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引起的病灶,以继发性和渐进性痛经为其主要症状。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约占育龄妇女的10%~15%,是妇科常见病,但缺乏满意的治疗措施,现已日益受到重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不详,与不育关系密切.约有1/3的不明原因的不育患者在腹腔镜检查时见到异位病灶,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约有1/2伴发不育。病情重者可用盆腔病变解释不育,但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的机制尚不甚清楚。目前从病理、生理角度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育的原因有几种学说:前列腺学说,自身免疫反应学说及内分泌学说。我采取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甚佳.缓解疼痛有效率100%,疼痛消失93%,受孕率:68.3%。结论: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完全缓解痛经和助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有远处转移及种植生长能力。因此因为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很多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首发症状可能为痛经、下腹疼痛,类似于急慢性盆腔炎。故极易误诊,我们选取了子宫内膜异位  相似文献   

3.
异位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凡  张海峰  陈思亮  毛美蓉 《新中医》2003,35(10):19-20
目的:观察异位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毛美蓉教授经验方异位散(处方:血竭、三七、薏苡仁、山慈菇、没药、丹参、浙贝母、赤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2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痊愈20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及复发6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机理为痰瘀互结,异位散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严余明 《养生月刊》2012,33(11):988-99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在子宫腔外的某些部位的妇科疾病.其中,异位于子宫肌层的,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异位于子宫肌层以外部位的,称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多,因而临床上一般所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指前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发病率日益升高的妇科常见病,多见于30~40岁妇女.患者常并发不孕,一旦妊娠,异位内膜也呈蜕膜改变,病变缩小或消失,症状缓解.绝经后异位内膜也随卵巢功能衰退而逐渐萎缩吸收,但也偶见于绝经后发病者.子宫内膜异位分布范围甚广,常见于盆腔腹膜及盆腔器官的表面,如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以及覆盖于子宫直肠陷凹等处,故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异常位置而引起的病变。据统计约1/4的妇女患有本病,异位的子宫内膜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月经期病变处出血,导致肿块、组织纤维化、粘连与瘢痕形成。笔者采用米非司酮结合活血化瘀、益气补肾中药治疗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难治性疾病,其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近年研究发现,患者病患部位的微生态发生明显改变,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重点综述了微生态失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治疗情况,旨在更加深入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疗对策,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妇科病变,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病因不清,多发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引起盆腔疼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年来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些新的认识综述如下。1内异症的定义传统认为,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于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即可异位于子宫肌壁间(子宫腺肌症),又能种植于子宫体以外的其他组织脏器,且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存在“自我消融”的现象。有学者提出,只有在其引起症状时,才能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8.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和扩散于子宫腔以外的部位时所引起的一种病变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癥瘕”、“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范畴。1998年1月-2004年6月,本院采用活血化瘀消癌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00例,结合辨证施护,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呈上升趋势,临床常以进行性痛经加重以及不孕症而发现本病。西医治疗本病,大多采用激素疗法,造成假孕,假绝经等,这些办法对于青年妇女和生育年龄的妇女都不是理想的办法。近几十年来,笔者探索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大部分病人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于子宫腔以外部位生长所引起的病变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于子宫肌层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异位于子宫肌层以外部位称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氧化应激可能是EMT的发病机制之一。中医药抗氧化药物可多靶点、多途径发挥疗效,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西医靶向药的良好替代和补充。本文通过归纳分析中医药抗氧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发现中医药抗氧化疗法可以有效缩小病灶体积、抑制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和血管新生,并且通过调节激素水平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遏制EMT的疾病进展。同时还可明显改善EMT相关盆腔痛、不孕等临床伴随症状,有效延缓EMT恶化。因此中医药抗氧化疗法是一种既能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进展,又能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伴随症状的潜力疗法。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所生长在远离子宫的部位,但绝大多数病变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故临床常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蒙医学中属于楚苏布日乐德森病范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本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分析阐述了我国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病症,诊治和治疗方法,得出将手术与药物联合起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只要我们形成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的优秀队伍,相信我们会给那些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由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外的部位引发,严重损害女性的健康。通过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依据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组织形态学、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微血管密度等方面探讨了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病率为10%?15%,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1)但妇产科手术后亦可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发生于手术切口处,但也可发生于卵巢。现将我医院5年来诊治的6例妇产科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爱华 《山西中医》1997,13(6):53-53
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会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030001)张爱华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加味化瘀汤活血化瘀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高,笔者临床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较多,有所体会。祖国医学虽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记载,...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病,病灶多位于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宫颈、阴道、会阴和腹部手术切口。与剖腹手术相关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较常见的盆腔外内膜异位症,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并不多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不同于盆腔内异症,现将我院5年来收治的10例切口内异症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以外的异常位置,并产生症状。侵犯泌尿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称为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并小多见,输尿管内子宫内膜异忙痱更少见。2003年3月-2004年12月,本院共收治并于术治疗了2例经病理证实的输尿管内子宫内膜异位痛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欣  董萌  王晓汐  朱虹丽 《中成药》2023,(5):1577-158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子宫内膜细胞经过免疫逃逸、存活、粘附、侵袭、血管生成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在异位位点发育和生长。NF-κB、MAPK、PI3K/Akt、Wnt/β-catenin、TGF-β/Smad、JAK/STAT等相关信号通路通过细胞膜将分子信号传递到细胞中,调控异位位点子宫内膜异位细胞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达到相应的治疗作用,因此,靶向药物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靶向信号分子发挥抗子宫内膜异位症活性。中医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严余明 《养生月刊》2017,(4):301-30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长繁殖而形成的一种妇科疾病. 其中,异位于子宫肌层的,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异位于子宫肌层以外部位的,称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多,因而临床上所称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指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6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将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和气虚血瘀型,并对三类患者实施B超检查,观察这三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三种中医分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B超影像显示,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也存在很多特异性,特别是在病变部位上,三种中医分型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利用B超影像指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诊断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