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女性生殖道的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MPMT)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63%[1]。Moertel等[2]根据初发恶性肿瘤和第二恶性肿瘤确诊的时间间隔将MPMT分为同时性原发恶性肿瘤和异时性原发恶性肿瘤。女生生殖器官MPMT是指同时或前后发生在同一生殖器官不同部位或多个器官的彼此无关联的恶性肿瘤。本研究分析2例同时性女性生殖器官MPMT患者临床资料,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致死因素。肿瘤转移包括原发肿瘤扩展浸润,肿瘤细胞脱离、转送和继发性生长等环节,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极其复杂的过程。肿瘤微转移是指用常规检查方法,如影像学、常规病理学方法不能检出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微小转移灶。1993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指出,肿瘤转移灶生长至1mm~2mm时,称为微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健康必读》2007,(2):37-37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45-65岁多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8%~10%。遗憾的是胰腺癌不容易被早期发现,当获得确诊时,十之八九已向周围脏器肝、胆道、胃扩散,根治手术的范围相当大。如已通过淋巴、血液、神经鞘而向远处转移,则只能作姑息治疗。资料显示,症状出现后,患平均寿命只有9个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820例血液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真菌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血液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真菌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科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住院的182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咽拭子培养加涂片,检查真菌。结果 合计检出真菌感染者109例,检出率为6.0%。抗生素应用种类多,时间长的,年龄≥60岁的检出率较高;白血病病人与其他恶性肿瘤病人的检出率无差异。结论 抗生素的联合长期应用导致住院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是真菌的易患人群,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5.
骨转移癌是原发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运或其他途径转移到骨骼的肿瘤,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造成痛苦和行动困难。笔者所在科于1996年1月至2008年6月放射治疗骨转移瘤54例,63个病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卵巢肿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卵巢组织成分非常复杂,是全身各脏器原发肿瘤类型最多的器官,除组织类型繁多外,尚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之分。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变不易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属晚期,应高度警惕。在卵巢恶性肿瘤的护理中,化疗占有重要地位。现将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骨转移是原发于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经血行或者其他途径转移到骨骼,是最常见的肿瘤并发症之一,其引起的进行性骨痛、骨关节功能障碍、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针对具体的骨转移的患者,治疗方法也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院1996~2005年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的构成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某院1996~2005年有病理组织学诊断的3 577例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首次住院病人的病种构成及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3 577例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男女性别比为1.98∶ 1,年龄构成最高为50~70岁.病种构成前3位的依次是食管癌、胃癌、肝癌.结论 应加强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患病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病人预后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我国由于许多患者就诊时多已发生转移,或者在原发局限病变行根治性治疗后发生复发和转移,因此内分泌治疗是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韶关市区1996-2005年恶性肿瘤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韶关市区1996-2005年恶性肿瘤构成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及粤北人民医院1996-2005年经确诊恶性肿瘤病例资料,录入电子表格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确诊恶性肿瘤原发病例11477例。恶性肿瘤排前10位的依次为鼻咽癌、肠癌、胃癌、乳腺癌、食道癌、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宫颈癌、膀胱癌。全组恶性肿瘤高发年龄30-79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40:1。结论加强顺位前10位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且应用替加环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182例患者,85例(46.7%)患者原发疾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者116例(63.7%),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72.0%)。分离病原菌62株,其中8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113例(62.1%)患者使用高剂量替加环素,疗程为(11.6±6.5) d,临床总有效率为5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7 d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替加环素剂量、联合用药及感染病原菌无关。结论 替加环素对血液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7 d会明显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12.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医院感染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调查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临床1995年1月-1999年6月,264例老年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数据用x^2检验判断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4.16%,其中以肺部原发肿瘤医院感染率最高为76.81%,其次为食道癌64.86%、鼻咽癌63.41%;感染部位绝大多数为呼吸道占62.23%;单纯放疗其医院感染率较低为44.64%,放疗+化疗医院感染率较高为69.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住院30d以上者感染发生率60.66%,住院30d以下者为28.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普通疾病,也高于非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原发肿瘤部位、治疗方式、住院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被视为血液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白细胞某一系统的过度增生、并浸润到体内的各种组织和脏器,尤其是肝、脾和淋巴结,且周围血液中经常出现各种幼稚的白细胞,白细胞的总数经常增多,常有严重的贫血与明显的出血倾向,并可危及病人生命。本病的发生多与环境因素及机体的遗传、代谢、免疫等有关,中医认为多因七情有过,肝脾损伤而成虚劳,日久气滞血瘀结成痰核而为本虚标实之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液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真菌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科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住院的1 82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咽拭子培养加涂片,检查真菌.[结果]合计检出真菌感染者109例,检出率为6.0%.抗生素应用种类多、时间长的,年龄≥60岁的检出率较高;白血病病人与其他恶性肿瘤病人的检出率无差异.[结论]抗生素的联合长期应用是导致住院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是真菌的易患人群,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5.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6):281-281
当医院首诊发现患是恶性肿瘤或中枢神经良性肿瘤病例,且患是上海市常住户籍,包括市区和郊区县,诊断明确后必须报告。负责医生填写恶性肿瘤报告卡时应该尽可能地将各项都填写完整、信息正确且字迹清晰易于识别,如有病理学诊断信息一定要写清病理学类型。既往已报告过的老病人在后续治疗中出现新的原发肿瘤也必须按新发病例的标准再报告一次,若是原发部位明确的转移性肿瘤还应当注明原发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且应用替加环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 结果 共纳入182例患者,85例(46.7%)患者原发疾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者116例(63.7%),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72.0%)。分离病原菌62株,其中8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113例(62.1%)患者使用高剂量替加环素,疗程为(11.6±6.5)d,临床总有效率为5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 < 7 d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替加环素剂量、联合用药及感染病原菌无关。 结论 替加环素对血液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 < 7 d会明显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恶性肿瘤晚期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及诊治特点. 方法 对135例恶性肿瘤合并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消化系统肿瘤共80例,肺癌共18例,肾癌5例,急性白血病共27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2例;实验室检查中全组病例均有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115 g/L 108例,D-二聚体阳性92例;135例患者中治愈41例,显效52例,总有效率68.89%;自动出院18例,死亡10例. 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合并DIC的病因以消化道肿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较为多见,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常是并发DIC的危险信号,常常颅内出血是影响恶性肿瘤合并DIC预后的不利因素;恶性肿瘤诱发的DIC在疾病初发期,早期抗凝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DIC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路丽  李永梅  刘艳 《现代保健》2010,(11):150-151
外阴恶性肿瘤是一类少见的妇科肿瘤。多发生在绝经后的妇女。近年来,其发病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笔者所在医院1975—2007年,以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综合治疗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35例,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78年5月至1997年6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白血病除外)4704人的患病情况分析,6~20岁恶性肿瘤患者245人,占住院总数4.2%,其中198人为在校学生,占该年龄恶性肿瘤患者的80.8%。结果表明所患恶性肿瘤依次为恶性淋巴瘤、成骨肉瘤、软组织肉瘤,分别为6~20岁恶性肿瘤患者的56.73%、19.18%及9.80%。这三种肿瘤均具有进展快、易发生血性转移、晚期预后差的特点,因此时在校青少年进行普及肿瘤知识的健康教育.以便做到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提高青少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老年人肺癌伴其他器官原发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的复习近30年内因肺癌住老年呼吸科281例临床资料~结果281例中33例肺癌伴有其它器官原发恶性肿瘤(多器官癌),占1244t%,初原发癌平均生存期7.8~14.5年,首、重癌问隔时间平均5.7~9.3年,第二原发癌(重癌)平均存活时间3~5.2年,手术治疗4.5~6.2年,长于非手术治疗1.9~3.3年结论原发癌治疗存活,需要长期或终身追踪,因为存活3年以上重癌的发生率将增加。早期发现重癌,推荐手术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