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病医保因地制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构成、统筹程度等存在差异,大病医保政策落地后百花齐放。 早在《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出台前,湛江、洛阳、江阴、太仓等地便走出了各自的大病医保之路。因与《意见》高度吻合,“太仓模式”被媒体奉为大病医保新政的蓝本。太仓市人口少,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医疗保障体制理顺,实现了城乡统筹和服务均等化。得益于此,其实施的大病医保不仅将医保目录外的自费部分纳入补偿基数,而且补偿额度上不封顶。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偿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大病”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过分强调大病补偿可能会导致重治轻防、农民受益面过窄、资源配置浪费等问题,进而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当长远地利用农村社区资源,以基本医疗和预防为主,大病救助为辅,逐步由政府的全面代理推向农民和社会自理。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卫生的发展难题,是在有限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如何对高端(住院医疗)与低端(基本卫生服务)兼顾发展还是优先发展做出抉择。目前的突出问题,一是新型合作医疗对农村卫生发展的推动方向过于单一,以大病为主,只给大病患者以补贴,致使政府补偿大部分流向县和县以上医院,基层卫生更加边缘化了。二是政府补贴农民的资金有相当部分被乡镇和县级卫生机构以牟利手段吞掉。据北京大学医学部2005年对河北等地的调查,农民从新型合作医疗中得到的报销额仅占大病花费的8%。三是没能找到推动农民直接参与监管的方式,致使新型合作医疗运作几年,仍旧只有政府的积极性,制度的管理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4.
卢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4):I0001-I000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作为一项代表最广大农民利益的“民心工程”,将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大病更难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我院作为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的市级医院,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咸丰县于2004年6月被省政府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自10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经过3个月的运行,已有20.34万农民受益,有27612人获合作医疗基金补偿。在此,就该县合作医疗运行情况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于新农合筹资有限,二次补偿的对象应主要是患大病的参合农民,其中又应以住院病人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缓解看病难有了时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到2008年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到2010年建成完善的社区卫生体系,市民“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  相似文献   

8.
2006年之初,我省新农合,按国家政策只对住院病人进行补偿,由于范围窄、受益低,群众热情不高。2007年起,我省对补偿范围进行了调整,开展了门诊慢病的补偿,统一确定了25种门诊大病,由各统筹地区根据当地门诊大病的疾病谱,自行选择10种以上疾病进行补偿。各县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起付线、封顶线及报销比例,每年或1季度报销1次。2008年,又采取措施对中医门诊10种大病进行补偿,经过1年的运行,效果较好,基金使用率在逐年提高。同时,也在探索开展门诊统筹,更好的提高农民受益程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现将近3年基金运行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仅用5年时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就实现了基本覆盖全国农村的目标。这是造福亿万农民的伟大实践,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也改变了他们多年形成的“小病等,大病挨,实在不行才往医院抬”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统筹补偿方案,将出台更为规范的管理办法。记者获悉,国家卫生部农村卫生司已委托开展“大病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的试点研究。这是08年3月,时任副总理吴仪给推进新农合布置的三大课题之一,相关工作5月份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1.
2000多万农民看病有保障 2005年缴纳1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费用时,陈普群做梦也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大的实惠。 在推行“新农合”之前,市级卫生部门曾抽取54个乡镇,对农民医疗现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5%农民患大病后有相对医治能力,45.5%要靠借钱医治,不医治的占9.5%。  相似文献   

12.
周银芝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70-337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减少新农合参合农民因大病致贫、返贫的情况发生,自2012年10月1日起江西省全面开展15类重大疾病救治试点工作。本文结合我院开展“重大疾病”救治工作以来,以定点医院的角度,分析新农合“重大疾病”在定点医院推行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医院院长论坛》2012,(5):43-43
卫生部日前表示,今年要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人病保障,在1/3左右的统筹地区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通过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的衔接,使重特大疾病补偿水平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减轻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中央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乡镇卫生院在“新农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玉荣  曹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388-138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逐渐突出。为了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国政府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基金管理保障新农合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新农合基金透支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参合农民就医需求和医疗机构服务利用两方面分析透支产生的原因,分析发现除参合农民医疗需求得到一定释放外,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过度医疗等对基金异常支付的影响不容忽视。提出了采取总量控制、制定评价指标、定期分析运行情况、开展大病统筹加门诊统筹模式等措施,并就加快新农合立法,提高监管水平等方面给出了建议或意见。提出加快医疗改革,改变目前“以药养医”模式,“以技养医”模式是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铜陵县2007年共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1314万元,其中个人账户基金120.77万元。统筹基金1193.23万元,1~11月共支出统筹基金966.29万元,结余226.93万元。为减少统筹基金的沉淀。最大限度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根据安徽省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次补偿工作的通知》(皖农合医[2007]34号)文件精神,我县于2007年12月对全县患大病获得初次补偿后仍自负过高费用的患者进行了二次补偿。  相似文献   

19.
合作医疗制度的雏形最初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联合诊所,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亿万农民摆脱疾病、贫穷的开始,当时全国农村严重缺医少药,封建迷信盛行,农民生病几乎得不到就诊,小病拖、大病挨、重病等到土里埋。②60年代中期,毛主席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合作医疗好”。即刻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了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的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城市支援农村,农民自愿投入少量资金购置一些简易的药品和器械,普查普治病人,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取得不小成效,但也暴露出资金筹集规模有限、筹集标准过于单一、筹集模式落后、“自愿参加”所导致的逆向选择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实现新型合作医疗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议科学测算筹资规模,合理确定针对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筹资标准,改进筹资模式,逐步转变为强制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