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证明。但是,单纯降低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还不能够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能够减少了一部分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死亡,大部分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危险,就算在强化的降脂中再发的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仍非常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用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从而极大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加用或更换使用其他降脂药物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 Kexin-9型抑制剂(PCSK-9)被发现远期能够降低50%~70%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引起研究人员关注,本文就 PCSK-9的发现、发展历程及现状做以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PCI手术已经成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新一代的他汀类降脂药物瑞舒伐他汀,具有很强的降脂作用,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可以升高HDL-C,安全性和耐受性好[1,2]。LDL是动脉粥样硬化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但有些ACS患者即使LDL-C已经达到目标值,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5,(11):1121-1125
降脂治疗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其主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前他汀类药物仍是降脂治疗的首选。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单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其血脂水平仍不能达标。而降脂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增加疗效,且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本文对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于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患者,他汀治疗可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5%~45%.若一种他汀治疗后血脂仍不能达标,或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需要给予其他降脂药物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国处方药》2005,(6):85-85
流行病学研究早已证实胆固醇的升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和由心血管事件引起的死亡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LDL-C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心血管原因的死亡。同时,早期临床试验的结果,也趋向将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归因于对LDL-C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强化他汀降脂治疗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浆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临床研究表明强化他汀治疗在降低LDL-C水平以及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面均优于常规他汀治疗,但目前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使用率较低,降脂幅度有限,药物的肝脏和肌肉毒性等问题,使得强化他汀降脂难以完成其使命。因此,强化降脂治疗的发展方向是联合应用具有不同降胆固醇机制的药物。依折麦布是一种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合用不仅具有强大的降低LDL-C作用,还可以减少他汀药物的剂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使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但是即使采用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仍难以达到指南要求的血脂水平标准,因此针对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高危人群,他汀类药物联合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药等药物成为临床上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长期应用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尿酸(UA)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2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2个月后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UA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阿托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具有降低UA作用,其降低UA的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显示,75%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是导致死亡的第1、2位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低HDL-C及高三酰甘油(TG)水平是心血管事件剩余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LDL-C同时升高HDL-C、降低TG可进一步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治疗,目前常用他汀类及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在降低LDL-C等心血管事件一、二级预防中作用显著,但心血管事件剩余风险仍较高;而贝特类调脂药物不仅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剩余风险还可有效改善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现将贝特类调脂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不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首要致死病因,也是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首要致死病因。而高胆固醇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是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死亡率与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直接相关。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证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HMG—CoA RI),可以大幅度降低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降低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确切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的凋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临床事件及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比TC及LDLC的降低更显著;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临床事件及心血管病死亡率要比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学改善发生时间更早,程度更显著,这可能与它所具有的非降脂作用有关。本文着重讨论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新型降脂药,通过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和非降脂两种效应,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恶化,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和心血管病死率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类药物大多在肠道吸收,肝脏代谢,少数可直接经肾脏排泄。目前上市的品种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Torvastatin)、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等”。这类药物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还可以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随机临床试验(RCT)一致确定了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一级与二级预防中的重要地位。但他汀类在调脂治疗的临床实践中仍有一些局限性。它们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达标率有限。通过增加他汀剂量提高降脂疗效的结果显示,他汀剂量加倍对TC与LDL-C仅进一步下降5%-7%,同时不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高总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疗效显著,已得到临床公认。同时可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下降约30%,但对于高甘油三酯血症疗效较差。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们联合应用国产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常规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强化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40 mg/d).各组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均随访3年,观察各治疗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治疗后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1).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比较,TC、LDL-C下降程度和HDL-C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内主要心血管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强化降脂组与常规降脂组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强化降脂组较常规降脂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更佳,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正>他汀类也称3-羟基-3-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常用于治疗高血脂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可降低甘油三酯(TG)水平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卒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共77例,均总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晚一次口服,疗程12周,分别于用药前后测血脂,对比治疗后血脂水平及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2周后TC和LDL-C下降明显,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氟伐他汀,能有效地降脂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生命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多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主要诱因是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抑制剂(PCSK9i)作为一种新型降脂药物,在降低患者血清及血浆LDL-C及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CV)风险中有重要作用,可能...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初期阶段的限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加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及LDL前体的清除。临床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凋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非调脂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高血脂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调节血脂到适当范围,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临床的降脂药物,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参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按药物不同的作用特点可分为: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苯氧酸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酸螯合剂、多不饱和脂肪酸类、其他非中药类以及中药类的降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使用广泛,占据降血脂药物市场的60%,它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线和主线药物。结论目前,临床调脂是以降低血浆LDL-C水平为第一目标,他汀类药物是降低LDL-C幅度最大的药物。贝特类是降低血中三酰甘油最显著的。在升高HDL-C水平方面,烟酸类仍然是效果最突出的药物。临床有他汀类联合贝特类、烟酸类或依折麦布应用,但目前的研究还不能证明联合应用较单用他汀,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联合用药只是二线选择。在生活方式的改善、饮食治疗、体育锻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用降脂药物,不仅医学指标显著降低,而且大大减少CV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