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起源。方法对15例SHL进行组织学观察及11种免疫组化标记: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上皮膜抗原(EMA)、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波形蛋白(Vimentin)、嗜铬素(CgA)、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内皮细胞(Ⅷ因子、CD34)、间皮细胞(MC)。结果SHL主要由表面立方细胞和圆形、多角形细胞二种细胞类型组成;组织结构多样,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四种结构。免疫组化标记二种细胞共同表达TTF-1和EMA;表面立方细胞表达CK/pan,不表达Vimentin;圆形、多边形细胞表达Vimentin,不达表CK/pan;CgA,Syn,NSE,S-100在少许圆形、多角形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二种细胞均不表达Ⅷ因子、CD34及MC。结论SHL可能起源子原始未分化的呼吸上皮,可伴有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病理诊断要点和预后。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对2例SHL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同时复习文献。结果2例SHL光镜下组织形态相似,均有四种结构和两种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2例SHL立方形细胞和圆形细胞均表达EMA,TTF-1,CK7,圆形细胞表达CD56,NSE及Syn。结论SHL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肿瘤,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对20例SHL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观察.结果 SHL主要由园形间质细胞及被覆立方细胞二种细胞类型组成.组织学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出血区和硬化区四种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园形间质细胞和被覆立方细胞共同表达TTF-1和EMA,仅被覆立方细胞表达AE1/AE3和SP-B.结论 SHL为起源于原始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肿瘤,园形间质细胞和被覆的立方细胞均为肿瘤细胞,结合组织学特征和免疫标记,有助于S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有乳头状结构区、实性细胞区、海绵状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4种结构,实性区及乳头轴心为形态一致的多角形细胞,乳头表面和血管样腔面为立方状细胞。两种细胞均表达EMA、TTF-1,立方状细胞表达CK-pan,多角形细胞表达vimentin,少数表达CgA、syn、PR、Ki-67。12例均由4种结构混合而成,其中2例以乳头状结构为主,2例以实性区为主。结论 SHL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低,易误诊为肺癌。典型的组织形态特征结合TTF-1、EMA、CK、vimentin等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和鉴别诊断SHL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乔东方  张智弘  张炜明 《江苏医药》2008,34(1):21-23,F0003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组织来源及临床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对20例SHL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肿瘤主要由实性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硬化区4种构型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肿瘤细胞是立方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立方细胞表达低分子细胞角蛋白8(CK8)、甲状腺转录子1(TTF-1)、上皮膜抗原(EMA);多角形细胞表达TTF-1、波形蛋白(Vim),部分表达EMA、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起源于原始的呼吸道上皮的良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组织来源。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2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中TTF-1、EMA、Vim、CD34、CD31、CD68、Ⅷ因子、SMA、CK5/6、CK-L、CK-H、CgA、PR及ER的表达,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细胞成分及组织结构复杂,部分病例镜下结构类似类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及非黏液型支气管肺泡癌。肿瘤实质由上皮样细胞及卵圆形细胞构成,组织结构可见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间质可发生脂肪化生及骨化。免疫组化示:两种细胞均表达TTF及EMA,上皮样细胞表达CK、卵圆形细胞表达Vimentin、ER、PR,个别表达Syn。随访未见因肿瘤死亡的病例。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可能起源于呼吸道的原始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向肺泡Ⅱ型细胞分化的特点。病理诊断中需与类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及非黏液型支气管肺泡癌鉴别。虽有个别病例出现淋巴结转移,但临床预后良好。PR的表达可能与女性的高发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7.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特点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所谓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对5例SHL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病理组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SHL有两种细胞成分(圆形或多角形间质细胞及表面立方细胞),由实性、乳头状、硬化性、出血等4种结构区构成,偶尔可见黄色瘤细胞区、砂砾体、胆固醇裂隙等结构;免疫组织化学两种细胞均表达Vimentin、EMA、TTF1,表面细胞表达CK(AE1/AE3),少数病例部分表达ER、Syn及CgA。结论 SHL是起源于肺的一种少见良性肿瘤,需与肺乳头状肿瘤、支气管肺泡癌炎性假瘤、类癌及透明细胞肿瘤(原发/转移)鉴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 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 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来源。方法对12例SHL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本组男2例,女10例,年龄35~65岁,平均45岁。HE染色示:SHL由实性片块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4种组织结构组成。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及血管样腔面的为立方细胞;实性区及乳头轴心为形态一致的圆形、多角形细胞。免疫组化:2种细胞均表达EMA和rrrF一1,立方细胞表达CK;而多角形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及ER、PR;瘤组织内散在有Syn、CgX、NSE阳性细胞区。结论SHL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低,易误诊为肺癌,熟悉本病的组织学特点对避免误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R、PR的高表达可能与女性的高发病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脏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近年诊断的1例MA病理组织学表现,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本例16岁女性,大体标本为类圆形黄褐色肿块,大小约10cm,有薄层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组织学上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特点:瘤细胞较小,核大质少,深染,圆形到椭圆形,核仁不明显,细胞大小较一致,无异型性,无核分裂像。间质疏松水肿样,无细胞。由规则排列的圆形小管和含有圆形细胞巢的实性区域相间构成,偶可见肾小球样结构,免疫组化分析:瘤细胞角蛋白(CK)呈阳性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弱阳性表达,WT1,CK7,EMA,CD10,CD99,CK34βE12,CgA,SYN,RCC,P53及Bcl-2呈阴性,Ki-67仅约2%阳性。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胚胎性上皮源性良性肿瘤,MA在形态学上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特点,免疫表型表现为Vimentin恒定出现,WT1、CD57、CK多有表达,其中WT1、CD57、CK表达强度和范围各有不同,而EMA、CK7、CgA、CD10多无表达;要注意与Wlims瘤、肾乳头状细胞癌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位蜕膜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异位蜕膜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镜下结节均见典型蜕膜形态。1例间质水肿黏液样变明显,细胞呈空泡状、印戒样。1例间质可见陈旧性出血。3例细胞均无异型性。免疫组化Vimentin及PR均为强阳性表达,ER、CD10、CK-Pan、Calretinin及WT-1部分病例表达,CEA、EMA、PLAP、HCG、SMA、Desmin、MesothelialCell、CD34均不表达。增值指数均很低。结论异位蜕膜多为偶然发现,鉴别的关键在于注意其特殊病史及寻找典型蜕膜形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4例SHL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HL由2种细胞(表面立方状细胞、间质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有实性、乳头状、硬化性和出血性4种组织学结构。2种细胞均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面立方状细胞表达表面活性蛋白B(SPB)、单克隆抗细胞角蛋白AE1/AE3,间质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表达单克隆抗体波形蛋白(vimentin)。结论SHL是起源于原始肺上皮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或恶性度很低的肿瘤,需与细支气管肺泡癌、肺类癌、肺炎性假瘤、肺乳头状腺瘤等鉴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在光镜下分析 15例 SHL 的组织学构型并分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研究 SHL 的免疫表型特点 ,使用的抗体有上皮性膜抗原 (EMA)、MCK,波形蛋白 (vim entin)、Syn、Cg A、CD34、 因子、S- 10 0蛋白、CD6 8、钙视网膜蛋白 (calretinin)等。结果 组织学上肿瘤有 3种基本构型 :“血管瘤”样、乳头状和实性片状。每个病例形成混合型结构为主要表现 ,间质纤维化为常见的继发性改变 ;两种细胞 :实性细胞和被覆细胞 ,共同表达 EMA、vinentin,散在表达 Cg A、Syn、S- 10 0蛋白 ,不表达 因子、CD34、CD6 8、calretinin;MCK在被覆细胞强烈表达。随访 14例均无转移和复发。结论  SHL属肺的良性上皮性肿瘤 ,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 ,主要以混合型结构为主。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肿瘤的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1岁。肿物位于右侧肾盂内,约3.0cm×2.5cm×1.5cm,灰白色,蕈伞状。镜下:肿瘤组织由典型的Ⅱ级移行细胞癌及破骨细胞样肿瘤两种成分组成,混杂存在,未见移行。免疫组织化学:癌成分表达CK7、CK(AE1/AE3)及EMA阳性,灶性表达p53;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及单核肿瘤细胞成分表达波形蛋白,CD68,少数异型单核肿瘤细胞呈CK(AE1/AE3)及EMA阳性,而CK7及p53均阴性。结论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肿瘤的肾盂移行细胞癌应视为移行细胞癌的一个特殊组织学类型,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肿瘤成分的出现可能提示肿瘤更具侵袭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4例,复习临床资料,切片光镜镜检,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大体均呈多囊性改变,镜下显示囊内衬单层或复层透明细胞,囊内亦见透明细胞小巢,细胞核级Ⅰ级,数量少,免疫组化CK、CK7、EMA、CD10、Vimentin阳性,CD68阴性,Ki67低表达。随访患者无复发。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有特殊的病理特征,预后良好,注意与多种良性肾囊肿性疾病及肾细胞癌囊性变鉴别。  相似文献   

15.
黄亮亮  吴海波  孙思柏 《安徽医药》2016,20(11):2084-2089
目的 探讨CD1a在鞍区病变的表达情况及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鞍区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CD1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结果 CD1a在15例Rathke′s 囊肿内的正常垂体细胞、3例增生的腺垂体组织和28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均100%的弥漫性强阳性表达,但在76例垂体腺瘤仅7例灶性阳性。CD1a在6例垂体生殖细胞肿瘤、62例颅咽管瘤、1例颗粒细胞瘤和3例垂体细胞瘤均不表达。结论 CD1a可用于鉴别正常垂体细胞、腺垂体增生和垂体腺瘤,前两者呈弥漫性阳性,后者不表达或呈灶性阳性;由于正常垂体细胞表达CD1a,当有垂体炎时不要误诊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列腺间质肉瘤(PS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PS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3例均行前列腺姑息性肿瘤切除术,光镜下前列腺间质肉瘤主要由排列成束状、编织状的长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CD34及PR呈阳性表达.随访1~5年,2例于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广泛转移,另1例术后5 年出现肝脏等处转移.结论 PSS是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CD34 阳性是诊断该肿瘤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是最可靠的治疗方案,化疗、放疗及抗激素类药物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寻找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 2014-05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男2例,女9例,年龄25~ 70岁,平均48岁.组织学形态:肿瘤由两种细胞组成,即圆形/多角形细胞及表面细胞,可形成乳头状结构、硬化性结构、实性结构及出血区.免疫组化结果:两种细胞均表达TTF-1、EMA,部分表达Vim;表面细胞表达CK、CK7、部分表达NapsinA,圆形/多角形细胞表达PR、ER;两种细胞均未表达CgA、Syn;Ki67约2%.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常发生于中年女性,多表现为孤立性肺部结节,X线、CT及术中冰冻检查易误诊,术后常规HE切片加免疫组化检测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何蓉  陈建萍  李艳 《江西医药》2014,(2):177-178,18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复习4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及其免疫表型。结果4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4岁,临床多表现腹痛,腹胀,反复黑便等消化道症状,肿块边界清楚,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37例,CD34阳性35例,Vim阳性41例,Ki-67阳性7例,HHF阳性8例,S-100阳性2例,EMA阳性0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胃、小肠,其次是直肠、结肠、食管,极少数可发生于肠系膜、腹膜后。 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依据。 GIST的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与影像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多种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15例SHL的组织学构型与蛋白表达,并与影像学进行对照。结果①SHL主要有3种组织学构型:血管瘤样、乳头状和实性片状,多为3种类型混合存在,且常合并有硬化。有两种细胞(实性细胞和被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共同表达MCK、EMA、Vimentin,部分病例表达CgA、Syn、S-100蛋白,不表达Ⅷ因子、CD34、CD68、Calretinin。②影像学(X线及CT)表现为肺部单发、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结节,无分叶及毛刺,CT平扫病变密度较均匀,与肌肉密度相仿。③使用秩相关统计学分析,被覆细胞的Vimentin蛋白表达与CT值相关(P<0.05),Spearman's rho相关系数为0.554。结论①SHL是一种来源于肺泡上皮的良性肿瘤。②影像学大多为单发圆形、类圆形肿物或结节,边缘光整,CT增强后强化程度与其病理组织构型有关。③CT增强值是否大于20Hu不能作为判断SHL良恶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组织学HE、PAS法,免疫组化SP法。结果 8例CSTP中,女性7例,男性1例;年龄19~32岁,平均26岁。手术后均无复发;肿瘤平均直径9cm,有包膜、囊实性相问。镜检:肿瘤由乳头和囊实性区混合而成,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卵圆,异形不明显,核分裂罕见。免疫组化8例al抗胰蛋白酶、VIMENTIN弥漫阳性,2例CK阳性,3例CgA、Syn局灶阳性;Insulin、EMA阴性。结论 胰腺囊实性肿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好,应视为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