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田剑敏  程美萍 《口腔医学》2014,34(2):129-131
目的 探讨口腔卫生教育干预对青少年口腔正畸疗程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治疗的160例口腔正畸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继续原来的生活习惯给予常规口腔卫生教育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则给予规范化口腔卫生教育干预,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正畸疗程差异。 结果 教育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病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加强口腔卫生教育能够明显降低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口腔综合防治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医院—家庭"联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戴上固定矫治器后,医护人员采用菌斑显示液显示患者牙面菌斑,进行个体化的口腔卫生强化教育,请家长对患者刷牙进行监督,必要时针对性使用氟化物等综合干预。对照组在矫治前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比较2组戴用固定矫治器前后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矫治6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分别为1.25±0.32和1.5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7,P=0.000);牙龈指数分别为1.07±0.23和1.2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6,P=0.007)。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牙釉质脱矿率分别为19.5%和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51,P=0.000)。结论实施"医院—家庭"联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有效控制菌斑,对减少牙龈炎和釉质脱矿等正畸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口腔卫生宣教对老年牙周炎患者龈上洁治术后口腔健康维护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老年牙周炎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洁治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士均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在初诊及治疗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BI)和牙周探诊深度(PD)进行检测.结果:失访4例,实验组20例、对照组21例完成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初诊时的BI和PD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实验组BI和PD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腔卫生宣教在老年患者洁治术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牙周治疗获得长期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口腔健康个体化行为干预对促进初戴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患者去除菌斑的效果。方法:58例初戴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口腔健康个体化行为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椅旁口腔健康教育方式,对两组患者实行跟踪调查,检查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月和2月复诊时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1月复诊时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龈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月复诊时,两组患者在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比较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初戴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患者实施口腔健康个体化行为干预有利于患者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刷牙方法,能彻底去除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促进牙龈健康,保证正畸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腔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以全口牙平均菌斑指数(PLI)为指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强化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前后儿童口腔菌斑指数的变化。结果半年后的检查结果对照组平均菌斑指数为3.14±0.53,实验组为2.71±0.56,两者差异显著(P=0.012);实验组在强化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前后全口平均菌斑指数分别为3.23±0.51和2.71±0.5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2)。结论口腔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口腔卫生。  相似文献   

6.
使用正畸菌斑指数评价固定矫治器患者的菌斑分布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晓峰  张丁 《北京口腔医学》2005,13(4):234-236,239
目的使用自定义的正畸菌斑指数,观察正畸治疗中牙齿颊侧不同区域菌斑存留情况,从而指导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维护.方法随机抽取30名已经接受固定矫治器治疗6个月以上的正畸患者,使用碱性品红,颊侧牙面进行染色,使用正畸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for orthodontic,PLI-O),对每位患者的第一恒磨牙前方的所有牙齿颊侧区域进行评价,并检测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对不同牙位的PLI-O、BI的变化均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并进行两两比较;对PLI-O各区域的数值与BI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结果①不同牙齿菌斑堆积情况不一致,左上第二前磨牙唇面的PLI-O的平均值最高,右下第一前磨牙的PLI-O值最低;②使用PLI-O评价,牙齿邻间隙处的菌斑堆积最严重,托槽上下区域菌斑较少;③左侧上颌中切牙的BI最小;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BI最大;④BI与牙齿唇面平均的PLI-O呈正相关关系,与区域1和区域3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使用自定义的正畸菌斑指数,可较好的观察正畸牙齿的菌斑分布情况,有利于指导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正畸牙齿的弓丝下区域的菌斑堆积最为严重,牙龈炎症和牙齿龈方邻间的菌班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对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例正畸患者对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正确刷牙方法指导,观察一年半时间患牙龈炎、龋齿的牙数,同时与20例未经口腔卫生宣教和正确刷牙方法指导的正畸患者比较。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口腔卫生宣教及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对口腔正畸患者口腔卫生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椅旁健康教育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维护期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1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实验组同时给予全面的口腔健康教育。于基线、基线后1、3、6个月检查Quigley-Hein菌斑指数。采用两组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均数的t检验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基线、基线后1个月时,两组间菌斑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43,P0=0.1227;t1=1.925,P1=0.063);基线后3、6个月时,实验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3=19.153,P3=0.001;t6=25.265,P6=0.001)。结论实施全面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改善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追踪观察,探讨固定正畸治疗与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3例正畸患者在正畸治疗前、治疗后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治疗结束后一个月进行口腔卫生检查。采用Turesky菌斑指数改良法记录UR6、LL6、UL3、LR3、UR1、LL16个牙齿近中面、远中面、唇(颊)面、舌(腭)面的菌斑指数。采用秩和检验对治疗前的牙菌斑指数(T1)与治疗后一个月(T2)、治疗后三个月(T3)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T4)的牙菌斑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系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后前牙和左下第一磨牙(LL6)颊面治疗前与治疗后一个月(T1-T2)、治疗前与治疗后三个月(T1-T3)的菌斑指数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上第一磨牙(UR6)及左下第一磨牙(LL6)的菌斑指数评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一个月(T1-T4)全部指标牙位的菌斑指数评价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接固定矫治器初期阶段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变差,但随着患者对矫治器的适应及刷牙方法的掌握,口腔卫生逐渐改善。治疗结束后,由于患者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口腔卫生状况优于治疗前的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牙外伤脱位固定治疗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急诊科就诊的60例牙外伤脱位固定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间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采用延续性家庭口腔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牙术后的牙髓活力、菌斑指数和患者的口腔卫生行为。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6个月,实验组牙髓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实验组菌斑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正确刷牙、定期口腔检查与维护口腔良好习惯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牙外伤脱位固定治疗患者,应用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可提高患牙牙髓存活率,降低菌斑指数,改善口腔卫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口腔卫生指导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6名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碳纤维工作头对种植体周围进行刮治,不作口腔卫生指导;实验组用同样方法刮治后进行个体化口腔卫生指导。分别于术后第1,3,6周记录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以评价口腔卫生指导的效果。结果:在第1周,两组病例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3,6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mPLI及mSBI改善效果明显,两组PD稳定。结论:个体化口腔卫生指导可以有效提高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自锁托槽矫治错袷患者定期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探讨系统口腔健康教育对自锁托槽周围牙菌斑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即将使用自锁托槽固定矫治器的中学生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进行系统口腔健康教育并使用牙间隙刷,对照组35例仅进行常规刷牙宣教。在崮定正畸前、治疗6个月、保持期第1个月复诊时对两组正畸患者进行牙菌斑染色,检测菌斑指数并比较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牙菌斑染色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6个月及保持期1个月全部指标牙位的牙菌斑染色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口腔健康宣教并使用牙问隙刷,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和配合意识,有利于改善自锁托槽矫治错耠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3.
固定矫治器对错患者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放置固定矫治器是否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方法 本项研究随机选择 16例错患者 ,在固定矫治器放置前 1周进行临床牙周指标———菌斑指数 (plaqueindex ,PLI)、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 ,BI)和探诊深度 (pocketdepth ,PD)的检查以及龈下细菌的检测 (刚果红染色细菌涂片 ) ,以所测得的数值作为基线水平 ;在固定矫治器放置后 1周、3周、5周和 8周分别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检查和龈下细菌的检测。结果 固定矫治器的放置可引起临床牙周指标显著增高 (与治疗前比较 ,P <0 0 0 1)。龈下菌群发生变化 ,球菌减少 (P <0 0 0 5 )、螺旋体增多 (P <0 0 0 1)、梭形菌增多 (P <0 0 1)。结论 固定矫治器的放置可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 ,对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进行规范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固定正畸治疗中口腔保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评估口腔卫生宣教及0.12%洗必泰溶液漱口两因素在固定正畸治疗中对口腔保健的作用。方法 45例牙周健康的固定正畸病例随机分为3组,在矫治开始后1、2、4月对所有病例进行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测定。结果 口腔卫生宣教组与口腔卫生宣教 0.12%洗必泰溶液漱口组的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口腔卫生宣教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口腔卫生宣教是正畸患者口腔保健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刷牙尤为重要,洗必泰溶液漱口对口腔保健有一定效果,可以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矫治前、中、后患者牙周状况,比较颊面管组与带环组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1例使用磨牙颊面管,为颊面管组,记为A组;21例使用磨牙带环,为带环组,记为B组。选择16、26、36、46四颗受试牙分别在矫治前1周和戴矫治器1月、3月、12月和矫治后3个月这五个阶段对患者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基线时,平均值无差异,两组在3个月、12个月与基线比较PI.I、BI、P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无差异。结束后3个月两组比较除PD有差异(P〈0.05)外,其余指数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带环相比,颊面管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16.
固定矫治器对错He患者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明确放置固定矫治器是否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方法 本项研究随机选择16例错He患者,在固定矫治器放置前1周进行临床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hleeding index,BI)和探诊深度(pocket depth,PD)的检查以及龈下细菌的检测(刚果红染色细菌涂片),以所测得的数值作为基线水平;在固定矫治器放置后1周、3周、5周和8周分别进行临床牙周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Listerine漱口水对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及牙菌斑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固定矫治患者,年龄12~25岁,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Listerine漱口水漱口,对照组不使用漱口水。分别测量治疗初,3个月,6个月时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BI)。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比较不同时间各指数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同一时间同一指数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在3个月,6个月时BI,PLI,GI升高缓慢,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3个月和6个月时的PLI,GI,B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LI:(P〈0.01),GI:(P〈0.01),BI:(P〈0.001)。6个月时对照组同实验组间的PLI,GI,BI也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使用Listerine漱口水可以明显减少固定矫治患者的牙菌斑及牙龈炎的发生发展,有利于患者保持口腔卫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改善固定矫治器治疗中患者的牙周卫生状况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60例接受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交待矫治注意事项;试验A组常规交待矫治注意事项,强调口腔卫生,要求使用改良Bass法刷牙;试验B组在试验A组的基础上,矫治前及矫治后每6个月接受一次龈上洁治。临床检测指标为16、13、21、31、43、46指数牙的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龈探诊深度(PD)。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3组患者SBI治疗6个月时均显著增高(P〈0.05)。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试验A组〉试验B组(P〈0.05)。②3组患者PD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而增大,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与两个试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治疗12个月时,试验A组和试验B组间P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通过刷牙可以部分改善牙周卫生状况,②定期进行牙周洁治可以明显减轻牙龈炎症,较好地维护口腔卫生。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determine whether automated text messages sent daily to adolescent orthodontic patients improves oral hygiene more than weekly reminders.Materials and Methods:A blinded,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utomated messages on oral hygiene.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from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at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of Dentistry,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They were being treated with a variety of fixed full appliances in both arches.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 once-a-week text message group or a daily text message group. There were 52 females and 27 males who were 12 to 17 years of age. Oral hygiene was measur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and again 8.6 ± 0.9 weeks later.Results:The daily reminder group (N = 42) had significantly greater improvements in oral hygiene compliance than the weekly reminder group (N = 37). The daily score decreases were 48%, 21% and 19% for the bleeding index (BI), plaque index (PI), and gingival index (GI), respectively. The weekly score decreases were 27%, 14% and 13% for the BI, PI, and GI. There were no sex differences in hygiene changes during the study. The 42% of patients who completed the survey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wanted more frequent messages and reported that messages related to decreasing treatment time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while those related to oral hygiene were the least effective.Conclusions:Daily text messages are more effective at improving oral hygiene than weekly text messages.  相似文献   

20.
Oral hygiene program for orthodontic patient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e gingival and periodontal health of 62 adolescent orthodontic patients was assessed before and agai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a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Before the commencemen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n oral hygiene program consisting of 4 weekly sessions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struction on plaque-control techniques and reviews in plaque removal performance.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 this program.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general trend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for improved gingival health as measured by the bleeding index, gingival index, plaque index and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volume. Furthermore, the oral hygiene program induc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in the measured clinical indice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measured probing depths in all subjects before or after the study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