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标准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和经典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标准术组)接受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对照组)接受经典骨瓣开颅术,随访半年,评估Glasgow预后评分(GOS),比较2组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半年,对照组良好13例,中残15例,重残37例,植物生存17例,死亡12例,预后较好28例(29.79%);标准术组良好31例,中残24例,重残42例,植物生存15例,死亡8例,预后较好55例(45.83%),2组预后较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P=0.02)。标准术组术后急性脑膨出、切口脑脊液漏、术后颅内血肿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临床疗效较经典骨瓣开颅减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颅内血肿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 2 4例经头颅CT、MR证实为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其中 14例同时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 ,10例于术后 1~ 3天经CT复查证实后再次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 ;按GOS判断预后的标准 ,恢复良好 8例 (33.3% ) ,中残 4例 (16 .7% ) ,重残 3例 (12 .5 % ) ,植物生存 1例 (4 .2 % ) ,死亡 8例 (33.3% )。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患者随时可能并发大面积脑梗死 ,病死率极高。主要确诊手段是术后常规复查CT、MR检查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坚  万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410-241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人民医院外科诊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组给予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记录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d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膨出、脑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颅内压低于术前,脑摄氧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颅内压、脑摄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能提高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提高脑摄氧率,从而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3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施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仅行单纯病灶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64例(A组),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66例(B组),将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组较单纯病灶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组颅内压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GOS治疗结果,B组良好率较A组提高了17.2%,B组病死率较A组下降13.2%(P<0.05)。结论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及急性脑膨出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对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锦平 《中国综合临床》2013,(12):1298-130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情况及其防治方法。方法行标准大骨瓣单侧或双侧减压术治疗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有23例(44%)出现术中及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其中开颅时大出血11例(21%),合并失血性休克4例。术中急性脑膨出9例(17%)。术后早期迟发性颅内血肿10例(19%)。二次手术5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有术中大出血、术中急剧脑膨出、术后早期颅内迟发性血肿等严重并发症,需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和术中处理.方法 对45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恢复良好7例(15.6%),轻残7例(15.6%),重残2例(4.4%),植物生存6例(1 3.3%),死亡23例(51.1%).结论 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处理、硬脑膜网状切开、双侧去骨瓣等可以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致重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远隔部位行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组),72例无需手术(非再次手术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因素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千伤、脑积水、着力部位、着力部位与血肿位置、远隔部位骨折、去骨瓣减压术、手术体位、术中出血量、术中急性脑膨出均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脑干伤、脑积水、枕部着力、着力部位与血肿对侧或双侧、远隔部位骨折、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脑干伤、脑积水、枕部着力、着力部位与血肿对侧或双侧、远隔部位骨折、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应加强监测,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手术中是否应该还纳骨瓣.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单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并进行单侧开颅手术.将术中还纳骨瓣的30例患者纳入骨瓣还纳组,将术中去骨瓣减压的30例患者纳入去骨瓣组,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受伤后6个月时,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瓣还纳组术区脑缺血及水肿、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去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行单侧开颅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术前GCS评分、有无脑疝、术前颅内压、术中具体情况决定去骨瓣减压或还纳骨瓣,避免盲目去骨瓣,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3例脑损伤患者术中出现脑膨出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膨出的危险因素有广泛脑挫伤导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颅内继发性血肿、严重脑疝、外侧裂损伤、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脑膨出,术前正确急救、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和去骨瓣减压手术,术中使用甘露醇脱水,适当控制血压,以及必要时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缓解颅内压增高。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采取多种措施,缓解脑膨出,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实施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清除各种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实施内减压和外减压术,并去除额颞顶部大骨瓣减压。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单侧为主,其中一侧额颞项部广泛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或(和)脑内血肿26例,一侧额顶颞部单纯急性硬膜下血肿12例,一侧额顶颞部硬膜外血肿并脑挫裂伤或(和)脑内血肿6例,单纯急性脑内血肿4例。术后效果良好28例,中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结论实施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能基本彻底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缓解脑干受压,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故此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建清  盖延廷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50-1852
[目的]探讨分析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2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GOS 5分)62例,中残(GOS 4分)53例,重残(GOS 3分)32例,植物生存(GOS 2分)12例,死亡(GOS 1分)64例.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GCS评分、年龄、脑疝与否及手术减压时间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因素.伤后1.5 h内完成手术减压者预后明显优于其他患者.31例(13.9%)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硬膜外血肿占74.2%(2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死残率高,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效果确切,手术减压时间是唯一可控制的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发病后1.5 h内手术减压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中Caspase酶切割细胞角蛋白18的裂解产物CCCK-18与单纯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CCCK-18对继发性脑梗死的早期预测能力及临床决策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单纯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术前血清CCCK-18浓度与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占位体积的潜在关系。结果:术后继发脑梗死49例(23.78%),其中占位体积>20 mL 32例(15.53%)纳入大面积脑梗死组;占位体积<20 mL 17例(8.25%)纳入小面积脑梗死组,无脑梗死157例(76.21%)纳入无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术前CCCK-18浓度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均P<0.001)。术前血清CCCK-18水平与继发性脑梗死的占位体积呈线性相关(P<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提示术前血清CCCK-18水平对术后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P<0.001),以241 U/L为预测界值的准确度达到83.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CCK-18>241 U/L是单纯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术后随访6个月,术前血清CCCK-18>241 U/L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明显低于CCCK-18<241 U/L的患者(P<0.001)。结论:术前血清CCCK-18增高与单纯硬膜外血肿致脑疝患者术后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决策此类患者去骨瓣减压手术模式并预估长期神经功能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分型及综合治疗。方法将本院自2005年5月~2010年5月开颅手术中发生脑膨出的66例患者分5型:对侧硬膜外血肿型(Ⅰ型),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型(Ⅱ型),对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脑挫伤型(Ⅲ型),大面积脑梗死型(型),弥漫性脑肿胀型(Ⅴ型)。分析各型临床特点,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根据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预后,Ⅰ型GOS 1患者7例,GOS 2~3患者1例,GOS 4~5患者6例;Ⅱ型GOS 1患者4例,GOS 2~3患者1例,GOS 4~5患者1例;Ⅲ型GOS 1患者7例,GOS 2~3患者2例,GOS 4~5患者1例;Ⅳ型GOS 1患者9例,GOS 2~3患者2例,GOS 4~5患者1例;Ⅴ型GOS 1患者22例,GOS 2~3患者2例,GOS 4~5患者0例。经过Ridit分析,认为5型之间的预后差异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分型能反映临床特点及预后,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提高早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侯晓峰 《中国临床康复》2014,(11):1793-1798
背景:外科手术方法能够缓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升高、脑组织肿胀、脑干压迫等病变,解除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为内科治疗争取时间,降低致死致残率。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梗死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0-55岁。均进行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治疗,术后随访,参考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疗效分优、良、中、无变化、差5个标准等级。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时,37例患者外科治疗总有效率89%,其中优5例(14%),良15例(41%),中13例(35%),无变化4例(11%),无加重者。头颅CT复查脑梗死患者31例,但其中19例患者梗死灶范围明显减小,尤其是皮质重新密度深,生活能自理12例的脑皮质恢复活性。术后随访1年,31例患者获得随访结果,剩余6例因联系方式失效而失访。23例远期疗效满意,能从事一般工作和简单劳动,2例发生对侧脑梗死,病情加重。表明去骨瓣减压联合颞肌贴敷可作为治疗大部分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观察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应用尼莫地平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 128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照组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立即应用尼莫地平。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均有明显效果(P<0.05),但是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应用尼莫地平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疗效,有助于患者的精神状态恢复。建议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应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脑浅静脉损伤对创伤性脑梗死形成及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前瞻性地收集73例行急性硬膜下血肿和(或)脑内血肿清除加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颅脑创伤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按术中观察是否存在大脑浅静脉损伤分为大脑浅静脉损伤组和大脑浅静脉未损伤组,比较两组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术中发现存在大脑浅静脉损伤44例,其中发生创伤性静脉性脑梗死40例,预后不佳26例(59.1%)(死亡8例,植物生存11例,重残7例),预后较佳18例(40.9%)(中残7例,良好11例);术中未发现大脑浅静脉损伤29例,其中发生创伤性脑梗死仅3例,预后不佳10例(34.5%)(死亡1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6例),预后较佳19例(65.5%)(中残8例,良好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脑浅静脉损伤是发生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大脑浅静脉损伤会严重影响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采用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9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效果。结果伤后6个月GOS评估法判定其疗效:良好(5分)27例,中残(4分)23例,重残(3分)28例,植物生存(2分)6例,死亡(1分)14例;预后较好(良好和中残)者占51%,预后较差或差(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者占49%。结论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有较好疗效,能有效降低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