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旨在通过研究下咽癌颈部Ⅱb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而分析颈清扫术中保留Ⅱb区的可能性。对2008-2011年4月间34例(51侧)下咽癌接受颈清扫术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评估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尤其是Ⅱb区),进行治疗性颈  相似文献   

2.
颌面颈部淋巴结核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血流动力学在颌面颈部淋巴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颌面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84例,对其中224个淋巴结在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淋巴结边界、形状大小、内部回声、边缘回声、后方回声、血流分级、血流分布形式、收缩期最高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速度时间积分(VTI)。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结核性淋巴结炎与慢性淋巴结炎在结节内部血流分级中有显著性差异,即结核性淋巴结炎结节内部血管明显增多,但二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核性淋巴结炎与恶性淋巴结的血流分级无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之间的PSV即收缩期峰值流速有显著性差异,恶性淋巴结的流速明显高于结核性淋巴结炎。结论结核性淋巴结炎血流丰富,但流速并无增快。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颌面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涎腺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并不常见,据报道,腮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16%,颌下腺、舌下腺癌为8%。但是,颈部淋巴结转移对于大涎腺癌患者的预后有着很大的影响,首次接受治疗的腮腺癌患者,如果没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为74%,而一旦出现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仅为9%,颌下腺癌患者相应的数字为41%和9%。本文对大涎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处理的现状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4.
该文旨在研究颈部转移淋巴结复发的头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对1988—2007年间47例颈部淋巴结复发的头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效果评价方法为淋巴结复发、治疗特异性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10例在初诊时淋巴结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4.7个月.5年生存率为5%.颈部救治性手术对颈部复发患者可达最佳效果。结论:颈部救治性手术对头颈癌术后颈淋巴结复发患者可达最佳治疗效果.不管其在治疗初期是否行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癌扩大切除颈部淋巴结观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早期口腔癌患者,男性20例,女性25例,其中舌癌18例,下颌牙龈癌8例,上颌牙龈癌7例,口底癌6例,颊癌3例,软腭癌3例。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原发灶外1cm扩大切除术,不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最长5年,最短1年。结果 3例患者1年后失访。在随访期内有1例舌癌患者扩大切除原发灶后2个月复发,41例患者随访期内原发灶控制良好。有6例舌癌患者,术后3个月内出现颈部以及颌下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并且伴有疼痛,1例下颌牙龈癌的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均行治疗性颈清术,病理证实均为颈部转移淋巴结,其余35例患者在随访期内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口腔癌患者可以单纯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术后进行密切随访,如有颈部肿大淋巴结,应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 47例口腔癌患者颈淋巴结超声检查进行前瞻性研究 ,并与触诊检查进行对比 ,初步评价超声检查在转移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有 47例口腔癌患者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30岁~ 72岁 ,平均年龄 46 .8岁。 47例患者中 ,舌癌32例 ,口底癌 1 0例 ,颊癌 5例 ,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 :①有活检证实 ;②以前未做过放、化疗及手术治疗 ;③以局部扩大切除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作为初次基本治疗方法。在术前 ,对每位患者的患侧颌下区颈部进行触诊及超声检查 ,先详细记录触诊查到的肿大淋巴结的数量、大小、质地、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标本共233个,通过病理检测分为正常、反应性增生和转移3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前2组微转移,结果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个淋巴结病理检查为转移,79个反应性增生,129个正常;正常黏膜上皮、鳞状细胞癌与转移淋巴结呈角蛋白强阳性,反应性增生与正常淋巴结的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29/79、12/129。结论:癌引流区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较正常淋巴结更易出现微转移。  相似文献   

8.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与误诊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科(510630)吴新中陈光晔本文收集34例无恶性肿瘤病史,以颈部肿块为主要表现而首诊于口腔科,最后经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对其进行分析,并就颈部转移性肿块的诊断及原发灶的寻找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别分析51例OSCC患者的CT检查资料及20例OSCC患者的MR-DWI影像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OSCC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确定OSCC患者头颈部MR-DWI扫描的最佳参数设置。结果 :CT、MR-DWI扫描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69.2%和85.0%。MR-DWI取b值为800s/mm2时图像质量最佳,其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5%和83.3%,CT为76.2%和63.3%。经χ2检查,MR-DWI扫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中等相关性,Kappa值=0.694(P〈0.005)。结论:OSCC颈部转移淋巴结的MR-DWI影像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与CT检查相比,MR-DWI能够更准确地预测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应用CT诊断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技术及方法,并综述了颈部淋巴组织的正常解剖、CT图像上正常淋巴结的形态及密度和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CT诊断与触诊法相比,CT是一种更为客观、准确、较为可靠的诊断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