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西农村中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利用自制问卷和K 10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访谈式调查。[结果](1)共调查山西太谷县3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400人,其K10分值总体分布为21.94±6.63,52.5%的农村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Kessler 10量表评分在22分~50分);(2)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睡眠质量、家庭收入、预防保健意识等因素是该地K10高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当地超过1/5的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状况高于临界值,关注与加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白领女性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静安区工作的、在白领驿家参加活动的494位白领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健康状况问卷(SF-36)等收集资料,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494位自领女性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得分分别为(87.59±15.71)、(85.12±28.68)、(88.46±13.34)、(71.78±17.97)、(73.10±13.92)、(86.19±16.08)、(80.09±33.40)和(70.39±13.94)分。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是影响白领女性生命质量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上海市静安区白领女性总体生命质量良好,生理健康状况优于心理健康状况。应针对影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总评分的主要因素对白领女性采取不同侧重点的卫生保健措施和健康教育,尤其是对该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卫生服务工作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kessler10量表了解威海市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取样本,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和凯斯勒量表(Kessler10,K1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访谈式调查,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调查威海市15岁及以上农村居民9841人,其K10分值总体分布为13.23±5.55,21.6%的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Kessler 10量表评分在16~50分);(2)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年龄组、调查前两周内患病、调查前半年内患有慢性病、性格类型为内向、对人生感到消极、生活压力大、遭遇挫折或意外不幸、过去一年有自杀念头等因素是农村居民K10高分的危险因素.结论: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受性别、年龄、躯体健康状况、心理自评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超过1/5的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状况高于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威海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山东省威海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取样本,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和凯斯勒量表(Kessler10,K1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访谈式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调查农民工2457人,其中K10分值总体分布为(12.8±5.25)分,19.0%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2)单因素和多因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组,2周内患病、性格内向、无知心朋友、自感消极、感觉有压力、失眠、自感健康差等农民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结论 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主要受躯体健康因素、心理相关自评因素、自感健康状况和睡眠状况等影响,约1/5的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高于临界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44所养老机构139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将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452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发放健康素养量表、健康状况问卷及一般状况量表。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身体健康在性别、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婚姻状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心理健康在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婚姻状况、曾经从事职业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教育水平低、家庭收入少及丧偶老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总分数为(71.74±28.35)分,4个维度分别为健康知识(32.49±16.88)分、健康信念(22.80±7.41)分、健康行为(9.60±3.91)分、健康技能(6.22±5.09)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健康行为、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曾经从事职业(P〈0.05),心理健康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健康行为、曾经从事职业、家庭人口数、健康技能、教育水平、婚姻状况(P〈0.05)。结论健康素养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是促进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和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推动新农村的和谐发展。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及SCL-90量表对1 551名农村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江苏省农村妇女的心理异常率为34.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江苏省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睡眠质量、健康状况、体检方式、婆媳关系、丈夫是否外出打工。结论江苏省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文化程度低、睡眠质量差、健康状况差、体检频率低、婆媳关系不好、丈夫外出打工者,其心理健康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SF-36量表测量东莞市公务人员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状况,并对该人群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结合SF-36量表,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4个基层单位,调查并分析355名公务人员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东莞市公务人员生理内容综合测量为(76.10±12.55)分,心理内容综合测量为(74.68±17.39)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生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学历、膳食合理性、睡眠质量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常规体检、膳食合理性、睡眠质量和健康咨询内容。结论应加强对公务人员躯体生理及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关注,结合常规体检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育龄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利用自制居民健康状况调查表和Kessler 10心理疾患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访谈式调查,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山东省农村育龄期妇女924人,其K10总体分布为14.63±5.57,32.04%的农村育龄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Kessler 10量表评分在16 ~ 50分);分析结果显示,欠有外债、被列为低保户/贫困户、患有妇科病/慢性病、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经常失眠、遭受过性别歧视、遇到私人问题时总是无人诉说,以及由于各种问题而造成的压力大是农村育龄期妇女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山东省农村育龄期妇女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白领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行为水平,探讨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白领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2009年1-5月在我院体检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白领人员共400人进行问卷调查。按SCL-90量表筛查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 SCL-90总分筛查阳性的人数占11.2%。各因子分筛查阳性的比例在2.46%-9.56%,各因子中抑郁因子的阳性率居首位,其次为人际关系因子。强迫行为因子阳性组压力处置行为得分低于正常组,人际关系因子阳性组运动行为得分低于正常组,抑郁因子阳性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总分及六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可促进白领心理健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中,良好的运动行为和压力处置方法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芜湖市育龄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芜湖市育龄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2个县区6个镇,共1223个样本,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育龄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现况调查。结果1223名育龄妇女,共检出174人(14.2%)有焦虑症状,焦虑程度为轻度(13.2%)、中度(0.7%)和重度(0.3%);309人(25.3%)有抑郁症状,分别为轻度(24.9%)、中度(0.2%)和重度(0.1%)。已婚或丧偶的育龄妇女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未婚妇女,χ2=24.24,P<0.01;已婚或丧偶的育龄妇女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未婚妇女,χ2=9.65,P<0.01。自己和丈夫文化程度均为大专及以上者、自评经济状况好或较好者、家庭常住人口数在5人及以上的调查对象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37、15.00、7.86、15.00,均P<0.05)。结论芜湖市育龄妇女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80后"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深圳市891名"80后"外来务工者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80后"外来务工者SCL-90总分为(119.75±29.63)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女性SCL-90总分为(121.81±31.37)分,高于男性的(117.41±27.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问题检出人数为201人,检出率为24.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和年龄是调查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深圳"80后"外来务工者的心理卫生状况较好。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健康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许建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9,(16):2996-3000
目的 测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挖掘Kessler10量表对医学生心理测量的潜在公因子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Kessler10量表对规模概率抽样获取的1 193名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并挖掘公因子,在因子得分基础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者占38.5%,心理问题主要为对事物压力感知的“心理感知”层面,表现为劳累感、紧张感、无助感、休息不好感,困扰频率为有些时候(x = 2.65~2.09);性别(F = 3.843,P = 0.049)、家庭经济水平(F = 7.360,P = 0.001是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男生、家庭经济水平差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此外,性别(F = 8.367,P = 0.004)、父亲文化程度(F = 4.728,P = 0.014)、家庭经济水平(F = 4.728,P = 0.009)是“心理感知”影响因素;学习成绩(F = 4.880,P = 0.008)、家庭经济水平(F = 3.002,P = 0.050)是“心理应激”影响因素。结论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尤其在对事物压力感知方面。应侧重男生、家庭经济水平差的医学生“心理感知”压力的预防及疏导,兼顾学习成绩差的医学生“心理应激”情绪疏导。  相似文献   

13.
职业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职业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深圳市职业防治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已确诊职业病的住院患者135例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评定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职业病患者SCL-90的总分、9个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病情严重程度、家庭月收入情况、学历与心理健康有相关性。结论职业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病情越严重心理健康越差,家庭收入越低的职业病患者心理问题越明显,学历越低的职业病患者躯体化症状表现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周梅  李健  邵伟民  张恒  邱昆生  杨加林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592-1594
目的了解昆明市厂矿企业职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方法采用自制的企业人群健康状况调查表和健康测量量表SF-8(中国版)对昆明市21家厂矿企业的1187名职工进行健康现况调查。结果①21家厂矿企业人群生理健康状况得分为49.97±6.62;②21家厂矿企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为48.78±7.46;③工龄、企业性质、收入和婚姻状况是影响生理健康的主要因素;④企业性质、收入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厂矿企业职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建议加强职业病的防护和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职工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体检人群心理问题的患病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早期开展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5年3月~7月在北京市某部队三甲医院常规体检的老年男性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问题评估。结果本研究纳入1 132名老年男性体检对象,年龄60~99岁,平均(75.2±9.5)岁,其中80岁及以上共有405人,占35.8%;共有101名研究对象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阳性,阳性率为8.9%,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的阳性率为9.9%;SCL-90总分均值为24.5±23.2;影响老年男性体检人群心理健康的主要因子分别是强迫症状(9.9%)、躯体化(8.6%)和附加因子(8.6%),除了躯体化因子外,老年男性体检人群的SCL-90因子分显著低于军人与地方常模分数(P0.01);离异/丧偶、饮食偏好和睡眠障碍是影响老年男性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44(95%CI为1.29~1.76)、2.12(95%CI为1.38~3.24)和3.37(95%CI为2.31~4.93),而经常体育锻炼是老年男性人群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其OR值为0.58(95%CI为0.31~0.86)。结论老年男性人群的精神心理问题患病率较低,婚姻状况、饮食偏好、体育锻炼和睡眠障碍是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这提示需要重视老年人群尤其是离异/丧偶、存在睡眠障碍等的人群,并早期开展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严重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外来劳务工者(外来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对深圳市宝安区1716名外来工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除恐怖因子外,外来工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和地区来源的总分及部分因子分的差异有显著性;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年龄、日工作时间、性别及地区来源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日工作时间、性别及地区来源是深圳外来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甘肃省会宁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和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会宁县1 05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检出率为2.3%,各内容量表中学习焦虑检出率(8.50±3.01)最高,为64.46%,孤独倾向检出率(2.67±2.01)最低,为2.65%;女生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全量表得分均高于男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初中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及全量表得分上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因素有性别、年级、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父母亲是否到外地工作。结论 会宁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磊  刘德坚  邱星元  许贤 《职业与健康》2013,(24):3220-3222
目的了解未成年劳务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1365名未成年劳务工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压力知觉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的调查。结果未成年劳务工的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性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分上高于男性;心理问题检出人数786人,检出率为57.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压力知觉、家庭内支持及性别进入回归方程模型。结论压力知觉、家庭内支持和性别是未成年劳务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家庭对未成年工的支持,减轻其社会的压力是提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描述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研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提出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 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 26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筛选出心理问题阳性者513例(40.6%),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除婚姻状况和城乡外,其他人口学特征、躯体健康指标及经济均会影响他们的SCL-90得分。积极应对与SCL-90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120(P<0.001),消极应对与SCL-90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131(P<0.001)。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问题突出,影响因素复杂,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