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冠状动脉肌桥五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君  张悦 《临床误诊误治》2002,15(4):273-274
冠状动脉肌桥为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 ,在冠状动脉造影病人中约 0 5 %~ 7 5 %有心肌桥的存在[1] 。由于非创伤性检查尚无法明确诊断 ,故临床易误漏诊。我院 1998~ 2 0 0 1年共收治冠状动脉肌桥 5例 ,均误诊 ,后通过造影检查得以确诊。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中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4 4~ 4 6岁。 1例伴原发性高血压 ,2例伴肥厚性心肌病 ,1例同时伴有高血压及肥厚性心肌病。1 2 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 有胸痛、胸闷等类似典型心绞痛症状者 4例 ,均误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持续性胸痛 9小时 1例 ,误诊为急…  相似文献   

2.
心肌桥误诊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有症状心肌桥的临床特点 ,探讨心肌桥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 1993- 0 1/2 0 0 0 - 0 5 986例冠状动脉造影中 15例心肌桥病例 ,对比其出入院诊断、ECG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 :心肌桥的初诊误诊率为93.3% ,误诊为冠心病者 1例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者 3例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者 9例 ,冠心病陈旧下壁心肌梗塞者1例。前降支近中段心肌桥患者 12例 ,前壁缺血占 3/12 ,前侧 下壁缺血占 6 /12 ,侧壁缺血占 1/12 ,下壁缺血占 2 /12。右冠心肌桥患者 3例 ,侧壁缺血占 2 /3,下壁缺血占 1/3。 15例心肌桥患者中有 14例硝酸酯类治疗无效。结论 :心肌桥患者常在中年以后出现酷似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及 ECG表现 ,临床确诊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误诊为冠心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已被公认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但临床上常因忽视这一表现而将病人误诊为冠心病,甚或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我院1995年1月~1999年3月共收治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6例,其中长期误诊为冠心病10例,误诊率62.5%(10/16),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1~67岁,平均43.8±9.7岁。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认诊断,其中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均未见冠状动脉异常,与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正常人相比,冠状动脉内径更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心肌桥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肌桥组28例,冠心病组34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活动平板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反应。结果:两组心绞痛发作、胸闷症状、活动平板试验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冠心病组具有更多危险因素,硝酸甘油治疗效果好;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中段,而冠心病病变以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多见。结论:心肌桥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相似,冠脉造影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心电图的普及及广泛应用,出现ST段或T波变化的非冠心病易误诊为冠心病,现就6 a来临床遇到的误诊7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50~71岁。其中高血压病史3例,以突发背部撕裂样痛为主诉1例;以胸部刀割样疼痛为主诉1例;以阵发性胸痛反复发作为主诉5例,7例心电图均有ST段下移或T波倒置改变。1.2误诊情况2例主动脉夹层误诊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误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误诊持续时间2 d~4 a。1.3方法本组均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扩冠或抗凝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1例经超声心动图,胸部CT确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转院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经胸椎X线检查,胸椎CT确诊为胸椎压缩性骨折,1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2例腹部彩超检查诊断为胆石症1例、胆囊炎1例;1例经冠脉造影,反复心脏彩超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结果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另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严格口服降压药至今健在,另5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3讨论3.1误诊分析(1)对疾病特殊临床表现认识不足。主动脉夹层是一急症,病因多是由于存在多年高血压病史、而且血压控制不佳,  相似文献   

6.
不典型胸痛伴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时,临床上往往诊断为冠心病。不典型胸痛中究竟有多少为冠心病,国内尚少研究。本文分析我院自2002年来以不典型胸痛为突出表现,高度疑为冠心病而收住院的4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旨在探讨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的诊断问题。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8例,年龄37~66(48.8±7.97)岁,病程均在0.5 a以上。本组均以发作性胸痛、胸闷为突出表现,持续时间超过0.5 h,硝酸甘油含化或休息后胸痛缓解不确切。其中1例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伴窦性心动过缓,其他病例均无心律失常。全部病例未见明显心肺器质性病变。胸痛病因难以确定,需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排除冠心病。典型心绞痛、有心肌梗死史的胸痛、伴糖尿病的胸痛以及以心律失常为突出表现者未包括在本组病例中。1.2冠状动脉造影方法采用Judk ins法,血管内径狭窄≥50%时诊断为冠心病。2结果本组中14例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其中2例狭窄程度在20%~40%,其余12例狭窄在50%~70%,符合冠心病诊断仅12例,占所有病变的30%。14例受累的血管为:左前降支10例,左回旋支1例,右冠状动脉3例,均为单支血管病变。其余26例...  相似文献   

7.
公永明  张兴华 《临床荟萃》1997,12(8):372-373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室间隔、心尖及左室游离壁呈非对称性肥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故常误诊为其他心脏病.由于本病治疗特殊,故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我院心内科近3年来共收治肥厚型心肌病16例,其中11例被误诊(包括在院外),误诊的疾病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例,心绞痛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还有1例病毒性心肌炎误诊为本病.现将误诊的情况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左心室造影对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21例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21例心电图均显示相应导联的T波倒置,但只有8例患者达到对称深倒的标准;超声心动图只检出其中的9例患者符合局部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造影检出人武部病例的局部心肌肥厚,18例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诊断为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其中心尖肥厚型有11例呈左心室:黑桃“样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全部病例大致正常。结论 左心室造影在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重要价值,可明显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2005年8月收治的1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对其中2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进行临床及辅助资料分析。结果结合2例患者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明确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对指导治疗及预后起一定的作用。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容易误诊及漏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其辅助检查可以诊断此疾病,尤其冠脉造影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更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肌桥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探讨心肌桥与冠心病的鉴别要点。方法:选取我院1999-01/2007-09期间收治的心肌桥早期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45例患者,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结果:MB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6±9.6)岁,男31例,吸烟率13.3%,糖尿病发生率15.6%,高血脂发生率13.3%,高血压发生率26.7%,26.7%MB患者存在ECG ST-T缺血改变,48.9%MB患者运动平板阳性,28.9%MB患者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24.4%MB患者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结论:心肌桥与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心肌桥患者相对年轻,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对少,冠脉造影等辅助检查可鉴别两者。  相似文献   

11.
对50例正常老年人及7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应用体表信号叠加心电图检测心室晚电位(VLP)的结果作了分析,进而探讨了 VLP 检测与心肌梗塞及/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OMI 并室壁瘤患者的 VLP 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室壁瘤患者(5/12对11/63),OMI 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 VLP 检出率明显高于 OMI 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23对3/52),MI 患者作 VLP 检测,对于预报室性心律失节及判别高危病人确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立性盲肠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孤立性盲肠溃疡的诊断和治疗并复习相关献。结果:3例患均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见盲肠2例呈急性炎症改变。1例为慢性炎症改变,3例均行右半结肠部分切除,术后标本病理检查证实,溃疡基底为肉芽组织.有炎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巨纤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表现为急性和慢性炎症。结论:孤立性盲肠溃疡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少见疾病,钡剂灌肠或CT检查难以与盲肠癌鉴别,最终确诊需要对结肠镜活检标本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如无并发症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下疳的误诊情况和误诊因素,方法:对162例硬下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硬下疳患者中,48例曾发生误诊,误诊率为29.6%,易与硬下疳混淆的疾病有龟头包皮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器肿瘤,毛囊炎及皮肤非特异性感染,侵蚀性阴部溃疡,白塞综合征,固定性药疹,疥疮结节,软下疳等,结论:硬下疳的误诊可由多种因素直起,其不典型表现(包括潜伏期过短或过长,非生殖器部位多个皮肤损害,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等)以及医师对硬下疳的认识误区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因素,诊断硬下疳仍然需要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活检以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右前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例右前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病例资料及病理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无特殊性,CT检查以及病理结果有诊断意义;提倡综合治疗,可望治愈。结论:提高对纵隔原发性性精原细胞瘤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徐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9):1300-1302
目的 探讨脱落细胞形态学定量分析技术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 (A组 )和 4 0例恶性胸腔积液 (B组 )涂片做 HE染色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染色 ,并用图像分析仪定量测定 :1A组间皮细胞和 B组肿瘤细胞形态学参数 (面积、周长、最大长径、最小长径、形状因子及核 /浆比 ) ;2 A、B两组 Ag NOR颗粒总面积 /核、形状因子及异形指数。以上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上述各参数测得值 B组均高于 A组 ,A、B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0 1)。结论 脱落细胞图像分析结合 Ag NOR颗粒测定可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学鉴别提供量化依据 ,在其辅助诊断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胸外科1990-01-2009-08间收治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闷、胸痛、咳嗽、咯痰、发热是SFTP的主要症状。诊断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分析,所有患者的CD34、vi mentin、bcl-2和CD99均阳性表达。随访5个月至19 a,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分析,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子宫肉瘤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 对 1980~ 2 0 0 1年本院收治的 36例子宫肉瘤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研究组 ( 组 ) 2 1例 (5 8.3%)为初次手术时误诊 ,本组患者有 14例再次手术 ,5例 3次手术 ,近期复发率 70 %。初诊确诊为子宫肉瘤者为对照组 ( 组 ) 15例 (4 1.7%)。2 组患者中位年龄较 组轻 ,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而行局部切除 ,增加复发率和血行播散的机会。 3 组再次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较 组显著增加。结论 初次确诊并选择根治性手术方式是改善子宫肉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3例被误诊的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有惊厥表现,因忽略血糖检查,分别被误诊为宫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和癫痫。人院后常规行血糖检查发现低血糖,再进一步检查发现高胰岛素血症。结论 对于婴儿惊厥起病,应常规行血糖检查,持续低血糖,再行血胰岛素、尿酮检查,尽早发现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  相似文献   

19.
早期医学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医学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及转归。方法:72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医学干预,并与同期未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6个月后进行功能评定,治疗组显效6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6.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医学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可以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近10 a来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1例诊治情况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胆管癌在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发生率为3.3%;术前诊断正确率61.9%;CA199阳性率为76.2%,术前诊断正确率B超为56.3%,CT为67.8%,MRI/MRCP为82.3%,根治性切除肿瘤42.8%,姑息性手术57.2%,根治性切除肿瘤1、2、3a生存率分别为91.3%、71.5%和50.7%;姑息性手术1、2、3a生存率分别为30.3%、18.4%和0.00%.结论 肝胆胆管癌患者中血清CA199升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对胆管癌的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且血清CA199在监测术后复发中也具价值.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能明显延长患者寿命,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