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甲苯胺蓝染色幽门螺杆菌的病理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邸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66-2567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胃黏膜活检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查幽门螺杆菌(Hp),及Hp感染与胃黏膜慢性炎症、消化性溃疡等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对30例无症状者及399例有症状者在进行胃镜检查及常规病理活检的同时,对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检查Hp,对无症状组及各疾病组的Hp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甲苯胺蓝染色方法简单、效果好。Hp感染在无症状人群中达40%,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Hp检出率分别为55.5%及47.5%。结论:Hp感染与镜下胃黏膜炎症改变相关,Hp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黏膜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碘染色结合超声内镜(EUS)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可疑食管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NBI及碘染色检查,并对病灶进行活检,统计NBI及碘液染色法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联合检出率。对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EUS检查,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内镜下微创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将切除的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比较病变浸润深度与超声内镜判断的浸润深度的符合率。结果单独采用NBI与单独使用碘染色法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结合碘染色方法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显著优于单独应用NBI或碘染色法(P<0.05)。EUS判断食管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结合碘染色法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超声内镜可以对病变的浸润深度做出准确判断,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和比较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与甲苯胺蓝染色两种方法对诊断癌前病变和口腔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220例,分组应用DNA倍体分析和甲苯胺蓝染色两种检查方法检测。结果 DNA倍体分析对癌前病变和恶性病灶都显示出高特异性和灵敏度;而甲苯胺蓝对癌前病变和恶性病灶染色结果显示出中等灵敏度和低特异性。结论对于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都优于甲苯胺蓝染色。  相似文献   

4.
顾文玉  穆涛 《天津医药》2000,28(6):334-336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索最经济、简单、快速、准确诊断尖锐湿疣的方法。方法:对可疑生殖道尖锐湿疣的女性患者,采用甲苯胺蓝活体染色,刮片及阴道镜检查,然后取活检分别进行病理切片及PCR技术检测、对比。结果:甲苯胺蓝试验、刮片、阴道镜、病理组织学及PCR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其湿疣阳性诊断率分别为:57.14%、37.86%、50.0%、60.71%、56.43%。甲苯胺蓝本染色分别与 是组织学及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疾病,包括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和恶性病变。Hp感染者多为无症状带菌者,部分发展成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本文就胃黏膜活检组织Hp感染快速尿素酶法和改良Giemsa染色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并探讨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病理学主要包括 :组织病理学 ,其中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活检” ,即临床外科病理 (亦简称“临检”或“外检”) ;尸体组织病理检查简称“尸检” ;动物组织病理即实验病理。还有细胞病理、超微结构病理和免疫病理等。各分科病理学诊断报告有所不同 ,其中开展最广、临床应用最多的是“活检”。本文仅对其诊断与报告的书写进行探讨。1 病理诊断的价值病理学是确定病变的性质 ,确诊疾病的类型和揭示病变的程度最重要的一门科学。其确诊率一般要求在 98%以上[1 ] ,居各种医技诊断方法之首。尤其活检 ,可直观地看到新鲜病变组织的结构变化和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技术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 185例体检及门诊病例,分为2组,分别应用TCT(2 150例)检查及传统巴氏涂片(2 035例)检查,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活检.结果 TCT检查标本的满意率、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阳性率及与组织病理活检的阳性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巴氏涂片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TCT技术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率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并与组织病理活检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此技术敏感性高于巴氏涂片,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统称。它指子宫颈非典型性增生,分3级,它的自然转归分为消退逆转、持续不变及进展为更高一级病变乃至浸润癌。随级别的升高病变逆转率逐渐下降而进展率逐渐升高,故早期诊断是治疗CIN的关键。临床常用以下方法及步骤进行诊断: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宫颈管诊刮术—宫颈锥切术。本研究采用阴道镜检查直接观察宫颈病变,定点活检,并与细胞学诊断相比较,病理检查为最后确  相似文献   

9.
王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2036-2037
目的:为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院行新世纪液基薄层细胞学细胞学检查的女性患者530例,对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多点活检对照.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对细胞学阳性行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上皮低度病变内87.5%(7/8),上皮内高度病变100%(CINⅡ3/3,CINⅢ2/2),鳞状细胞癌100.00%(2/2).结论:该方法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诊断率,细胞学阳性患者配合阴道镜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细胞学联合阴道镜及病理活检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活检结合的方法对宫颈病变进行诊断,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炎症123例,占38.92%;CIN155例,占49.05%;宫颈浸润癌38例,占12.01%。结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及病理活检能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为宫颈病变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17,(12):928-93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LPT)和HR-HPV-HC2二联检测妇科门诊患者443例,其中对LPT、HR-HPV-HC2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三联检查的83例临床资料结果进行分析。结果:LPT和HR-HPV-HC2二联合筛查的443例患者中,HR-HPV在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和鳞状细胞癌(SCC)的宫颈管分泌物阳性率分别为38%、93%、100%和100%,均高于正常(NILM)组的22%。LPT、HR-HPV-HC2检测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三联检查的83例患者中,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I级(CIN1)、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CIN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3)和SCC,HR-HPV感染率分别为79%、92%、100%和100%,,均高于NILM组57%。随着病变级别升高,HR-HPV感染阳性率明显升高,尤其在CIN3和SCC的14例患者中HR-HPV感染阳性率高达100%。结论:HR-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采取HR-HPV-HC2检测联合LPT检测二联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频电波刀行电圈切除治疗宫颈病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行电圈切除 (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 32例 (其中 12 5例为CIN)LEEP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LEEP术后病理诊断 ,在炎症和赘生物病变外缘 3mm进出电极 ,对于CIN和HPV感染患者 ,电极在病变边缘外 5mm进出。结果 LEEP治疗的宫颈病变治愈率为 96 98% ,CIN残留率和复发率低 ,分别为 2 4 0 %( 3/12 5 )和 1 6 0 % ( 2 /12 5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LEEP术标本的病理诊断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LEEP对炎症、损伤、癌前病变、HPV感染等宫颈病变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诊断、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闫威  陈勇  李浩博 《河北医药》2013,(19):2887-288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027在牙龈癌及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1例正常黏膜组织、26例癌前病变(白斑、红宽)组织及46例牙龈癌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p27蛋白与牙龈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p27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与癌前病变及牙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另2组p27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但与病变的临床分级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p27蛋白与癌前病变和牙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与牙龈癌的临床分期成反比关系,与牙龈癌的病理分级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吲哚菁绿(ICG)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美蓝染色法和吲哚菁绿荧光法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阴性率、准确率;平均检测用时和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0例、阴性20例。吲哚菁绿荧光法的准确率95.00%(57/60)高于美蓝染色法的75.0%(45/60),假阴性率5.00%(2/40)低于美蓝染色法的20.00%(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吲哚菁绿荧光法的平均检测用时(11.25±1.12)min短于美蓝染色法的(17.26±1.53)min,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3.21±0.76)枚多于美蓝染色法的(1.79±0.52)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法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能降低假阴性率,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LEEP环切电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湖北五峰妇幼保健院对2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阴道镜下点状活检和LEEP环切电刀术后病理诊断并对二者结果进行分析此较。结果 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刀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LEEP刀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非常理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有效阻断癌前病变发展为浸润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醋酸染色法(VIA)联合碘染色法(VILI)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妇科就诊的30~60岁已婚妇女进行VIA和VILI法宫颈病变的筛查,对于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结果 2011年初查VIA或VILI阳性325例,其中阴道镜下组织活检107例,确诊为CINⅠ及以上的病例50例,检出率2.94%(50/1698);2012年首次复检VIA或VILI阳性194例,其中阴道镜下组织活检63例,确诊为CINⅠ及以上的病例13例,检出率0.98%(13/1324);2013年第二次复检VIA或VILI阳性157例,其中阴道镜下组织活检42例,确诊为CINⅠ及以上的病例4例,检出率0.41%(4/996)。确诊的CINⅠ、CINⅡ、CINⅢ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9.74岁(22例)、42.56岁(18例)、46.28岁(22例)和49.80岁(5例)。结论 VIA和VILI法适合经济条件不发达区域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注射活体染料被认为有助于颈部外科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定位(Hurvitz等1968,Y(?)er和Krementz,1969;Tardy和Tenta1971)。动物实验表明,全身注射活体染料甲苯胺蓝后,这染料高浓度地积聚在甲状旁腺、胰腺、心、胃液和肾脏等的组织中。作者把这种染料能染胰腺的特性应用于胰岛细胞瘤的病人,在静脉内注射甲苯胺蓝后,胰岛细胞瘤能呈现特有的颜色。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介入性超声在临床应用,显示了极大优越性,近年来我院胸科患者增多,大部分肺恶性肿瘤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一般都能明确病理诊断。但少数病人病变靠近边缘,纤维支气管镜取下病变组织,无法取病理活检,对病人治疗产生了一定影响。我院超声室与病理室自1999-01~2001年对30例病人肺占位病变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穿刺取病理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科学依据。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5~70岁。使用东芝SSA-220A型超声仪,配有专用槽式穿刺针头,穿刺针用国产槽式带针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食管癌前病变术前活检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65例胃镜活检为食管癌前病变并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差异。结果:术前胃镜活检与ESD术后病理诊断整体一致性为67.7%,术后病理升级占26.2%,术前病理较术后病理高估占6.2%。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占52.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占11.9%。结论:食管癌前病变术前胃镜活检标本与ESD标本病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需注意术前胃镜活检在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理低估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CN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发现乳腺腺体内106个可疑病灶,14G穿刺活检针取得病理组织,将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94个可疑病灶成功取得病理组织。病理结果 :91个乳腺病灶的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3个活检穿刺报告为良性病变者手术结果为早期浸润性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敏感性为95.4%,特异性为100%。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是一种创伤小、实用、准确、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