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胸痹心痛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胸痹心痛的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老年胸痹心痛与其他年龄层的胸痹心痛患者相比,临床特征更为复杂多变,这给老年胸痹心痛的诊断、治疗和护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做好老年胸痹心痛患者的护理,对于患者的疗效及转归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胸痹心痛心血瘀阻证动物模型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心痛相当于西医之冠心病,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占据首位,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目前对胸痹心痛的理论临床以及实验研究还没有确定统一的诊断标准以及实验的各辨证检测指标。仍需进一步加强胸痹心痛的实验研究。“心血瘀阻”证是胸痹心痛的重要证型,建立病证结合的胸痹心痛心血瘀阻动物模型,是对胸痹心痛研究的主要环节,而贵州小型猪是比较合适的实验动物,可作为胸痹心痛心血瘀阻动物模型的理想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周信有教授胸痹一号方治疗胸痹心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周信有教授胸痹一号方辨证加减治疗胸痹心痛86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4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9%。结论胸痹一号方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胸痹心痛患者舌象及变化规律,分析其在胸痹心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20例临床确诊为胸痹心痛(冠心病)患者的舌象,对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具有典型的特征,血瘀证是胸痹心痛的主要证型(占全部观察病例的70%).据舌可以判断胸痹心痛的病位深浅及轻重.结论 舌诊在胸痹心痛中的应用有利于判断病变严重程度,为疾病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指导临床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发挥传统医学在现代疾病诊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杨思进教授作为名中医,数十栽临证经验,对风邪、胸痹心痛、风药三者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胸痹心痛——“风病”辨证认识,运用风药治疗胸痹心痛,疗效颇佳。笔者通过跟师学习,亲聆教诲,采撷其学术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我院胸痹心痛患者行中医辨证施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该文对护理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现从病因病机、中医特色护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并加以分析探讨,以期为广大护理人员所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证施护对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运用临证施护的理论,从护理、用药、饮食等方面做出了较全面的护理,总结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减少了复发率。结论中医临证施护对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浊、血瘀、气滞。这也衍生出胸痹心痛有痰浊阻络、瘀血阻络、气滞血瘀型。然痰浊、血瘀、气滞三者互化,故痰浊、血瘀、气滞贯穿胸痹心痛的始终。目前临床上胸痹心痛的病机论述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心阳虚、心阴虚。辨证治疗多以益气、养阴、化瘀、活血为主。然在临床有许多病例往往表现为郁热征象,具有相当大的比例,被临床医生忽视。本人从师于于凯成教授学习,同时查阅古医籍后,明了郁热心痛古籍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中的胸病、心痛范畴,在中老年群体中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主要是因为心脏阴阳气血偏虚,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液瘀阻、血脉阻滞。仲景医学思想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对胸痹心痛的病理、症状、治法和方剂使用原则进行了系统整理。本文通过探讨六经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方,旨在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科学治疗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胸痹心痛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中药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而为减少其发作次数,辨证词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胸痹[心痛]辨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临床中须结合伴随症状,辨别心痛属性.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本文介绍了该病的太极拳、气功、按摩、针灸、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和饮食调养等传统的康复医疗措施,以及该病的中医传统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仲景"阳微阴弦"理论在对胸痹心痛的辨治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阳微阴弦"反映了胸痹心痛病病机与证病机的一致性,即是胸痹最基本和主要病机。胸痹心痛"阳微阴弦"病机观高度概括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并显示了冠心病心绞痛多种危险因素。笔者自2006-03~2007-01期间收集到169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探讨以"阳微阴弦"理论为指导的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与冠心病部分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一步阐释胸痹心痛的病机及发病,为临床立法、处方、诊治、预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36-36,9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而无效率则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辨证施治胸痹心痛,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胸痹的预防     
《金匮要略》以及历代医籍对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胸痛等以及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皆属于中医学胸痹的范畴)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已有较为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在治疗方面,《内经》早已提及刺治的穴位和方法:在《金匮要略》里着重强调了宣阳通痹的治  相似文献   

16.
胸痹为急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胸痹具有较好疗效。笔者认为胸痹心痛辨证应提纲鸽领。以中医舌脉为金指标定类,根据临证实际分为两虚一实三类,然后据证立法,依法遣药。胸痹心悸治标抓痰瘀,治本重阴阳;胸痹心哀治以温阳利水为主;胸痹心厥急者以痰瘀阻络为主,  相似文献   

17.
胸痹心痛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证之一.吾师潘智敏在多年临床诊治中,总结了一定的辨证规律,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用药特色,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痛证冠状动脉造影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冠造)诊断胸痹心痛证,探求中医证候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以Judkins法对10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按冠状动脉(冠脉)狭窄性质分为轻、中、重和闭塞性病变,根据冠脉受累分为左主干、单支和多支病变,按中医辨证分型观察。结果:发现胸痹心痛以虚实夹杂多见,占57%,冠造正常的胸痹心痛患者,以气虚气滞多见,其次是气虚痰浊;冠造异常冠脉多支病变及重度狭窄的以气虚痰浊、气虚血瘀多见。结论:通过冠造可以将胸痹心痛证候量化及客观化,并按胸痹的缓急,轻重将本病分为气滞心脉、寒凝心脉、心络瘀阻、血瘀心脉及心脉闭阻等中医证型,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区分“本虚标实”及“本实标虚”的不同病理机制及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没有PCI术后心绞痛的说法,根据临床上患者PCI治疗后出现的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我们可将其归类于传统医学中的"胸痹"、"心痛"。"胸痹"之名,最早见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于《金匮要略》提出胸痹心痛的概念和病机,为其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金匮要略》中归纳病机为"阳微阴弦"~([1])。《灵枢·本藏》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吼痹、逆气。"《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是眩仆。"《杂病广要·身体类·胸痹心痛》曰:"胸痹、心痛,其病如二而一,均是为膈间疼痛之称。胸痹轻者仅胸中气塞,心痛重者为真心痛。"均是对胸痹心痛的论述,二者常相兼出现,故往往合称"胸痹心痛"。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气短等。  相似文献   

20.
路志正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秉承传统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认为胸痹虽有虚实寒热之分,在气在血之异,但是胸中阳气虚衰,邪气乘虚而侵袭阳位,痹阻气机则是其共同的发病机理,尤其强调脾胃的生理功能在胸痹中的重要性,提出"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的学术理论。通过对胸痹心痛中以"虚"为主要矛盾的中气不足、气血亏虚、中阳虚寒、气阴两虚等证型的分析,总结路老的诊疗经验,突出路老在辨证、选方、用药方面的见解,目的在于继承并弘扬传统中医的学术思想,为现代中医的发展带来启发,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