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氯胺酮麻醉患儿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76例患儿,A S AⅠ~Ⅱ,按随机表法分为C组(氯胺酮麻醉)与D组(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麻醉)两组,每组38例,两组均采用氯胺酮麻醉,D组术前15 m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分别记录手术即刻(T0)、气腹后30min(T1)、术毕(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恶心、呕吐,寒颤,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C组(P<00.5);D组T0、T1、T2、T3、T4各时点HR、DBP、SBP均低于C组(P<00.5);D组苏醒期恶心、呕吐,寒颤,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稳定腹腔镜氯胺酮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患者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年龄为30~60岁择期全身麻醉下行 FESS 的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给予1μg/kg 右美托咪定10 min内静脉输注完毕,随后以0.2μg/(kg·h)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 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维持均采用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七氟醚吸入,适时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当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较基础值增加超过15%时单次追加芬太尼1.5μg/kg。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拔管时、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的 HR、MAP;入 PACU 后的 Riker 躁动评分、VAS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拔管时间、滞留PACU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C 组患者拔管时 HR 明显增快(P <0.05)。入PACU后D组 Riker躁动评分和 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 C组(P <0.05)。两组拔管时间、滞留PACU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 >0.05)。D组术后寒战发生率低于 C 组(P <0.05)。【结论】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改善 FESS患者苏醒期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开始时两组患者分别静脉泵注生理盐水或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入室时(T1)、插管时(T2)、吸痰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min(T5)的SBP、DBP、HR的变化及拔管期间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2的SBP、HR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T1(P〈0.05)。C组T3、T4、T5的SBP、HR明显高于D组(P〈0.05);D组的拔管时间比C组延长(P〈0.05),D组呛咳、躁动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胸腔镜手术,能稳定术中及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并减少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与呛咳和躁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S)手术后苏醒期的临床效应.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术后转入麻醉苏醒室,10 min后右美托咪定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4 mg· kg-1,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入苏醒室时(T1),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生理盐水)5 min (T2)、30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T5)及离室(T6)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拔管后躁动发生情况、苏醒室停留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入室后各时点的HR、MAP、RR及SpO2较对照组更为平稳(均P<0.05);右美托咪啶组拔管前后躁动评分(RS)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RSS)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有3例术后渗血、渗液较多,经后鼻孔填塞2d后正常;2组均无误吸发生.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地预防OSAS手术患者的术后躁动,提高患者拔管期的苏醒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拔管期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本院拟行七氟醚全麻手术的患儿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使用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差异及麻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 MAP 和 HR 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泵药后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2.08±0.35)%低于对照组(2.65±0.28)%(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评分表(PAED)评分(7.44±2.16)分低于对照组(9.69±2.32)分。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为20.0%(6/30)低于对照组53.33%(16/30),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的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在保证麻醉效果和苏醒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减少七氟醚的用量,减轻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重度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应激因子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氟比洛芬酯组(FLU组)、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EX+FLU组)和对照组(C组),于手术结束前 30 min时DEX组经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 0.25μg/kg;FLU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DEX+FLU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 0.25μg/kg+氟比洛芬酯 50 mg;C组静脉注射与DEX组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前15 min(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15 min(T3)各时间点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血糖(GLU)水平以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间躁动发生率.[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C组、DEX组、FLU组血浆E、NE、COR水平及GLU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EX组、FLU组与DEX+FLU组T1~T3时血浆E、NE、COR及GLU水平显著降低,且DEX+FLU组降低更明显(P<0.05);DEX组和DEX+FLU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U组躁动发生率数低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可显著降低重度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因子和血糖水平,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而不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的全身麻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20例。3组均行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5min PD组静脉注射1mg·kg-1帕瑞昔布钠,微量泵输注0.5μg·kg-1右美托咪定20mL;D组微量泵输注0.5μg·kg-1右美托咪定20mL;C组微量泵输注生理盐水20mL。记录基础状态(T0),拔管前1min(T1),拔管时(T2),拔管后1min(T3)、5min(T4)、15min(T5)、30min(T6)及60min(T7)时MAP、HR、SpO2,并进行儿童麻醉后躁动评分(PAED)、Ramsay镇静评分、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m-CHEOPS)。记录拔管前后咳嗽、躁动例数及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3组MAP、HR T0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C组均高于D组、DP组,D组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ED评分T4—T6时点C组高于PD组、D组,D组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T4—T7时点C组低于DP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EOPS评分T4—T7时点C组高于DP组、D组,D组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发生率C组高于DP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发生率C组高于DP组和D组,D组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能降低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咳嗽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平稳而且不延长拔管、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予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 15 min静脉泵入和丙泊酚2.0~2.5 mg/kg诱导,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然后右美托咪定0.2~0.7μg/(kg · h)和丙泊酚4~6 mg/(kg · h)维持;氯胺酮组(K组)予以氯胺酮1 mg/kg诱导和0.5 mg/(kg · h)维持,丙泊酚用法同D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切皮时、苏醒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对小儿术后进行行为学的面部表情评分(FLACC)以及恢复室麻醉医生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估。【结果】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 HR较K组明显降低( P <0.05);D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长于K组(P <0.05);D组在苏醒期、术后2h、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K组(P <0.05);D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K组(P <0.05),两组恢复室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1例,K 组6例患儿术后出现躁动(P <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能减轻患儿术后躁动及术后疼痛,麻醉质量及安全性高,且获得患儿家属较高认可,值得在小儿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力  袁军 《医学临床研究》2014,(9):1827-182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于麻醉插管前15 min微量泵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持续输注10 min,之后改为0.2 μg/(kg·h)输注,直至手术结束前40 min停止输注;C组于麻醉插管前15 min微量泵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持续输注10 min,后改为0.2 μg/(kg·h)输注,直至手术结束前40 min停止输注.分别记录入室(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5 min(T2),拔管即刻(T3)及拔管后5 min (T4)患者的收缩压(SBP),心率(HR),同时记录拔管后5 min(T4)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拔管即刻(T3)和拔管后5 min(T4)的呛咳反应和躁动评分,并记录术前1d和术后2d对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MMSE)的测试评分.[结果]D组和C组在T1时SBP均低于T0(P<0.05),D组SBP在T4与T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在T4高于T3(P<0.05);两组HR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3与T4,C组Ramsay评分均低于D组(P<0.05),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C组均高于D组(P<0.05);术后2d的MMSE评分C组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利于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有效降低拔管时的血压升高,抑制拔管时的呛咳及躁动,对患者有较好的镇静作用,并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术结束前单次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全麻苏醒拔管期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啶在拔管期应用的最佳剂量。方法: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I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B、C、D4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10min各组分别静脉输注如下药物:A组0,9%氯化钠液10mL,B组右美托咪啶0.3μg/kg,C组右关托咪啶0.5μg/kg,D组右美托咪啶0.7μg/kg。记录手术前、拔管前1min、拔管时、拔管后1min、5min、10min、20min、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围拔管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拔管前1min、拔管时、拔管后1minA组的MAP、HR及B组的MAP均显著升高(P〈0.05),而C、D两组MAP、HR变化不明显。拔管后5min、10min、20min、30min时C、D组MAP和HR与手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D组有4例发生低血压和5例发生心动过缓,显著高于其余3组;D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与A、B、C3组比较,显著延长(P〉0.05);拔管期间C、D组的呛咳和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结论:0.5μg/kg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抑制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并减轻拔管期躁动、喻咳等不良反应窟生.同时不影响今廉拔管及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近10 a来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1例诊治情况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胆管癌在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发生率为3.3%;术前诊断正确率61.9%;CA199阳性率为76.2%,术前诊断正确率B超为56.3%,CT为67.8%,MRI/MRCP为82.3%,根治性切除肿瘤42.8%,姑息性手术57.2%,根治性切除肿瘤1、2、3a生存率分别为91.3%、71.5%和50.7%;姑息性手术1、2、3a生存率分别为30.3%、18.4%和0.00%.结论 肝胆胆管癌患者中血清CA199升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对胆管癌的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且血清CA199在监测术后复发中也具价值.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能明显延长患者寿命,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液离子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46例合并肺心病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测定其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及24h尿K、Na、Ca、Mg离子含量。结果:患者自细胞Ca增高,红细胞Ca、Mg、K及白细胞Mg、血清Mg、Na均显著降低。红细胞Mg与白细胞Mg显著正相关。该组患者尿Ca增多占54%,尿K、Na、Mg减低者分别占92%,65%及32%。结论:COPD患者存在K、Mg缺失,用红细胞Mg评价机体的Mg状态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将48例CT诊断早期肝炎后肝硬化组及96例慢性肝炎分轻、中、重组行肝脏穿刺活检。活检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素(HE)、网状纤维Gomori法、范基森(VG)、结缔组织Masson三色法染色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与临床及CT影像特征相对照。结果:CT检查提示早期肝硬化病理检查结果仅6例符合(6/48,12.5%)。慢性肝炎轻、中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各为85.7%(36/42)、75%(36/48)。但两组不符合部分仅为轻-中度之间的交叉。慢性肝炎重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6/6)。CT肝脏形态缩小的影像特征,与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指征符合率达100%。与无肝缩小征象组对照,无一例符合。结论:CT肝脏形态缩小是早期肝硬化的较可靠诊断依据。慢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符合率高,如非必要,可免将肝活检用于慢性肝炎的常规诊断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颗粒酶B(grmazymeB,GrB)、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及穿孔素(pefforin,又称pore-formingpro—tein,PFP)三种免疫效应分子在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meningiti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首先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2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tmclearcells,PBMC),其次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其中的GrB、GNLY、及PFP的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RVQ)-PCR方法测定其中GrB、GNLY、及PFP的mRNA含量。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蛋白含量与一些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PBMC中GNLY、PFP蛋白含量和mRNA均明显降低,而GrB无明显变化。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GNLY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gG、IFN-γ水平成正相关(r=0.477,P〈0.05;r=0.534,P〈0.05),与IL-10水平成负相关(r=-0.505,P〈0.05)。结论GNLY、PFP)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情监控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胸外科1990-01-2009-08间收治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闷、胸痛、咳嗽、咯痰、发热是SFTP的主要症状。诊断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分析,所有患者的CD34、vi mentin、bcl-2和CD99均阳性表达。随访5个月至19 a,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分析,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误诊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分析1例胆囊癌肉瘤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肿瘤的特征。结果:胆囊癌肉瘤罕见,女性多于男性,恶性度高,预后差。组织学检查显示有癌和肉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对鉴别诊断有帮助。手术及放、化疗均疗效不好。结论:原发于胆囊的癌肉瘤较罕见,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临床实践中要特别重视本病与胆囊的一些相似疾病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停药后的血脂变化.[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组,首发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33例(A组),持续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31例(B 组),停止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者30例(C组).另外选择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D组).采集所有入组人员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人口学资料,并测量其体质量,腰围和臀围,检测其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A2 (apoA2)水平.[结果]A组血清HDL-C、apoA1水平显著低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BMI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血清HDL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停药后短缺内不能逆转已经出现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KChIP2 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家兔36只,随机等分为手术组、药物组、假手术组;各组按术后1周、4周分成2个亚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各组梗死周围区心肌KChIP2 mRNA的水平。结果手术组和药物组在AMI后1周、4周,KChIP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01)。与手术组相比,药物组1周、4周后KChIP2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提高家兔AMI后KChIP2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1例阴囊特发性钙盐沉着症。方法:分析1例阴囊特发性钙盐沉着症的诊断与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37岁,阴囊起白色硬性结节7a,病理符合阴囊特发性钙盐沉着症。结论:阴囊特发性钙盐沉着症临床罕见,本病需与多发性脂囊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0卑3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氯沙坦50mg/d,B组给予氨氯地平5mg/d,治疗6周。观察患者服药后舒张压、收缩压、血尿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A组降压总有效率(84.38%,27/32)低于B组(93.75%,30/32)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1),B组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沙坦适用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