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维A治疗严重银屑病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严重银屑病患者使用阿维A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严重红皮病型的银屑病治疗有效率是80%;寻常型的银屑病治疗有效率是95.45%;泛发性的银屑病治疗有效率是100%。结论在治疗严重银屑病的时候,使用阿维A治疗的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62.5 mg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探索苦参和土茯苓联用外治银屑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银屑病进行期和复发期的小鼠模型,结合HE染色,评价其外治银屑病的作用;其次采用免疫组化研究苦参和土茯苓联用对银屑病的核心病理机制——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与皮肤免疫微环境正反馈环路的干预作用;最后利用代谢组学探索苦参和土茯苓联合外用是否通过调节银屑病中炎症、脂质相关代谢通路等治疗银屑病。结果 苦参和土茯苓联用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有效减弱小鼠银屑病痊愈后复发,药效与本维莫德相当,并且抑制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皮肤中T细胞的数量,调节花生四烯酸、鞘脂、色氨酸、苯丙氨酸等代谢通路。结论 苦参和土茯苓联合外用通过抑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皮肤中T细胞的数量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及调节代谢干预其复发,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减缓银屑病复发的潜在外用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其中进行期42例,静止期19例,退行期47例)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IL-18水平,并与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进行期、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和退行期(P<0.01);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退行期(P<0.01)。(3)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进行期、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但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无线性关系(P>0.05)。结论IL-17和IL-18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进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角蛋白14(K14)和角蛋白19(K19)在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银屑病未受累皮肤及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的K14、K19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皮肤组织中,K19主要表达基底层,基底上层几乎不表达;在银屑病未受累皮肤K19表达减弱;在银屑病皮损区,全层均无K19的表达。K14在正常人皮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基底层;在银屑病未受累皮肤、银屑病皮损区,K14表达增强,呈全层表达。结论 K19在银屑病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它的低表达也意味着角化过程普遍受损,K14表达水平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存在异常角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UVB治疗和常规治疗银屑病疗效并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银屑病112例患者作为演技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对112例银屑病患者疗效分析研究显示,UVB组总显效为93.10%,常规组总显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显效率比较存在统计意义(P<0.05),银屑病主要分为点滴型银屑病和斑块型银屑病,均为56例患者,两种类型银屑病有些病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银屑病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红斑、瘙痒和毛囊炎,无1例患者出现光毒反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证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UVB治疗银屑病相对于常规治疗疗效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银屑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VEGF、PSTAT3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皮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VEGF、PSTAT3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EGF与PSTAT3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VEGF、PSTAT3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PSTAT3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银屑病皮损处微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7.
赵颖  谈瑄忠 《中国药房》2014,(19):1818-1819
目的:为临床治疗银屑病遗方用药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关于银屑病的处方信息。结果:治疗银屑病的常用中草药共81种,槐米、白术等使用频率最高;治疗银屑病主要选用清热类中草药,并且中草药主要归肝经。结论:中药治疗银屑病以清热类药物为主,治疗重点应从肝经论治。  相似文献   

8.
应用小牛胸腺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和脓疱型银屑病50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本组50例,寻常型银屑病46例,脓疱型银屑病4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62岁,平均年龄34.8岁;病程最短21天,最长41年;初发7例,复发  相似文献   

9.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及生存素(Survivi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52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Stat3及Survivin表达的情况,并探讨Stat3和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Stat3的表达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调(P<0.05)。银屑病患者Stat3表达和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存在Stat3和Survivin的高表达,Stat3可能通过上调Survivin的表达,促进银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渠莉 《河北医药》2005,27(10):775-776
银屑病是一种皮肤炎症性、增生性疾病,全世界约1%~2%的人受到该病困扰。银屑病目前认为是一种角朊细胞的过度增殖而导致的疾病,其角朊细胞的增殖旺盛是本病的显著特点。到目前为止,虽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在研究细胞因子、炎性细胞的相互作用、血管形成、细胞内与信号传导相关的磷酸化酶激酶与银屑病的关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白介素10(IL-10)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免疫抑制剂,其抗银屑病的作用是通过循环免疫细胞的调节效应所致;形成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环路,促使银屑病反复发作及慢性化;而银屑病急性皮疹的形成与慢性斑块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表型有关;慢性斑块性银屑病与磷酸化酶激酶和细菌超抗原有关。这些方面取得的进展,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索银屑病发病机制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的表达水平与银屑病活动性的相关性,评估SCCA作为银屑病活动性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2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同期非银屑病患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银屑病组阳性121例,SCCA平均浓度为(4.31±1.61)ng/mL;阴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0.82±0.43)ng/mL。对照组阳性11例,SCCA平均浓度为(2.77±1.52)ng/mL;阴性39例,SCCA平均浓度为(0.62±0.42)ng/mL。SCCA诊断银屑病的灵敏度为91.7%(121/132),特异性为78.0%(39/50)。SCCA浓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可信区间为0.791~0.923,P<0.05)。在不同分型的银屑病患者中,寻常性与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低于红皮病性与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与脓疱性银屑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银屑病患者血清SCCA水平明显低于活动期银屑病患者(P<0.05)。结论血清SCCA与银屑病的活动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银屑病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严重的银屑病,约占银屑病患者的1%,多见于成人,常由于银屑病在急性进行期中的某些药物刺激、应用药物不当等原因而发病。该病易复发,在临床治疗中较困难,如药物治疗不及时或使用不当使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我科于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37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经过临床常用药物期间的细心观察和护理,未出现严重的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STAT3和MMP-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STAT3和MMP-2的表达明显上调(P<0.001)。银屑病患者P-STAT3表达和MMP-2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TAT3信号途径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治疗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和问卷调查。结果 SCL-90各项统计指标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数患者缺乏对银屑病知识的了解;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护患沟通技巧对银屑病患者的价值。方法 90例银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银屑病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银屑病专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运用护患沟通技巧。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为84.44%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专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临床药师为银屑病患者实施的药学监护:抗感染药物、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患者出院教育等多方面对银屑病患者开展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提高银屑病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81年2月至11月采用口服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加长波紫外线(黑光)照射,治疗48例银屑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8例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2岁;其中寻常型银屑病46例,关节炎型银屑病2例,红皮型银屑病1例;病程20天到30年不等。  相似文献   

18.
贺勤  李慎秋  帅俊  陈加媛  李青  徐娟  王京 《医药导报》2012,31(7):898-900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白细胞介素(IL)-17表达的影响. 方法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6例,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粒0.3 g,含芍药苷≥104 mg)0.6 g,tid. 服药4周为1个疗程. 用药初始和4周末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同时采集15例患者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 采用银屑病皮损程度(PASI)评分判定白芍总苷对银屑病的临床疗效;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区IL-17mRNA的表达. 结果治疗组寻常型银屑病总有效率为76.92%. 治疗前银屑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IL-17mRNA相对量为(1.256 8±0.196 4),治疗后为(0.640 8±0.101 0),对照组为(0.451 6±0.157 3). 治疗后银屑病皮损中IL-17mRNA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皮损IL-17mRNA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白芍总苷能降低银屑病皮损中IL-17的含量,其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涉及对患者皮肤Th17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98例银屑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个性化宣教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和常规教育,个性化宣教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银屑病病情缓解率;银屑病发病机制、诱因、治疗方法、饮食方法、皮肤护理方法掌握度;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心理、生活质量。结果个性化宣教组银屑病病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个性化宣教组银屑病发病机制、诱因、治疗方法、饮食方法、皮肤护理方法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焦虑心理、生活质量相近,P> 0.05;干预后个性化宣教组焦虑心理、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发病知识的认知和治疗、护理知识的认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50例银屑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的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血清TNF-α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发生紊。TNF-α是一种与银屑病免疫炎性反应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α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及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