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及其多粘菌素B(polymyxin B,PMB)对上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小剂量多粘菌素B干预组[0.4mg/(kg.d)]、大剂量多粘菌素B干预组[0.8mg/(kg.d)],立体定位仪定位注射自体不凝血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为术后6、12、24、72、120h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区PKC、TUNEL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数的表达、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NO(一氧化氮)含量以及大小剂量PMB对其干预后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PKC少量表达,偶见凋亡细胞;脑出血组自6h起PKC、凋亡细胞及TNF-α、NO含量大量增加,72h达高峰,PKC在120h基本降至假手术组,但凋亡细胞TNF-α、NO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小剂量多粘菌素B干预组均明显抑制PKC、凋亡细胞、TNF-α含量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MB剂量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大量PKC表达上调、神经细胞凋亡、TNF-α、NO含量增加,PMB能够明显抑制PKC激活,TNF-α、NO释放,减少血肿周围细胞凋亡,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成分C9的表达情况,探讨TNF-α、补体C9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CVF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切片分别作TNF-α、补体C9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结果脑出血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开始表达C9,24h达高峰;TNF-α24h表达明显增加,72h达高峰,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TNF-α的表达与C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24,P〈0.05);经CVF干预后,血肿周围组织C9、TNF-α表达量明显下降,干预组与出血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后补体级联激活C9及TNF-α表达明显增加;CVF干预后C9及TNF-α表达下降,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安宫牛黄丸治疗组。采用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尾状核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HE染色计数各组48h血肿周围炎性细胞个数,RT-PCR分析各组TNF-α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TNF-α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安宫牛黄丸治疗明显减少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炎性细胞个数,抑制脑出血后TNF-αmRNA,TNF-α蛋白的表达。结论安宫牛黄丸能够有效降低大鼠脑出血后TNF-α的表达,对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体成分C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表达情况,探讨C9、TNF-α在脑出血后脑水肿中的作用及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CVF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连续切片作C9、TNF-α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并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结果脑出血后2h开始表达C9,24 h达高峰;TNF-α24 h表达明显增加,48 h达高峰,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TNF-α的表达与C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33,P<0.05);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在ICH后2 h开始增加,24~72 h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回落,1周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对侧半球相应部位及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经CVF干预后,血肿周围组织C9、TNF-α表达量明显下降,干预组与出血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VF干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规ICH组(P<0.01)。结论脑出血后补体级联激活C9及TNF-α表达明显增加,CVF干预后,C9及TNF-α表达下降,脑水肿减轻,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F-κB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在脑、肺组织的表达及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将3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脑出血组(30只),脑出血组又分为6 、12、 24 、48 h和3、5 d 6个亚组.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脑出血周围组织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情况.RT-PCR法检测脑和肺组织中NF-κB p65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 脑出血后12 h脑水肿明显,24 h血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增多,48 h左右炎症反应最重;脑出血6 h即有间质性肺炎表现和局灶性肺气肿,48~72 h炎症反应达高峰,肺泡结构破坏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NF-κB p65 mRNA于脑出血6 h在脑血肿周围组织与肺组织中表达均开始增高(P<0.01),48 h均达高峰(P<0.01),3~5 d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血清TNF-α含量在脑出血6 h开始增高(P<0.01),48 h最高(P<0.01),5 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IL-1β在脑出血各组中含量均无增高.结论 脑出血可以通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急性肺损伤,NF-кB在其病理生理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健  胡长林 《重庆医学》2007,36(13):1254-1256,1258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能量代谢产物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 健康家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脑出血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其中脑出血、治疗组、假手术组又分成1、6、12、24、48、72h组.采用二次注血法制备兔自体血脑出血模型.治疗组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4.4ml/kg)治疗.高效液相法测定三磷酸腺苷(ATP)含量,TUNEL法测定6、24、72h组血肿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治疗后1、6、12h各组间校正后的ATP含量无显著性差别,24h后治疗组血肿周围组织ATP含量明显增高,并在48、72h保持较高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但仍低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后6h有少量凋亡细胞出现,24h明显增多,72h凋亡细胞大量出现, FDP治疗后,各时间点凋亡细胞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FDP可改善血肿周围组织能量代谢,使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及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和出血组(30只)。采用大鼠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尾壳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48、96h5个时间点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出血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Caspase-3的表达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性(r=0.956,P〈0.05)。结论Caspase-3、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大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TNF-α蛋白在脑出血患者中表达特点与脑出血时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围脑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65例脑出血灶周边脑组织标本中,TNF-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6%(55/65),10例正常脑组织中TNF-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0/1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NF-α蛋白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问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出血后〈24h83.0%(39/47),出血后〉24h88.9%(16/18),出血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存在TNF-α高表达,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TNF-α参与了脑出血脑水肿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加重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NF-κB、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于术后2 h将阿托伐他汀按10 mg/kg进行灌胃.于造模后12 h、1 d、2 d、3 d和5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及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TNF-α、IL-1β和NF-κB的表达增加(P<0.05),均为12 h开始持续增加,3 d时达高峰,持续表达至5 d;与脑出血组相比,治疗组TNF-α、IL-1β和NF-κB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NF-κB、TNF-α和IL-1β的高表达.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下调NF-κB信号分子的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脑出血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肾损伤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观察大鼠和大鼠正常肾细胞(NRK)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状态下凋亡和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情况,探讨SAP时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SAP组(n=30)和假手术组(n=24),SAP组以5%牛磺酸胆酸钠溶液胆管逆行注射诱导模型,术后6、12、24h采集血清、腹水。ELISA法检测血清、腹水TNF-α水平,TUNEL法检测肾组织凋亡率,RT-PCR检测肾组织TNF-αmRNA表达。将24h采集的血清和腹水处理后,体外培养NRK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检测培养液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NRK细胞凋亡率,检测NRK细胞TNF-αmRNA表达。 结果: SAP组6、12、24h血清和腹水TNF-α水平呈进行性升高,各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假手术组在各时段明显升高(P<0.01)。SAP组肾组织TNF-α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上调。SAP组凋亡指数在6、12、24h时分别为(18.6±5.6)%、(18.1±4.7)%、(25.3±5.1)%,假手术组分别为(19.4±3.1)%、(13.5±2.8)%、(14.6±5.5)%, 24?h时SAP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SAP组24h肾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上调。经SAP组大鼠血清和腹水处理后,NRK细胞活性低于假手术组。经SAP组大鼠血清和腹水处理24h后,NRK细胞培养液中TNF-α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NRK细胞TNF-αmRNA表达上调,显著高于假手术组,NRK细胞凋亡率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SAP时肾损害明显,其损伤可能与肾细胞过度凋亡有关,而肾细胞过度凋亡与血清和腹水TNF-α升高及肾细胞过多分泌TNF-α有关,SAP腹水对肾的直接损伤可能比血清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出血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与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初步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大鼠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冠状切片做TUNEL染色和NF—κ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凋亡细胞在脑出血后6h出现,1d后开始增多,3d达到高峰,并持续到7d仍有表达,并且与NF—κB的表达变化一致,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TUNEL阳性细胞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1)。结论:脑出血后存在细胞凋亡,且可能与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TLR4,TNF-α,NF-κB表达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TLR-4,TNF-α仪和NF-κB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再灌注30min组、再灌注60min组、再灌注90min组.以RT—PCR法检测心肌中TLR4及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各种心肌中均检测到TLR4的表达,缺血及再灌注后TLR-4 mRNA含量显著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TLR-4 mRNA含量增加更为显著.缺血组与假手术组TNF—α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而再灌注后表达显著增加,随再灌注时间延长,TNF-α mRNA含量继续增加更为明显.缺血及再灌注后心肌NF—κB mRNA表达增加,随再灌注时间延长,NF—κB mRNA含量继续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TLR-4表达增加时TNF—α和NF-κB表达也增加,三者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使TLR-4,TNF—α表达增高,阻断TLR-4可能有助于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并抑制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脑平冲汤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MMP-2/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Ⅳ型胶原酶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120 h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MMP-2/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脑组织含水量:模型组术后各时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治疗组各时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2)MMP-2/9水平:模型组术后各时点较假手术组均升高(P<0.01);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MMP-2蛋白表达在24~120h时点降低(P<0.05),12 h时点差异不明显(P>0.05);MMP-9蛋白表达在24 h、48h、120 h时点降低(P<0.05),12h和72h时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安脑平冲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MMP-2/9蛋白的表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PGZ)干预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8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GZ组(n=42)及对照组(n=42),前者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后立即予以腹腔注射PGZ 10 mg/kg,对照组则建立模型后予腹腔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kg,以后各组分别每24小时腹腔注射一次等量PGZ或0.9%氯化钠注射液,直至动物被处死,根据伤后处死时间随机分为1h、3h、6h、12h、24h、3d和7d共7个亚组,每亚组各6只.取损伤灶周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挫伤灶周围脑组织中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情况,同时采用TUNEL法观察并比较脑挫伤灶周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GZ组NF-κκB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均P<0.05).以NF-κB含量水平为自变量,TNF-α含量水平为应变量,回归方程Y(PGZ组)=-0.432+0.271X,r2=0.947(P< 0.01);Y(对照组)=-4.168+0.748X,r2=0.961(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PGZ可能通过降低NF-κB活性,控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区制备脑出血模型。11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组、假手术组、ICH对照组、rhEPO治疗组。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出血灶周组织NGF、BDNF表达及凋亡细胞。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EPO治疗后48~168 h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ICH对照组及rhEPO治疗组术后6h血肿周围皮质TUNEL、NGF、BDNF阳性细胞明显增加,72h达到高峰,120h下降,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h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同时点ICH对照组(P0.01),但NGF、BDN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凋亡机制参与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过程,EPO能促进神经元BDNF、NGF的表达,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NF-κB、TNF-α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8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BDNF组(n=42)及对照组(n=42),前者通过改良Zea-longa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立即予以腹腔注射0.5μg/μl BDNF,对照组则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BDNF,以后各组分别每24小时腹腔注射一次等量BDNF/生理盐水,直至大鼠被处死,根据伤后处死时间分为l、3、6、12、24 h、3d和7d共7个亚组,每亚组各6只.取缺血灶周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脑组织中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并比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BDNF组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中二者均呈正相关(P <0.001);同时BDNF组脑组织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降低NF-κB活性,控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纹状体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影响大鼠脑出血(ICH)后神经功能的因素。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NCG、SCG、ICHG,各组根据术后时间又分为12h、1d、2d、3d、7d5个亚组;用胶原酶/肝素/生理盐水液注入大鼠脑纹状体制备ICH模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脑水含量;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电镜观察血肿周围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ICH后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在ICH3d神经功能损害最严重;2ICHG脑水含量明显高于SCG,以ICH3d脑水含量最高;3在ICH12h血肿周围出现TUNEL阳性细胞,3dTUNEL阳性细胞数最多,范围最广,以神经细胞为主;4电镜观察到ICHG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出现凋亡细胞的形态改变。结论:ICH后血肿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炎症反应、脑水肿以及细胞凋亡均为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炎性因子与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改变,探讨炎性反应与细胞凋亡在脑梗塞后的变化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插线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 CAO)2 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72和168 h取血并处死动物取相应标本。检测腹动脉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和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炎症细胞因子IL-1β水平于再灌注6~24 h明显增高,TNF-α含量于再灌注24~48 h显著增多(P〈0.05);再灌注6~72 h脑缺血梗死区细胞数量明显减少,12~72 h凋亡细胞大量出现(P〈0.01)。结论: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的生成与释放在6~48 h时增多;细胞凋亡作为缺血损伤后神经元损失的主要形式之一,在24~48 h时最为严重;缺血脑区的形态学变化在缺血后24 h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