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AECOPD住院病人痰培养结果及对抗生素耐药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3-2014年与2015-2016年我院呼吸科AECOPD住院病人痰培养结果及药敏资料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1)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2015-2016年痰细菌培养阳性率较2013-2014年明显下降,痰真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药敏结果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对三、四代头孢的耐药率有增高趋势,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较敏感。2015-2016年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比2013-2014年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较为普遍。结论革兰氏阴性菌为痰培养阳性病例中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是肺心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其首先要确定致病菌,可用咳出的痰或者用导管吸出的痰(除做培养外)立即进行痰涂片革兰氏(G)染色镜检,识别是球菌或杆菌。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可大致分为,急性实质性  相似文献   

3.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主诉:咳嗽、咳痰1月,痰中带血1周。入院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痒、干咳,逐渐加重,咳白痰,服中药及诊所输液治疗无好转,并出现痰中带血、胸闷。我院就诊胸部CT提示(图1)右下肺片团影,大小约5.8cm×3.8cm。入院考虑“炎症、肿瘤、结核”等,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正常,肺部肿瘤标志物、G试验、结核抗体检测、痰抗酸杆菌涂片、真菌涂片未见异常,痰培养未见病原体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院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对我院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行病原菌培养,并对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致病菌249株G+球菌占37.3%,G-杆菌占49.0%,真菌占13.7%.G+球菌中前四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表皮葡萄球菌(19株)、链球菌(14株)和腐生葡萄球菌(13株).G-杆菌前四位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29株)、铜绿假单胞菌(21株)、阴沟肠杆菌(18株)和肺炎克雷伯杆菌(16株).所分离的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均较低,但主要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四种主要G-杆菌中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在75%以上.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22株),对抗真菌药物敏感率较高.结论 我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复杂,以G-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我院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所培养的细菌分类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培养出的143株细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G-杆菌是主要致病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一.G+球菌中以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MRSA)为主.分离出的G-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G-杆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
分支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微菌落法、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和传统法用于分支杆菌临床分离物菌种鉴定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试验菌株 :(1)标准菌株 :结核分支杆菌H37RV、牛分支杆菌、鸟分支杆菌、胞内分支杆菌、堪萨斯分支杆菌、瘰疬分支杆菌、偶然分支杆菌和耻垢分支杆菌标准株 ,均购自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 )临床分离株 :来自我院结核病住院患者的痰、胸液和脑脊液。传统分型鉴定试验 :(1)培养鉴定试验 :按常规制备对硝基苯甲酸 (PNB)和噻吩 2 羧酸肼 (TCH)培养基 ,取试验菌株菌悬液 (10 -2 /ml) 0 1ml接种 ,37℃…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并对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95株,其中G-杆菌共274株,占69.4%,G+球菌共30株,占7.6%,真菌共91株,占23.0%。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75株)、鲍曼不动杆菌(7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62株)为主要致病菌。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为主要致病菌。所分离的主要G-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的敏感性较低,除肺炎克雷伯杆菌外,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在7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均100%。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80株),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构成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应动态监测病原体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老年肺炎死亡率较高,有如下特点:(1)起病多缓慢、潜隐,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咳痰等症状轻或无,有的可有意识改变,肺部实变体征少;(2)患者多数有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3)痰培养多为G杆菌;(4)治疗反应缓慢,疾病多迁延、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老年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较多,所以,在治疗早期及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本地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菌种分布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分析我院痰培养标本菌株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结果 G-杆菌分离425株(54.1%),以铜绿假单胞菌(22.1%)、鲍曼不动杆菌(17.5%)为主,G+球菌分离361株(45.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肺炎链球菌(10.1%)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分离103株(6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检出8株(38.1%),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19株(41.3%);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12株(1.6%);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对G-杆菌有较好敏感性;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磷霉素对G+球菌有较好敏感性。结论下呼吸道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研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痰结核分支杆菌阴性L型菌阳性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结核化疗之后结核菌可发生L型的变异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但迄今尚未见到国内有关结核分支杆菌L型(简称L型菌)的临床资料。我们对68例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的痰菌阴性住院病人,进行了痰标本L型菌的检查,现将其临床观察初步报告如下。资料及分析 68例涂片痰菌(-)、常规培养痰菌(-)的肺结核,发现L型菌培养阳性即L型菌( )组2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抗酸染色全自动显微扫描系统(AFB-AS)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液标本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8月于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确诊的46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留取3份初诊痰液标本,共计1386份。所有标本均完成萋-尼抗酸染色,采用双盲法使用传统抗酸杆菌染色镜检和AFB-AS检查;每例患者选取2份痰液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共计完成924份;其中1份同时进行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共计完成462份。比较不同方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结果;以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结果为参照,分析传统抗酸杆菌染色镜检和AFB-AS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的效能;分析传统抗酸杆菌染色镜检和AFB-AS检测均为阳性结果的等级相关性。结果 各方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Xpert(69.26%,320/462)、分枝杆菌分离培养(43.61%,403/924)、AFB-AS(43.22%,599/1386)、传统抗酸杆菌染色镜检(38.24%,530/1386)。AFB-AS检测痰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抗酸杆菌染色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15,P<0.01)。AFB-AS与传统抗酸杆菌染色镜检判读阳性结果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954。以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结果为参照,AFB-AS检查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敏感度为94.29%(380/403)、特异度为90.40%(471/521)、阳性预测值为88.37%(380/430)、阴性预测值为95.34%(471/494),Kappa值为0.841。结论 AFB-AS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液标本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检验性能能够满足实施萋-尼抗酸染色查找抗酸杆菌项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和验证一种对分支杆菌特异的,用于死活菌鉴别的 FDA/EB 双荧光染色的改良法。加用了2%NaOH 酒精脱色剂后产生突破性改变,使活分支杆菌显示绿荧光,死分支杆菌显示橙红荧光,而非分支杆菌的死,活菌均不显示荧光。从而把非特异性变为特异性,并用此改良法对26种(36株)分支杆菌和7种(株)非分支杆菌进行检测加以验证。还探讨了 FDA/EB 染色前对痰标本的强化消化和固定的特殊处理问题:比较了0.1%胰酶,0 5%N-乙酰-L 半胱氨酸和二硫苏糖醇三种较强的痰消化剂与明胶水加固固定的效果。从而可为抗结核化疗疗效的考核和对 BCG 菌苗效价的早期预测提供快速监测检测方法,并可望作为涂( )培(-)的分支杆菌的活力测定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李佳峰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026-1027
目的观察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我院呼吸科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合格痰、支气管冲洗液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760株细菌中,G-杆菌占53.2%,G+球菌占27.1%,真菌占19.7%;其中G-菌以肺炎克雷伯氏菌(12.1%)、铜绿假单胞菌(7.9%)和大肠埃稀氏菌(7.1%)为主;G+球菌占27.1%,溶血葡萄球菌(8.7%)、黄色葡萄球菌(5.8%)、粪肠球菌(5.3%)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13.4%)为主;药敏结果提示亚安培南对G-杆菌作用最强,G+球菌对万古酶素表现为高度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感染为主,真菌感染率上升,细菌多重耐药性显著,应根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痰标本的咳痰时间对抗酸杆菌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痰直接厚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显微镜(物镜100×)检查,统计不同咳痰时间的痰标本阳性检出率和全部阳性痰标本按咳痰时间的分布。结果 2946份痰标本中,清晨痰、夜间痰、即时痰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462份阳性痰标本中,按清晨痰、夜间痰、即时痰统计分布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咳痰时间对痰标本抗酸杆菌检出有很大影响,要强调清晨痰的送检。  相似文献   

15.
微量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量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临床高度怀疑肺结核的痰菌阴性患者行灌洗液为 4 0 ml的微量支气管肺泡灌洗 ,并对回收液涂片做抗酸杆菌检查、普通细菌培养、细胞学检查及术后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并于术后 1周至 1月复查胸片。结果 微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检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为 5 0 % ,联合术后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为 71.4 % ,与术前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术后无 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微量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3 例AL患者并发感的患病率、影响因素、细菌谱及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对疗效的影响。果:AL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是94.3%,革兰氏阴性(G- )杆菌占42.4%,革兰氏阳性(G+ )球菌占49.2%,真占8.4%;血培养G-杆菌以大肠艾希菌及绿脓杆菌为主。感染主要与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降低有关,N0.2×109/L感染率显著增加,且感染时间显著延长,易发生2 个以上部位的感染。患者年龄、贫血程度、预防使用肠道消毒药物不影响感染的发生。AL患者并发感染总死亡率6%,发生肺部感染及败血症的患者病死率高,而使用G -CSF的病死率较低。结论:AL患者是并发感染的高危人群,影响因素主要是N减少,在合理使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 CSF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问 :为何堪萨斯分支杆菌素称PPD Y ?胞内分支杆菌素称PPD B ?答 :由分支杆菌提取的蛋白质衍化物称为分支杆菌素。分支杆菌素的命名 ,一般是以该分支杆菌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的 ,如 :鸟分支杆菌 (M avium) ,其分支杆菌素纯蛋白衍化物即为PPD A ;偶然分支杆菌 (M fortuitum) ,其分支杆菌素即为PPD F。但也有例外 ,如堪萨斯分支杆菌素不称PPD K ,而称PPD Y。其原因是 :最早发现该菌的是Pollak(195 1年 )及Buhler (195 3年 ) ,他们从患者痰及尸检材料中发现与结核分支杆菌不同的分…  相似文献   

18.
背景: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的一个典型区的4个自治街坊联合会(最低层行政单位)。目的:用筛选问卷和查痰测定成年人中涂阳肺结核(TB)患病率。设计:进行挨家挨户的访问,对所有14岁和14岁以上有症状者进行筛查,对有症状者收集3个痰标本进行抗酸杆菌(AFB)检查。结果:共筛查12149人,其中173人有可疑结核病症状,23人抗酸杆菌检查阳性(189/100 000,95%CI 112-267)。涂片阳性与社会人口统计学的因素未观察到联系。23例病人中,仅2例经过抗结核治疗(8.7%,95%CI 1.5—29.5)。结论:这种即简单又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提供了一个相当可靠的结核病患病率估计值。随着这种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它可以用于在资源短缺的地区监测结核病规划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ICU病房治疗3天以上的心脏术后患者712例,定期进行痰、血及导管尖端细菌学检查,对从中分离出的126株非重复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01株,占80.2%,以鲍曼不动杆菌(23.8%)、肺炎克雷伯菌(18.3%)、铜绿假单孢菌(11.1%)为主;革兰阳性菌21株,占1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3%)、粪肠球菌(4.7%)、肺炎链球菌(2.4%)为主;真菌4株,占3.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1.6%)为主;几种主要病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各不相同,大部分菌株均呈现多药耐药的现象:多耐药以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多耐药菌株率高达83.3%;肺炎克雷伯菌多耐药菌株率为21.7%;铜绿假单孢菌为21.4%。导管尖端培养菌株与血培养菌株一致率为46.2%;血培养菌株与痰培养菌株一致率为36.4%。结论:术后病原菌感染以杆菌为主,耐药性高。应及时进行ICU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增强多耐药菌株出现意识,做好防控,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一种促进结核分支杆菌快速生长的植物激素培养基并与改良罗氏培养基比较结果:试验菌H_(37)R_a在此培养基上,菌落初生长时间为3.3天(10~(-2)mg接种量)和9.3天(10~(-5)mg接种量),改良罗氏培养基分别为7.6天和13.6天。H_(37)R_a菌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的增代时间分别为13.1小时和16.1小时。经临床618例结核病病人痰培养比较,激素培养基出现阳性结果时间平均为10.6天,改良罗氏培养基平均为22.6天,两种培养基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