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通过使用巴曲酶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治疗时间。方法收集在我院在一年之内进行收治的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常规组以及巴曲酶组。常规组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巴曲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巴曲酶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完成后,均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巴曲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巴曲酶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在临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巴曲酶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纤溶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 –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巴曲酶组(46例)与纤溶酶组(46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巴曲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巴曲酶治疗,纤溶酶组则联合纤溶酶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效果及经济学成本,统计两组不良...  相似文献   

3.
巴曲酶治疗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东菱迪芙(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1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分成东菱迪芙治疗组(84例)和不使用东菱迪芙的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评定临床疗效;同时作凝血功能和血流变学等实验检测。结果早期静脉滴注东菱迪芙治疗AIS安全、有效,总有效率为98.32%,明显高于对照组62.31%(P<0.01)。结论东菱迪芙能明显降低AIS患者血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作为AIS早期降纤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补体末端复合物(TCC)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9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巴曲抗栓酶。在确诊当时及d 6、d 10各留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清TCC水平,用药前及以后每次用药前检测FIB水平,分别于治疗前、d 7、d 14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初期血浆TCC、FIB含量2组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2组TCC含量d 6时均增高,d 10天仍高于治疗前水平。但是在治疗后d 10治疗组TCC浓度(478±s 47)ng·L~(-1)明显低于对照组(638±39)ng·L~(-1)(P<0.01);经治疗后治疗组FIB浓度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曲抗栓酶能明显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TCC、FIB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采用巴曲酶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均达到有效及以上效果,对照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50例患者平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1例恶心,1例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2例恶心,1例头晕,2例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治疗后24h与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FIB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患者比较常见症状为神经功能缺损与脑动脉闭塞等,需要及时给予规范化治疗,而低分子肝素钙与巴曲酶等药物均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比之下巴曲酶所能够达到的促进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均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更适合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的药物。方法 :应用随机双育对照观察了巴曲酶和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但巴曲酶应用后神经系统功能的缺失的改善更为明显 ,且副作用等少。结论 :巴曲酶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比胞二磷胆碱更有效 ;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更少 ,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脑梗死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方案上联用依达拉奉,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情况近似,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体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更好的降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改善神经功能,总体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巴曲酶和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巴曲酶(降纤组)和阿加曲班(抗凝组),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降纤、抗凝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8.89%、8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治疗总成本分别为13098.27元、15477.96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巴曲酶与阿加曲班疗效、成本均相当。  相似文献   

10.
<正>脑梗死是继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二大死因~([1])。在脑梗死诸多因素中,血浆纤维白原(FIB)的升高增加了潜在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以及再次复发的概率~([2])。巴曲酶又被称作凝血酶样酶、去纤维蛋白酶,是一种类似凝血激酶样的物质。巴曲酶具有分解血纤维蛋白原、促使纤维蛋白不容易形成血栓支架,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3])。另外巴曲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巴曲酶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巴曲酶和丁咯地尔,对照组患者给予曲克芦丁、低分子右旋糖酐.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曲酶联合丁咯地尔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P<0.05)。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神经节苷脂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酯)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入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每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予神经节苷脂100mg每日静脉滴注,连用14d;同时在d1,3,5,7静脉滴注巴曲酶,剂量分别是10,5,5,5 BU。巴曲酶组则单用巴曲酶治疗,用法同联合治疗组。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国卒中程度评分(CSS)及凝血指标检查。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巴曲酶组(68%)(P<0.05)。治疗后2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血小板计数、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微  邵小珍  崔跃明 《河北医药》2010,32(21):3089-309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自然预后差,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及时的溶栓治疗能够再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惟一经循证医学证实能有效治疗发病3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本药的活性成分是一种糖蛋白,与纤维蛋白结合后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降解,血块溶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东菱精纯克栓酶[巴曲酶(DF-521)]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东菱克栓酶作用机制。方法75例经临床和脑CT扫描/MRI确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被随机分成东菱精纯克栓酶[巴曲酶(DF-521)]治疗组(45例)和血液稀释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评定临床疗效;治疗组行血脂、血黏度和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等实验室检测,治疗前后对照。结果静脉滴注DF-521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DF-521能明显降低患者血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结论DF-521治疗ICV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巴曲酶与阿司匹林治疗高龄老人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分为巴曲酶组及阿司匹林组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巴曲酶组在治疗前5d加用了巴曲酶,阿司匹林组加用了阿司匹林。结果①巴曲酶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好于阿司匹林组,治疗过程中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波动大于阿司匹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与阿司匹林比较,巴曲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龄老人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神经节苷脂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l)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神经节苷脂GMl组、联合组,14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血浆纤维蛋白原(Fb)的改变。结果联合组有效率92.5%,高于巴曲酶组(72.5%)(P〈0.05),明显优于GMl组(57.5%)(P〈0.01)。3组治疗后NFDS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治疗后NFDS改善优于巴曲酶组与GMl组(P〈0.05)。巴曲酶组与联合组Fb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较GMl组Fb降低明显(P〈0.05)。结论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巴曲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达到协同互补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或巴曲酶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前列地尔在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0例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巴曲酶+前列地尔)和对照组(前列地尔),每组3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联合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血清CRP水平下降(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联合应用巴曲酶和前列地尔较单独应用前列地尔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浆纤维蛋白原之间关系。方法检测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及3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②纤维蛋白原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并间接反映病情程度;恢复期纤维蛋白浓原度仍高于对照组,提示恢复期患者仍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奉联合巴曲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行依达拉奉联用巴曲酶治疗,并与2种药物单用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用组有效率均高于单用组,且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单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合应用,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