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中国药品检验机构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为后续研究选题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中文文献数据源,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作为英文文献数据源,运用CiteSpace 6.1.R6可视化工具软件,从作者和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突现分析等方面对中国药品检验机构研究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相关图谱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3 711篇,英文文献2 650篇。中国药品检验机构总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马双成为最高产的作者,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为最高产的研究机构,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结合具体药物的含量测定、指纹图谱、鉴别评价、溶出机制、有关物质,以及生物技术、纳米材料和毒理替代技术等。前沿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融合先进分析技术和计量方法的药品质量研究、前沿生物制品的检测技术、抗菌活性物质的持续研究。结论 科研人员和机构应抓住热点和趋势,深化研究与合作,为提升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助推药品监管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方佳  丁保扬  臧恒昌 《中国药事》2019,33(4):391-398
目的:了解现阶段我国药品流通环节智能化研究进展,梳理药品流通环节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挑战的策略,以期促进我国药品流通环节智能化进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药品供应链”“医药供应链”为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经筛选得到39篇文献;运用NoteExpress、Cite Space软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结果与讨论:我国药品流通环节信息技术需要提升,追溯体系待健全;流通企业较分散,物流体系待完善;医疗机构智能化水平弱,药品质量风险高。应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供应链可视度,整合供应链以提高运营效率,早日实现智能药品供应链,完成流通环节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总结国内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检索建库至2022年临床综合评价的相关文献,获取文献的基本信息,评价文献质量,运用文献计量学及CiteSpace6.1.R3软件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纳入126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发文量有持续上升趋势,文献贡献最多的机构和作者分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和谢雁鸣。结论 研究人员紧跟政策要求,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开展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建议研究人员进一步根据政府机构、医药行业、临床应用关注的重点和要求,组织开展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9,(2):160-164
目的:探索我国药品集中采购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从中发现该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2018年6月我国药品集中采购领域的研究文献,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获得文献的发表时间、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3 455篇文献纳入研究。我国药品集中采购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从2009年起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较为分散,且研究团队以高校和研究所为主,鲜有公立医院的研究团队。2009年前,该领域主要关注的问题是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和对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分析及模式介绍;2009年进行"新医改"后研究者则更加关注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效果评价和公立医院的合理用药;近年来新爆发的关键词有"药品价格改革""价格谈判""医保支付""药品短缺""三医联动""带量采购""供应保障"等,这也是最新的研究热点。结论:药品集中采购的研究重点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不断改变,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转向了药品带量采购模式及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实施现状研究、医保支付标准改革研究、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谈判和药品价格改革,以及在"三医联动"背景下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策略,探索缓解药品短缺和不合理用药的解决措施。未来在该领域应加强合作与学术交流,使多中心、多学科的合作模式成为主流;同时,公立医院应提升自身主体地位,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从而促进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5.
林琳  姜子安 《中国药事》2018,32(10):1389-1392
目的:从药品流通的角度研究信息流在药品供应链中的应用,为处于医药改革转型阶段的药品流通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实现药品供应链效益的最大化。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检索中国知网等网站,以“药品流通”“药品信息流”“药品供应链”等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在归纳总结已有的药品供应链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建设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信息流在药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供应链环节的信息流建设还不够完善,药品流通环节多且信息流动不畅、传递错误的现象时常发生。应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流系统来协助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监管部门进行信息整合,实现信息全程共享,使医药行业效益最优化,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药物警戒数字化研究领域的文献,总结该领域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并提出启示。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02—2022年全球药物警戒数字化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其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1 103篇文献,近5年发文量高速增长,发文数量最高的国家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及意大利,发文数量最高的机构是乌普萨拉监测中心、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热点聚焦于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检测、药物安全与风险评估、报告系统与数据库信息挖掘等方面,未来研究趋势为探索社交媒体、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药物警戒中的应用。结论 药物警戒数字化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构建药物警戒数字生态体系、加强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优化药物警戒数字化技术三大措施有助于提高药物警戒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曹永仓 《中国药事》2023,(12):1375-1380
目的:研究国内外关于试验用药品的相关法规和文献,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临床试验用药品相关文献,按照试验流程,分析试验各方如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研究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等职责和问题。结果:药物临床试验质量体系建设是临床试验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从试验用药品生产、运输、使用、药物安全性等环节进行阐述,现已得到较全面的研究成果。结论:通过分析研究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流程中的政策和法规,提出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利于提高试验用药品管理质量,保护受试者权益和安全,保证试验顺利开展,并有重要的借鉴学习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探究国内核心期刊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文献的研究热点、关键点、薄弱点、特殊点以及整体结构等,以期为ADR监测者和研究者把握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收集国内核心期刊ADR文献,对关键词进行抽取和统计,利用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 经检索和筛选确定12 527篇文献作为样本,包括关键词50 576个。45个高频关键词被划分为7类,关键词网络密度为0.59。结论 中国核心期刊ADR文献形成了以“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监测”等为核心的研究热点,“儿童”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合理用药”是本领域的关键点,其在网络沟通中的“桥梁作用”最为明显。“过敏性休克”“儿童”“肝损害”等是本领域的特殊点。从整体来看,中国核心期刊ADR文献研究已基本成型,但核心主题内容过多且繁杂,尚未形成有一定深度且界限清晰的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分析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现状、成效及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采购、公立医院、医疗机构”等主题词检索2015年6月~2018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取构成比等指标对文献特征及实施现状、主要成效和突出问题等内容定量定性分析。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论文共37篇,主要内容:认为实施药品集中采购主要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29.7%),保障基本药物供应(13.5%);但现存问题主要集中在“量价脱钩”(18.9%)、“二次议价”(16.2%)、药品供应短缺(8.1%)、药价“虚高”与“虚低”(21.6%)、回款不及时(8.1%)和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PO)缺乏统一规范(5.4%)等。结论:药品集中采购主体错位,亟待落实“带量采购”、完善综合监管和药品质量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期政策环境变化和“三医联动”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国内外药品价值评估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提出我国药品价值评估研究的攻关方向与策略建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自建库至2021年9月和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3年至2021年10月发表的与药品价值评估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作者及机构、关键词及文献共被引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药品价值评估知识图谱。结果 英文发文量2004年后猛增,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Yot Teerawattananon,而中文发文量在2015年后激增,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翟所迪;在作者与机构合作方面,国内各机构团队之间合作较紧密,国外主要集中于机构团队内部;在研究热点上,国内研究集中在中成药注射液、化疗药、单抗药等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价,而国外机构更加关注价值评估方法学的研究与评估变量的选择。结论 国内药品价值评估研究基本上处于跟随式研究,评估的规范性、透明性均需加强。未来应从药品价值评估工作规范性的加强,评估方法体系以及中成药特有的价值评估框架的构建等方面着力推进我国药品价值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1.
羟氯喹的眼科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羟氯喹在眼科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方法 :选择较长期 (疗程≥ 6mo)服用羟氯喹的病人 39例 ,进行眼科检查包括一些特殊的眼功能检查。结果 :39例中 3例 (8% )出现视野范围缩小 ,其中 1例伴有视敏度降低。这 3例服用羟氧喹累积剂量均大于 10 0g。结论 :本观察显示羟氯喹眼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累积剂量有关 ,表现为视野改变和视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人发光二级管(LED)诱发的视觉诱发电位(F-FEP)的特点及在评估鞍区肿溜视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视野LED眼罩式刺激器获得F-VEP,结果,30例健康人F-VEP波幅大,易记录,对21例鞍区肿瘤进行检测发现术前不同视力,视野之间与F-VEP的类型密切相关(P<0.01)。结论:F-VEP对于评估鞍区肿瘤视功能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导可视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17例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4例,行超导可视人工流产术,对照组103例,行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患者宫腔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40,P〉0.05);手术时宫腔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0,P〈0.05);观察组无一例不全流产、漏吸和子宫穿孔发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02,P〉0.05);观察组术中吸出的孕囊完整无破碎者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结论超导可视人工流产术不增加术中出血量,并且能缩短手术时宫腔操作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可视化数据库技术开发心理测验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可视化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 8.0在开发心理测验软件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盐酸莫西沙星导致视幻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名47岁女性患者,因泌尿系感染服用盐酸莫西沙星400mg,2~3h后患者出现恶心和多汗,5~6h后发生视幻觉,眼前出现人和动物,持续3h左右。次日再服同剂量莫西沙星2h后,又出现上述视幻觉。脑电图示较多的β快波节律。停服莫西沙星并予对症治疗,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脑电图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残疾人视力残疾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残疾人视力残疾的状况、特点及致残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调查总人数125641人,共查出2479名视力残疾者,由经特殊培训的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眼科医师进行常规及特殊检查,分析视力残疾的原因。结果:视力残疾的前三位致残原因是白内障(55.71%)、视网膜及脉络膜疾病(9.52%)、角膜病(6.49%),其后依次是视神经疾病、遗传、先天发育异常、青光眼、屈光不正、外伤、其他、沙眼、弱视、原因不明、中毒。农村的视残率(2.22%)明显高于城市(1.40%)。结论:应针对不同的视力致残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视残措施。防盲工作首位是老年性疾病(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视网膜疾病等),工作重点应在农村。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 MEB-5304K 诱发电位测定仪对22例39只原发性青光眼及20例40只正常眼进行了全视野刺激的模式翻转视诱发电位检测,发现患眼诱发电位的 P_1潜伏期较正常眼明显延迟(P<0.01)。结果表明,诱发电位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2例患者因腰腿痛口服壮骨伸筋胶囊6粒/次,3次/d后出现眼病。例1为51岁男性患者,于服药第10周出现视物模糊、眼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及视力下降。停用壮骨伸筋胶囊,给予对症处理后眼部症状缓解。半年后患者再次应用该药后再现视力下降、结膜充血以及复视,停药后症状好转,但1年后随访左眼仍有复视。例2为76岁女性患者,于服药第2周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结膜充血和结膜下出血,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视力好转。  相似文献   

19.
Schizophrenia is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level cognitive symptoms, such as disorganized thoughts, delusions, and hallucinations. However, deficits in visual processing have been consistently reported with the illness. Here, we provide strong neu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a marked perturbation at the earliest level of cortical visual processing in patients with paranoid schizophrenia.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and adapting a well-established approach from electrophysiology, we found that orientation-specific contextual modulation of cortical responses in human primary visual cortex (V1)—a hallmark of early neural encoding of visual stimuli—is dramatically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his indicates that contextual processing in schizophrenia is altered at the earliest stages of visual cortical processing and supports current theories that emphasize the role of abnormalities in perceptual synthesis (eg, false inference) in schizophrenia.  相似文献   

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richloroethylene (TCE) in the brain and changes in brain function, indicated by the amplitude of steady-state pattern-elicited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VEP), was evaluated in Long-Evans rats. VEPs were recorded from visual cortex following stimulation of the eyes and, thus, reflect the function of the afferent visual pathway and, in broad terms, may be indicative of overall brain func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CE in the brain at the time of VEP testing (i.e., momentary brain concentration) was hypothesized to predict the amplitude of the VEP across a range of inhalation concentrations, both during and after exposure. Awake restrained rats were exposed to clean air or TCE in the following combinations of concentration and duration: 500 ppm (4 h), 1000 ppm (4 h), 2000 (2 h), 3000 ppm (1.3 h), 4000 ppm (1 h), and 5000 ppm (0.8 h). VEPs were recorded several times during the exposure session, and afterward for experimental sessions of less than 4 h total duration (i.e., concentrations from 2000 to 5000 ppm). The sample collection time for each VEP was about 1 min. Brain concentrations of TCE were predicted using a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PBPK) model. VEP waveforms were submitted to spectral analysis,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largest response component, occurring at twice the temporal stimulation rate (F2), was measured. Exposure to all air concentrations of TCE in the study reduced F2 amplitude. The reduction of F2 amplitude was proportional to momentary brain TCE concentration during and after exposure. A logistical function fit to the combined data from all exposure conditions describ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95% confidence limits between brain TCE concentration and F2 amplitude.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momentary brain concentration of TCE is an appropriate dose metric to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acute TCE inhalation exposure on rat VEP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BPK model predicting brain TCE concentration from the exposure conditions with the logistical function predicting F2 amplitude from the brain TCE concentration constitute a quantitative exposure-dose-response model describing an acute change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 following exposure to an important hazardous air pollu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