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5,(5):540-542
目的:观察病毒上感合剂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方法: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使用炎琥宁粉针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病毒上感合剂;对照组单用炎琥宁粉针静脉滴注。两组均以3d为1疗程,观察体温、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6%,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两组退热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病毒上感合剂联合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常规治疗基本相同。治疗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静滴;对照组采用病毒唑静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退热时间(2.2±1.1)d。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退热时间(3.0±1.5)d。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退热天数减少及其他主要症状、体征消失的所需的时间上,清开灵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证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故可作为治疗小儿急性热证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退热生津汤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高热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退热生津汤(自拟方),对照组静滴清开灵注射液及口服抗病毒口服液;两组均以3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之83.33%。结论退热生津汤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高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到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发热12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4例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64例总有效率96.9%,对照组64例总有效率78.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退热起效时间快,退热时间长,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效果好,降温快,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杨俊  郭淋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5):802-803
目的 观察三阳热病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三阳热病方,对照组(80例)口服银翘散;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6.25%,平均退热时间(21.58±10.14)h;对照组有效率80.00%,平均退热时间(30.83±11.36)h.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三阳热病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清开灵注射液和常规退热西药(安痛定、安乃近和布洛芬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退热疗效。方法:126例急性上呼吸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随机分成清开灵退热治疗组和常规西药退热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和头孢拉啶注射液静滴。观察临床退热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维持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和抗炎作用,副作用小,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退热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病毒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清开灵治疗的观察组诸多症状的消失时间,如发热、流涕、咳嗽、咽痒,以及痊愈数、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开灵软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治疗64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结果治疗组治愈294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治愈237例,显效14例,好转22例,无效49例,总有效率为8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清开灵软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良好,并能明显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咽部充血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颗粒配合西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鱼腥草颗粒,1袋/次,3次/d,口服。两组治疗3d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100例,临床痊愈75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100例,临床痊愈58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鱼腥草颗粒配合西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家临床研究中心的27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各90例.试验组口服上感颗粒加日夜百服咛片剂模拟片,对照组口服日夜百服咛片剂加上感颗粒模拟剂,安慰剂组口服上感颗粒模拟剂加日夜百服咛片剂模拟片,各组均治疗3天.观察患者即刻退热时间、即刻退热疗效、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及临床痊愈率.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给药后1、2、3、4h体温均较给药前下降(P<0.01);安慰剂组给药后2、3、4h体温较给药前下降(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试验组、对照组给药后1、2、3、4h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体温下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即刻退热疗效有效率试验组为67.06%,对照组为67.82%,安慰剂组为40.23%,试验组、对照组即刻退热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P<0.01).对照组、试验组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均少于安慰剂组(P<0.0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痊愈率安慰剂组为51.72%,对照组为70.11%,试验组为84.7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安慰剂组(P<0.05或P<0.01),对照组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有明显降低体温、减少发热时间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升降退让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所调查医院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升降退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退热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60例患儿痊愈53例,显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8.3%;对照组患儿痊愈31例,显效11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0%。临床证明升降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好于口服中成药治疗(P〈0.05)。结论采用升降退热汤可以有效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相似文献   

12.
曲辉  刘计荣 《新中医》2012,(7):30-31
目的:观察清开灵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7例,对照组353例。所有患者常规给予止咳、化痰、抗炎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开灵胶囊,对照组加用双黄连口服液。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197例,显效90例,有效4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治愈109例,显效106例,有效78例,无效60例,总有效率83.O%。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体温、血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可缩短发热时间,较快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清开灵加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清开灵加生脉注射液及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100例,结果痊愈25例,显效38例,有效2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的60例中,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有效率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  相似文献   

14.
郑婕 《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58-159
目的:评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与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发热门诊2010年1月-2011年1月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抗生素治疗组(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4例,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52例患者中治愈25例,显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对照组54例患者中治愈24例,显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中药即可取得良好疗效,退热时间短,临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可首选中药治疗,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15.
杨清慧 《陕西中医》2001,22(5):283-283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上感的疗效。方法 :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水牛角、珍珠母、黄芩、栀子、金银花等 )治疗小儿病毒性上感 50例。结果 :显示通过治疗组 50例与对照组 50例比较 ,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 :本方具有解热及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开灵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9月门诊符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断标准的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两组均给予退热、多饮水等对症、支持治疗,血象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者予以适当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颗粒0.5~1袋/次,2~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55例,治愈4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55例,治愈32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45%。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退热、疱疹结痂、口腔溃疡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开灵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退热合剂3号灌肠护理干预病毒性上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病毒性感冒发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用中药自拟方退热合剂3号灌肠,对照组用右旋布洛芬治疗。2组均可根据病情酌情补液2~3d。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12%,对照组为74.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退热时间、体温下降幅度、反跳现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退热合剂3号灌肠护理干预病毒性上感发热临床效果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肝胆火逆证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肝胆火逆证突发性耳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凯时注射液加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结果:针刺组痊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结论:针刺治疗肝胆火逆证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均正常给予祛痰、予止咳、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0.4~0.8mg/(kg.次),加入5%葡萄糖50mL静滴,疗程3~5d。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痊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痊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疗程短、疗效好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冯一  郭玉祥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27-427,452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社区门诊发热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86例感染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对照组78例.两组均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组加用清开灵静滴;对照组则加用利巴韦林静滴;对重度发热者可配合物理降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退热时间,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相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社区门诊发热性疾病,起效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