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锤状指畸形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指Ⅰ区伸指肌腱断裂止点撕脱或撕脱性骨折引起的远指间关节(DIP)屈曲畸形,分为骨性锤状指和腱性锤状指,以DoyleⅠ型最为常见。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治疗常导致远指间关节不能伸指,近指间关节容易发生过伸倾向,造成功能障碍,影响手部美观及日常生活,产生心理不适。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有保守治疗,肌腱缝合+克氏针固定,抽出钢丝法,微型骨锚钉法,瘢痕折叠缝合和侧腱束转位等。本研究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纯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新鲜无骨折锤状指的疗效。方法采用0.8mm克氏针自指尖经皮穿入,固定远指间关节背伸10°~15°位,术后近侧指间关节任其自然屈曲,不做任何外固定,8周后拔除克氏针,患指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采用该方法治疗新鲜无骨折锤状指21例,患者均随访8~12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TAM疗效评定:优16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5.2%,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单纯经皮克氏针固定是治疗新鲜无骨折锤状指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三枚克氏针阻挡卡压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治疗的23例手指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伴骨性锤状指患者, 其中男16例、女7例, 年龄(32.17±7.99)岁, 采用闭合复位后一枚克氏针过伸位固定远指间关节, 两枚克氏针斜形阻挡持续卡压撕脱骨块的方法。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 随访时观察记录患指远指间关节活动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均超过6个月, 平均随访(11.22±5.72)个月, 手术时间(46.91±11.78)min。1例患者因阻挡克氏针对手指背侧皮肤压迫而造成局部皮肤坏死, 后经换药治疗, 愈合满意。其余患者中无针道感染、皮肤坏死, 所有患者均为骨性愈合, 手指活动功能良好。末次随访时, 根据Grawford功能评定标准, 优13例, 良9例, 可1例, 优良率为95.65%。结论三枚克氏针阻挡卡压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 固定稳定可靠, 手术操作简单, 疗效满意, 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越远节指间关节伸肌腱的连续性断裂产生特征性的槌状指畸形,经常是闭合性的,伸指的状态下,意外力量屈曲指间关节,导致腱撕裂或撕脱,伴随远节指骨骨折,由于近端中央腱回缩,致近端指间关节过伸形成鹅颈畸形,有时指背腱膜在远端指间关节背面即终腱断裂,或末节指骨底的撕脱性骨折所致.肌腱损伤多发生在DIP关节屈曲的初期,指尖受到外力打击所致,主要表现为末节指骨下垂.现将收治的30 例槌状指畸形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锤状指是由于伸指肌腱终腱与末节指骨的连续性中断导致末节手指主动背伸障碍,末节手指屈曲畸形.弹性外固定支架[1,2]具有弹性固定远侧指间关节于过伸位,同时绝对固定近侧指间关节于屈曲位,以使伸指肌腱侧键束及终腱松弛,便于将末节指骨撕脱的骨折块复位或吻合断裂的伸指肌腱终腱.虽然被临床广泛应用,但仍有不足,比如由于近指间关节绝对固定于屈曲位,可致后期关节僵硬,影响功能恢复.为此,我们对临床应用的弹性外固定支架[2]进行改进,设计了近指间关节可以做功能练习的弹性功能练习支架替代原有的弹性外固定支架,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克氏针髓内固定技术在掌、指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手部掌骨、近节指骨新鲜骨折,在手提式x光机监视下,采用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从患手的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检查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平均4.2周拔除克氏针,除5例5处(均为近侧指间关节)手指伸直受限外,余均与健侧无明显差别,其患指握力与正常侧无明显差异,未出现针道感染。4处伴有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皮肤软组织损伤,局部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其中2例伴有伸肌腱损伤一期修复。3例因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挫伤严重,伤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结论在有x线仪监视条件的医院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新鲜掌指骨折患者,可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具有价格低廉,损伤小,固定确切,内固定取出方便,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肌腱与末节指骨的缝合固定治疗Ⅰ区指伸肌腱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8例Ⅰ区指伸肌腱损伤患者,损伤平面距伸肌腱止点小于1cm者。于手指末节指骨基底横向钻孔穿过4"0"或5"0"丝线或尼龙线,用连续缝合的方法将伸肌腱近端或以"U"形的缝合方法将撕脱骨片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术后用小管形石膏外固定,患指在近指间关节屈曲、远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6周。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患指功能良好,远侧指间关节(DIP)活动度均数-10°~51°,肌腱未出现再次断裂。结论本手术操作简便,能有效加强Ⅰ区指伸肌腱与指骨的固定。  相似文献   

8.
外伤后的陈旧性锤状指畸形,既往采用局部瘢痕化的断端或关节囊重叠紧缩缝合法,术后指间关节功能恢复常不理想。2000年2月-2005年1月采用游离腱片的移植,治疗陈旧性锤状畸形11例,术后手指功能恢复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克氏针阻挡弹性加压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阻挡弹性加压治疗骨性锤状指54例,骨折解剖复位.术后6周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rawford 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5~60个月,平均18个月.病人骨折均骨性愈合.采用Crawford 标准评估疗效,优48例,良4 例,可2 例,优良率96%.结论 克氏针阻挡弹性加压治疗骨性锤状指,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骨性锤状指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乔栋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3):104-105
目的探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患者,以骨折处为中心做一长3~5cm的切口,暴露锁骨断端,从锁骨远侧断端髓腔钻入的1枚克氏针,出口大致在喙锁关节的内后侧,在肩的后外侧穿出。结果临床愈合时间4~l2周,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7周。术后外观无畸形,肩关节活动正常。克氏针轻微移位1例,改二次钢板手术1例。结论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锤状指是手指部位的常见损伤。以往临床多采用过伸位石膏固定或手术行肌腱吻合或行远侧指间关节融合术。自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三针缝合法治疗锤状指,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厉文华 《蚌埠医药》1991,9(4):14-14
锤状指是手指部位的常见损伤。以往临床多采用过伸位石膏固定或手术行肌腱吻合或行远侧指间关节融合术。自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三针缝合法治疗锤状指,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中锤状指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30例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锤状指畸形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型锚钉修复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平均14个月的随访,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现象,手指关节功能和外观恢复良好,治疗的总优良率为94.3%。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中锤状指畸形患者接受微型锚钉修复治疗,有助于其手指关节功能和外观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应用克氏针卡压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4例14指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末节指骨过伸固定远指关节,克氏针斜形卡压撕脱骨块的方法,术后撕脱骨块均达解剖复位,6周拔除克氏针作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经TAM评定:优11例,良3例。结论骨折全部早期愈合,采用克氏针卡压固定末节基底背侧骨折,能有效治疗骨性锤状指畸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单支S形克氏针治疗不适合内科治疗的掌骨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例掌骨骨折患者,以手术钳将克氏针弯曲呈S 形,将克氏针尾段深入钻孔中,同时克氏针三点固定配合夹板固定骨折处,固定后及时做手掌及指功能锻炼。结果5例患者掌指关节结构稳健,掌指及指间关节功能恢复完全,掌骨破坏处均得到骨性愈合,无严重旋转畸形等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应用单支S形克氏针治疗不适合内科治疗的掌骨骨折,技术简单,固定稳健,不妨碍患者早期手掌活动锻炼,患肢功能恢复迅速且完全。  相似文献   

16.
掌指骨骨折是手部最常见的骨折,常因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等影响手部功能[1]。尤其是掌骨的粉碎性骨折,复位固定要求高,传统的非手术治疗不易达到解剖复位,易出现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僵硬,影响手部功能。克氏针内固定有一定的局限性,易发生退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采用悬垂斜拉钢丝克氏针固定治疗创伤性锤状指疗效,从而更合理选择锤状指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30例创伤性锤状指采用悬垂斜拉钢丝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4~6周拔除钢丝及克氏针,逐步手指功能康复锻炼,观察其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0例创伤性锤状指采用悬垂斜拉钢丝克氏针固定治疗,随访观察3~6个月,手指功能参照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16例,良9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83.33%。结论采用悬垂斜拉钢丝克氏针固定治疗锤状指,具有手术简单、操作安全、费用低廉、护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在无手术显微镜下做拇指再植术一例,经三年观察,已恢复了部分工作,报导如下:患者男,28岁,木工,1979年10月5日因电锯伤而将左拇指锯断:相当指间关节处,关节面完全脱失,伸、屈侧肌腱、神经、血管等全部断离。仅拇指背侧皮肤有2cm 未断(其拇指指间关节处之周径为8cm)。经清创后将关节面修整以克氏针贯穿指骨之髓腔,使之融合成165°曲功能位的固定关节。  相似文献   

19.
刘政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481-482
目的对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中锤状指畸形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例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中锤状指畸形患者,采取微型锚钉治疗的方式,并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恢复治疗。结果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对患者术后患指功能进行评价,其中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2.9%。结论微型锚钉治疗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中锤状指畸形的方法,相对于以往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更佳安全可靠,而且畸形复发率更低。除此之外,也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节省了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3例患者,以骨折处为中心做一长3~5cm的切口,暴露锁骨断端,从锁骨远侧断端髓腔钻入的1枚〈2mm克氏针,出口大致在喙锁关节的内后侧,在肩的后外侧穿出。结果73例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周(6—8周)。64例愈合后局部无疼痛,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平均为4个月(3~6个月)。6例术后则有因天气变化偶然疼痛或因患肢上举产生肌肉酸痛,3例骨不连术后均有局部隆起和肩部轻度内收畸形。结论锁骨骨折用1枚φ2mm的克氏针髓腔内固定和钢丝环扎可发挥较强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