23(4):1073-1073
目的 观察肘上建立动脉静脉内瘘的可行性.方法 在肘上选择肱动脉-肘正中静脉或肱动脉-贵要静脉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供透析使用.结果 12例内瘘术后通畅均良好, 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2~24月,平均11个月.其中8例仍在继续使用.2例因肾移植而中断透析,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失访1例.结论 在肘上高位建立动静脉瘘维持透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通畅的外周血管通道是血透的必要条件.因此,创造和维持良好的血透通道是十分重要的.而动静脉内瘘(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最常用的血管通路,现将我院自2000年以来实施的内瘘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透中心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25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失功情况,并分析内瘘失功与年龄、血红蛋白、超滤量、透析龄和透析间期血压的关系。结果 252例患者中有38例,共发生53次内瘘失功,内瘘失功率为20.9%。内瘘失功组与非失功组患者在年龄、血红蛋白浓度、透析间期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瘘失功组单次超滤量高于非失功组,透析龄大于非失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超滤量过大及透析龄长是导致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锋 《医学信息》2010,23(16):2612-2612
目的分析探讨成功实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案并提出术前,术中,术后各注意事项。结果 17例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者一周内闭塞1例,16例随访半年内瘘成熟通畅。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关键技术环节,及术后功能锻炼方案完善施行是保证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