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应用持续滴注湿化加定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8年8月本科室8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管持续滴注给药湿化气道法,实验组在输液管持续滴注给药湿化气道的基础上定时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诱导排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应用持续滴注湿化加定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手术后经鼻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98例需要进行气道湿化的老年手术后痰液黏稠或排痰不畅的非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经鼻注射泵持续24 h气道湿化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经气道湿化24 h后痰液黏稠度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经气道湿化后痰液黏稠度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注射泵持续24 h气道湿化的方法可减低老年手术后病人的痰液黏稠度,排痰效果明显优于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3.
黄建芬  张丹如  程健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611-1613
目的 探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PICU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氧气进行加温湿化,对照组采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对氧气进行湿化.监测比较氧疗24 h后两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痰液黏稠度、舒适度、气道高反应及咳痰困难变化.结果 两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Ⅱ~Ⅲ度痰液黏稠度、舒适度、气道高反应性及咳痰困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采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更有利于提高氧疗效果和舒适度,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4.
沐舒坦雾化吸入对全麻开胸术后患者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对全麻开胸术后患者排痰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沐舒坦15mg加生理盐水20ml进行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8万U、a-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术后排痰效果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自主咳痰、辅助咳痰的容易程度,痰量及痰性状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开胸术后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能更有效地促进术后排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溶液对全麻开胸术后患者排痰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沭舒坦注射液15mg加生理盐水20ml进行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8万u,a—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术后排痰效果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主咳痰、辅助咳痰的容易程度,痰量及痰性状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开胸术后采用沭舒坦溶液雾化吸入能更有效地促进术后排痰。  相似文献   

6.
持续加温湿化法在喉癌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持续加温湿化法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6例喉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4)和对照组(n=42).实验组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定时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的气道护理效果.结果 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在呼吸道刺激征、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度、气道出血、下呼吸道感染、日吸痰次数均值、日吸痰量均值及血氧饱和度均值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少,方法简单,减轻护理工作量,适用于临床气道湿化护理.  相似文献   

7.
陈爽  周达梅  王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378-8378
目的保持气切患者气道最佳温湿度的方法,减少肺部感染率及并发症。方法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每组患者痰液黏稠度、肺部感染率及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呼吸机加温加湿器对气切患者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肺部感染率并可缩短气切导管的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湿化液刺激排痰法配合常规呼吸机气道湿化法在机械通气气道湿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气道湿化法,试验组采用常规气道湿化法+湿化液刺激排痰法,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中痰阻、窒息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化液刺激排痰法配合常规气道湿化法,在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方面具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在重症肺炎患者脱机后的疗效。方法将15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77例,在加温湿化氧气方面,对照组选择常规氧气雾化面罩湿化气道,实验组经鼻选择高流量湿化氧疗。经过24 h氧疗处理,分别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比较,包括呼吸频率、心率、痰液黏稠度、气道高反应、舒适度与咳痰困难程度。结果重症肺炎患者选择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途径能够起到更好的疗效,两组呼吸频率、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氧分压(Pa O2)、痰液黏稠度、气道高反应、舒适度与咳痰困难程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增强其舒适度,有助于患者呼吸机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滴入灭菌注射用水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滴入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注入生理盐水湿化气道法,观察比较2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1.92,p〈0.05)。结论采用持续滴入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效果优于传统间断生理盐水湿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定时应用洁霉素气道湿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五官科70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液间断滴入气道湿化,实验组在常规湿化液间断滴入气道湿化基础上定时给予洁霉素滴入气道,观察病人的痰痂形成情况,痰液粘稠的变化,痰培养结果和副作用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痂形成明显减少,痰液稀释,痰培养阳性率也明显下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洁霉素的应用可减少了气管切开病人痰痂的形成,减少了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加温加湿器在气管切开患者中气道湿化的效果及应用时间对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神经外科昏迷气管切开且痰培养均为阴性的患者120例,分为A、B、C、D组。 A组患者采用传统气管内滴入进行气道湿化;B组患者应用气道湿化器,在气切后12 h内应用;C组患者应用气道湿化器,在气切后24 h内应用;D组患者应用气道湿化器,在气切后24 h以后应用。观察各组患者痰液分度及肺炎发生率。结果 B组、C组、D组患者1度痰液与A组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应用主动加温加湿器的患者痰液较为稀薄,易于咳出,发生肺炎的风险较小。使用传统气道内滴入患者,痰液黏稠干燥,痰痂较多,不易咳出,发生肺炎的风险较大。主动加温加湿器应用时间基本无差别。结论持续使用主动加温加湿器可以使痰液更加易于排出,减少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脱机后使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8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进行气道湿化;同期27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定时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在痰液黏稠度、呼吸道刺激、肺部感染等方面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在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中湿化效果满意,肺部感染率较低,氧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人工气道湿化在脑卒中患者呼吸道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信封法将2019年8月1日~2020年9月30日收治的60例非人工气道湿化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雾化吸入干预,实验组采用非人工气道湿化干预。比较两组干预72 h后吸痰操作时间和痰液量、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痰液黏稠度、口腔黏膜湿化满意度、口腔基本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干预72 h后吸痰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72 h后痰液量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24 h、48 h、72 h后,实验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口腔黏膜湿化满意度、口腔基本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人工气道湿化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中,具有住院及吸痰操作时间短、痰液少及黏稠度低、口腔基本情况较好、口腔黏膜湿化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高的优势,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机湿化温度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在室内温度、湿度相同下,2组患者使用同类型呼吸机加热湿化器。2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实验组通过评估患者痰液量及黏稠度随时调整吸入气体温度为34℃-37℃,对照组吸入气体温度设定为32℃~34℃。比较2组患者的湿化效果、分泌物粘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及气道黏膜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O.05),湿化效果高于对照组(P〈O.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通过评估痰液量及黏稠度,及时调整呼吸机加湿器温度,有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降低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对比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液、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方法,对照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人、吸痰时气管滴注湿化液3-5mL湿化气道法,观察和探讨两种方法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可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减轻气道损伤和避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方便、安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氧疗湿化管路(RT 308管路)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T管雾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效果、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及Ⅲ度分别为65%,30%,5%,优于对照组的10%,5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P<0.05);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P<0.05);观察组呼吸道清理间隔时间为(3.32±1.72)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 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P<0.01).结论 使用RT 308管路气道湿化的患者痰液的黏稠程度较低,湿化效果满意,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延长,优于T管雾化器的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了由于反复吸痰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带有人工气道危重患者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带有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行气道湿化效果优于使用人工鼻法。  相似文献   

19.
两种吸痰方式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定时湿化吸痰、必要时吸痰(湿化或不湿化)两种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儿98例,随机分成A组52例、B组46例,A组按传统方法常规2 h气管导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 mL~2 mL后吸痰;B组根据患儿情况,具备吸痰指证时再吸痰,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决定是否湿化气道.48 h后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VAP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婴幼儿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具备吸痰指证时吸痰,痰液Ⅲ度黏稠时,用无菌注射用水1 mL~2 mL湿化气道,痰液Ⅰ度、Ⅱ度黏稠时不湿化气道,而不应将定时湿化气道吸痰作为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持续雾化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间歇气道滴注,实验组采用持续雾化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进行2 w的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 实验组刺激性咳嗽和气管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及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感染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持续雾化进行气道湿化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气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