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6年4月~1997年8月采用TRM2S型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简称TRM治疗仪,武汉非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20例,年龄58~82岁,病程1~5年。均有排尿困难,经直肠指检及B超检查提示前列腺增大。均同...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发前列腺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并发前列腺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BPH并发前列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BPH并发前腺结核均依靠病理检查确立诊断。1例接受抗结核治疗,1例接受TURP,6例接受开放手术。1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和尿瘘,另6例平均随访10.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BPH并发前列腺结核易与BPH或前列腺癌混淆,确诊依靠病理检查,一经确诊,应及时应用抗结核药物,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自从Fabion1980年首先报告应用前列腺内支架管治疗前列腺梗阻以来,已有很多类似的临床报导。其中以前列腺内螺旋导管应用最多,效果最好。前列腺内螺旋导管是由不锈钢制成,有的导管表面镀24K金,以增加组织相容性,及防止尿盐沉着,有的还附有一个特别的引导管。螺旋管分为头、颈、体、顶四部,头颈部长20mm,头部置于尿道球部,颈部通过外括约肌连接于体部,体部及顶部长45~85mm,体部外径21F置于前列腺部尿道,顶部长15~20mm置于膀胱内。  相似文献   

4.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Ⅲ-Ⅳ度增生前列腺切除的成功率,对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的12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电切时间为40-165min,平均为101min;切除组织重量为10.1-80.5g,平均为34.7g,电切组织重量与电切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前列腺痛(prostatodynia,PD)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理论上没有明确的定义,诊断十分困难。多数学者将其归类于前列腺综合征,即急性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CBP)、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和前列腺痛(PD)。三者临床症状相似,但也各自有其特点。细菌性前列腺炎有细菌尿,前列腺液(EPS)中可培养出明确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迷走前列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组织离开其正常位置而发育时称迷走。外、中、内三胚层的组织皆可发生迷走,其结果形成组织异位。迷走所形成的多余的器官或副器官一般多位于该组织原正常部位的附近。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邻近器官的移动而将某一器官的副器官带到远处所致,如副脾可由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结石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院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392例,根据经直肠前列腺彩超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结石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总体积、内腺体积以及各经线之间有无差别。结果结石阴性组与结石阳性组前列腺总体积(TPV)、总体积宽径(TPV-b)、内腺体积宽径(TZV-b)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阴性组与结石阳性组的年龄、内腺体积(TZV)、血清总PSA(TPSA)密度以及其他各经线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结石与前列腺增生程度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结石有可能促进前列腺组织的增生。  相似文献   

8.
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共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539例,其中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182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疾病     
收入本专题的论文共267篇,其中大会交流4篇,分会场交流95篇,展板交流10篇,书面交流147篇。本专题涉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炎、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0.
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4月~ 2 0 0 1年 1 2月 ,我院微创外科中心收治 2 7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 (HoLEP)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7例 ,年龄 65~ 81岁 ,平均 73岁。并发心血管及肺功能不全者 9例 ,所有患者均行经直肠B超检查 ,前列腺平均为 40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平均为 2 3.5分。尿流率平均为 9ml/s。伴尿潴留者 1 1例 ,其中 2例因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1 0 μg/L ,及术中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 2例术前确诊前列腺癌行去势术后 ,1例 2年后PSA又上升并伴排尿困难…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10例前列腺内直接注射乙硫碘(ethiodol)能使前列腺腺体显示,注射后造影剂立即均匀地散布整个前列腺叶,使它形成良好的不透X光的网状模型。前列腺的大小,形状和它在膀胱内的投影图像都能清晰的显示出来。全部病例对造影没有任何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直接在前列腺内注射对比剂后,腺体在肉眼上及显微镜解剖上都没有引起改变,所以这种造影是一种安全的X线辅助检查,同时可得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从老年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例中,选择51例经会阴径路者与84例经膀胱径路者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对年老体弱患者,前一术式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P<0.05).结论 前列腺增生组织内炎症普遍存在,且与前列腺增生症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自1988年6月起,我院采用Shafik的前列腺前连合切开术治疗7例合并心血管疾患而不能耐受前列腺摘除术的前列腺增生病人,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手术方法行下腹正中切口,显露膀胱颈及耻骨后前列腺部,插入导尿管排空膀胱。用手指按压确定膀胱颈部,膀胱充液100ml左右。于前列腺正中上端膀胱颈部纵行切开肌层1.5~2cm,用血管钳或小纱球分离膀胱粘膜。排空膀胱,以长弯钳在前列腺与尿道粘膜间向前列腺尖部细心潜行分离,在前连合中线两侧0.5cm处钳夹并切开连合部,断缘贯穿缝扎,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结石并前列腺鳞癌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62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急性尿潴留1天入院。体检:前列腺Ⅱ度增大,质韧,表面光滑,触痛明显,中央沟消失,未及硬结。尿常规检查白细胞4-7个/HP,PSA 0.6μg/L。B超、CT示前列腺增生并结石及膀胱结石。KUB示前列腺结石1.4 cm×1.3 cm大小,结石外侧及膀胱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造影     
本文报告1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行前列腺造影。患者年龄60~85岁。操作方法:先给镇静药。取截石位,会阴部消毒。用1%利多卡因作局麻。将4in20号针头从会阴刺入,食指在直肠内指引,使针尖穿过前列腺囊进入侧叶腺体。注入乙碘油0.2ml,立即照盆腔正位片。如针头位置正确,该叶前列腺即稍显影。此时可根据触知腺体大小缓缓注入乙碘油2~4ml;再按同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与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择2004~2007年间于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系统8针穿刺的患者192例.以前列腺体积<30 ml、30~50 ml、>50 ml为界,计算并比较各组问前列腺穿刺的阳性率及PSAD≥0.15时,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的变化.结果: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呈负相关(r=0.237,P<0.01),前列腺体积<30 ml组,穿刺阳性率为39.1%(18/46);30~50 ml组,阳性率为21.7%(13/60);>50 ml组,阳性率为9.3%(8/8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0.15时,三组间阳性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漏诊率分别为11.1%(2/18)、30.8%(4/13)、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体积是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根据前列腺体积制定穿刺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联合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旋切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12月收治前列腺体积100 ml的良性前列腺增生28例,前列腺体积(112.6±9.8)ml,行等离子前列腺剜除,将腺体推入膀胱,扩大膀胱造瘘口,置入10 mm trocar,将10 mm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旋切器置入膀胱,以前列腺电切镜作为观察镜,用大抓钳钳夹旋切腺体并自trocar取出。结果 28例手术时间(85.8±26.5)min,其中前列腺剜除手术时间(38.3±11.3)min,旋切取出的手术时间(47.5±20.2)min。2例超声提示较多冲洗液外渗至耻骨后间隙,未予特殊处理。拔除尿管后2例暂时性压力性尿失禁,均在4周内恢复。术后随访3~6个月,无尿道狭窄,术后3个月IPSS评分(13.5±3.6)分。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联合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旋切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对7例BPH患者行PAE,术后1、6个月复查并收集临床结果,观察比较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最大尿流率(Q_(max))、剩余尿(RU)的变化。结果 7例患者共完成12支较大前列腺动脉(PA)的栓塞治疗,其中膀胱下动脉发出7支,闭孔动脉2支,阴部内动脉2支,臀下动脉1支。单侧栓塞2例,双侧栓塞5例。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IPSS显著改善[平均提高(24.00±3.90)分],QOL改善[平均降低(4.00±1.40)分],Q_(max)显著改善[平均改善(8.45±1.90)ml/s],PV显著缩小[平均减少(42.86±21.20)ml],RU显著下降[平均减少(122.86±74.80)ml]。结论PAE治疗BPH有效、可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