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青年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82例,其中血清HCY水平正常者156例,血清HCY升高者22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7 d的美国国立卒中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HI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30 d、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血清HCY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高血清HCY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高于血清HCY正常组。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影响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阿替普酶(rt-PA)溶栓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执行rt-PA溶栓的AIS患者186例,溶栓90 d后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及血清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卒中中心行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54例,根据NIHSS评分改善值(ΔNIHS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18例(ΔNIHSS≥2)和预后欠佳组36例(ΔNIHSS<2),收集2组年龄、性别、脑血管病高发因素、发病时间、DNT、溶栓前NIHSS评分、血常规、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清D-二聚体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溶栓前NIHSS评分对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欠佳组患者年龄、房颤人数占比、血清D-二聚体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血小板计数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4.
探析白细胞三项指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及血清指标[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不良预后的相关性。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实施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2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溶栓后24 h头颅CT复查结果分为出血组(14例,HT)和未出血组(203例,无HT),按发病90 d后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78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39例,mRS≥3分)。比较组间的基线资料及相关指标参数,采用Pearson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析WBC、NEUT、LYMPH、CysC、Hcy与溶栓后HT、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在HT诊断中的应用。出血组的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心脏病、房颤、NIHSS(基线、24 h、7 d后)、大面积脑梗死、BNP、NLR、Hcy、CysC、mRS更高,降糖药用药史、LDL、WBC、LYMPH更低(P<0.05);预后不良组心脏病、房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卒中亚型与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收集发病4.5h内给予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根据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记录溶栓后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及90d时病死率。结果预后良好组(55例)与预后不良组(46例)相比,两组在卒中亚型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94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卒中亚型与溶栓预后无关(P=0.608,OR为0.605,95%CI为0.089~4.123),也与症状性颅内出血无关(P=0.267,OR为0.974,95%CI为0.929~1.020)。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相比较,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型的卒中患者在90d内溶栓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987,P=0.763,P=0.578)。结论卒中亚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急诊静脉溶栓护理路径来减少绿色通道院内延误。方法分析我科实施AIS急诊静脉溶栓护理路径前后患者从到达急诊至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时间(DNT)和疗效。结果28例静脉溶栓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及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数等基线匹配良好,组间具有可比性;观察组DNT有下降趋势、DNT≤60min增加至3例;治疗后第7天,25例存活患者NIHSS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9,P<0.01);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溶栓后存活患者NIHSS减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19,P=0.069)。结论 AIS急诊静脉溶栓护理路径进一步减少院内延误;急诊室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应紧跟国内外指南,严格把握溶栓适应证,加强溶栓前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血尿素氮/肌酐( BUN/Cr)比值及尿比重,探讨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9月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21例,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第90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72例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49例。以BUN/Cr≥15和尿比重>1.010同时作为脱水指标,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有: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尿素氮、尿比重、BUN/Cr比值、脱水状态、房颤病史、甘油三酯、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脱水状态、房颤病史和白蛋白水平均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以BUN/Cr≥15和尿比重>1.010作为脱水状态指标可预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临床预后,尽快纠正脱水状态可能会改变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蒋孝宗  张守成  马兰 《安徽医药》2023,27(2):370-374
目的探讨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sLOX-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表达及与静脉溶栓预后和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20年 6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AIS病人 104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 sLOX-1水平,比较 sLOX-1表达高低与病人临床资料的关系,分析 sLOX-1与 AIS病人静脉溶栓预后和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相比于低 sLOX-1表达组,高 sLOX-1表达组病症更加严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显著增大,白细胞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eGFR)尿酸(UA)显著降低(均 P<0.05);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 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组 sLOX-1表达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18±0.71)比( 1.67±0.53)];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发现经过年龄、溶栓时间、 NHISS评分、 eGFR等校正过后, sLOX-1[OR=3.83,95%CI:(1.77,5.12)P=0.007]仍然是行 rt-PA静脉溶栓 AIS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年龄、 NHISS评分、溶栓时间等校正过后, sLOX-1[OR=1.84,9,5%CI:(1.12,2.54)P= 0.020]也仍然是 AIS病人发生脑出血性转化( 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 sLOX-1是行 rt-PA静脉溶栓 AIS病人预后立危险因素,也是 AIS病人发生脑 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模式MRI指导下醒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溶栓组,对照组为38例拒绝静脉溶栓后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组为42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AIS患者,观察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脑出血发生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组出院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溶栓组出院后3、6个月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模式MRI对醒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早期再灌注治疗提供合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在MRI指导下能够改善患者神经情况,降低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陈娜  杨海华  吴海威  范琳琳 《河北医药》2023,(14):2100-2105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其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有效组(n=109)和无效组(n=221);同时根据溶栓后90 d的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76)和预后良好组(n=254)。收集和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无效及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330例患者资料,其中早期有效221例(66.97%);无效109例(33.03%)。330例患者48 h内神经功能持续性恶化26例(7.88%),2例血小板减少(0.61%);无颅内出血、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过敏等并发症。330例患者中溶栓后90 d的mRS评分为0~1分为254例(76.97%);mRS评分>1分为76例(23.03%)。无效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长于有效组,高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病症状态分为进展性脑梗死(观察组45例),稳定性脑梗死(对照组45例),并随机抽取我院正常医务志愿者45名(参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空腹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值(Hcy)并统计分析各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t 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t 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t=6.5619,P=0.00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伴有Hcy血症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明显(χ2=4.8672,P=0.027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展性脑梗死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属高危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轻型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我科130例起病在6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的轻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41例,29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12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89例接受常规治疗,通过分析患者溶栓后24h、3d、7d NIHSS和90d和180d的mR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出血、纤维蛋白原减少、病情进展、死亡等不良事件,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24h、3d、7d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90d、180d mRS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安全性方面治疗组轻型出血3例(1例为rt-PA,2例为尿激酶),溶栓后纤维蛋白原低于0.7g/L的有7例(rt-PA静脉溶栓1例,尿激酶溶栓6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无出血、死亡,但出现脑梗死进展12例。结论轻症脑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和相对安全,但对比尿激酶rt-PA静脉溶栓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AIS患者341例,根据发病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 198例)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 14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淋巴细胞(LYM)、血小板计数(PLT)、MPV、MPVLR及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AIS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入院NIHSS评分、MPV、MPVLR、PLR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LYM、PLT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6,95%CI:1.004~1.049)、入院NIHSS评分(OR=1.112,95%CI:1.057~1.170)、MPVLR(OR=3.415,95%CI:2.187~5.332)是AIS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MPVLR对AIS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LYM、PLT、MPV和PLR,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676、0.646、0.659、0.703),MPVLR的最佳预测临界值为6.5。以6.5为临界值,高MPVLR组(≥6.5,174例)与低MPVLR组(<6.5,167例)相比,年龄、入院NIHSS评分、MPV、PLR较高,LYM、PLT较低(均P<0.05)。结论 外周血MPVLR或可作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有助于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用药时间、依从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静脉溶栓,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以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入院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及1 h内溶栓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率,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性脑出血率、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入院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1 h内溶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周观察组的mRS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介入溶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干预能够缩短AIS患者的溶栓时间,提高患者依从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李胜楠  王佳佳  张彤  王勇 《河北医药》2024,(3):354-357+362
目的 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预后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招募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AIS患者,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a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于起病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依照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预后评估,定义mRS评分0~2分者预后良好,3~6分者预后不良。比较2组间临床基线资料、灌注水平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征象。描绘ROC曲线分析不同灌注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最佳截断点。结果 共纳入36例AIS患者,预后良好组20例,预后不良组16例。临床及影像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灌注水平对AIS预后存在统计学差异。二元Logistic分析表明低灌注(OR=0.149,95%CI:0.030~0.743,P=0.020)是AI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CBF值预测脑卒中预后的R...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rt-PA)溶栓联合阿加曲班(AGB)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分析对细胞因子、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老河口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4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静脉输注rt-PA溶栓联合AGB抗凝和单用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ADL-BI)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因子TNF-α、IL-6、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烟酒嗜好、基础疾病、ACI起病时间和病因/发病机制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d时,NIHSS评分、mRS评分及ADL-BI评分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动脉峰流速、峰流速差、平均流速及平均流速差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TNF-α、IL-6、NT-proBNP及hCY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溶栓联合AGB抗凝治疗ACI能提高疗效,促进脑血流动力,降低血液粘性,抑制细胞因子释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营养状态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病人功能预后的影响以及各营养评估工具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病人111例,其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分的病人纳入预后良好组(79例),mRS评分≥3分纳入预后不良组(32例)。收集入组病人的基线数据、发病-静脉溶栓(ONT)时间、入院到静脉溶栓(DNT)时间、体质量、身高、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淋巴细胞总数以及预后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三种营养指数对病人90 d功能预后影响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营养指数评分(PNI)和控制性营养状态评分(CONUT)的预测价值。结果 全部病人的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4,13)分,ONT时间(165.62±59.67)min,DNT时间(45.86±16.48)min,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1,3)分。其中,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6(4,9)分,ONT时间(166.42±62.0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例发病在3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CT或MRI评价溶栓后24 h及3个月时疗效,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和改良Ran Kin量表(m R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25例)与观察组(n=25例),观察组采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n=25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治疗后3个月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高龄AIS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62例和替罗非班组62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比较2组患者治疗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预后良好,出血性转化(HT)、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病死率。结果 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7 d后NIHSS评分及治疗90 d后mRS评分低于常规组,治疗90 d后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5或P<0.01)。常规组与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后HT、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替罗非班治疗高龄AIS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有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筛选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3例.22例予以溶栓治疗(溶栓组),方案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将总剂量的10%1 min内静脉注射,剩余的90%加入0.9%生理盐水40 mL以输液泵滴注,持续1h以上,24h后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NHISS评分、Barthel指数(BI)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并记录患者死亡、继发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h、14 d、90d的NHI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BI评分较对照组增加.90d随访时,BI评分和mRS评分溶栓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2组死亡和所有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rt-PA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