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内镜清洗消毒机满负荷运转条件下,邻苯二甲醛(OPA)、微酸性氧化电位水(SAEOW)和过氧乙酸(PAA)用于消化内镜消毒的耐用性和经济学进行评价。方法比较3种消毒剂耐用性指标,按使用中每更换下一轮前消毒内镜条数计算;比较3种消毒剂消毒单条内镜成本;比较3种消毒剂每日消毒内镜效益和成本比值,并利用效益-成本增量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 3种消毒剂中OPA耐用性最好,消毒内镜(124±1)条;SAEOW次之,消毒内镜(34±1)条;PAA最少,消毒内镜(26±1)条,3者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差异(P0.05)。3种消毒剂中OPA消毒单条内镜成本为(47.51±0.10)元,SAEOW为(23.77±0.08)元,PAA为(20.42±0.02)元,3者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差异(P0.05)。3种消毒剂消毒内镜每日效益与成本比值均大于1,进一步比较两两间的增量效益与增量成本,提示SAEOW消毒内镜的经济效益最高,PAA次之,OPA最小。每多投资1元,SAEOW可较PAA多得8.33元增量效益。结论 3种消毒剂在机洗满负荷条件下,OPA耐用性最好,SAEOW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
2%碱性戊二醛与邻苯二甲醛对内镜的消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型内镜相继问世,如电子内镜、放大胃镜、超声胃镜等,由于内镜均为重复使用,故应作好清洗和消毒工作,以防交叉感染。近几年消毒剂得到迅速发展,常用消毒剂有:洗必泰、84液、餐具净333、酸化电位水、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镜消毒灭菌工作,保障质量和医疗安全,严格预防内镜消毒不佳所导致的医院感染,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我们比较了2%碱性戊二醛与0.55%邻苯二甲醛消毒剂对内镜的消毒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对消化内镜消毒的现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国内外对消化内镜消毒的现状于中麟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普及,检查病例越来越多,而内镜的消毒问题,能否传播疾病?近年有报告胃镜检查后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已成为国际重视的问题。不论用何种消毒剂消毒都需要一定时间,一个单位又不可能有数台内镜同时使用,因此是国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邻苯二甲醛(OPA)和戊二醛在消毒机高负荷运转(工作日内不停机)条件下的耐用性并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比较2种消毒剂在最小有效浓度内消毒内镜条数,以及2种内镜消毒剂的收益和成本,同时利用收益-成本增量分析法对2种消毒剂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OPA组消毒出的内镜条数是戊二醛组的1.56倍,同时使用OPA与戊二醛相比,每增加1元投入可以多获得2.95元收益。结论消毒机在高负荷条件下,OPA比戊二醛耐用,同时增加的投入可以获得更加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近来,因消化内镜检查造成医源性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尤其是幽门螺杆菌(Hp)造成的消化内镜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有增长的趋势。因此,对内镜快速有效的消毒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观察了氧(酸)化电位水与清洗消毒剂,就其临床清除Hp的效果做了比较。另外本文加设了自来水冲洗组,以证实Hp的清除是否完全为所选用消毒剂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消毒剂:氧(酸)化电位水(ORP1150mV,pH2.7),清洗消毒剂(有效氯5%,稀释比例:原药、水1∶20)。(2)胃镜清洗消毒方法:每一例患者胃镜检查后均用清水及洗涤…  相似文献   

6.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选择方便、实用、可靠的清洗消毒方法和高效、广谱、无毒付作用的内镜消毒剂。在近15万例次内镜检查、治疗的同时,对内镜的清洗、消毒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内镜使用后,先对镜身及孔道附着物彻底清除,再用三步法对内镜清洗、消毒,基本达到灭菌目的。手工操作应强调规范、到位,机械自动洗消可减轻劳动强度,并可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消毒效果。常用消毒剂新洁尔灭、戊二醛等,能有效杀灭常见微生物,但有一定的毒付作用。酸化电位水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低pH值和氧化能力,是一种高效、迅速、安全、方便的消毒制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消化内镜的清洗及消毒是否彻底,已成为医学界、患者和社会媒体关注的问题。酸性氧化电位水(EOW)是近年来出现的内镜消毒剂。为了对内镜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产生的EOW灭菌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现对其进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试验,通过模拟试验观察EOW杀灭胃镜污染细菌效果,并通过自来水替代EOW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尝试确定有效的最短消毒时间。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消化内镜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及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消化内镜这项侵入性微创性诊疗技术在我国发展较为全面和成熟,已成为消化内科疾病诊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我们还不是很了解陕西省各级医院消化内镜的具体情况.为了推动陕西省消化内镜更好的发展,了解不同级别、不同规模陕西省内医院消化内镜工作量、开展项目、内镜人员的配备及内镜消毒等现状,我们在中华医学会陕西消化内镜学会的领导下,调查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年陕西省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的消化内镜的诊治现况,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陕西省医院120家.调查内容包括:拥有消化内镜的数量及种类;内镜专业医疗人员配比情况;内镜下开展的诊疗项目,如进行常规胃肠镜检查的工作量,内镜下开展介入治疗项目等情况;内镜检查工作量;胃镜消毒方法、消毒剂的种类、消毒时间等消毒情况.  相似文献   

9.
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湖北省部分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一般情况。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湖北省42家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42份,其中所有的内镜中心都预先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图,47.6%的医院设立了专门的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医护人员能做到全面防护的仅占23.8%。内镜检查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筛查的占95.2%,内镜消毒前使用多酶洗剂清洗的占90.5%,化学消毒剂以2%戊二醛为主的占97.6%。消毒时间符合规定要求的占85.4%。消毒结束后内镜孔道以无菌水冲洗的占28.6%。每日内镜应用结束后内镜孔道注入乙醇的占19.0%。购置了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仅占9.5%。设立了单独的清洗消毒室,且安装了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占76.2%。内镜附件40.5%的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33.3%使用环氧乙烷消毒。95.2%的医院都有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监控管理。结论湖北省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在操作的规范化、设备投入、高效消毒剂的选用和质量监控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但某些方面仍不能令人满意。随着技术的改进、资金的投入和监督的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的水平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Ⅲ型过氧乙酸消毒液的内镜消毒效果。方法按照2016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分别使用2%戊二醛和Ⅲ型过氧乙酸消毒液对内镜进行消毒,在指定步骤通过内镜活检通道采样,对采样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和致病菌检测。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Ⅲ型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后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Ab)水平。选取部分使用Ⅲ型过氧乙酸消毒液进行消毒的内镜连续采集样本5 d。结果使用2%戊二醛消毒剂的胃镜56条、肠镜16条(戊二醛组),使用Ⅲ型过氧乙酸消毒液的胃镜46条、肠镜15条(过氧乙酸组),戊二醛组及过氧乙酸组消毒后胃、肠镜菌落计数均明显减少(P<005),过氧乙酸组胃镜消毒合格率和总合格率均高于戊二醛组[胃镜消毒合格率:9783%(45/46)比9286%(52/56),P>005;总合格率:9836%(60/61)比9444%(68/72),P>005],2组肠镜消毒合格率均为10000%(15/15,16/16)。Ⅲ型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后胃、肠镜取样样本中HBsAg、抗-HCV及TP-Ab均为阴性;连续采样5 d的内镜在各时间点测得的菌落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型过氧乙酸消毒液能够达到对消化内镜高水平消毒标准,且经Ⅲ型过氧乙酸消毒后的内镜活检管道内壁无明显不易清除的细菌残留附着,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氧(酸)化电位水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氧(酸)化电位水在消化内镜消毒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将6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拔出胃镜后立即经活检孔道注入2ml生理盐水,胃镜头端流出的液体进行细菌培养。随机分别采用氧(酸)化电位水和清洗消毒剂对胃镜消毒后,应用前地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国内三级甲等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方法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国内19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91名内镜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内镜室消毒监测管理制度比较齐全;所有内镜诊疗室配有初洗设备,仍有58%的内镜室使用槽式法洗消内镜,90%以上的内镜清洗消毒室是独立的,80%以上设有专职洗消员、超声清洗机、防护用具及通风设施;90%以上的内镜室使用多酶洗液并刷洗管腔一次以上;80%以上使用2%戊二醛消毒,清洗刷每洗一条内镜消毒一次并定期更换。结论所调查的三级甲等医院大部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比较规范,内镜室配置尚欠齐全。自《规范》实施以来,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三级甲等医院仍有部分内镜室在某些环节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及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不断普及,内镜检查的安全日益得到重视,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内镜本身的消毒,如何保证内镜消毒的安全性,成为政府、医方、患方共同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疫情下内镜再处理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及分析灭菌不合格因素。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月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内镜清洗消毒的内镜450条作为对照组,2020年2—4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消化内镜中心清洗消毒建议方案》进行内镜清洗消毒的内镜450条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包含胃镜和肠镜各200条,超声内镜50条。分别采用ATP荧光检测法和倾注培养法评价内镜的消毒效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内镜再处理后灭菌不合格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中胃镜、肠镜和超声内镜的消毒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胃镜、肠镜和超声内镜的灭菌合格率和ATP检测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未严格执行再处理流程(OR=7.96,95%CI:4.55~22.84,P<0.001)、操作不规范(OR=2.26,95%CI:1.24~5.63,P<0.001)、消毒液浓度不够(OR=5.43,95%CI:2.52~9.02,P<0.001)、多酶液浓度配比不够(OR=4.38,95%CI:1.95~8.61,P<0.001)、未及时清洗(OR=2.86,95%CI:1.33~6.42,P<0.001)、清洗不彻底(OR=3.75,95%CI:1.61~7.49,P<0.001)和内镜保存不当(OR=2.12,95%CI:1.36~4.12,P<0.001)是内镜再处理后灭菌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COVID-19疫情下采用内镜再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内镜的消毒效果。其中未严格执行再处理流程是导致内镜灭菌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胃镜清洗消毒前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常规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多为三步法,即清洗、消毒和冲洗,现观察两种常用消毒剂对胃镜幽门螺杆菌(Hp)的清除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在每例胃镜检查后,均用金鱼洗涤剂刷洗胃镜表面以去除粘液及血液,并进行抽吸以冲洗胃镜各通道,时间约 30s;然后用戊二醛消毒剂浸泡镜身及活检通道3 min或用四环牌清洗消毒剂(含有效氯消毒剂)浸泡5 min,同时用毛刷刷洗活检通道;最后用流动水冲洗镜身表面及进行抽吸冲洗通道,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时间约1min,然后用于下一个患者检查。  相似文献   

16.
氧化电位水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检测氧化电位水(electrolyzed oxidizing water,EOW)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并与2%戊二醛相比较。方法 (1)对一般细菌的消毒效果:顺次抽取检查患者后的消化内镜,EOW组和2%戊二醛组均分别浸泡消毒1、3、5min,每时间组均为30例,进行细菌培养。(2)对幽门螺杆菌(Hp)的消毒效果:顺次抽取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使用过的以及Hp人为污染后的内镜,2种消毒剂按消毒时间分组同上,PCR法检测Hp残留。(3)对乙肝病毒(HBV)的消毒效果:用HBV阳性血清稀释液污染内镜,2种消毒剂分别作用1、3、5、10min,每时间组30例,PCR法检测HBV残留。结果 (1)一般细菌:消毒1、3、5min后,EOW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戊二醛组分别有阳性5例、4例、1例。(2)Hp:EOW组作用1min后2例阳性,3、5min后的均为阴性;2%戊二醛作用1、3、5min后分别有3例、4例、4例阳性。(3)HBV:EOW组作用1、3、5、10min各组均为阴性;2%戊二醛组作用后各时间组分别有2例、5例、4例、5例阳性。结论 EOW对一般细菌、Hp、HBV等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较2%戊二醛消毒力强、快速,可推荐为临床内镜消毒。  相似文献   

17.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对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事业起到了很大的规范和推动作用。随着技术和观念的进步,内镜清洗消毒有了新的进展。参考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指南及共识意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洗消毒和储藏后内镜再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完成检查后内镜(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经人工清洗、消毒后悬挂在储藏柜中。储存3d后于内镜表面、活检孔道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清洗、消毒后所有内镜均无菌生长.储存3d后采样未见细菌生长。结论严格执行内镜处理指南,内镜在储藏柜中储存3d,使用前的处理可能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内镜手工清洗消毒研究及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抽样调查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了解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选择实用可靠的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方法 在北京部分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内镜清洗时加或不加酶洁液、2%戊二醛7min消毒效果的测试;并抽查国产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消毒效果。结果 测试部分:使用酶洁液清洗组301例,2%戊二醛浸泡消毒7min,不长菌例数为283例(94、02%);不使用酶洁液组155例,2%戊二醛浸泡消毒7min,不长菌例数为137例(88.39%)。以清洗消毒后每条胃镜≤20个非致病细菌数为合格标准,使用酶洁液组合格为298例(99.00%),不使用酶洁液组147例(94.84%),两组清洗消毒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查部分:清洗消毒机135例,清洗消毒3 min后不长菌为4例(11.43%),以清洗消毒后每条胃镜≤20个非致病细菌数作为合格标准,合格为5例(14.29%);清洗消毒机 Ⅱ29例,清洗消毒 3min,不长菌为2例(6.90%),合格例数为6例(20.69%);清洗消毒机Ⅱ20例,更换消毒液,清洗消毒3 min 2次,不长菌为17例(85.00%),合格例数为18例(90.00%)。结论 内镜使用后各个部分的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重要环节,清洗过程中使用酶洁液明显增加了清洁度,在此基础上2%戊二醛浸泡消毒7min可达到内镜消毒标准。目前使用的国产内镜清洗消毒机常规单一的3min和6min的消毒程序达不到  相似文献   

20.
戊二醛三槽消毒内镜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内镜的重复使用给交叉感染提供了条件,内镜的清洗消毒就成为医学界乃至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我院从1996年以来将2%的强力戊二醛及三槽式消毒方法应用于内镜的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