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CHD)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冠心病包括急性、暂时性和慢性的情况,可由于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改变引起。本病病死率较高,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0%。为探讨本病的危险因素,2001年以来对3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进行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15例比较有显著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近年来的临床实践提示,我国成年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而青年人所占的比例也有增加趋势.此病病死率较高,文献报道较多,但是国内未见关于青年缺血性心脏病的文献报道.为此,本文对青年缺血性心脏病的特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3.
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往往比较困难。因心脏病未能纠正,再加麻醉药物、手术操作和其他疾病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脏负荷,其危险性相应增加。常见心脏病 (一)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內膜硬化性改变,血管内径变窄,供血减少,有时引起心肌部分坏死,在此期进行手术,死亡率为40~50%,所以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近年来的临床实践提示,我国成年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而青年人所占的比例也有增加趋势,此病病死率较高,文献报道较多,但是国内未见关于青年缺血性心脏病的文献报道,为此,本文对青年缺血性心脏病的特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发现.有许多疾病与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有关.现以冠心病为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脏病。而动脉粥样硬化又常见于血脂增高,尤其是胆固醇增高的患者、有些微量元素如铬、锌、铜、铜等的含量多寡,又能影响胆固醇的代谢和含量高低、如缺乏微量元素铬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因缺铬能增加人体胆固醇的合成及贮存.血肉胆固醇含量增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机会也增加了。那些死于冠心病的患者,检测其主动脉的含铅量显著减少。美国人由于吃含铬量低的精制食品及含饱和脂肪多的食品,普遍缺铬,其…  相似文献   

6.
全麻气管插管时,由于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受机械刺激,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亢进,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加强,心肌需氧量增加,后负荷加大,引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肌梗死。特别是原有心脏病的患者,全麻时行气管插管更易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芳 《求医问药》2011,(9):17-18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以心肌收缩力减弱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复杂的症候群,它的出现说明患者的心脏病已进入非常危险的阶段。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心衰,占我国所有死于心脏疾病患者的60%。。可见,心衰在我国的发病率高、危害性大。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心肌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相似文献   

9.
梁绍奖 《右江医学》2014,(3):373-374
心脏核医学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脏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判断、预后评估等,近年研究发现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炎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独特价值,现综述如下。1心肌炎概述心肌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其发病原因很多,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一般病变早期引起心肌细胞溶解、坏死、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病变后期心肌损伤多由心肌抗原变态反应导致心肌长期炎症损伤,心肌间质炎症及心肌纤维化;临床表现多样性,如胸闷、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可出现猝死。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痊愈不遗留任何症状或体征,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症持续转为慢性心肌炎,逐渐出现心功能减退、心脏进行性扩大,导致扩张性心肌病,经过数年后死于并发症。各阶段的时间划分难以确定,一般以〈6个月为急性期,6个月至1年为恢复期。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心肌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心脏病(diabeti cheart disease,DHD),DHD是指糖尿病所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包括糖尿病性心肌病、与糖尿病有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微血管病变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率、心律和心功能失常,因而表明了DHD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根据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性心脏病而死亡的人数约占糖尿病死亡率的80%,其中70%是死于糖尿病性冠心病。因此,发现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以釆取合理措施减轻或延缓其发展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国外已成功利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使1例糖尿病右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的受损心肌得到修复,植入的干细胞成功地再造了心肌组织和血管组织,并部分承担坏死组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 有一些辐射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1944年Sheehan的动物实验研究指出辐射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也有由于癌瘤进行放射治疗之后,病人产生心肌梗死和过早地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报道。例如,1968年Fajardo等报道了一个15岁的男孩,由于治疗何杰金氏病,他的纵膈接受4000拉德之后死于心肌梗死。另外有33例尸体解剖的证据;50%死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病人中,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中α-射线的放射量,比其他原因死亡的那  相似文献   

12.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心脏疾病是对所有由于心肌供血供氧障碍而产生的心脏病症的总称,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其它心脏疾病引发的心肌缺血。这些疾病共同特点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肌血供发生障碍或心肌需氧增加超过了冠脉供血能力,从而使心肌发生缺血甚至坏死,严重损害心脏功能。尽管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可以改善冠脉血供,挽救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取措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69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有效性研究与分析。方法本组所研究的6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31例,女性有38例,他们的年龄在50~70岁之间。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这6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对策进行有效性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与研究,本组6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无症状的有39例,有症状的有30例。其中心绞痛患者有15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17例,合并高血压与高血脂的患者有10例,合并心律失常的有25例。根据患者的体质与临床病症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有60例患者康复出院,死亡9例,其中4例死于心律失常,4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中,无鲜明症状的患者占据较大比例,不典型性的心绞痛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心肌肥厚、扩大,发生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类型,患病率0.49%,约85%的慢性肺心病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延津县人民医院自1999年~2004年共收治老年人慢性肺心病患者13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文中就204例外科大手术患者给以分析,提出下列各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l、衰老:一般以60岁以上定为年老患者。作者报台77例老年患者、其发生心脏病随年龄而增加,60—69岁的病人患心脏病者占52:5%,70—79岁的病人患心脏病者为67.7%,80—89岁的病人则100%均有心脏病。年老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有心脏方面,心包膜下的脂肪增厚,心内膜及瓣膜增厚,细胞核体积改变,色素沉着,心肌纤维萎缩,细胞浆内色素增加,临床上,迷走神经的敏感性增加,因之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引起的死亡近年有所增加,据1991年的统计,一年有26000人死于肝细胞。癌。男性增加尤为显著,男女比例接近于3.90%的肝细胞癌合并有肝硬化,半数以上的肝硬化患者死于肝细胞癌。多数肝细胞癌是在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损害过程中发生的。过去认为,约70%的肝细胞癌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其余的则有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70%~8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与非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相比,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充血性心衰发生的危险增加2倍,女性增高3倍。糖尿病患者加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的发生除高血糖之外,主要还是常合并脂酸代谢异常。高血压发生增加,血液流变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英国赫尔大学的J·R奇勃菲尔德博士等人,证明由于心脏病突发而死亡的病人的心肌,比不患心脏病的人们或者患有冠状动脉血栓症但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幸免于死的那些人的心肌含有较少的镁、铁和钾,但是,却含有较多的钙。这项研究工作表明,在病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医院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heart disease,CHD,"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本病多发于40岁以后,在我国住院心脏病患者中比例不断增加[1]。有资料表明,许多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对自己健康的无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心脏病,多见于老年患者.据统计美国每年有600,000人死于本病,其中主要是老年患者;国内内蒙古医学院(1976年)曾对200名老年心脏病进行病因分析,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共47例占23.5%,且多见于60~69岁及70~79岁两组.也有人认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缺血性心脏病几乎是100%,现就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诊治中的有关问题加以讨论.1.非典型的心绞痛最常用,老年人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