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应用降纤酶首剂10IU,其后5 IU隔日1次静脉滴注,共用药3次,总量20IU。并给予血栓通140mg静脉滴注,连续用药14天为基础用药。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用药14天。治疗前后观察患的症状、体征,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具有显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而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非常显性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后1周内D-二聚体未转阳。治疗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降纤酶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栓形成的基质,从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8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应用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和治疗组(应用降纤酶),观察治疗14d后临床疗效及入院时与治疗3d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佳,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降纤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能有效治疗因微栓塞所致的VBI。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VBI)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 8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应用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 )和治疗组 (应用降纤酶 ) ,观察治疗 14d后临床疗效及入院时与治疗 3d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佳 ,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降纤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能有效治疗因微栓塞所致的VB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降纤酶首次、第2次、第3次剂量分别为10U、5U、5U,发病24h内,治疗组进行降纤酶治疗,对照组则按相同方式予以安慰剂治疗。对2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PT及PA及发病3个月和1a后的病死率及脑卒中复发率等统计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9%和54.5%,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治疗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3个月的Barthel评分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a后随访,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卒中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由治疗前的5.10g/L下降至治疗后的2.57g/L(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降纤酶是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安全、有效的药物,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规律及降纤酶抗凝的临床意义。方法ADP为诱导剂,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用比浊法测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浓度并与2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1)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发病时显著高于正常值,降纤酶治疗3d后降到正常。血小板聚集率发病时增高,降纤酶治疗后缓慢下降,到7d后降到正常水平。(3)血浆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在用降纤酶抗栓治疗后,纤维蛋白原降低幅度比血小板聚集率显著。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表明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为降纤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降纤酶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降低幅度比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因降纤酶主要为纤维蛋白的溶解剂,通过降纤酶降低纤维蛋白原,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方法 ,2 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中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评估指标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安全性及治疗一年后患者卒中复发率。结果  ( 1)治疗 14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 ,降纤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年后两组卒中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降纤酶组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 2 )用药后降纤酶组与同期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是降解纤维蛋白原安全有效的药物 ,可改善急性期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降纤酶10U静滴,1次/d,连用3d,第4d改为降纤酶5U静滴,1次/d,再连用4d;对照组50例:复方丹参16ml静滴,1次/d,连用15d。治疗前后观察肝肾功能及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率40%,总有效率7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降纤酶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6例,应用降纤酶,首剂10u,第2、3日各5u连续静滴3天,然后隔日5u再用2次,总量30u,并与5%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静滴7-10d的34例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研究,两组其余用药大致相同。治疗前后作神经功能评估,观察疗效及血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变化。结果:降纤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具有明显降低血纤维蛋白原、降低红细胞压积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降纤酶治疗脑梗死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降低致残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纤酶(SVATE-4)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在临床上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隔日1次,共3次,1周后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CI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兆科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儿科降纤酶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我们观察用兆科降纤酶治疗30例急性脑梗塞,设对照组30例,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表明兆科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总有效率为93.3%.显效率73.3%,明显优于对照组(76.7%,4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本文提示兆科降纤酶对急性脑梗塞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50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传统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4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h内及3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5.4%和88.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8%和62.5%((P<0.01);降纤酶治疗后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结论 应用降纤酶治疗频发的TIA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 76例 ,应用降纤酶 ,首剂 10u ,第 2、3日各 5u连续静滴 3天 ,然后隔日 5u再用 2次 ,总量 30u ,并与 5 %低分子右旋糖酐 +维脑路通静滴 7~ 10d的 34例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研究 ,两组其余用药大致相同。治疗前后作神经功能评估 ,观察疗效及血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变化。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具有明显降低血纤维蛋白原、降低红细胞压积的作用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治疗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对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降低致残率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经头颅CT确诊的急性脑梗死126例,随机分为2组,降纤酶组64例,用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00ml中静滴,约1h滴完,1次/d,连用3d后剂量减为每日5U,用0~4d。右旋糖酐组62例,用右旋糖酐每日500ml静滴,1次/d,连用7~14d,两组同时给予甘露醇及脑细胞活化剂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周总有效率降纤酶组为97%,高于右旋糖酐组81%,p<0.05。降纤酶能显著降低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血细胞比客,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右旋糖酐组2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而停用,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实验指标改变并与巴曲抗栓酶进行比较。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和巴曲抗栓酶对照组各40例,降纤酶组用降纤酶d1及d2各10u,d4及d6各5u,4次为一疗程;巴曲抗栓酶组用巴曲抗栓酶d1 10u,d3及d5各5u,3次为一疗程,二者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组病人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结果:降纤酶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5%和77.5%,巴曲抗栓酶组为97.5%和77.5%,2组疗效经Ridit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降纤酶与巴曲抗栓酶一样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降纤酶治疗.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d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定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频发的短暂性脑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60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130例和低分子右旋糖断+复方开参+肠溶阿斯匹林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内及72小时内TL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6.6%和9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和70%,P<0.01)。降纤酶治疗后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结论:应用降纤酶对频发的TIA疗效是显著的,且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220例,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给予相同基础药物治疗,无特殊纤溶药物。治疗组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丹参片3片/次,3次/日。均于1个月后复查血浆纤维蛋白原。同时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行TEG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1个月后,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TEG血栓弹力图K值与α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P〈O.05),且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步长脑心通能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降纤酶 (SVATE -4 )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在临床上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降纤酶 10u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滴 ,隔日 1次 ,共 3次 ,1周后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静滴 ,每日 1次 ,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两组均以 14d为 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显著 ,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降纤酶对脑梗塞病人血浆蛋白C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脑梗塞病人血浆蛋白 C、 D二聚体( D Dim er)的影响及治疗意义。方法 采用 A P T T 法和 E L I S A 法测定 30 例脑梗塞病人和 30 例正常对照者血浆蛋白 C 活性及 D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浆蛋白 C 活性及 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 P< 0.01),治疗后明显下降趋于正常( P< 0.01)。结论 降纤酶急性期应用可以发挥其降纤、溶纤作用,对凝血及纤溶机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降纤酶治疗脑梗塞临床分析(附5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脑梗塞患者56例,应用降纤酶10u静脉点滴3d并用5%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7-10d的32例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24h内用药的疗效显著高于24h后用药组(P〈0.01),且不受年龄影响。结论 常规剂量降纤酶治疗脑梗塞能显著改善临床症太,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