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满足口岸工作需要的放射性远程监测系统,便于海关工作人员在很难到达及远离放射源的区域远程监测放射性水平。方法采用六旋翼无人机携带摄像头和放射性探测器,按工作标准进行网格布点测定,工作人员远程控制无人机及升降装置将放射性探测器接近被测物实施监测,提高放射性检测效率;测量视频和数据通过无线模块传输至远程监控单元,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测量过程和测量数据。结果该系统经过测试,并应用于南京海关和大亚湾核电站核辐射应急演练,检测效率高,工作人员远离放射源进行操作,避免放射性辐射危害健康。结论研发的放射性远程监测系统符合海关和国家标准要求,满足口岸放射性监测及核与辐射反恐应急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公司新建工程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测量系统及其邻近场所进行放射防护检测评估,以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健康。方法依据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检测标准。结果使用的放射源在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下,所产生的辐射对周围环境无影响;不同辐射区域,人员活动控制符合要求。结论该新建工程中使用的放射源所产生的辐射,在进行了有效的屏蔽后,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37-837
辐射监测(radiation monitoring)为了防止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或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及时发现辐射事故,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放射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进行一系列剂量测量,称为辐射监测。辐射监测的内容包括对工作场所、空气污染、表面沾染、放射性废物排放以及个人受照剂量等的监测;并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的组织情况、操作情况、防护措施等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使放射性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包括内、外照射)在最大容许标准以下。小知识(20)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核与辐射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离辐射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航空和医疗等多个领域。在医疗领域,放射性诊疗设备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如今国民的口腔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带来了我国国内口腔诊疗机构的蓬勃发展,同时口腔诊疗机构的放射性诊断设备及相关的放射性工作人员数量增长迅猛。国家相关标准和管理规定规范辐射时间及防护行为,让人们在享受电离辐射便利的同时,降低辐射的有害效应[1]。在实践中,各地区的口腔放射诊疗机构对放射防护标准的执行情况不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标准可行性出发,以自身多年监测体会及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对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放射性限量提出修改建议:总α放射性限量增加一倍,为0.2Bq/L;总β放射性限量减少一倍,为0.5Bq/L。  相似文献   

6.
<正>医用电子加速器是采用微波电场将电子加速到高能的一类射线装置,它能够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治疗深度的要求提供不同能量的光子和电子,从而输出不同的辐射剂量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是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加速器和放疗物理学科的飞速发展,参与此类作业的工作人员也日益增多,给健康带来潜在影响。放射性危害是放射工作人员所面对的最直接的职业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把放射性危害列为三大职业病危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辐射已渗透在工作和日常生活环境中,旨在辐射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期警示辐射污染的特点,消除对辐射的恐惧心理,创造安全健康的辐射环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及报道,观察在工作实践和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应用辐射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总结分析不同辐射环境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结果加强对辐射环境的研究和防护,建立量化模型,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审批监督机制,对辐射环境进行引导与宣传,有效地释放人们的心理负担。结论不同辐射环境对公众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某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方法 通过现场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监测和个人剂量估算,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辐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该燃料元件厂主要岗位的放射性气溶胶铀浓度均低于该生产线的控制值;工作场所γ辐射剂量率除气化罐附近、燃料棒外观检查超过了相关标准,其余岗位的γ辐射剂量率均符合标准要求;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能够控制在本生产线制定的管理目标值以内;结论 该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在各项辐射防护措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辐射危害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防护现状、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及健康状况,识别放射防护薄弱环节,降低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方法 2018年,根据国家放射卫生相关标准,开展X射线影像设备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采用热释光法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对放射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进行辐射健康效应监测。结果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监测合格率为92.31%,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为98.90%;419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年有效剂量均低于20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53 m Sv,从事介入放射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0.606 mSv);核医学工作人员辐射敏感指标异常检出率最高,不同职业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防护情况总体良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无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生,但放射工作人员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应重点关注从事介入及核医学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及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开展主动性放射工作场所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根据国家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开展各类设备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性能监测,采用热释光剂量仪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完成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调查表。结果 哨点单位放射性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100%,监测的四类职业类别中,从事介入放射学人员的年有效剂量最高、健康体检中异常检出率也最高。结论 建议增加对乡镇医院和企业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重点关注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和评价某医院1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PET-CT)及其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效果,讨论放射防护最优化。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加速器靶前工作位、药物注射时手部辐射水平较高,分别达到188、6.6×103μSv/h,个别工作人员体表污染水平超过国家标准。结论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充分的放射防护,加速器靶前操作、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环节放射防护可以进一步改善,实现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广州的经济高速发展,楼房也盖得越来越多,对石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一个个石场如雨后春笋般冒起,规模越来越大。由于人类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石料及其他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水平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及学者的关注[’]。许多国家先后颁布了有关限制标准,我国也在1986年发布了(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根据广州市卫生防疫站的要求,本站于1992-1994年对辖区的十九个天然石矿场进行了放射性水平监测。l材料与方法1.1仪器1.1.l天然Y辐射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测定,采用上海电子仪器厂生产的l;ThaplA闪烁Y辐射仪,使用…  相似文献   

13.
2006—2010年梧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菊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58+1061-1058,1061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离辐射在医学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辐射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所以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尤其重要。放射工作单位应负责安排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对职业照射的评价主要应以个人监测为基础[1]。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亦是诊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必备条件,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对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做好放射防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14.
建材的天然放射性危害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室内建材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建材产品的天然放射性现状。方法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对佛山地区部分建材产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进行监测。结果大理石、水泥、人造石板均达到A类装修材料标准;花岗岩达到A类标准的占69%,达到B类标准的占19%,符合C类的占2%;瓷砖、瓷砖原材料、卫生洁具中只有少部分产品达到B类或接近C类标准,大部分是A类的。结论建材中含有放射性核素是住房中辐射的主要来源,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建筑材料,室内氡浓度是不会超标的。有关部门加强建材市场各个环节监督,才能减少天然辐射照射。  相似文献   

15.
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并估算出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通过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表面沾污的监测。结果PET/CT工作场所局部放射性水平较高,对PET/CT工作人员产生最大年有效剂量为3.2mSv。结论PET/CT工作人员受照年有效剂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限值规定要求。但PET/CT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意识,增加防护设备,避免附加照射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某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辐射,并进行辐射安全性评价和放射性豁免分析。方法使用451PX巡测仪对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按国家标准规范进行检测。结果71台不同型号的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空气比释动能率均以行李包出口侧(0·38μGy/h)、入口侧(0·33μGy/h)为高,最高值达到1·92μGy/h,其次为工作人员操作位(0·15μGy/h),其余各点基本接近本底。估算每位工作人员年辐射剂量最大值约为0·43mSv/a。X射线行李包检查所增加的集体有效剂量约为0·003人·Sv/a。结论正常工作状态下,使用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不会对安检工作人员和旅客产生辐射危害,但不能对其予以放射性豁免。  相似文献   

17.
胡世杰  卢惠文 《中国职业医学》2000,27(1):64-64,F003
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使放射性物质以原材料或成品形式进口日益增多,但若使用不当、不注意卫生防护,将对工作人员产生辐射危害及造成环境污染。一旦发生事故,更易危及公众健康安全。我国对超过放射性豁免水平的矿品、成品的进口检测、运输防护等都有着明确规定[1]。但在实际矿品运输与使用活动中,这类矿品进出口实际情况如何?以往较少开展此方面工作,也少见报道。为正确了解进口矿品的放射水平及其运输中的辐射防护,我们在广州港口对五种矿品(钽铌矿、斜锆石、锆英砂、球石和大理石等)进行了放射性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总结报…  相似文献   

18.
某医院PET建设项目防护效果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和评价PET项目放射防护效果,降低辐射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及回旋加速器系统设计布局进行审查,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对相关工作场所进行放射性水平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在药物合成室的分装环节、活度室测活度环节、注射室注射环节、PET扫描时的摆位环节辐射剂量较高,应充分利用时间、距离、屏蔽等综合防护措施。回旋加速器室两道防护门和迷道长度的设计是偏保守的。[结论]加强核医学放射防护效果验证,对实现放射防护的最优化,解决新型仪器带来的辐射防护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X射线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如CT、X射线诊断治疗技术等),为疾病快速诊断提供了重要帮助,同时也是人们接受人工辐射的最大来源,若防护不当,将会给工作人员、受检者带来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micro-PET回旋加速器中心运行过程中的对周围环境、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影响。方法 通过现场监测回旋加速器中心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水平。对产生的主要放射性污染源及污染途径进行分析。结果 micro-PET中心运行过程中放射工作人员、公众接受的辐射剂量可达0.31 mSv/a和0.1 mSv/a,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辐射。结论 micro-PET项目对环境、公众、放射工作人员的影响均符合有关规定,放射性废物经有效处理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