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OREM支持-教育系统对行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DPMAS)肝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90例行PE联合DPMAS治疗的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OREM支持-教育系统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疾病感知情况[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情绪状态[采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GQOLI-74、HHI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BIPQ、HA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支持-教育系统对行PE联合DPMAS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干预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其疾病感知能力与希望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对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早期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早期肝衰竭患者54例,给予DPMAS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采用DPMAS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为88.89%,血清TBIL、直接胆红素、凝血氨、ALT、总胆汁酸、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真做好DPMAS治疗过程的护理,是确保DPMAS治疗安全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与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肝衰竭(L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重症L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接受DPMAS治疗,对照组20例接受P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炎症介质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ALT、DBil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PE治疗相比,DPMAS应用于重症LF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提高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炎性水平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PE治疗,观察组采用PE+DPMAS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炎性指标水平及凝血指标。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治疗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T水平低于对照组,PT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联合DPMAS治疗可减轻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减轻炎性水平,改善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单式护理管理结合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治疗的53例肝衰竭患者为对照组, 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3例肝衰竭患者为干预组。2组患者人工肝治疗模式均涉及血浆置换(PE)模式、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模式及PE + DPMAS治疗模式3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采用清单式护理管理。分别比较实施前后不同治疗模式2组间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指标变化, 及治疗后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基线资料及治疗模式的组间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干预组接受DPMAS和PE + DPMAS治疗模式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5.3(24.0, 27.9)、23.2(22.4, 26.3)g/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26.3, 29.7)、29.4(27.2, 30.0)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2.47、3.55, 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在3个治疗模式上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近期疗效,以及SHB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12例S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滤过透析(Plasmadiafiltration,PDF)治疗肝衰竭合并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31例肝衰竭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上述患者行PDF及抗感染等内科综合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纤维蛋白原、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氨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观察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 6)、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乳酸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PDF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达61.29%,不良反应为8.21%;PDF 治疗前后PTA、纤维蛋白原、TBIL 、AST、Na+、K+、PCT、IL 6、CRP、白细胞(WBC)、乳酸、SOFA及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F结合内科治疗显著改善肝衰竭合并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同时能清除炎症因子从而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2008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80例肝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在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照组40例未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平均住院日、好转率。结果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达到77.5%。结论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观察、处理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14-1815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20例,按其入院治疗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0%,两组结果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2.9401,P=0.0033)。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值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名肝衰竭患者其中36名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另外4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出院时疗效的观察,判断PE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2周TBIL、ALT、ALB、PTA指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出院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治疗加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阻止病情恶化,明显提高临床治愈好转率,是辅助治疗肝衰竭的另一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常规治疗肠道病毒71(EV71)型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进行治疗的EV71型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0(IL-10)、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30%,高于对照组的69.84%(P<0.05);观察组体温复常时间、皮疹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常规治疗EV71型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症状恢复,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岩黄连注射液辅助FOLFOXIRI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予以岩黄连注射液辅助FOLFOXIRI化疗)和对照组(予以FOLFOXIRI化疗),每组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新生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4.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TGF-β1、HIF-1α、VEGF、CEA、CA199、CA125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岩黄连注射液辅助FOLFOXIRI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抑制血管新生,降低肿瘤标志物表达,减轻免疫功能损伤,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宁泌泰胶囊治疗尿路感染对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淮南新华医院收治的8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宁泌泰组、常规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予以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宁泌泰胶囊治疗,疗程2周。比较2组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治疗前、治疗后2周2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宁必泰组患者的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含量均高于常规组,CD8+含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宁必泰组患者的协同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ATER)含量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宁必泰组患者的IL-1β、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宁必泰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进步率分别为20.00%、75.00%、5.00%,优于常规组(55.00%、30.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路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联合宁泌泰胶囊治疗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对于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肠道益生菌补充对酒精、高糖、高脂致肝损伤大鼠肝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联合白酒灌胃处理制备酒精、高糖、高脂致肝损伤大鼠模型,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肠道益生菌组(20×10^(8) CFU/kg)和高剂量肠道益生菌组(40×10^(8) CFU/kg)。灌服白酒7周后,算大鼠脏体比、血清乙醇体积分数;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水平含量;使用平板培养大鼠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计算大鼠粪便中各种细菌的菌落数;使用Western Bolt测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脏体比显著升高,盲体比显著降低,体内乙醇含量显著升高,ALT、AST、AKP、TG、TC、LDL-C、TNF-α、IL-6、TGF-β1、DAO、D-LA含量显著升高,HDL-C含量显著降低,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脏体比显著降低,盲体比显著升高,体内乙醇含量显著降低,ALT、AST、AKP、TG、TC、LDL-C、TNF-α、IL-6、TGF-β1、DAO、D-LA含量显著降低,HDL-C含量显著升高,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充肠道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益生菌的种类和数目、降低NF-κB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血清内的炎性因子达到保护酒精、高糖、高脂致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和肠道菌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与总胆汁酸及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6例,健康对照30例,均检测血清CHE、TBA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以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 肝硬化患者CHE、TBA、PT、APTT、Fbg和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测定CHE、TBA和凝血功能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患儿EBV-DNA载量与机体免疫及肝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EB V-DNA阳性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EBV-DNA载量的差异分成低载量组(<5×104 copy/mL)44例、中载量组(5×104~5×105 copy/mL)24例和高载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炎性因子、免疫指标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西替利嗪口服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纯组(n=50,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和联合组(n=50,西替利嗪滴剂口服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桑夏苓术汤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10例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桑夏苓术汤。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疾病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1β、IL-4、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8+、CD4+/CD8+高于对照组,咳嗽、发热、肺湿啰音及憋喘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夏苓术汤可减轻SAP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缩短疾病改善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供血者Rh血型E抗原阳性、阴性对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需输血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单数为观察组(n=30),双数为对照组(n=30),对所有Rh血型E抗原阴性患者进行输血,对照组患者输入Rh血型E抗原阴性血,观察组患者输入Rh血型E抗原阳性血。比较2组患者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细胞免疫[CD3+、CD4+、CD8+]、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IgG、IgA、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IgA、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IgG、IgA、IgM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CD3+、CD4+、CD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CD3+、CD4+、CD8+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IL-2、IL-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2、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IL-2、IL-4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13.33%vs 6.67%,P>0.05)。结论:给予Rh血型E抗原阴性患者输注阳性血后,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会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但无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