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进展。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脊柱结核行外科治疗的患者30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行药物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就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局部无窦道形成。术中出现血胸并发症1例,后经胸腔闭式引流消失,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3d,恢复良好。术后结核未出现复发情况,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达4级肌力。药物化疗组术后复发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为一种辅助疗法,同时应进行有效的化疗,包括对病灶进行清除,并做好坚强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减压矫形,确保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所有结核疾病中,脊柱结核发生率约占1%~3%。其中较为常见的为肺外结核,其易致使患者出现严重的畸形和神经症状问题。在我国,脊柱结核疾病的发生以西南地区居多,且每年约有3000~4000例新发病例。目前尚无较多的对脊柱结核进行规范治疗的研究文献,多数文献以提倡外科治疗为主,而根据脊柱的稳定性选择术式,可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对胸腰椎结核的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我们采用后路经横突间病灶刮除植骨通用脊柱矫形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度得到较好控制的结核病流行重新加剧。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2位。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其中约一半累及脊柱。随着结核病流行的加剧,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亦明显上升,应引起高度重视。脊柱结核除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外,近10年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推出,观念也不断更新。自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单一后路切口行AF固定撑开病变椎体矫正后凸畸形后再行侧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2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逐年增加,患者的人群分布也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扩散.虽然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有关此类疾病康复计划的制定及康复治疗的具体实施方面的研究和报告较少.现在化疗及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为开展脊柱结核康复治疗创造了条件.对脊柱结核患者,尤其是合并神经损伤的脊柱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开展康复治疗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6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34例,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3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13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而8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患者则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34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1例失访外,其余33例均获得随访。21例前路植骨病例,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1个月,8例有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2°,2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应是在抗结核治疗前提下进行的病灶清除,减压矫正,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有效性。方法:117例胸腰段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哈氏棒矫正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角及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O.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脊柱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伴截瘫患者效果佳,患者疼痛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治疗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30例非手术治疗和20例手术治疗,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脊柱结核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其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20例非手术治疗的优良率。结论: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一半左右,10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其次是青年人,这个群体结构的人通过手术治疗后,通过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定期休养病情会有较大好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结核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脊柱结核又是骨关节结核的常见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正规抗痨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促进结核治愈或静止、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成为脊柱结核的治疗趋势[1].  相似文献   

10.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居肺外结核的首位,98%以上脊柱结核为椎体结核,各节段患病率不等,胸椎最多占40.57%,腰椎占37.26%,胸腰段占第3位,然后依次为腰骶椎、颈椎、颈胸椎、骶尾椎.很多时候在病灶清除术前,脊柱结核患者较多采取保守治疗,且部分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被治愈.因此,一些脊柱结核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约10%的肺结核患者并发骨结核,而其中50%患者伴有脊柱结核.随着艾滋病的蔓延,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又有抬头的趋势.其中腰椎、胸椎结核占大多数,易引起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甚至截瘫,其病程较长,手术风险及护理难度较大.我院2005年2月-2007年2月共收治脊柱结核患者32例,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0名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名患者其中采用前路病灶切除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并前方或侧前方内固定的有36名患者,有26名患者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并后路内固定,只有8名患者进行了单纯性的前路病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均无并发症,伤口愈合情况良好,再对所有患者的随后1—3年的随访中,所有患者平均两年后进行凸畸形矫正治疗,无明显的矫正角度丢失。术后30天内ESR呈逐步下降态势,90天内恢复正常。在随访时间内未发现病灶复发症状。结论:该方法对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脊柱的畸形矫正,效果非常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意义及疗效.方法:总结2002-2006年期间收治的12例多节段腰椎结核患者,并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网植骨、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满意,钛网无松动、移位和塌陷,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6.5(.).2年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脊柱畸形矫正情况满意.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Z-plate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术式有术野显露清楚、病灶清除更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植骨融合率和结核治愈率高等特点,是目前外科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次麻醉下双侧经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腰椎和骶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1/2,除L(4-2)需要行肾切口手术治疗外,L(3-5)及骶椎结核均需通过经腹膜外切口进行结核病灶清除。传统方法是先行单侧病灶清除,二期再行对侧病灶清除;或者不行对侧病灶清除而继续药物治疗。这样,结核病灶难于清除彻底,容易复发。自1997年3月~2004年3月,作者在张天健老师的指导下,对56例L3~S2椎体结核患者施行了一次麻醉下双侧经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发病中占50%,位居首位,其中约99%为椎体结核,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大部分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2001—2006年,我们采用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该病2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威  石仕元  祖罡 《中医正骨》2007,19(9):69-70
脊柱结核是肺结核的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有10%的肺结核患者并发骨结核,而其中有50%患者伴有脊柱结核。上世纪90年代以后,结核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但尽管不是很平均,脊柱结核仍会在发达国家中发生,特别是随着艾滋病(AIDS)的蔓延,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又有抬头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肺结核的控制情况仍不容乐观,而儿童和青年病人多并发有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17.
<正>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居肺外结核的首位,98%以上脊柱结核为椎体结核,各节段患病率不等,胸椎最多占40.57%,腰椎占37.26%,胸腰段占第3位,然后依次为腰骶椎、颈椎、颈胸椎、骶尾椎。很多时候在病灶清除术前,脊柱结核患者较多采取保守治疗,且部分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被治愈。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9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对于21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对于37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6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手术治疗,优46例,占68.66%;良19例,占28.36%;差2例,占2.99%.住院时间27-60d,平均37d,卧床时间60~343d,平均108d.随访最长7年最短1年半,2例复发.结论:脊柱结核的治疗既要全身支持、常规化疗,也要手术时充分清除病灶,尽可能恢复脊柱生理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最为多见,发病率约40%~50%,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1]。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而影像学诊断显得更为重要^[2]。为了提高对脊柱结核的认识,我们对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临床病理证实且X线(或CR)及CT的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8例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度得到较好控制的结核病流行重新加剧。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2位。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其中约1/2累及脊柱。随着结核病流行的加剧,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亦明显上升,应引起高度重视。脊柱结核的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早已普及,但经过近10几年探索,其治疗方法有了进一步改进,观念也有更新。自2003—2005年,作者采用先行后路AF固定撑开病变椎体矫正后凸畸形后再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1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