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标准12导联心电图早已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解剖定位,晚近正研究梗塞后心电图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相关性。本文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入院后几小时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心电图异常的相关性,以估价入院心电图在预测梗塞相关动脉上的作  相似文献   

2.
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溶栓疗法可望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大剂量尿激酶(UK)的静脉溶栓法(IVCR)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法(PTCR)对闭塞冠脉的再通率无差别。前者有快速投药的优点,然因未作冠脉造影,难以判断是否再通。本文总结56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者的紧急冠脉造影所见与临床症状、心电图 ST 段及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探讨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无创性指标。对象与方法:对象为56例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早期入院患者(发病3.4±1.5小时),为作 PTCR 进行了紧急冠脉造影。前壁梗塞计31例,下壁梗塞计25例。平均年龄57±9岁。男48例、女8例.溶栓疗  相似文献   

3.
静脉内注射链激酶方法简便,早期报告提示在梗塞早期大剂量迅速静脉给药可使46~62%病例的冠状动脉内血栓快速溶解。本文旨在通过对43例于梗塞后3.4小时静脉给药后即刻及9~14天后作冠状动脉造影以判断再通情况,并通过左室造影及给药后8个月随访作核素检查以判断其心功能。方法:43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平均年龄55岁(34~69岁),其中男39例,女4例,均有供应梗塞  相似文献   

4.
Birmingham的Carraway Methodist医学中心(1982.3~1985.3)收治347例处于进展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紧急插管造影,均见梗塞区供血动脉完全闭塞伴梗塞区室壁活动异常。平均年龄59.5(36~83)岁的83(男68、女15)例患者(A组)随即(症状开始后6.8±2.8小时)采用大隐静脉作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20例系非外科治疗无效后再行搭桥术。215例患者(B组)采用非外科治疗,即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和/或冠状动脉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Rentrop 等在1979年证实了急性心肌梗塞时经冠状动脉注入链激酶(STK)可溶解血栓。自此以后,某些医疗中心开展对冠状动脉内注入 STK 的研究,并报道有益于改善左室功能及延长生命,但经冠状动脉的方法需要心导管设备,遂使本法在应用上受到限制。本文对1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冠状动脉和经静脉注射 STK 在治疗上作一比较。方法:本研究分二阶段,第一阶段自1981年11月~1982年9月,共63例,作冠状动脉内 STK 治疗,先经股动脉作左心室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识别有阻塞的动脉后,在冠状动脉注入200微克硝酸甘油,再作造影。如果动脉仍不开放,即于冠状动脉内注  相似文献   

6.
61例急性心肌梗塞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10月至1998年10月对61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直接PTCA治疗,并进行了3~24个月随访。现就其疗效作一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6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根据典型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演变及(或)心肌酶学,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均在发病1.5~6小时内,平均年龄(60.8±8.6)岁,梗塞部位:前壁(包括前壁、前间壁及侧壁)36例,下壁及右室25例。61例中并发心源性休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有13例。1.急诊冠状动脉造影:61例入院后即时作手术准…  相似文献   

7.
在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中进行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可行性至今尚未广泛评价,成功病例木后长期临床过程也不甚清楚。本文旨在评价多种临床、血管造影及与血管成形术有关的技木因素对76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作PTCA的影响,并讨论PTCA成功患者的长期临床随访。方法:作者在1980年11月至1984年9月对76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又无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作PTCA。男性6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7岁(38~77岁)。全部患者均有心绞痛。在PTCA前,23例曾有呈Q波的心肌梗塞史,7例伴无Q波梗塞  相似文献   

8.
连续41例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病例,年龄32~82(平均64)岁。其中6例有心源性休克,伴有严重低血压和肺毛细楔状压增高。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者39例,次全闭塞者2例。病人均于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入院,以链激酶(SK)2,000U/min 作冠状动脉内灌注,灌注前作:①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5mg,以排除冠状动脉痉挛;②用可弯曲的导线机械地使冠状血管再通;③冠状动脉内注射纤维蛋白溶解酶500U,以增加 SK 灌注的效果。本组30例获得再通成功,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例在SK 灌注前先用硝酸甘油冠状动脉内注射;7例冠状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5例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22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和21例心肌梗塞常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其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血栓自溶率为42.2%,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为68.2%,常规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再通率为14.3%。三组间有显著差异(X^2=12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55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浆肌酸激酶同功酶MB系统研究发现,心肌梗塞范围大,梗塞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后无再通及侧支循环差,梗塞后高血压是造成梗塞区扩张的主要因素。梗塞区扩张明显加重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对325例第一次心肌梗塞恢复后1—6年的随访,运用多种指标,探讨再梗塞,猝死发生的有关因素。病例与结果:男性325例第一次心肌梗塞的病人,年龄均<60(21—59)岁。315例于梗塞后第四周作运动试验,325例作左室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10例因梗塞后胸痛或心衰未作运动试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方法之一,本文观察支架植入术能否改善AMI患者的QT离散度(QTd),以评价其疗效。  资料和方法 17例AMI患者均为我科1996年10月至1998年8月间住院患者,男性16例,女性1例,年龄49~68(平均56±4)岁,其中前壁AMI10例,下、后壁AMI7例。所有患者均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塞相关动脉,于扩张后植入支架。并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QTd。  QTd测定方法:专人测量每导联QT间期(均测3次,取平均值),取得QT间期最大值(QTmax)、最小值(QTmin),求得QTd=QTmax-QT…  相似文献   

13.
在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动物模型中,葡萄糖-胰岛素-钾(GIK)静脉滴注能使缺血区收缩力增加,心前心电标测 ST 段抬高总和及范围下降,梗塞区肌酸激酶耗竭和坏死减少,以及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和易激性降低。前瞻性随机研究也显示,静脉滴注 GIK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安全的,并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然而尚缺乏用 GIK 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缩小梗塞范围的结论性资料。本文通过心肌梗塞急性期的核素心室造影和出院前康复期的造影剂心室造影,作随机的前瞻性研究,以期阐明 GIK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8例,均为起病后12  相似文献   

14.
饮酒诱发变异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痉挛不仅是引起变异型心绞痛的重要因素,也是引起非劳累型心绞痛、劳累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因素。然而,冠状动脉痉挛的确切机理仍未阐明。已有报道酒精可诱发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本文就饮酒与变异型心绞痛的关系作一研究。方法: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住院作酒精试验,给予含16%酒精的饮料100~360毫升或含4.5%酒精的啤酒500~630毫升。试验前至少3天停用除硝酸甘油外的其他药物,试验前2小时硝酸甘油也停止使用。每例患者最少应进行该试验二次。凡下列标准之一出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急性心肌梗塞病程中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的变化以及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改变的关系。病例及方法:57例无选择的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男46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岁。一次梗塞40例,二次梗塞16例,三次梗塞1例。37例(65%)为前壁梗塞,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静脉内注射尿激酶治疗50例急性心肌梗塞(ANI)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50例穿壁性 AMI 患者,均无溶栓治疗的禁忌症,年龄不超过70岁。治疗采用2,000,000单位尿激酶一次静脉注射,随后即行冠状动脉造影。如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脉仍闭塞,加作冠脉内链激酶溶血栓治疗或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5例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22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和21例心肌梗塞常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其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血栓自溶率为42.2%,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为68.2%,常规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再通率为14.3%.三组间有显著差异(X~2=12.78,P<0.01).结论是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能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提高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但血栓自溶缓慢,冠脉再通延迟,对挽救梗塞区域心肌坏死作用不大.然而,对改善心肌电稳定性和心肌缺血区域的供血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住院期间检出出院之后将发生心脏性死亡的高危险性病人。本文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出院时作核素心室造影和24小时 Holter 监测,能否区分将在随访期发生心脏性死亡的高危险性患者。方法:115例男性患者,平均58.8±8.6岁(39~84岁)。33例为前壁心肌梗塞,41例为下壁梗塞,41例为心内膜下梗塞。Killip 分级:Ⅰ级60例,Ⅱ级48例,Ⅲ级7例。115例中39例有心肌梗塞既往史。住院15.8±7.8天(10~33天)后,在出院前1天,所有患者均作了24小时 Holter 记  相似文献   

19.
作者测定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溶栓治疗后静息时和异丙基肾上腺素(异丙肾)负荷下左室喷血分数(LVEF),比较梗塞区血管再通者和未通者的左室收缩潜力,评价溶栓治疗挽救缺血心肌的效果.75(男59、女1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年龄53±9岁)接受冠状动脉内(57例)或静脉内(18例)链激酶溶栓治疗.两周后进行门电路核素心室造影,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梗塞后心绞痛的临床特征。方法:6例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43—72岁(平均56.8±10.7岁).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用心电图CM5导联持续监测,观察梗塞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例作了冠状动脉电影血管造影。出院前均进行活动平板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