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仙鹤草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仙鹤草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靶点;将活性成分靶点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 12.0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运用Cytoscape 3.10.1软件构建“中药–疾病–化合物–交集靶标”网络图;通过R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预测作用机制;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从仙鹤草中筛选出5个活性成分,作用于90个靶点,其中仙鹤草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活性成分为鞣花酸、山柰酚、儿茶素、木犀草素、槲皮素;核心靶点为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原癌基因(MYC)等;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抗肿瘤、调节免疫、调节脂代谢、抗病毒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仙鹤草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高亲和力。结论 仙鹤草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凋亡、炎症、代谢等相关基因及通路发挥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丁匀乔  杨波  彭海生  蒋蕾  张文远 《药学研究》2022,41(10):639-644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酸枣仁-当归”药对治疗失眠的重要靶标。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酸枣仁-当归”药对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失眠相关靶点;在Cytoscape3.7.2软件中构建“酸枣仁-当归”药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韦恩图得到该药对与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Autodock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借助R studio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得到“酸枣仁-当归”药对有效成分11个,靶点88个,失眠相关靶点1 348个,交集靶点20个,6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分析发现丁子香萜与MAOB结合能力最强。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得到,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神经递质受体的活动等,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等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结论 “酸枣仁-当归”药对可能通过MAOB、ACHE、SLC6A4等靶标调控胆碱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等信号通路来起到多因素共同治疗失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六君子汤治疗胃癌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TCMSP和TCM-MESH数据库平台对六君子汤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检索和筛选;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TTD,CTD,GeneCards等数据库对六君子汤活性成分以及胃癌相关靶点进行预测和筛选,进而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对得到的靶点通过STRING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并筛选核心靶点,进而通过ONCOMINE数据库分析核心靶点在胃癌中的表达。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讨靶点的生物学意义。对于得到的活性成分,作用于胃癌的靶点以及所富集的通路,构建六君子汤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 从六君子汤中筛选得到21个活性有效成分和43个作用于胃癌的相关靶点。靶点的PPI网络分析得到6个核心靶点,在ONCOMINE数据库的胃癌样本和正常样本中均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对靶点的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点富集在生物过程的条目有74个,细胞组分的有9个,分子功能的有15个,而富集的KEGG通路有78条,涉及肿瘤、信号通路、病毒致癌、凋亡、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等多种与胃癌密切相关的通路。六君子汤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六君子汤中的药效物质和作用靶点,以及靶点与疾病通路之间的互作关系。结论 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六君子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六君子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耿胜男  杨莉  李阳杰  杜钢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9):1730-1740,174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干姜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检索干姜的化学成分,根据"类药五原则"与"口服生物利用度"≥ 30%这一标准筛选干姜的活性成分,预测其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在Genecards数据库中以"anti-cancer "为关键词搜索抗癌靶点,与干姜靶点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干姜的抗癌靶点。将干姜抗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利用Cytoscape3.2.1的"CytoNCA"插件筛选干姜的抗癌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及Cytoscape3.2.1的"GlueGO"插件对干姜抗癌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并构建干姜活性成分-核心抗癌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 获得干姜中具有类药性、口服吸收良好的活性成分52种,对应靶点101个。其中抗癌靶点39个,核心靶点10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与干姜抗癌作用有关的信号通路68条,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GO富集分析得出与干姜抗癌作用有关的生物过程35个,主要涉及到一氧化氮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干姜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可能的抗癌作用机制,为干姜抗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构建升麻Cimicifugae Rhizoma化学成分-靶点-代谢信号通路网络,探讨其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PharmMapper获取升麻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将其与乳腺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升麻治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进一步利用靶点-成分反向筛选得到治疗乳腺癌的升麻潜在活性成分;通过GeneMANIA数据库获取间接靶标和“蛋白-靶点”互作网络,并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筛选关键靶标;采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使用分子对接将潜在活性成分和关键靶标配对,以证实前期靶标筛选和反向药效团匹配的可靠性;通过DAVID网站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利用R语言和在线绘图网站(omishare tools)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获得升麻潜在活性成分共68个,与乳腺癌相关疾病靶点48个,关键靶点为ESR1、SRC和HRAS。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484条,细胞组成(CC)条目7条,分子功能(MF)条目75条。KEGG通路富集筛选获得到2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标与升麻潜在活性成分匹配性较好。结论 升麻主要通过作用于ESR1、SRC、HRAS等靶点,调节癌症通路、蛋白多糖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起到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三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筛选三七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三七“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靶点,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使用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MOE软件对有效成分与潜在靶点作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三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活性成分8个、有效药物靶点33个,其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细胞趋化因子2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关键作用。GO富集分析选取43个条目,主要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膜微区等细胞组分;内肽酶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了涉及炎症、细胞凋亡、代谢、免疫、肿瘤等102个条目,其中IL-17信号通路起着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三七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三七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少腹逐瘀汤治疗盆腔炎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并利用HPLC-DAD建立功效物质基础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根据网络数据平台对少腹逐瘀汤的各味中药成分进行收集和筛选,获得了218种活性成分,得到了199个药物成分的靶点,建立“中药-药物成分-靶点”交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功效物质基础。同时查找到2558个盆腔炎相关的治疗靶点,取交集后得97个少腹逐瘀汤和盆腔炎的作用靶点,建立蛋白交互作用网络,筛选出70个核心蛋白,其中包括SRC,MAPK1和HSP90AA1。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Pymol等软件对以上过程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此外,还对功效成分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完成对少腹逐瘀汤中功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少腹逐瘀汤与盆腔炎的共同生物学过程包括激素的响应、激酶活性的调节等;作用通路主要为癌症通路、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功效成分能与核心蛋白稳定的结合,并通过相关的残基进行对接,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该研究为少腹逐瘀汤治疗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建立的功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为临床应用中质量控制环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阐明清肺合剂"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理念,为进一步研究清肺合剂抗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OB ≥ 30%)、小肠上皮细胞渗透性(Caco-2 ≥-0.4)和类药性分析(DL ≥ 0.18)参数,筛选清肺合剂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STITCH、Swiss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靶点;通过TCMSP、TTD、PharmGKB数据库筛选出肺癌疾病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建立PPI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得到清肺合剂的108个活性成分,对应357个靶点。挖掘得到肺癌靶点412个,其中成分-疾病交互靶点38个,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血管生成、有丝分裂等生物过程,涉及多种肿瘤通路、焦点黏附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结论 清肺合剂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调节血管生成,调控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以及调节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肺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探讨黄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黄连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经GeneCards、OMIM、Drugbank、TTD、DisGeNET数据库筛选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获取黄连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交集靶点,并上传String 11.0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Cytoscape3.9.0的Cyto Hubb插件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筛选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将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法验证最佳结合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共筛选出黄连7个活性成分及其137个靶点,溃疡性结肠炎1 258个相关靶点和81个交集靶点。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1(Akt1)、B淋巴细胞2(BCL2)、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生物过程包括无机物的反应、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主要包括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连的核心活性成分能够很好地与关键靶点结合。MD进一步验证了能量结合最好的小檗碱与白细胞介素(IL)-1β的结合能为−36.19 kJ/mol。结论 黄连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预测甘露消毒丹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和BATMAN-TCM筛选甘露消毒丹中的药物活性成分和靶点,并与通过GeneCards和CTD数据库获得MPP的疾病靶点做交集获得关键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软件对有效靶点进行GO分析及KEGG相关通路的富集分析;通过Mestro对成分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出甘露消毒丹有效活性成分142个,获得143个甘露消毒丹治疗MPP潜在作用靶点。其中10个核心靶点,20条显著富集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发现槲皮素、β-谷固醇、木犀草素等10个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及肺炎支原体产生的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和细胞受体膜联蛋白A2的亲和力较高。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甘露消毒丹治疗MPP的潜在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提示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红景天调控颗粒细胞自噬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数据库获取红景天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及自噬相关靶点,建立成分-靶点网络图,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并且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析对接,探究红景天调控颗粒细胞自噬的可能作用机制;使用Western blotting、RT-PCR、透射电镜以及双标腺病毒检测红景天重要活性成分对颗粒细胞自噬的作用。结果 获取红景天有效成分7个,作用靶点441个,细胞自噬相关靶点796个,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834个,细胞成分60个,分子功能69个,以及信号通路150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红景天活性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AKT1、ERBB2、PIK3CA、PIK3R1均能形成稳定靶向结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红景天重要活性成分红景天苷具有促进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形成的作用,并且抑制了Pl3K/AKT信号通路的活动。结论 红景天调控颗粒细胞自噬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其机制与红景天苷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苦参抗乳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TCMSP、ETCM数据库和查阅国内外文献收集筛选苦参化学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对有效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预测,通过GeneCards、TTD、Drugbank、OMIM收集乳腺癌相关靶点,根据Venny 2.1.0软件筛选出苦参抗乳腺癌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苦参-核心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用 STRING数据库分析共有靶点,构建PPI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和Hiplot平台对关键靶点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Schrodinger软件对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从苦参中共筛选出结构明确的活性成分36个,筛选出70个苦参抗乳腺癌的疾病靶点,其中EGFR、AKT1、ESR1、SRC、CYP19A1、AR、ABCB1等12个核心靶点参与乳腺癌中内分泌抵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雌激素等信号通路,且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AR之间的结合能最高。体外细胞实验显示,苦参提取物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上调AR蛋白的表达。结论 苦参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和多个信号通路,调节复杂的生物过程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苦参对AR蛋白的上调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侯坤  王振飞 《肿瘤药学》2022,12(2):173-18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广藿香治疗胃癌的活性成分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TCMSP平台筛选和文献挖掘收集广藿香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胃癌的靶点,利用R语言编程将化合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应用String数据库、R语言编程结合Cytoscape 软件构建胃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分析。应用Metascape网站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DS软件对广藿香活性成分与胃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广藿香中含有7个主要活性成分,对应胃癌的143个靶点,主要通过AKT1、IL-6、EGFR、MMP9、VEGFA、CASP3、MARK1等关键靶点发挥疗效,主要作用途径为癌症途径、IL-17信号通路、铂耐药、NF-κB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至少有5个活性成分可与核心靶点AKT1相互作用,其中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与AKT1的结合最为稳定。结论 广藿香治疗胃癌具有多靶点和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娇  周蓓  易蔚  陈明惠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0):2451-2458
目的 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甲型流感的网络药理学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药物成分及靶点,并借助GeneCards、OMIM、TTD、PharmGkb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Tool运算分子对接结合能。结果 筛选出245种药物活性成分,269个药物靶点,2 045个疾病靶点,交集靶点131个。确定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豆甾醇、黄芩素、汉黄芩素、柚皮素为药物的关键成分,确定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TP53、白细胞介素-6(IL-6)、IL-1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胱天蛋白酶3(CASP3)。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各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结合能力良好。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作用机制复杂,可能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可通过联合多靶点、多通路、多效应达到治疗甲型流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新  刘肖莹  蒋蕾  杨波  彭海生 《药学研究》2022,41(6):357-364,37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丹参-川芎-葛根有效活性成分抗高血压的相关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Uniport数据库,获得丹参-川芎-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高血压相关靶点。运用Venny数据库构建丹参-川芎-葛根和疾病靶点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并将得到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使用RStudio 1.4.1106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对“药材-活性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可视化。采用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将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运用PyMOL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通过筛选共获得68个活性成分,759个高血压相关靶点,62个交集靶点。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丹参-川芎-葛根通过调节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AGE-RAGE、松弛素、cGMP-PKG等通路起到抗高血压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β-谷甾醇与NOS3、FOS、VEGFA、AKT1等核心靶点结合能力较好。结论 证实了丹参-川芎-葛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蛇床子治疗湿疹的可能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采用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阈值,在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筛选蛇床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以“eczema”为关键词,借助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取与湿疹相关的疾病靶点;Venny 2.1.0获取蛇床子组分靶点与湿疹的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蛇床子–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并根据网络图中度(degree)值,筛选出蛇床子治疗湿疹的核心活性成分;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基于Omicshare云平台对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预测蛇床子治疗湿疹的潜在作用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 筛选出蛇床子化学成分20个,化学成分靶点与湿疹疾病共同靶点33个。“蛇床子–化学成分–共有靶点-湿疹”网络图筛选核心化合物3个,分别为香叶木素、花椒油素N、6-香叶基-7-羟基香豆素。PPI网络拓扑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蛇床子可通过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及蛋白激酶B1(AK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湿疹的作用。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主要成分和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其中香叶木素、花椒油素N、6-香叶基-7-羟基香豆素与核心靶点MMP9、AKT1的对接亲和度较高。结论 网络药理学联用分子对接技术揭示蛇床子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改善湿疹,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Focus-MS/MS)分析酸枣仁中的化学成分,依据解析的化学成分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数据库(HERB)获取的酸枣仁主要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其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效物质基础,筛选出潜在功效成分,预测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Exactive Focus-MS/MS对酸枣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结合对照品、文献中的碎片离子信息、保留时间进行匹配,确认化学成分。利用TCMSP、HERB数据库获取酸枣仁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AD相关疾病靶点;将酸枣仁主要成分对应靶点与AD靶点取交集,借助String 11.5平台和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交集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 6.8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微生信云平台对富集结果可视化;借助AutoDock Tools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酸枣仁定性分析中共鉴定出40个化合物,主要包括3个有机酸类、28个黄酮类、8个生物碱类、1个皂苷类;筛选出发挥改善AD作用的核心成分5个,包括拟雌内酯、油酸、山柰酚、乌药碱、酸李碱;酸枣仁改善AD的核心靶点有JUN、AKT1、STAT3、MAPK14、ESR1、IL16等;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57条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排名靠前;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336个、细胞组分(CC)条目45个、分子功能(MF)42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酸枣仁的4个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且结合能较强,均小于-20.93 kJ·mol-1结论 通过UPLC-Q-Exactive-Focus-MS/MS解析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预测了酸枣仁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抗AD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分子网络研究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 借助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四逆散的活性成分,筛选条件为口服利用率、药物相似性和血脑屏障透过率,并挖掘四逆散活性成分靶点和抑郁症的治疗靶点。利用韦恩图找到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对应相应成分定义为四逆散抗抑郁的有效成分。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预测,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交集靶点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最后使用Cytoscape 3.6软件进行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有效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构建和拓扑分析。结果 筛选出了四逆散107个有效成分和28个重要的抗抑郁症靶点。四逆散抗抑郁症的重要靶点显著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钙信号通路等10个信号通路中。结论 本研究从分子网络的角度初步揭示了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其主要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以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为中心的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脾积丸治疗胰腺癌的潜在通路与物质基础。方法 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与类药性(DL)≥0.18为筛选条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脾积丸主要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rmGkb和TDD数据库获得胰腺癌主要靶点;绘制Venn图,构建主要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以分子对接来验证所得靶点。结果 筛选得到32个活性成分,预测获得210个靶点,核心基因17个;脾积丸治疗胰腺癌的活性成分是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芒柄花黄素、川陈皮素。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2 409个、细胞组成(CC)91个、分子功能(MF)1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79条通路。核心成分与主要核心靶点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其中槲皮素与HIF1A靶点对接活性最好。结论 脾积丸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治疗胰腺癌的作用,为后续探究脾积丸治疗胰腺癌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k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ymMa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筛选新疆阿魏的成分和靶点信息。利用 Genecards 数据库输入“cancer”关键词检索疾病的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并借助STRING平台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 AutoDock软件对筛选出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其结合活性。结果 获取新疆阿魏化学成分34个,对应靶点537个,通过筛选获得癌症靶点1 155个,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1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取331条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BP)249条,细胞组成(CC)31条,分子功能(MF)51条。KEGG通路 133条,并建立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子对接实验表明活性物质阿魏酸、法尼斯淝醇 A、法尼斯淝醇 C、柠檬烯和 β -蒎烯与关键靶点 CCND1、JUN、CXCL8、PIK3CA 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 力 。 结论 新疆阿魏中阿魏酸、法尼斯淝醇 A、法尼斯淝醇 C、柠檬烯和 β-蒎烯等化学物质,通过 CCND1、JUN、CXCL8和PIK3CA等靶点,调节PDL-1表达和PD-1免疫检查点通路、IL-17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