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秀云  范艳竹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53-2254
目的了解脑干肿瘤气管切开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对我病房43例脑干肿瘤气管切开且神志清楚患者采用观察与访谈法,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真实体验,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探索人性化护理的策略。结果气管切开患者有普遍的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渴望亲属陪护,渴望医生护士的关怀指导等心理。结论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状况,通过健康教育、情感支持及改善护理操作等手段,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相似文献   

2.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躯体病变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对心身疾病的认识除在施以治疗手段时注意心身相关的双重治疗外 ,同时作为护理工作本身应与医疗相同步 ,即在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 ,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 ,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往 ,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 ,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治疗 ,以提高心身疾病的治愈率。1 心理护理的原则心理护理旨在对心身病症患者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 ,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它能充分调动病人的能动作用 ,具有…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悦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髋关节疾病及股骨颈骨折等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由于术后采取被迫体位及其他诸多因素,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舒适.本院骨科对此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桂舫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27-3327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能及时了解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保持最佳心境以调动患者内在的康复能力,增加其免疫力。同时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最佳治疗护理效果。结论:分析突发性耳聋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做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促使疾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5.
舒适护理的概念是Kolcaba提出的,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1].肛肠外科疾病是一种容易伴随心理问题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肛肠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使很多肛肠疾病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们对150例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护理在阴茎离断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阴茎离断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阴茎离断伤患者采取责任护士术前应急抢救,处理离断阴茎伤口,术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精神方面的全方位的个性化护理。结果: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能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受伤后的生活质量。结论:个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一种满足状态,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疾病认知的影响,以便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质量。方法将广东省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血透中心30例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前后自身对照,采用自行设计的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疾病认知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入院后3d内(干预前)及心理干预行血液透析2周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疾病认知度进行测评。结果干预2周后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认知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心理,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患者对疾病认知加深,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护能力提高,密切了护患关系,从而使患者能顺利渡过诱导期进入规律的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8.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住院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增加舒适度[1].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舒适度降低.而颈椎前路手术作为一种颈椎病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术式之一,在手术前需要进行适应性训练;手术中需要气管牵拉;术后需要颈围固定、卧床,使患者的不舒适度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9.
张静  陈聪  刘俊 《当代护士》2014,(1):112-113
总结了1例自杀性颈部气管、食管切割伤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管道护理、卧位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等.认为运用整体护理模式,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可提高其治疗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在烧伤患者的治疗中是应用很普遍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气管切开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的各种需求难以表达,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护士常常因为不理解患者需要,从而引起患者烦躁、焦虑、不配和治疗和护理,以致于耽误病情。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能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使护理效果事半功倍,我们进行了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对策,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老年患者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生活习惯、气质性格、文化程度、所患疾病等同索有所不同,心理表现类型也各异、长期的护理工作实践证明,根据老年患者心理表现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能使老年患者处于接受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这种最佳状态对于各种方法的治疗都能起积极作用。下面将我们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1消沉型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反复住院治疗,患者在精神上感到痛苦,情绪消沉,对治疗失去信心。对于这种心态的老年患者,我们根据疾病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人们对心理护理越来越重视了,手术作为一种创伤的治疗手段,使很多患者对手术产生了畏惧,而导致一系列心理生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光做好临床治疗及护理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紧张情绪和不安心理,增强其安全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国产新药云克治疗风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05—04/2007—08人住患者,对其中456例患者进行总结,这些患者均应用云克输液治疗且全部应用完3个疗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良好的护理,并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结果:经过正确的护理后患者对用药及疾病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治疗主动性有明显提高,病情有所控制,关节疼痛减轻。结论:良好的护理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临床107例异位妊娠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由于起病急缓、症状轻重、婚育情况、治疗方式的不同,患者存在的焦虑恐惧、悲观失望、自责自卑、轻视等心理问题也大不相同。通过对患者文化程度、婚育情况、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识及护理需求等各方面资料的收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认为早期护理干预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负面心理因素对治疗护理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气管内硅胶T管长期置入的应用与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内T管置人作为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的一种辅助手段或治疗气管疾病的一种过度方式,保证其能按预期目的留置与拔除至关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护理方式极其重要,如果护理不当,会发生许多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有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均应熟悉了解其适应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本文将对硅胶T管的应用及相关护理情况进行综述,为I临床护理人员对气管内硅胶T管长期置入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商淼  梁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4035-403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颈段气管狭窄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颈段气管狭窄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的19例患者为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护理手段;以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的16例患者为心理护理组,入院时以及出院后复查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精神心理评估,根据其结果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治疗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成功治愈拔管者15例,中途拒绝继续治疗者3例,自杀1例.进行心理护理组的16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拔管,无拒绝治疗及其他意外发生.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于外伤性颈段气骨狭窄的患者,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顺利治愈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对于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 能及时了解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令患者能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及时了解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及护理,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浅谈心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或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喉癌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实施气管切开术的喉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根据焦虑自评量表( SAS)、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 HAMD),评估两组术前、术后心理状态,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SAS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喉癌气管切开术,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是临床上常见的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PaO_2<8kPa或伴有PacO_2>6.6kPa并有一系列临床表现。人工呼吸机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在应用期间多伴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其早期病人不适应,不易配合;而撤机前又常出现对呼吸机的依赖性,造成撤机困难。良好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现就一例呼衰病人的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